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②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子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③,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注)①刳(kū):剖开,挖空。②瀹(yuè)茗:烹茶。③浮大白:满饮洒。

【小题1】作者在文中强调了 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文章首尾皆写山水之景,试分析各自的作用。
【小题3】试分析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
【小题4】请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11 10:50: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汉高帝、项羽起兵之始,相与北面共事怀王。及入关破秦,子婴出降,诸将言诛秦王。高帝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至羽则不然,既杀子婴,屠咸阳,使人致命怀王。王使如初约,先入关者王其地。羽乃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今定天下,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于是尊王为义帝,卒至杀之。观此二事,高帝既成功,犹敬佩王之戒,羽背主约,其末至于如此,成败之端,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二)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三)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能不用,此其所以为我所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言诛秦王 或:有的人
B.于是尊王为义帝    阳:表面上
C.给饷馈,不粮道    绝:断绝
D.此其所以为我所也  禽:同“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人致命怀王    良曰:“长臣。”
B.固当分其地王之  拔剑切而啖之
C.父兄除害 吾属今之虏矣
D.连百万军 项伯夜弛沛公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将入关后刘邦和项羽对待楚怀王的不同态度作对比,二人成败的苗头由此可见。
B.材料二中“秦民大喜”和“民大失望”的对比,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C.材料三中,刘邦认为知人善任是自己夺取天下的原因,而高起等人的话没有道理。
D.三则材料互为补充,各自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刘邦项羽二人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高 帝 曰 始 怀  王 遣 我 固 以 能 宽 容 且 人 已 服 降 杀 之 不 祥 乃 以 属 吏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2)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小题2】下列对文中一些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和宫刑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策。
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败敌军。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倪若水

①倪若水,恒州藁城人也。开元初,历迁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为汴州刺史。政尚清静,人吏安之。又增修 孔子庙堂及州县学舍,励生徒,儒教甚盛,河、汴间称咏不已。

②开元四年,玄宗令宦官往江南采鹪鹩等诸鸟,路由汴州。若水知之,上表谏曰:“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 田夫拥耒,蚕妇持桑。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远自江、岭,达于京师,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 以鱼肉,间之以稻粱。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陛下方当凤皇为凡鸟,麒麟凡兽,况、鸂鶒, 曷足贵也?陛下昔潜龙籓邸,备历艰虞。今氛昆廓清,高居九五,玉帛子女,充于后庭,职贡珍奇,盈于内府,过 此之外,复何求⅘?臣承国厚恩,超居重任。草芥贱命,常欲杀身效忠;葵藿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瞻望庭阙, 敢布腹心,直言忤旨,甘从鼎镬。”手诏答曰:“朕先使人取少杂鸟,使不识朕意,采鸟稍多。卿具奏其事,辞诚忠恳,深朕意。卿达识周材,义方敬直,故辍纲辖之重,委以方面之权。果能闲邪存诚,守节弥固,骨鲠忠烈, 遇事无隐。言念忠谠,深用嘉慰。使人朕已量事决罚,禽鸟并令放。今赐卿物四十段,用答至言。”

入拜户部侍郎。七年,复授尚书右丞,卒。

【小题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励生徒  (2)深朕意
(2)禽鸟并令放(4)入拜户部侍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陛下方当凤皇为凡鸟  常欲杀身效忠
C.出汴州刺史  麒麟凡兽
D.使不识朕意  与尔三矢,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路观者,岂不以陛下贱人贵鸟也!
(2)直言忤旨,甘从鼎镬。
【小题4】文中“_ ”一句对“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起反衬作用。
【小题5】倪若水德才兼备,从“上表”一事可见其      的特征。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义田记

(宋)钱公辅

①范文王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③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始终其志。公既殁, 后世子孙承其志,如公之存也。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④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⑤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⑥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觞桓子:罚桓子饮酒。②瘠:通“胔”,尸骨。
【小题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小题2】第③段“尝有志于是矣”中“是”指
【小题3】第④⑤段说理采用了衬托的写法,试举一例加以分析。
【小题4】对第⑥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排比句是说明“予可无录也”。
B.“独高其义”点明作者写记的原因。
C.“因以遗于世”是说其事迹会遗失。
D.补述范文正公的行迹,对全文总结。
【小题5】用自己的话概述范文正公救济全族人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