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向靖,字奉仁,小字弥,河内山阳人也。名与高祖祖同,改称小字。世居京口,与高祖少旧。从平京城,参建武军事。进平京邑,加宁远将军。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征桓石康于白茅,攻寿阳克之。义熙三年,迁建式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成堂邑。以平京城功,封山阳县五等侯。

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攻拔广固,弥又先登。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弥率谯国内史赵恢讨之。时辅国将军毛修之戌姑孰,告急续至,弥兼行进讨,破赐,收其辎重。除中咨议参军,将军如故。卢循退走,高祖南征,弥为前锋,于南陵、雷池,左里三战,并大捷。军还,除太尉咨议参军、下邳太守,将军如故。

八年,转游击将军,寻督马头淮西诸郡军事、龙骧将军,镇蛮护军、安丰汝阴二郡太守、梁国内史, 戌寿阳,以平广固、卢循功,封安南县男,食邑五百户。十年,迁冠军将军、高阳内史,临淮太守,领石头戌事。高祖西伐司马休之,以弥为吴兴太守。明年,高祖北伐,弥以本号侍从,留戌确磝,进屯石门、柏谷。迁督北青州诸军事、北青州制史,将军如故。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封曲江县侯,食邑千户。迁太子左卫率,加散骑常侍。二年,卒官,时年五十九。追赠前将军。弥治身俭约,不营室宇,无园田商货之业,时人称之。

于植嗣,多过失,不受母训,夺。更以植次弟桢绍封,又坐何杀人,国除。

(节选自《宋书·向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B.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C.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D.从征鲜卑大战/于临朐累月不决/弥与檀韶等分军自间道攻临朐城/弥擐甲先登/即时溃陷/斩其牙旗/贼遂奔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本意是指违言,不说,避忌,也指不敢直称帝王、尊长或贤才的名字。
B.“辎重”是古代军事用语,多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等物资。
C.“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D.“爵”是皇帝对开疆拓土有功的武将的封赐,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靖追随高祖左右,屡建功绩。向靖在跟随高祖征战中取得一系列战绩,尤以平定京城一役为著,他也因此被封为山阳县五等侯。
B.向靖一生南征北战,深得重用。高祖率军南征,向靖充当先锋;高祖往北征讨,向靖以原来的官号随从征战,深得高祖信任器重。
C.向靖多次得到提拔,身居高位。因为平定广固、卢循有功,向靖被封为安南县男,高祖登上帝位之后,又封向靖为太子左卫率。
D.向靖为人克俭自律,颇受称赞,他一贯严格要求自己,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不建造房舍屋宇,也没有园圃田地和货物等产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邑虽平,而群寇互起,弥征桓石康于白茅,攻寿阳克之.
(2)卢循屯据蔡洲,以亲党阮赐为豫州刺史,攻逼姑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7:59: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只有男了到20岁时才取字,称自己往往称字。
B.劳师:有“使军队疲劳”和“慰劳军队”之意,文中是慰劳军队之意。
C.辟:征召来授予官职。
D.长短句:洞的别名,又可称为“诗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党怀英,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更加称赞他勇敢。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刘湛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以久疾免官。补衡阳王义季右军主簿,迁太子洗马,以脚疾不拜。

元嘉二十六年,迁尚书吏部郎。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出为始兴王浚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淑始到府,浚引见谓曰:“不意遂垂屈佐?”淑答曰:“朝廷遣下官,本以光公府望也。”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况密迩旬次,何其衰益之亟也!窃恐二三诸侯,有以观大国之政。”

迁太子左卫率。太子劭将为弑逆,其夜袁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内省无过,不能受枉。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劭怒变色,左右皆动。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 是何事,而可言罢。”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劭因命左右:“与手刃。”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劭即位,追赠太常。孝武即位,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宋书·列传卷七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B.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C.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D.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句之学,是汉代儒学家所创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所重在于解释篇章字句。
B.太子洗马,“洗马”一作“先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侍从官,秦汉始置。
C.封禅,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的时候在泰山祭天的大型典礼活动。
D.舅,帝王称异姓大邦、小邦诸侯为“伯舅”“叔舅”,诸侯则称异姓大夫为“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淑学问渊博,文才甚好。袁淑少时就显出不凡,其伯父、姑父都欣赏他。太祖北伐,他打算做一篇《封禅文》来彰显太祖盛德。始兴王刘浚戏弄他,他也用文章讽谏他。
B.袁淑为人高傲,颇为自信。伯父刘湛希望袁淑亲附自己,但袁淑却颇为轻视。袁淑刚到始兴王刘浚府上担任佐官,也不客气对刘浚说本是为其府门的声望增光的。
C.袁淑临难不惧,不卑不亢。面对太子盛怒,太子手下准备动手的局面,萧斌恐惧而服从,但袁淑却呵斥萧斌,并从容进言太子,劝说太子考虑要长远,赶紧放弃打算。
D.袁淑秉持臣道,以身殉义。太子刘劭弑父篡位时,希望袁淑相助,袁淑虽然知道刘劭终能成事,但还是不愿配合,而且极力劝阻刘劭,后虽有迟疑,但终因推辞而被杀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C.“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农历每月的十五为“望”,农历每月的十六为“既望”,《赤壁赋》
中“七月既望”的“既望”即为此意。“晦”则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果是正常退休则称为“致仕”,在古代,“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才华和风度,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也是天资聪敏,在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
C.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张忠、许泰等人故纵京兵冒犯,他又宽厚仁慈,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小题5】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C.死生,昼夜事也。(死生她早晚间的事情。)
D.悟己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制止,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追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愬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

朝鲜毛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萌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
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
D.蛮奴,本指舞姬、婢仆,后来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的驻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
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
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
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小琉球漫志》十卷,筠园先生官凤山时所著也。凡海中日月之出没,鱼龙烟云之变幻,与夫都邑地理人物鸟兽草木之奇怪,风俗言语之殊异,莫不一一笔记。间为诗歌,以发其羁旅之情。题曰《小琉球漫志》。小琉球,凤山山名也。

⑵先生少以诗名天下,天下言诗者,咸推先生。尝游太学,以不遇而归。年几五十,始教谕德化,可谓穷矣。居二年,调凤山。凤山在海外,荒凉僻陋,不可一夕居;而人文之乔野,又特甚焉。岂天欲先生昌明诗教于重洋,而使薄海穷壤,咸知国家雅化之盛与?抑欲使奇观异闻,得先生雄伟恢闳、绝伦特出之才以志之,以为史氏之采择与?则是志也,岂非海隅一代之典籍哉!

⑶家泰,先生婿也。复从事先生之门,得亲承教诲,且习先生之诗尤深。今读是志,因叹先生之才,不得施于朝庙,作为雅颂,荐道圣世功德,而纪载祗此。然其雄辞丽句,照耀后世;后世读者,与退之潮州诸诗、子厚永柳诸记及东坡海外文字何异?则先生斯志,岂犹是星槎、瀛涯胜览诸小说稗编,仅供观听也哉?岁在柔兆阉茂之余月,子婿徐家泰谨跋。

【小题1】概括第⑴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作者盛赞《小琉球漫志》,因为作者认为它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3】关于筠园先生和他的《小琉球漫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曾在荒僻野蛮的凤山做过两年官。
B.先生教化百姓,传播文明,记录奇异。
C.志的语言雄奇美丽,足可见先生之才。
D.徐氏感慨先生遭遇和才华,为之写跋。
【小题4】第⑶段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小题5】依据本文,针对筠园先生或凤山,用“不幸”和“大幸”,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