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程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僦:租。②程: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直前托视疾  因:于是,就
B.日欲晡 晡:升起
C.明日具钱米往遗之 具:准备
D.扼腕终身 扼腕:惋惜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根据相关材料,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纪实,也可虚构。
B.“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直书其名,如文中的“讳增远”“讳煌”。
C.文中“癸未”、“乙丑”、“丙戌”等时间名词,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叫“农历纪年法”。
D.“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被清军逼迫沉江而死。余若水望江哭泣,悲痛兄长过早的死去,因此立下重誓不再渡江。
B.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他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们给他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C.余若水的朋友们去看望他,是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若水先生自认并非世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用这一理由委婉谦和地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
D.身为人臣,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在上,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在下,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这是余若水最难以被他人比及的节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5 10:47: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庵肘后方》序

张岱

泰昌改元冬十一月,先大夫病伤寒,诸名医咸集,竞以消导药投之,勺水不入口者旬有八日矣,气喘舌短,须着手即折,诸医却走,势在垂尽,子女绕床泣。

老医吴竹庭者迟迟至,诊脉已,却坐而笑。余曰:“奈何?”竹庭呼余至厅事,附耳曰:“病至万死,尔能万死,尔父或得不死。”余曰:“何说也?”竹庭曰:“余医法奇,人不识,集天下医人具不识,尔不视若父为万死,余不医;余不视若父为万死,余亦不医。”余曰:“医亦死,不医亦死。不医死,不若医而死也。”竹庭曰:“信然。房中止留病人,侍人出,若亦出。若只备地黄一二十斤、清河参一二斤,水火蒸铛一二事。予自携苍头一人司火,假我一昼夜,弗余问。”余洒泪而出,药饵水火俱备。竹庭先生用熟地黄一两煮汁灌之,眼稍合。竹庭喜曰:“是矣。”遂以大铜锅煮熟地黄五六斤,一昼夜啜尽之,齁齁睡去。竹庭呼余入视,惊喜。竹庭曰:“未也,肠胃燥结,积食不得出。”又服地黄五六斤,曰:“可矣。”遂服大黄下之。又以大锅煮参斤许,亦一昼夜啜尽之,眼能左右视。又一日,竹庭附耳曰:“神且归舍,防之。”余兄弟环坐床第,至丙夜,先大夫忽然起立,握拳乱筑人,若具数百斤勇士力者。逮至五鼓,即省人事矣。一时竹庭之名,不减扁鹊。

曾记竹庭与余说:盖草泽医人①,其以丹方草药活人为多。余闻竹庭言,遂有意丹方草药。凡见父老长者,高僧羽士,辄卑心请问,及目击诸病人有服药得奇效者,辄登记之。积三十馀年,遂得四卷,收之傒囊,邂逅旅次,出以救人,扺掌称快。良医用药,多以意造。若吴竹庭之疗吾先大夫,匠意独出,不拘古方,与草泽医人用草药者亦复何异!

(有删改)

注:①草泽医人:民间医生。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自携苍头一人司火 司:掌管
B. 假我一昼夜     假:给予
C. 神且归舍 且:而且
D. 握拳乱筑人     筑:击打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这里指改年号为“泰昌”。
B. 先大夫:文言中用于称呼前的“先”一般指已去世的人,如“先父”“先将军”等。文中“先大夫”指曾经做官,已经去世的父亲。
C. 五鼓:即“五更”。古代民间把夜晚时间分成五个时段,每个时段约两小时,用鼓打更报时。文中所指“五鼓”大约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之间。
D. 草药:由植物的花、实、叶、茎、根等构成的一类中药,是中医的主要药材之一。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诸医却走,势在垂尽,子女绕床泣
(2)信然。房中止留病人,侍人出,若亦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医吴竹庭治疗先大夫成功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内,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宕,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忌惮。人有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奏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珰先至,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曰:‘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令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先生曰:‘徽人恨守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己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己过,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有删改)
注释:①通籍:做官。②珰:太监。③刺:名帖。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先生谑者    咎:责备
B.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   擿:揭发
C.守训逗留瓜洲,而珰先至   赚:盈利
D.一邑骚动,先生曰“无”     患:担忧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放浪山水,且暇日闭户读书 / 我为公多备劲卒,护公行
B.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 樵苏不敢,敢问开采乎
C.渠以观望瓜洲 / 曰:“公言
D.将下石先生,先生对之 / 刻《悔庵》以志己过,逢人仍肆口诙谐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思任先生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先生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其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小题4】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②

①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③,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②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③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1597--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中年经历明朝的覆亡,家境随之败落,他的小品文中常暗含家国之痛与沧桑之感。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④里湖:西湖分外湖、里湖、后湖。

【小题1】第①段中作者写了五类看月之人,根据文意,请将下列空白处填写完整。
(1)    (2)名门闺秀 (3)   
(4)市井之徒   (5)   
【小题2】杭州人游湖一般是“巳出酉归,避月如仇”,而在七月半却“逐队争出”,这表明他们“  ”的心态。(用原文词语回答)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小题4】请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小题5】周作人在给《陶庵梦忆》时说:“他(张岱)的洒脱的文章大抵出于性情的流露……”,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贵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②张岱(1597—1689), 明末清初文学家。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灯火傒   优:优良
B.竹相发   肉:歌喉
C.茶铛煮   旋:不久
D.轿夫擎   燎:火炬
【小题2】下列对本文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冠:本意是高高的帽子,一般和“博带”连用,指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B.巳、酉: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巳时,指上午9点至11点。酉时,指下午2点至4点。
C.二鼓:即二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11点。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二鼓。
D.皂隶: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因为经常身穿黑色衣服,故称之为皂隶。皂,玄色,黑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B.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C.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D.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2)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庵梦忆序

张岱

①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②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②饥饿之余,好弄笔墨。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③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

(注释)①胸庵:张岱,号陶庵,侨寓杭州。著有《陶庵梦忆》等。②駴駴(hài):惊骇。③首阳二老:指伯夷、叔齐。殷亡后二人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④王谢:王姓与谢姓自东晋王导与谢安后,便成为江南两大望族。⑤二王:指王羲之与王献之,东晋著名书法家。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以B.然C.则D.且
【小题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粉饰的话。
B.我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实在是饿死的,因为不吃周粟,还是成为后人夸赞的话。
C.我当初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只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成为粉饰后人的话。
D.我当初知道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只是饿死的,因为不吃周粟,还是成为后人夸赞的话。
【小题3】第②段画线句反映了作者心情最恰当的是(  )
A.反省忏悔B.故国之思C.欣然自喜D.喜而实悲
【小题4】分析第③段中写两个“痴人”旧事与作者的联系。
【小题5】根据文意,概指“梦”的丰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