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 而庶绩之业兴矣。

②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援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 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

③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④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 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注)①庶绩:各种事功。②爻象:《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③祇庸:恭敬恒常。④南面:指帝王之位。⑤二八:指八恺、八元,高阳氏和高辛氏时期德才兼备的人。⑥不试:不被任用。⑦为:同“伪”。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莫美聪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B.众材得其序  手裁举,又超忽而跃
C.庶绩之业兴矣 后人哀之不鉴之
D.尧克明俊德为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
【小题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概括第②段的两层意思。
【小题4】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目的可以判定其德性品行.
B.了解他人内心课观察其与人的交往,行事态度等外在行为.
C.通过分析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做事动机可以推测其日常行为.
D.了解他人品行可观察其选择的生活环境,交往对象等方面.
【小题5】本文是刘邵《人物志》的自序,请分析其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2:1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蒉扬觯

《礼记》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

平公呼而进之,曰:“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 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何也?”曰:“ 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至于今,即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注释)①知悼子:春秋时晋国大夫,知罃,悼是他的谥号。②师旷:晋国乐师。李调:晋臣。③杜蒉:晋平公的厨师。④太师:对乐师的称呼。⑤亵臣:宠幸的近臣。⑥爵:饮酒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钟(______)(2)即献,斯扬觯(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饮之也。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子卯日去世的知悼子还未安葬,晋平公及其臣属就饮酒做乐,引起了杜蒉的不满。
B.杜蒉用进门罚酒三杯,却又不发一言、快步离开的独特方式,引起晋平公的惊诧。
C.在和晋平公的问答中,杜蒉只说臣属和自己的不是,使平公自悟,进谏含蓄、巧妙。
D.晋平公以“无废斯爵”的告诫,提醒后世子孙牢记杜蒉的谏言,从而促成了“杜举”传统。
【小题4】从全文看,晋平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题5】《礼记》是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记录、编纂而成的。请依据具体内容推断本文被收入《礼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