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国有国格,人有人格,艺术也有自己的品格。品格层次的高下决定着艺术的精神价值和历史地位的高下。艺无格不立。艺术品格是艺术作品屹立于艺术之林的脊骨。艺术品格的内涵至少包括(   )品格、(   )品格和(  )品格。

②中国艺术有“解衣盘礴”的优秀传统。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利的算计,是进入最佳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前人早巳发现:人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③艺术品格的滑坡往往是经不住非艺术的种种诱惑而造成艺术本身相对独立性的丧失。诱于名,艺术降格为自我吹胀的钩誉虫;诱于利,艺术堕落为满身铜臭的摇钱树;诱于权,艺术奴化为察颜观色的登龙符。

④艺术是艺术家在泥泞思路上频频滑倒的激情与感悟,它往往能跌出灵感带血的伤口和心灵震颤的歌吟;而在舒适坦途上装作跌倒,则只能跌出滑稽的丑态和矫情的喊叫。

⑤任何有健康恬力的艺术都构成自己纯真的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离于情节和性格的床头、拳头,噱头,是甩卖发馊肉汤的胡椒、掩盖灵魂的膏药、装扮卖笑丑妇的胭脂。

⑥优秀艺术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属于的东西。吴昌硕的厚度、齐白石的醇度、潘天寿的力度、傅抱石的速度,都以不与人苟同的艺术个性的戛戛独造在艺术史上留下闪光的篇页。雪地上的第一排脚印最易诱人放弃寻找自己最佳路线的选择。缺乏创造性的模仿艺术已流于下品,没有出息的倒爷艺术更无品格可言。

⑦艺术家的品格是由艺术家的人格决定的。艺术家不是完人,艺术创造所必须的素质偏离也常常给他们带来不可避免的缺点和怪癖,所以艺术人格与道德人格既有重叠又有一定的错位。

⑧艺术人格有它的标准,那就是以严肃的艺术创造为轴心的文化够感和文化献身精神。

⑨艺术家是文化的先知。他的追求是未来。他的任务是创造。为了人类进步及真理,他甘愿做艺术的探险者和殉道者。他想的不是名利,而是争取更多的时间燃烧自己,付出自己。

⑩我们期待艺术品格和艺术人格在新的高度和层次上趋于统一。我们期待创作出优秀艺术品的艺术家同时也创造出优秀的自己。

(选自翟墨《艺术的品格》 ,有改动)

【小题1】联系下文,填写第①段空缺处的词语。
【小题2】“解衣盘礴”是个成语,原本指解开上衣,盘腿而坐;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10字)。
【小题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4】第⑤段空白处有以下三句话,正确的排序是:(    )
a.戏不够,“三头”凄,常常是伪劣艺术的特征。
b.它们不能以浩浩正气、铮铮铁骨、绵绵深情等人格力量撼人心魄,便以色情、暴力、笑料等低级趣味迷己惑入。
c.它容不得肮脏泥沙的迷跟、虚矫赘瘤的附身、冒名伪作的蒙混。
A.cbaB.abcC.bcaD.cab
【小题5】对第⑥段画线句所论证的观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家备有不与人苟同的艺术个性。
B.艺术家的戛曳独造在艺术史上留下闪光的篇页。
C.优秀艺术总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D.艺术家不能泥古,应稀有自己的艺术个性的新的内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19: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城市,陌生人相聚之地

柳延延

①这次世博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人心动。它要求我们直面大城市带给我们的种种问题,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让美好的理念变成现实。

②按一个法国学者的定义,“大城市就是陌生人可能在此相遇的居民聚集地”。如果让我描述对大城市的感觉,则“个人孤独地行走于人群中”可能是贴切的。这里,城市的规模显得异常重要,它提供的人际互动的规模对人的精神生活、心理感受和个性气质都会产生无与伦比的影响。

③确实,大城市生活的人面对的是一个外在景象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生存环境。与陌生人的相遇是不可避免的事,而人们往往努力避免和陌生人的交往。(比如尽量只是被看见而不要对视)无论陌生人说什么,都要尽力不去搭理他。陌生人成了人们在生活中拒绝和他说话与交往的人。这种逃避使人的都市生活呈现出片断的、短促的、易逝的“万花筒景象”,结果引起了现代人心理的紧张感。这不是在某时某地的紧张, 身处大城市,心理和精神的紧张就如影相随。

④我们真的能避免和陌生人交往吗?“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生活在大城市,我们实在是离不开、躲不掉陌生人,可我们总在回避与陌生人打交道。我们的问题和困惑部分源于我们对陌生人的这种矛盾态度

⑤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的中国人来说,如何与陌生人交往是需要学习的。纵观发达国家的制度安排,可以发现,若要陌生人社会健康的运作,就需要全社会确立起尊重契约的理念,愿意通过法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亲缘、血缘和地缘为中心的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在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往往“知根知底”,直接或间接的各种关系像蜘蛛网一样把他们联接起来,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一员,这使得大多数人能较好地履行自己对他人的义务,少有欺骗行为发生。随着社会的开放与社会分工的细化,中国人陆续进入陌生人社会,这需要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观念变化。可中国人对“契约精神”、“法律意识”还比较陌生。结果是:一方面,传统道德共同体的约束效力明显在减弱,如离婚率上升,遗弃行为增加;另一方面,熟人社会的某些力量仍在隐秘地支配社会的运行,红包、后台、暧昧出格的饭局,让法律显得有气无力。观察今日之中国,熟人社会的道德运作逻辑与陌生人社会的法律运作逻辑既冲突又共存,时时都在呼唤我们改革的深入。

⑥上述这一切,给中国的陌生人社会——城市生活——打上了特有的印记。我以为,今天中国人普遍存在着的某种焦虑,大多与此有关。现在我们自由抉择的余地大了,却近乎宿命地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和生活品质拱手交给了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但我们不知道罐头、火腿和奶制品有没有毒,不知道动车和飞机是否被正常检修,不知道自己得的病是不是真的需要开刀……这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活在侥幸之中,今天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时常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你将来走上社会会怎样怎样。在这样的观念里,“走上社会”就是到一个完全是由陌生人组成的公共空间里去,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危险,你处处都要防范,并且需要学会很多的求生技能。这表明,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观念中,“社会”还是一个比较冷漠的概念,它遵从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的确会产生彼此间的冷漠状态。因此,怎么理解社会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样理解在家庭、血缘或地缘关系,或是比较自然的朋友关系之外的公共领域——陌生人领域的问题。

⑦在我看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要义,不光是高楼林立、汽车奔驰,它还是

⑧中国但愿这一天早日到来。

(《文汇报》2010年10月9日)

【小题1】第②段中加点词“孤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填人第③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B.只要C.因而D.而是
【小题3】第④段中“这种矛盾态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万花筒景象”是指大城市生活带给我们的纷至沓来、瞬息万变的感受。
B.“从身份到契约”指从熟人社会道德运作向陌生人社会法律运作的改变。
C.“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生活观念表现出现代人对社会的不信任和冷漠。
D.作者呼吁要对城市人的精神生活、心理感受和个性气质进行深入的改革。
【小题5】联系文章内容,分析“这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活在侥幸之中”的原因。
【小题6】联系文章主旨,将第⑦段的内容补充完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两只狼狗

陈永林

老坎的花狼狗总被村长的黑狼狗咬得遍体鳞伤,花狼狗落荒而逃后,黑狼狗高亢雄壮的欢叫声落满村里的沟沟壑壑。

村长听了黑狼狗的欢叫,就知道黑狼狗又打了漂亮的胜仗,几丝满意的笑容便在村长的脸上跳跃不停。可老坎的脸变成了苦瓜脸,他狠狠地猛吸了几口烟,随后,沉重而无奈的叹息和着烟雾一圈圈从嘴里喷出来了。

片刻,花狼狗呜呜地叫着一跛一跛地来了,狗的脸上掉了块肉,骨头都露出来了。老坎的心痛得痉挛成一团,泪水也涌出了眼眶。老坎的女人说,还是把这条狗送人,省得它三天两头遭罪。老坎却舍不得把狼狗送人。这条狗曾救过他的命。他以前在林场当护林员,一回在林中巡逻时,遇到了一只狼,幸好狼狗拼死相救,才把狼打跑了。前两年,老坎被林场减员增效减下来了。林场领导问老坎有什么要求,老坎说,我想把狼狗带走。林场领导一口答应了。老坎每月只拿一百多块钱的基本生活费,可老坎要养活一家人。老坎便求村长分他一点田地。村长很爽快分给了老坎四亩田地。尽管那四亩田地都是村人不愿种的,但老坎很是感激村长。

老坎没想到他的狼狗总是同村长的狼狗打架,而且村长的狼狗身上每回挂彩。村长便不高兴了,村长便对老坎说,老坎,村里人对我把田地分给你意见很大,我的工作很难做。老坎的女人忙给村长下面条。后来老坎把好话说尽了,村长才说回去研究研究。村长出门时摸着老坎的狼狗的头说,你的狼狗好厉害。

村长走后,老坎狠狠教训了一顿花狼狗。

后来,花狼狗同黑狼狗打架,打赢了,必定遭到老坎一顿毒打。花狼狗起初很纳闷,再同黑狼狗打架,它佯装败了,想不到老坎竞奖赏了它几块骨头。花狼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主人只想它打架打输。从此,花狼狗只有一忍再忍……

但让老坎震惊的是村长的狼狗有一天竞被人毒死了。

村长黑着脸说,让我查出来谁毒了我的狗,我决饶不了他。村长说这话时,那闪着刀刃寒光的目光在老坎脸上落了落,便移开了。老坎低下头,浑身激灵灵地打了个寒颤。村长准以为他的黑狗咬了老坎的花狼狗,老坎记恨在心头,便对村长的狼狗下了毒手。

晚上,老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宿,还不时叹气。女人也被吵得睡不着。女人说,我们没毒死村长的狗,怕啥?老坎说,可是村长以为我们毒死了他的狗。女人说你跟村长说他的狗不是我们毒死的。老坎又叹气。

第二天一早,老坎还是去了村长家。村长还没起床,老坎站在村长的床前说,村长,你可千万别怀疑我毒死了你的狗,我对老天发誓,我如毒死了你的狗,那我全家都让雷打死。村长一般早晨要睡个好觉,可睡意被老坎弄没了。而且一清早,老坎又说这晦气的话,村长很不高兴,说,老坎,你回家吧。我知道我的狗是谁毒死的。我心里清楚,村长说着转过身,给老坎一个冰冷的脊背。老坎的腿一软,扑通一声,给村长跪下了:村长,我真的没有毒死你的狗,我哪有那么大的胆?村长掀起被子坐起来,大吼:老坎,你还有完没完,我又没说你毒死我的狗!老坎竞哭起来,村长,你一定要相信我……你不相信我,那我就一直跪着。

老坎从村长家出来,心里极清楚,村长还是怀疑我毒死了黑狼狗,怎样才能让村长相信他没毒死黑狼狗呢?

老坎把放有老鼠药的肉包子扔给狼狗时,狼狗嗅出了异味竞不吃。老坎便把肉包子放在手上说,还是吃了吧!其实我也舍不得你离开我,我欠你的恩情,下辈子你变成人我变成狗来还你……老坎哽咽得说不下去,狼狗的眼里汪着泪,呜呜地呜咽两声,眼一闭,一口吃掉老坎手里的肉包子,狼狗蓄在眼里的泪水也滚落下来。老坎的心剜样痛。老坎紧紧搂着狼狗的脖颈,哽咽着说,我对不起你,你心里准恨我,你狠狠地咬我一口吧,我不是人……狗的身子很快变冷变硬了,老坎便嚎啕大哭起来,这是哪个千刀万剐的毒死了我的狗……

村长也被老坎的哭声引来了,老坎见村长来了,哭得更凶了,村长劝老坎。死了就死了,哭不活的。老坎抬起满脸是泪水的脸,我这狗可救过我一次命。我们不知道得罪了谁?他竞毒死我们的狗。村长出门时对老坎说,村里还多了两亩水田,不知道你还想不想种?老坎忙说,种,我当然想种。

【小题1】第二段中,老坎听到黑狼狗的欢叫为什么发出“沉重而无奈的叹息”?请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小题2】小说为什么反复强调“这条狗曾救过他的命”?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小题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坎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你怎么评价老坎这个人?
【小题4】老坎为了消除自己的嫌疑,毒死自家的花狼狗,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1)村长真的怀疑老坎毒死自己的狼狗吗?结合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2)老坎毒死救过自己命的花狼狗来消除村长对自己的嫌疑,你认为这一情节安排合理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记者从日前在京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了解到,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专家表示,这说明我国正推动改变基层服务模式,将间断性服务转变为连续性、责任式的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分级诊疗制度的一项重点内容。”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副巡视员刘立群说,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起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稳定的服务关系,对于应对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构建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当前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种方式已经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上了议事日程,家庭医生队伍的建设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2016年,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2017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要达到30%,重点人群覆盖率要达到60%;如今,这项指标已经完成。

(摘编自《我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材料二:家庭医生签约流程图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能获得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陣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家庭医生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和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以及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是主要内容,具体问诊只是一小部分。

(摘编自《中国家庭医生的真相与挑战》)

材料三:

家庭医生的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河南省焦作市焦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需服务周边3个社区,包括医生、护士和计生保健人员等在内,一个团队一般也就3到4个人,却要服务几千名群众。该中心的赵黎明医生负责对接当地幸福街社区,她们团队要服务1042户、3936人,其中老年人488人、高血压患者624人、糖尿病患者279人。虽然不是每人都在生病,但是这么大的基数也给家庭医生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

解决家庭医生人员不足问题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做增量,国家加快培育壮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补充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另是提存量,加强在岗人员培训,通过建立医联体与上级医院开展远程业务学习,或者外派岗位轮转等。

(摘编自《家庭医生是“摆设”吗?告诉你真实的家庭医生》)

【小题1】结合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家庭医生职责的一项是(   )
A.今年冬天流感病毒肆虐,小李带着3岁的儿子去找家庭医生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
B.高中生小陈踢足球摔断了腿,家人请来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立即给他装上了石膏。
C.老王今年7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家庭医生每天都给他量血压,指导他的用药。
D.重病卧床在家的张某病情加重了,家庭医生立刻联系了上一级大医院紧急送去就诊。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到2017年年底,全国仅有极少数偏远城市还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B.签约的家庭医生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有乡村医生中的全科医生,还有其他具备签约服务能力的执业医生。
C.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生病首诊可到基层卫生院,再根据病情,得到家庭医生的不同指导和帮助。
D.家庭医生的服务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基层全科医生数量较少,而需要服务的对象相对较多。
E.国家可以通过让家庭医生开展远程业务学习等方法从数量上培育壮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弥补家庭医生不足的问题。
【小题3】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程千帆评传

莫砺锋

程千帆先生家相当清贫,但却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诗书之家。因一家数代皆有诗人。 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程先生十多岁曾在伯父君硕先生所办的私塾 “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与一般的私塾完全不同,他讲授古文时文 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日记与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正是这种严格 的训练使程先生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并使他熟精古典典籍,从而对 古代文化具有感性而深刻的体会,这是他在文史研究尤其是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后就真 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学问大进。他在晚年还深 情回忆说:“在大学四年中,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 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程先生不是只知埋首于故纸堆中的旧式学究,他是紧跟时代脚步的新型学者。他的气质 中兼有学者的严谨、深刻和诗人的灵性、敏感。虽然他从小就学会了写作古体诗词,但在金 大求学时却更醉心于新诗创作。他与同学孙望、友人常任侠等人组织了一个诗社——土星笔 会,还办了一个新诗半月刊《诗帆》。《诗帆》虽然只办了十七期就因故停刊了,但程先生 已在上面发表了四十五首新诗,显示出他对新诗的热情。

解放后,程先生在学术上已经成熟,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治学方法。一九五四年,他与沈 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这是程先生诗学研究成 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的最早范例。沈祖棻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在过 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 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 据基础上的方法。”应该说,这种方法后来在程先生的著作和言论中曾得到过许多不同的表 述,但其基本精神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 在方法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一九五七年,程先生被打成“右派”,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有刻骨 铭心的热爱,他坚信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都是祖国所需要的,总有一天他还可以为祖国服务。

程先生当时虽然不能操笔作文,但他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打腹稿”式 的“发愤著书”。于是,一旦阴霾散去,大地春回,程先生的思考结果就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了。他后来陆续推出的十多部著作,正是他“发愤著书”的结晶。他的这些著作是用整个 生命铸成的,这样的著作所蕴含的生命激情市常态下的论著难以拥有的,它们所达到的思想 深度也是常态下的论著难以企及的。

一九七八年八月,程先生就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一般来说,一个学者在被耽误二十 年后,最着急的事当然是整理自己的学术成果。然而程先生却把培养学生放在第一位,他常 常引《庄子》的话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在他看来,弥补“文革”造 成的损失,让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这是重中之重。于是,程先生怀着虔诚的心愿 重新走上了母校的讲坛。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他的课讲得生动活泼,明 白晓畅,又逻辑谨严,一丝不苟。他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更有切实的方法和睿 智的思考。几个学期之后,程先生的健康情况不允许他再上大课了,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 教室,转而以培养研究生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程先生是一位十分谦虚谨慎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成果总是感到不满意,而对别人的长处 则充分地尊重,这种作风也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中。程先生是名满天下的学 者,他的著述是以踏实谨严著称的。但是当他偶然出现错误时,却决不护短,反而闻过则喜。 正因为此,当程先生对学生提出要谦虚谨慎的时候,就特别具有说服力。

程先生曾说,别人都爱花,他却特别喜欢树。他本人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这棵 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所以它虽然经受过无数次的风刀霜剑, 却依然以“柯如青铜根如石”的夭矫身姿屹然挺立。

相关链接:

①程千帆,1913 年生,九三学社成员,南京大学教授,中国著名教育家,在校雠学、历

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②先生的认真和严格是出了名的,比如,要求学生作业不写错别字,是一点也不含糊的。 按先生的明确要求,“南京大学的研究生,从硕士阶段起,就不允许写任何错别字。你们以 后写一个条子向我请假,也要写正楷字,不许写文字改革委员会没有公布的简化字(但可以 写繁体字),一定要注意语法是否正确,意思是否清楚”。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

【小题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程千帆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少年时代在“有恒斋”接受的严格训练,更让他具备了身后的古代文化功底,为他日后的古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程千帆进入金陵大学之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尤其是向不在金大任教的大师们请教,从而积累了深厚的学养,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C.程千帆既是一位严谨、深刻的学者,也是一位灵性、敏感的诗人。他不仅能写作古体诗词,还醉心于新诗创作,与朋友创诗社、办新诗试刊,为新诗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
D.文中写程千帆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表达他希望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 的愿望,这也正是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的思想基础。
E.程千帆秉承伯父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从弟子们写的准确、 工整和规范抓起,来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小题2】程千帆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作者说程千帆“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 现实生活的土壤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