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程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僦:租。②程: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直前托视疾  因:于是,就
B.日欲晡 晡:升起
C.明日具钱米往遗之 具:准备
D.扼腕终身 扼腕:惋惜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根据相关材料,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可以纪实,也可虚构。
B.“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直书其名,如文中的“讳增远”“讳煌”。
C.文中“癸未”、“乙丑”、“丙戌”等时间名词,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叫“农历纪年法”。
D.“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被清军逼迫沉江而死。余若水望江哭泣,悲痛兄长过早的死去,因此立下重誓不再渡江。
B.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他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们给他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C.余若水的朋友们去看望他,是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若水先生自认并非世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用这一理由委婉谦和地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
D.身为人臣,激愤而死,来表明自己的气节。在上,用道义来捍卫自己的志节,用智慧来保全自己;在下,可以坦然地见旧主,不辱没先人。这是余若水最难以被他人比及的节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5 10:47: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陶庵梦忆序

张岱

陶庵①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②;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③,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④,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⑤,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⑥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注释)①陶庵:张岱,号陶庵,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等。②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③黍熟黄粱,车旋蚁穴:从黄粱梦、南柯梦中醒来。④雕虫:小技巧,这里指写作。⑤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邯郸记》中卢生临死时说要留下自己的书法。卢生书法学的是王羲之、王献之。⑥名根:产生好名这一思想的根性。
【小题1】请选出下列各项与本文文体不同的一项
A.指南录后序B.送孟东野序
C.梅圣俞诗集序D.跋黄鲁直书
【小题2】从第①段可看出张岱“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分析第②段写作特色及其作用。
【小题4】第④段写“脚夫”、“寒士”的用意是__________。
【小题5】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项是(   )
A.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外—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
B.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以与《志林》相差别。
C.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是另外一种年谱的写法;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林》。
D.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编排,相当于另外的《志3林》。
【小题6】联系全文,说说张岱的“痴”表现在哪里?

同类题2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选择题。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xū,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ji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chuī,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tīng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烋烋xiāo xiāo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zng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bū,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j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僦:租。②桯: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④班荆:布草而坐。⑤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渡东桥投江而死。余若水望江哭泣,悲痛兄长过早的死去,因此立下重誓不再渡江。
B.余若水与鸟鼠生活的状态,表现了他远离世俗、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C.余若水的朋友们去看望他,是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若水先生自认并非世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用这一理由委婉地表明他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
D.作者对余若水既赞赏又同情,认为他既有志节又有智慧,长期隐居于乡间,空怀抱负,终了一生,真是难能可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谑庵先生传

张岱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人有咎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日:“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注)①通籍:做官。②珰:太监,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发奸   摘:揭发B.而珰先至 赚:盈利
C.亦起绯   更:换上D.一受于李三才 创:中伤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造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
(2)公无轻言入徽也,微人大无状,思干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小题4】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云谷传

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救则望之却走    却:退避
B.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  得:获得
C.剧谈谑笑   剧谈:畅谈
D.经旬不与交语 经:经过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
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他随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2)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小题4】请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若水先生传

(清)张岱

余若水先生,讳增远,为明崇祯癸未进士。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初仕,得淮安宝应知县。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知县行属礼。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灭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②,主人墙隅烋烋然③,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辞客而退。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

(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

注:①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②班荆:布草而坐。③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县行属礼强:强迫
B.日欲晡:落下
C.诸君即共前之遮:阻拦
D.诸长吏皆违其意重:敬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
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
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2)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3)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小题4】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