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罐头人生

程乃珊

⑴上海人称罐头又叫听头,源自英文Tin。

⑵罐头食品的问世,可以讲是工业革命最大的成果之一。罐装从储藏和保持、都带来了空前的方便,特别对于营营役役的都会人,在冰箱还不普及的年月,一般上海中上人家,家里多多少少储有几只听头以备不时之需。

⑶罐头食品因为工艺制造成本较高,在五六十年前仍属昂贵的消费品,为新派上海人的时尚和摩登的标志,因为方便卫生,尤受一些白领人士欢迎,是十分小资的。在旧上海如若家里开听头,必是有什么喜庆之事,或有贵客上门,一般不会随随便便开听头。

⑷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美军涌入上海,连带美军的剩余罐装供给品,英文称Ration,都在上海街头堆得铺天盖地,罐头开始进入上海寻常百姓的视线内。当然美军的罐头与花花绿绿的正宗罐头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容,都无法比,不过其工艺十分好,不似一般罐头开起来很麻烦,需要专门的一种开罐头的扳头。美军的Ration上方有一只“钥匙”,只需拿下来围罐头一圈兜过去,就开了。这大概是为了便于战地之需。我想这应是易拉罐的前身。Ration深藏不露,内含丰富。内有两支香烟,一包华夫饼干,一包特浓巧克力,两包速溶咖啡粉,两包橘子粉。难怪上海人称美国大兵为少爷兵——打仗都吃那么好!

现今的易拉罐设计得很以人为本,一拉即开。但总觉得罐装食物显得太单一规范了,一点也不浪漫,又那么可以预知,连带什么成份都标得那么一清二楚。一只只机械刻板地拉开罐头,心情也呈单线的静止状态,不如在厨房亲手操作,缺乏惊喜与高潮。罐装食品是大批量按同一配方生产,缺乏个性,纵使外表再包装得国色天香,仍是谋杀人类赖以生存的维他命的元凶,不足以兴奋人的味觉。

⑹在效率和利润盖过人文的现代世界,罐头越发方便易用,却越来越反人性。我们惊恐地发现罐头已经由消费品演绎成一种文化,令我们的人生不知不觉进入一种麦当劳式的连锁纪元。我们的物质生活开始变得空前的丰盛,而且太易得到,一如易拉罐,一打开,就什么都唾手可得,然后将空罐一扔而忘记珍惜。   

⑺看电视有了罐头笑声,在应该有点观众反应时一拉罐头,帮助尚未明白过来的观众,瞎子凑热闹般一起哄笑;导演也以罐头笑声作预算,这一部戏应该开几罐笑声?笑过了,罐头一扔进了垃圾桶。再制造另一罐。

⑻我们有了罐头音乐。早餐桌上一边喝着牛奶,一边拉开一罐名为“早餐音乐”的莫扎特或李斯特的作品集锦,然后有舒缓神经的音乐,有入夜后在床上欣赏的音乐……这种罐装音乐,大多是以莫扎特,李斯特等名家音乐录制,各有名堂各有书签,一套数款,用以熨帖你的生活所需,在你冥想,发梦,看书时作陪衬,一切手到擒来,方便即食。开发商用心良苦,热心代听众选择,制成规律化的罐头……我一向很抗拒这种什锦音乐碟,喜欢个人录制的音乐碟片——那才是我亲手去菜场挑选,热油旺火炮制出来的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⑼世界进入网络时代,我们有了罐头软件,一切都有现成的程式和组合,设计方便多了,只需三两下手势,就可大功告成,难怪现今的平面设计少见神来之笔,都像出自一个人之手。

⑽连带我们居住模式,也是密封式。旧式里弄大片大片从地图上消失,“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话将只能在词典上找到,每个单元就像一个密封的罐头,家庭小型化甚至丁克族的出现,令我们社区如一只只老死不相往来的集装箱,易拉罐在这里最难打开。这种罐装生活方式叫疏离。因为人人都是独生子独生女,“长兄为父”,“长姐为母”这种概念被视为老冬烘,自小被视为中心的独生子女不懂得横向与社会沟通,只想往上拉关系。于是各种教你成功发财升职的罐头书纷纷出笼。这种书如易拉罐,一读就懂,但营养成份有多大则不得而知,一如罐装食物。

⑾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罐头制作工场成长的一代,走的是一条既定的被规划好的由名幼儿园——名牌学校——名牌社会关系——不锈钢玻璃幕墙构成的办公楼里的白领——三房二厅格局里的小型罐头制作坊再加工小罐头这样的一个程序,一如生猪——屠宰场——加工——抽真空进入密封罐的过程,如此炮制出来的是罐头人才。

⑿什么叫罐头人才?有技术无智慧,会钻营而懒思考,钱财足而道德薄,野心大而心胸狭。这样的人才,因为缺乏悟性修养和品味,其发展空间也必将有限,一旦利用价值被用尽,也就会像空罐头一样给扔进垃圾堆。

⒀罐头尽管方便,既容易携带便于保质,但是,你是选择一段新鲜生猛,纵然磕磕绊绊,可品出生命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人生,还是一段由他人代加工代规划并已加入防腐剂的一开启就完结的罐头人生?

(注释:①营营役役——形容终日忙碌,奔逐名利。②冬烘——糊涂懵懂;迂腐浅陋。含讽刺意)

【小题1】第⑸段“现今的易拉罐设计得很以人为本,一拉即开”与第⑽段“易拉罐在这里最难打开”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2】阅读第⑽—⑿段,概括罐头人生的主要特点。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罐头食品的沿革写起是为了与罐头人生形成对比,突出罐头食品的先进与罐头人生的可悲。
B.易拉罐的空罐被扔掉是因为物质生活空前丰盛,罐头人才被扔掉是因为其利用价值被用尽。
C.“罐头越发方便易用,却越来越反人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足以兴奋人的味觉。”
D.“罐头人生”虽看来有些夸大其词,但某种程度上来说却反映出现实中存在的—种个性缺失现象。
【小题4】第⑽段“‘远亲不如近邻’这句俗话将只能在词典上找到”一句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
【小题5】第⒀段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应划在( )之前。
A.也B.但是C.却D.还是
【小题6】任选下面一人,为他命名一种人生形态,如“忧愤人生”、“革命人生”等,并简要阐述理由。
(1)蔡孑民    (2)托尔斯泰    (3)杜甫    (4)爱因斯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0 10:5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詹明信在《文本的意识心态》中,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罗兰·巴特的《S/Z》,换句话说,是该书为詹明信提供了文本意识形态的样本。法国文学批评家、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他的著作《S/Z》中以慢镜头拍摄的方式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所作的文本分析,将《萨拉辛》全文(中文译本有两万多字)分解为五百六十一个语段单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五百六十一帧画面),之所以划分得如此细密,巴特是想告诉读者,文本是怎样一帧一帧地编织而成的。

(2)如果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作品,那么一部作品是由情节、性格、言语、思想、形象、等几大要素构成,批评家要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剧作思想的设置等方面来讨论作品,如果以形式主义方法来读解,则要关注文本的语言学层面,转喻和暗喻,或者陌生化效果等等,这些都不是他想要达成的目的。当然作为结构主义大师的巴特,也不想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解文本,他发明了诸多语码,来缝合这一文本,因此这五百六十一个单位尽管长短不一(一个单位既可以是一个词汇或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段对话,或者是长长的段落),但是每个单位至少包含着一个或多个语码。巴特将这些语码总共归纳为五种:意素语码、文化语码、象征语码、阐释语码和选择行为语码(或者称之为情节语码),并逐词、逐句或逐段来阐释这些语码在文本中各自的功能。

(3)那什么是语码?语码不同于语义,所谓语码可以看成是对语义的诱导和归类,詹明信认为,罗兰·巴特的“语码”是从信息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即我们可理解为一种语码基本对应某一种信息的类型,如文化语码“有点像格言式的智慧或对普遍的行为、事件和生活的常识的仓房,当需要某个具体细节的时候,它就会被说出来”。而意素语码(即人的语码)则指向人物的性格特征。

(4)罗兰·巴特的意思是,文学文本之所以能产生的意义,不是因为读者通过文本读到了现实生活,而是文本中的那些语码作用于我们的理解习惯,使读者以为自己把握了现实生活。詹明信解释道,现实主义的叙述并非是话语天生具有的结构,而是某种视觉上的幻像,是由某些作为“符号”在起作用的细节产生出来的所谓真实效果。联想到现代小说,詹明信认为,“现代文学对情节的抛弃被更好地理解为对旧的叙述组成结构的抛弃”。

(5)传统的维持美学上整体性的文学批评,被文本的语码(或者符码)化解析所取代,即文本的重心由审美性被信息性所取代。倘若说文学作品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审美性基础之上的话,那么文本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传递一定的信息的基础之上。如此,文本不是围绕着某个先在的核心意义而耸立,而是在具体的编织过程中形成(文本在语源上就有编织的意思)。如果说,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那么文本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特定的语码之上的,特定的语码传递特定的信息,所有的文本在信息面前具有某种平等性。

(6)其实这种语码划分方式既能解析《萨拉辛》,也能解析其他小说,或者其他非虚构作品。詹明信既然称之为“文本的意识形态”,也就意味着这种解析方式不仅应用于文学,对文学以外的文本,如历史的、新闻的、或社会学的文本均可适用,进一步可适用于一切叙事文本。

【小题1】下列对文章“语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语码与语义不同,可以看成是对语义的诱导和归类,文化语码说出来时,往往以具体的某个细节呈现。
B.语码是从信息理论中借用来的术语,一种语码就是对应某一种信息的类型。
C.文化语码有点像格言式的智慧或对普遍的行为、事件和生活的常识的仓库,象征语码则指向作品的思想情感。
D.语码划分方式既能解析《萨拉辛》,也能解析其他小说,或者其他非虚构作品,进一步可适用于一切文本。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罗兰·巴特既不想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剧作思想角度讨论作品,也不想从语言学层面解读作品,这些都打不成他的目的。
B.现实主义的叙述是某种视觉上的幻象,是由某些细节产生出来的所谓真实效果,并且这些细节要作为“符号”起作用。
C.文本不是围绕着某个先在的核心意义而耸立,而是在具体的编织过程中形成,这是因为文学作品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审美性基础之上,文本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传递一定的信息的基础之上。
D.文本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特定的语码之上,特定的语码传递特定的信息,所有的文本在信息面前具有某种平等性。
【小题3】请根据上文概括罗兰·巴特对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文本做语码分析的意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以智能化信息技术为核心特征的智能电视,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的竞争格局。智能电视激发了电视产业的新活力,开启了全新的智能大屏体验时代面对产业升级,电视业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升信息化时代的电视话语权,增强电视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创新力,树立全新的产业经营理念和模式,争取尽快实现战略突破和转型,以便在激烈的电视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智能化、个性化和人性化已经成为电视产业发展的时代标签,传统电视厂商必须树立共赢理念,全面开展产业战略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意味着要扩大业务范围,向服务领域适当进军,而且还应涉及不同类型终端之间的跨界合作。我国智能电视产业链要构建一个集生产、服务和运营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开放性发展体系。
(摘编自吴进友《我国智能电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材料二:

(资料于国家工信部相关数据)
材料三:
2016年10月21日,美国遭受大规模网络病毒DDOS攻击,造成大量网站瘫痪,攻击来自千万级别IP地址,其中大部分是Mirai僵尸网络感染的网络摄像头。2016 年11月,利比亚遭遇了大型网络攻击,导致全国网络连接失效,此次攻击也是利用了多种智能外设的漏洞。2017 年2月,全球16 万台联网打印机被一名黑客控制打印了ASCII 艺术图。2017年3月,瑞士安全研究人员指出99%的智能电视能被恶意的数字视频地面广播信号远程劫持。俄罗斯卡巴斯基实验室称,2017年以来监测到的超过200 万次的攻击中,超过63%的攻击来自数字视频录像机和IP摄像机,近20%攻击来自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备。
(摘编自国家信息中心《2016-2017年度全球网络空间安全综述》)
材料四:
由于目前多数智能家电产品还未能走入普通大众家庭,故而难以对家电智能化的节能效果进行准确分析,但从各方观点上看,存在正反两种声音。正面的观点认为,智能家电所具备的控制功能实现了家电产品的闲置休眠,而监测、感知功能则可以精准记录家电用能的情况,并为节能提供最优的电器运转方案,如国内智能家居设备提供商推出的SmartRoom 无线移动插座能够监测电器用电情况。持反面观点的一方称,智能家电虽然能为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和新奇的体验,但却会造成能源浪费的 题,如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每一件物件必须通电,除了传统的家电产品,智能化趋势往往还会改造其他的家居物品,使其电子化,而且这些物品还必须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研究表明,仅2013年智能家居设备所消耗的电能就高达616 太瓦,共中有400 太瓦就是由于其在待机模式下没有采用节能技术而产生的巨大浪费。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不断增加,这种能源浪费的现象还将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摘编自王溪微《智能家居的节能作用》)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电视业树立全新产业经营理念和模式,提升信息化时代的电视话语权,可在激烈的智能家居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B.国家工信部相关数据表明,2017 年以来,中国智能电视销量逐月增长,但前9个月的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不太明显。
C.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 年智能电视销量结束了去年持续高增长的态势,甚至在8.9 月出现同比下降的态势。
D.2017 年以来,全球的网络攻击中至少63%以上来自数字视频录像机和IP摄像机,近20%来自路由器和其他网络设备。
E. 智能家居设备在待机模式下可能产生电能浪费,而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不断增加,这种现象还将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
【小题3】为了电视产业更好的发展,电视厂商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
戴 红
①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核试验技术的发展,创立了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
②1931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程开甲在这里读了六年的初中和高中。恰恰在这时,他碰上了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姚广钧。在其指导下,程开甲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60位,能牢记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这些训练对他在日后科研中处理数据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在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他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和苏步青等大师严格的学习和科学精神训练。他敢于挑战难题,大三时撰写的论文,得到陈建功和苏步青赏识,并推荐给英国数学家,之后文章被苏联数学刊物全文引用。
④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学生。他先后发表了5篇高水平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提出超导“双带模型”。同年,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当听到解放军击败阻挠渡江战役的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时,他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书籍,整理好行装,于1950年8月回到浙江大学物理系。
⑤为了培养亟需的原子能研究人才,八年间他两次改变专业。1960年夏,经钱三强亲自点将,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⑥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拟定试验总体方案,为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作准备。核试验的准备,国内没有人懂,也没有仪器设备,又无可借鉴,程开甲就亲自研制爆炸所需仪器,并编写教材为科研人员讲课。他带领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钻研理论和技术问题,交代工作时,总是条理分明、清楚准确,有时还写下书面材料,以便他人尽快开展工作。同时为年轻人争取发挥更大作用的工作平台,实事求是地介绍、推荐吕敏、杨裕生、钱绍钧等加入研究队伍。
⑦短短两年中,程开甲到研究所、院校、部队召开了几百次任务会,提出具体科研要求。经过辛勤努力和刻苦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高度预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研制出1000多台测试仪器。
⑧第一颗原子弹在哪里爆炸?程开甲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勇敢地否定了原先由苏联专家提出的“空爆”方案,并成功主持完成首次地下核爆炸。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和朱光亚等人决定进入地下爆心考察。谁也说不清洞里辐射会产生多大危险,但程开甲经过计算,认为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后,可以进入。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体吃了多少剂量,在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洞里温度很高,科学家们忙得汗流浃背,仔细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⑨二十多年中,作为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成功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及首次空投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三十多次核试验。他带领团队,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成为中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的重要依据。以该理论为指导,创立了核爆炸效应的研究领域,支持了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
⑩上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为国防科技建设发展做出新贡献。近年来提出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现在,他仍不倦地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展开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⑪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他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们的核试验,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光明》2014年1月15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老师束星北教理论物理,常常不拿课本,但讲得生动透彻,让学生牢记不忘。他和程开甲经常在教室里研讨问题,同学们戏称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是“真心的相对论”。若干年后,程开甲与高耀珊结婚,束星北还给他们当了证婚人。(《解放日报》2014年1月17日)
②有一次,程开甲设计的测试方法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当时基地的一位副司令员。有人劝他:“人家是领导,你不要争了,出了问题他负责。”他却严肃地说:“我不管他是不是领导,这些数据是我在实践中计算出来的,是科学的。要保证安全,就得按数据要求办。我要对核试验的安全负责。”结果还是按程开甲的意见办了。(《党史纵横》2005年第5期)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60位,能牢记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对程开甲在日后科研中处理数据起了重要的作用。
B.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接受了苏步青等大师严格的训练,大三时撰写的论文,曾被苏联数学刊物全文引用。
C.他于1950年8月回到浙江大学物理系,八年间他两次改变专业,介绍、推荐吕敏、杨裕生、钱绍钧等加入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
D.他带领团队,建立了中国核爆炸理论,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等在内的三十多次核试验,支持了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当听到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传来捷报时,程开甲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在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资料后,整理行装,立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为了成功完成地下核爆炸,掌握第一手材料,程开甲和其他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地下空间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C.程开甲的测试方法虽然遭到很多人包括副司令员的反对,但他坚决主张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处理,体现了他对核试验研究事业敢于负责的精神。
D.在核试验中,程开甲不仅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大师的帮助,自身得到了成长;同时他本人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E. 本文展现了一位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形象,同时表现了科学家的崇高风范。
【小题3】程开甲院士在核研究和其它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材料,探究程开甲院士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开始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

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于“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与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

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特别体现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国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这种诗意的氛围,往往沁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从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锦灰堆》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美育是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广大的、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

(选自叶朗《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日本人翻译的“美学”得到我国知识界的高度关注,并被王国维引人中国。
B.中国美学一方面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同时又受欧美美学的影响而成长起来。
C.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包涵了“真”“善”“美”,它们三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D.中国美学注重审美与生活的联系,审美情趣往往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论述了中国美学形成的源头和呈现具有弥散性格的独特面貌,点明话题。
B.第二段重点阐述了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的具体表现,引用孔子的话作为论据。
C.第三段承接第一段“越界”内容,从广泛性与综合性角度论述弥散性格的体现。
D.第四段的诗句论证了审美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充满美的氛围的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美学涉及很多的领域,甚至走进百姓日常,这种“越界”是不成熟的表现。
B.因为中国美学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具有弥散的性格。
C.中国人可以在艺术创作、欣赏自然的过程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去领悟“道”。
D.今天的学者很重视中国传统美育在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中所起的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