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博鸡者事

〔明〕高启

博鸡者,袁人,素无赖,不事产业,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任气好斗,诸为里侠者皆下之。

元至正间,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守自负年德,之,闻其至,笑曰:“臧氏之子也。”或以告臧。臧怒,欲中①守法。会袁有豪民尝受守杖,知使者意嗛②守,即诬守纳已赇③。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

一日,博鸡者遨于市。众知有为,因之曰:“若素名勇,徒能凌藉贫孱者耳!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若诚丈夫,不能为使君一奋臂耶?”博鸡者曰:“诺。”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豪民方华衣乘马,从群奴而驰。博鸡者直前捽下,提殴之。奴惊,各亡去。乃褫④豪民衣自,复自策其马,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⑤,诸市。使自呼曰:“为民诬太守者视此!”一步一呼,不呼则杖,其背尽创。豪民子闻难,鸠宗族童奴百许人,欲要篡⑥以归。博鸡者逆谓曰:“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吾行市毕,即归若父,无恙也。”豪民子惧遂杖杀其父,不敢动,稍敛众以去。袁人相聚从观,欢动一城。郡录事骇之,驰白府。府佐快其所为,阴纵之不问。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若为民不自谨,冒使君,杖汝,法也;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⑦蔑污使君,使罢。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豪民气尽,以额叩地,谢不敢。乃释之。

博鸡者因告众曰:“是足以报使君未耶?”众曰:“若所为诚快,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博鸡者曰:“然。”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台臣弗为理。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台臣惭,追受其牒⑧,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选自《四库全书》本《凫藻集》

注:①中:zhòng,中伤。②嗛:xián,怀恨。③赇:qiú,贿赂。④褫:chǐ,剥去。⑤反接:把双手在背后捆绑起来。接,连接。⑥要(yāo)篡:拦截,夺取。⑦投间:乘隙,趁机。⑧牒:此指状纸。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守自负年德,之 (2)众知有为,因之曰
(3)乃褫豪民衣自 (4)麾众拥豪民马前,反接,诸市
【小题2】下列句中“乃”的用法与“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市中”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祭无亡告乃翁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若欲死而父,即前斗,否则阖门善俟。
(2)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
【小题4】博鸡者惩戒豪民的原因是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博鸡者的“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1:3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屐,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義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徒以其久待刘夫子而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欧、曾:指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③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④朱、陆:指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⑤乳儿粉子:指年轻识浅的人。⑥何北山:何基(1188—1268),字子恭,人称北山先生,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B.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C.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D.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说理辨析,但都是针对社会上某些问题表达观点。与“论”统称为论说文。
B.蒙师,是给儿童启蒙的老师。中国古代“庠序”中用于启蒙的教材主要有“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C.古代君主坐南朝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昌黎,郡名,唐代韩氏为昌黎郡望,韩愈自称“昌黎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文以载道”,以道为先。
【小题3】根据原文意思,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摇笔即毁朱、陆”一句,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开篇点明观点,认为“师道之不传”有为师者的过错。
D.黄宗羲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所藉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2)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小题5】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竹轩先生传
魏瀚
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
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
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
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
(选自《王阳明全集》)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造竹所者    造:种植B.乃穷年口诵心惟    惟:思考
C.方之陶靖节、林和靖 方:相比D.逮子华官翰林 逮:等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文意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厥考,他死去的父亲。考,去世的父亲;妣,去世的母亲。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B.甫冠,刚满二十岁。冠,就是弱冠,也叫加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行冠礼。男子十五岁束发,女子十五岁及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又称耳顺。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百岁期颐。
C.竹轩先生的母亲一向严肃庄重,而对堂叔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却特别怜爱。他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
D.竹轩先生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
(2)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
【小题4】竹轩先生“德业夙成”,请结合原文,概括他有何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春日山居即事(其一)

明王廷陈

草动三江色,林占万壑晴。

篱边春水至,檐际暖云生。

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

鹿门何必去,此地可躬耕

注①王廷陈,明代诗人。字稚钦,号梦泽。黄冈(今属湖北)人。生于弘治六年(1493),卒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曾科举入仕,后因失职削籍归。隐退二十余年,嗜酒自放,常着红紫色窄袖衫,骑牛跨马,在田野间大声歌唱。②鹿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门山,位于湖北襄阳。③躬耕:诸葛亮隐居时躬耕陇亩。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浓墨重彩地为读者展示了春日山间的景色,“三江色”“万壑晴”简明清丽,“春水”“暖云”则显诗人乡居生活的舒适与惬意。
B.“溪犬迎船吠,邻鸡上树鸣”两句化用陶渊明诗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犬相闻之声可见其质朴中有深味,散缓中有精巧。
C.在诗人笔下,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毫无矫揉造作的自然之美而呈现,宛然世外桃源的光景,令人心生向往。
D.本诗颇有前人山水田园诗的风范,看似自然平淡,实则构思精妙,富有乡村生活气息,画面平和协调,没有丝毫喧嚣和烦躁。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