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无色之色
(1)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中,有一种无色为绚烂之色的思想。
(2)中国哲学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色空思想,主要强调“空中见色”,色的世界是表象的、欲望的,而无色的平淡素朴方是大道之本真。中国在先秦时期就进入了所谓“色彩绚烂的时代”,孔子“恶紫之夺朱也”的感叹,就是针对当时迷恋于色彩绚烂的形式之风所发出的。老子从他的( )哲学出发,对色的世界进行猛烈的抨击:“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色、音等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成为欲望知识的
俘虏。禅宗在佛学色空哲学影响下,发扬老庄素淡哲学思想,高扬一种无色的哲学,认为无色乃天下之本色,以色道色,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绚烂,而无色之色,才是根本之色。中国艺术的空间观念,深受这一哲学的影响。
(3)有色的时间是表象,空幻不实,而无色的世界才是本色。中国艺术在空间意识上,对无色之妙颇多注目。这在各门艺术中都有体现。如在建筑艺术中,南国乡村传统的建筑多是“黑白世界“,粉墙黛瓦,在青山绿水之中,勾出淡淡的素影,有一种令人难忘的美。
(4)中国艺术对无色意义的认识莫过于绘画中水墨的创造。传统绘画被称为“丹青”,意思是,绘画是运用丹青妙色图绘形貌的造型艺术。六法中的“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谈的就是形和色。以形写形,以色貌色,成为中国早期绘画的基本原则。绘画是运用无色之妙来创作的。中唐以前,中国画追求镂金错彩的美,如顾恺之的作品色彩富丽,在追求线条的流动之外,也追求色彩的流丽繁缛。但中唐之后,随着道禅哲学的流行,却改变了这一发展方向。
(5)唐代绘画的重要事件是水墨画的出现。水墨画是用墨在宣纸或白绢上直接作画,没有任何色彩,后来将以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加以少量颜色的画也叫水墨画。水墨画的出现,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价值不亚于油画之于西方绘画。在唐代,水墨画的出现曾经引起当时画坛的震动,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种形式后来成为中国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水墨画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中国画的代表。据说王维是中国第一位水墨画家,有的人干脆就将水墨画的发明权给予王维。在唐代,有很多画家为水墨画的创造做出过贡献,如当时一位叫张璪的画家,作画全用水墨,手执双笔,画出的画有烟霞流荡的气氛,成语“双管齐下”就出自于他。有一位叫王默的画家,创立了泼墨的方法,今天还有人用此法作画。他在画画之前,先喝得大醉,然后将宣纸铺好,手捧墨水往宣纸上泼,并用手在画面上直接涂抹。
(6)水墨画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也引发了理论上的思考:托名王维之作的《山水诀》说:(1)水墨非但不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表现方法,而且是达于世界本性的一种手段。因为,在中国哲学中,无色的世界为世界的本色。中国艺术与其说要抛弃色彩,倒不如说是归于本真。清恽南田对色彩的质疑,就很有代表性。他说:“作画至于无笔墨痕者化矣,而观者往往勿能知也。毛嫱丽姬人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快骤,又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段议论受《庄子》影响,南田强调色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也是没有意义的。美是相对的,像西施,人人以为其美,但鸟见而飞、兽见而走。艺术要超越相对而追求绝对的美。作为无色的本源的世界,正是艺术家所应重视的。
(7)南田好友笪重光《画筌》说:“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邱之恶境。……墨以破用而生韵,色以清用而无痕。轻拂轶于稂纤,有浑化脱化之妙;措色难于水墨,有藏青藏绿之名。盖青绿之色本厚,而过用则皴淡全无;赭黛之色本轻,而滥设则墨光尽掩。粗浮不入,虽浓郁而中乾;渲晕渐深,即轻匀而肉好。间色以免雷同,岂知一色中之变化;一色以分明晦,当知无色处之虚灵。”
(8)这一段关于用色的观点,王石谷和南田给予很高评价:“此言一色中变化,已造妙境。(2)”笪重光反对青黄缕出、丹青竞胜的色彩观,他主张清淡素朴。在用色和水墨之间,他以为水墨的表现力更强,所谓“措色难于水墨”。而此一段论色,最终落在“当知无色处之虚灵”,无色之色是为大色,无色之虚中有灵气飘卷。
(9)无色的妙韵,唐代张彦远就已经注意到了。他提出“墨分五色”的思想:“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无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墨本无色,何以有五色,此在于“得意”。这个“得意”,我理解有两层意:一是得色之本真,二是以意得意,在个人的心灵中,绚烂的世界出现了。这样的无色世界,就是一个“灵的空间”。而以色道色,徒具表面之灿烂,其实不能真正表现世界,只能是“物象乖”。
(10)黄公望是画雪的高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其《九峰雪霁图轴》,绢本,墨笔,画作于他八十岁之时,笔墨老辣中见温柔,不似王维平远的山势,而是画山峰林立,所谓“九峰”者,多峰也。山峰一一矗立,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幅画在构图上具有独创性,山如冰棱倒悬,境界超迈,令人魂惊魄悸。黄公望画的是一个琉璃世界,一个玉乾坤。大雪初霁,山峰静穆地沐浴在雪的拥抱之中。山峦以墨线空勾,天空和水体以淡墨烘出,以稍浓之墨快速地勾画出参差的小树,而山峰下的树汁如白花一样绽放,笔势斩截,毫无拖泥带水之嫌,法度谨严。雪是冷的,但大痴画来却有玉的温润、玉的透灵。这通体透灵的琉璃世界,居然是用水墨画出,真是不可思议。石涛曾说:“(3)”这幅画正可当之。正是山空有云影,梦暖雪生香。在这样的冷世界中,使人体味到清香四溢的境界。
【小题1】联系上下文,除“素淡”一词外,在第(2)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词语是________。
【小题2】第(2)段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3个句子最适合放在(1)(2)(3)处的顺序是( )
①水墨“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②至论及无色处精微之理,几于入道
③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里放出光明
【小题4】下列选项中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早期绘画的基本原则与本文强调的艺术家所应重视的无色之色属于绘画的两种不同原则。 |
B.左右中国艺术空间观念的无色哲学,是受孔子、老子的思想言论与禅宗共同影响而诞生的。 |
C.第(7)段笪重光的画论只谈及了水墨比用色在表现力方面更胜一筹、无色处有灵气飘卷。 |
D.王维是中国第一位水墨画家,张璪青史留名是因为创立了全用水墨、手执双笔的创作方式。 |
【小题5】结合文中谈论绘画“无色之色”的相关段落,赏析文章以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轴》结尾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