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各题。

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注释:饬:一本作“饰”。组:编织。前人注:“夫组织之匠,成文于手,犹良御执辔于手而调马口,以致万里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钟鼓不 (_____________) (2)年而有扈氏服   (____________)
(3)期年而有扈氏(_____________) (4)此言也可以为天下(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性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审此言也可以天下   谓其之于此
B.非谓躁也   皆出于此乎
C.战甘泽而不胜 而成文彼也
D.是吾德薄教不善也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2)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小题4】文中讲的“自胜”就是指“□□和□□”。
【小题5】从文中看,夏后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39: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 题。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吾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子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梦受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
注①秋驾:飞车之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恶以必除 恶:憎恶
B.昼日讽诵习业   讽:讽刺
C.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    章:显扬
D.吾非爱道也 爱:吝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今有宝剑良马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宁越,中牟之鄙人也 之二虫又何知
D.请以十五岁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B.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C.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D.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B.文中关于“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的看法,反映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很可贵的。
C.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D.《荀子·解蔽》说:“物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与荀子的这一思想是相似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2)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观后世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积微,月不胜,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故王者敬,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此谓也。

(取材于《荀子》)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胜月 时: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之 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 行:行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故善者王 王者敬
B.亡国之祸败不可悔也   不可日志也
C.此谓也 若白垩与黑漆
D.察秋毫 人拜之以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 君之大经也。

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问于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敢问荆国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 “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 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春居曰:“臣请辟矣!”趋而出。王曰:“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晩也?寡人请今 止之。”遽召掌书曰:“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箴谏不可不。莫敢谏 若,非弗欲也。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由是论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 失之本也。

赵简子沉鸾徼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鸾徼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鸾徼为之; 吾尝好良马善御矣,而鸾徼来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鸾徼未尝进一人也。是长吾过而绌 善也。”故若简子者,能厚以礼督责于其臣矣。以礼督责于其臣,则人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 为非;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此三代之盛教

(《吕氏春秋•骄恣》)

(注)①简:怠慢。②春居:齐宣王臣。③辟:同“避”。④鸾徼:赵简子臣。⑤绌:减损。⑥三代:指夏 商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物则无 备:储备
B.而乐为  轻:轻快
C.箴谏不可不 熟:深思熟虑
D.而鸾徼之 致:招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欲无壅塞,必礼士
想要不闭塞,必须礼贤下士。
B.贤臣以千数而莫敢谏
即使有一千名大臣进谏,也没有人能劝阻楚王。
C.何谏寡人之晩也
为什么这么晚才劝阻我呢?
D.可与为直,而不可与为枉
可以跟他一起做正确的事,不可以跟他一起做错误的事。
【小题3】请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②此三代之盛教。
【小题4】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这篇短文的标题是“骄恣”,请用现代汉语的短语形式概括君王骄恣的三种危害。
②分别用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来评价齐宣王、赵简子对待骄恣的态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第一则《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第二则《疑似》选自《吕氏春秋》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B.(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C.(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D.(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的“缒”指用绳子绑着人由下往上拉,表示上吊。
B.“君之所知也”中的“知”与“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同义。
C.“邻之厚,君之薄”的“厚、薄”与“扶而道苦之”中的“苦”用法一致。
D.“昔也往责于东邑”中的“责”是责怪之意,“共其乏困”中的“共”是通假字,通“供”。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则: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伯对秦、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
B.《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C.第二则:老人在酒醒后,认为儿子在路上折磨他,于是责骂儿子。儿子向他叫冤,说自己那天只是去讨债,根本没有做出这样的事。
D.第二则“黎丘丈人”用于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错误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2)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