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据挖掘的基本目标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隐藏的、潜在的和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在数据挖掘过程中,数据挖掘技术具有将人类与自然连接的特征,人对世界的感知不是直接地面向世界,而是类似于通过眼镜来感知世界一样。可以说,数据挖掘技术对人类存在、人类诠释世界等的调节,是新技术背景下人、技术与世界关系的具体表现。

就人类存在的境遇而言,在数据挖掘技术被使用的过程中,自然界依然存在,但一种新的自然界,即由数据挖掘技术所形成的自然界已经成为人类栖息的场所之一。也就是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界之外,还有由数据挖掘技术对“原始”自然界的数据化处理后所呈现的世界,与数据挖掘技术所带来的新的数据世界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存在场所。这个过程中,即使是“原始性”的数据都是被“加工过的”,因为数据从来都不是“先于事实的”。实际上,就数据挖掘技术而言,其对数据的处理既可以是随意的,也可以是有选择的。有选择就意味着数据挖掘技术可通过数据处理过程,有意地隐藏一些东西,这也正是数据挖掘技术对人类存在的一种调节。

就人类存在的方式而言,数据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存在方式。存在的轨迹以数据的方式呈现,存在的历史以数据库的方式呈现。数据打通了万物的在场与不在场、此在彼在,也联通了过去、现在与未来,一切都以在线的形式存在,带来所谓“不在场的在场”。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数的隐蔽、清洗等对某事、某物或某现象予以调节,使其透明性退场。进而一方面,可以将在场的转换为不在场的,如图像数据挖掘技术对图像中信息的有关处理;另一方面,可以将不在场的转换为在场的,如通过对某人身体数据的采集,商场可以为不在场的某人提供在场的服务:基于某种软件显示其与某物的契合、匹配度等,让某人产生了在场的感觉。此外,数据挖掘技术还调节着人对自身存在的认同,例如“刷存在感”这一词语就透露出人对自身存在认同的种新方式,“点击率”则被视为自身被认同的一个重要考量。

与此同时,数据挖掘技术在构成数据自然界的过程中,以一种更新的形式调节着人类视觉、听觉等,进而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认知世界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当驾驶员使用车載导航的时候,其所看到的车载导航所呈现的图景来自数据可视化技术对世界的诠释,是世界被数据化的一种虚拟呈现,驾驶员对世界的感知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促进着驾驶员对环境的诠释。因此,人类对世界的诠释与其说是人类通过自然界来获取数据,倒不如说数据为人类了解自然界提供了新的可能。数据挖掘技术以参与的形式进入世界的构建与诠释的时候,也就开启了关于新技术所带来的新问题的伦理探究。

(摘编自闫宏秀《数据挖掘技术与调节:世界、世界的诠释与伦理的内化》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挖掘技术连接了人类与自然,让人们在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到隐藏的有价值的内容。
B.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使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界慢慢被数据挖掘技术的新自然界所取代。
C.“不在场的在场”指人类故意采用隐蔽、清洗等数据处理方式联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D.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提升人的视觉和听觉,带给人们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方式的改变。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析了数据挖掘技术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新现象,对技术、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了论证。
B.文章通过论述数据挖掘技术对人类存在及人类诠释世界的调节,将论证推向了深入。
C.文章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数据自然界可以为人类提供有别于传统意义存在的方式。
D.驾驶员使用车载导航证明了数据挖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据挖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自然界是数据挖掘技术对现实世界的解读与呈现,与现实世界是一一对应关系。
B.数据挖掘技术形成的“新的自然界”是以数据处理的方式拓展了人类存在的境遇。
C.“刷存在感”和“点击率”都是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来调节人们对自身存在的认同。
D.数据挖掘技术既参与世界的构建和诠释,又探究着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12:4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真正的经典,我想是指那些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

经典的阅读同样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经典有初读与重读,有浅读又有深读。不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需要反复阅读;还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经典阅读,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经典对一些读者也只是被知晓,或只限于了解书名和主人公的名字,对作品本身却知之甚少。即使读过,有时也只是浅尝辄止。而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他用这种体会来解释何谓经典,同样道出了阅读经典的感受。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一部经典名著,当然不是给一个人看的,无数人都会读它,这就会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心灵体验。在阅读这个领域倒不妨借用这句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所以,应当跳出传统阅读的思维模式,开辟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建设性的文化性格,面对经典时必须要有的一种健康的阅读心态。

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的经典,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对它的核心价值应深怀敬畏之心。经典资源除具有愉悦心灵、培养审美力之功能以外,还葆有借鉴、参照乃至资治的社会文化功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经典名著在以科学的现代意识观照下,有启迪当代公民明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功能,并使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有所追求,有所摒弃。我国一位当代作家谈到阅读名著的感受,认为阅读进入了敬畏,便有了一种沉重和无法言说的尊重,一种超越纯粹意义上的阅读的体味和凝思,进而有了自卑,深感自己知识的贫乏,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明竟那么缺乏了解。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3日《为什么经典值得反复品读?》)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真正经典”做出了界定与阐释,为下文论述经典的阅读打下了基础。
B.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述了“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三个关键问题。
C.文章以意大利作家和我国一位当代作家的阅读感受为例,论述了阅读经典的意义。
D.文章立足于倡导对经典的重读、深读,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

同类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墨烟张
陈柳金
一日傍黑,张家院里哇地一声哭,土坯墙震落一层沙尘。婴儿落地,没听过这样大声的,且脸如包公,黑不溜秋。张父说,俺张家世代制墨,如今老天馈赠一墨宝,就叫他张秉墨吧!
这张秉墨,天生一个玩家。六岁便能玩墨,采烟、熬胶、和墨、上模、晾晒、裱金,一整套工序下来有模有款。九岁便玩书成瘾,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还练得一手好书画,吟咏唐诗宋词亦有腔有调。张秉墨的天空悬着一颗文曲星。
但到了十八岁,天空却变了天。参加了地下组织的张父因叛徒出卖,死于鬼子刺刀之下。张秉墨强忍一腔怒火,接过搅墨棒,墨缸里转起圈圈旋涡,搅动一百零八圈后,蒸煮成团,蓄着劲举锤敲打一百零八遍。张秉墨发誓要做条好汉,把小日本的肉剁成酱,锤打成一根根愤怒的墨条。
张家院子每天清晨依旧飞出一群白鸽,鸽群沿鹤庄盘旋一圈后,总是有一只鸽子带着张秉墨的牵挂飞离队伍。薄暮时分,那鸽子才从天空凯旋。张秉墨宝贝一样捧在手心,喂了食,轻轻放进笼子。
前线还是失守了,小日本洪水猛兽一样冲进庄里,打砸抢烧,把个鹤庄鼓捣成了墨缸,每个人心里都墨黑墨黑的。小日本把鹤庄小学占为指挥部,临晚集合村民训话,太君佐藤野夫说鹤庄藏有共党,自己站出来,可免全庄人死,否则通通都得死!
村民个个岿然不动,佐藤无计可施。忽然头顶掠过一群白鸽,仰起头,鸽子送他一个见面礼。佐藤往脸上一抹,一撮腥臭的鸽屎。叭嘎,杀了它们!一阵乱枪响起,连鸽毛也不见掉下来。佐藤恼怒道,不供出来,你们,通通的当鸽子宰!
翌日,鸽群刚回笼,张家院门被踢开,几个小日本端着枪叽里嘎啦闯进来。正在锤墨的张秉墨猛一惊。贼头贼脑的小日本乱搜一气,从笼里捉出几只白鸽。翻译给张秉墨下了命令,以后每隔三天送两只鸽子孝敬太君!
鬼子走后,张秉墨赶紧去看鸽子,幸好那只白鸽还在,这才松了口气。入夜,他扬手放飞了那只鸽子。
就在这两天,有四个村民被怀疑是共党分子,鬼子把他们捉进了指挥部。一向抬头做事的张秉墨把头压得老低,搅墨一百零八圈,锤墨一百零八遍。他要把张家本领亮出来,制成胳膊粗的圆条墨,当作礼物送给佐藤野夫。
转眼三天已到,张秉墨这次送给佐藤的是两只鸽子。进了门,只见佐藤呕吐不止,气喘吁吁。张秉墨细看,知他犯了夹阴伤寒,前几天吃了鸽肉大补精气,不慎便犯下此症。张秉墨说,太君,我有法子能治好你的病!佐藤如遇救星,却见他一脸乌黑,心生疑窦,但病痛难耐,只得恭听。张秉墨道,鸽屎为药引,槐角、扎参、细辛炖服。佐藤还记着上次鸽屎之恨,这次竟敢叫他吃这腥臭物,以为张秉墨捉弄他。翻译说,太君,张师傅可神了,您就信他一回吧!
佐藤服了鸽屎和中药,翌日果然恢复如常。三天后张秉墨送来鸽子时,他竖起大拇指,你,大大的神!张秉墨说,太君,下次俺送几根大圆墨给你,俺张家墨条,不仅是书画的上等墨料,还能止血、治皮肤疮毒和腮腺炎。佐藤听了大喜,临别,差翻译送张秉墨,张秉墨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
这晚深夜,张秉墨正要入梦,院门吱呀推开,一黑影潜了进来。是翻译窃取了日军的重要情报,内容是鬼子将于后天晚上攻打驻扎在一深山处的我军阵营。
张秉墨马上放飞那只白鸽。鸽子飞回时,也带回了我军指令——后天里应外合端掉日军指挥部。
这天傍晚,他又一次放飞了白鸽。转身去给佐藤送鸽子,这次多了几根胳膊粗的圆条墨,是他答应送给佐藤的礼物。
踏进门时,地上躺着一只流血的白鸽。佐藤凶相毕露:它,从你家飞出,你的下场……还没等他说完,门外已拥来一群鬼子。张秉墨放飞手里的白鸽,掏出嵌有炸药的圆条墨,把盖子一掀,几声巨响,佐藤野夫与鬼子不明不白地见鬼去了。
在张秉墨的葬礼上,鹤庄乡亲全都披麻戴孝。忽然一群白鸽悲鸣着从张家院子飞出,在鹤庄上空整整盘旋了一百零八圈。仪仗队前,翻译跟一战士手抬石碑大的方条墨,上书三个镏金大字:墨烟张!
(选自《短小说》,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善于运用埋设伏笔的手法,比如“锤打成一根根愤怒的墨条”就为下文利用墨条炸死鬼子作了铺垫;翻译对佐藤的一番劝说也为张秉墨奋勇杀敌最终就义打下了基础。
B.这篇小说的主题在开拓上很有深度和力度,结构大气磅礴,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极富张力,叙事也干净利落,很有特色。
C.张秉墨的父亲因参加地下组织被出卖而惨遭鬼子杀害,这对他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文中“蓄着劲举锤敲打”的细节描写暗含着张秉墨压抑不住的愤怒之情。
D.佐藤服了张秉墨配有鸽屎的中药,第二天果然恢复如常,这既写出了张秉墨医术的高超,也为下文写得到佐藤信任和送墨条的情节张本。
E. 小说中的“鸽子”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张秉墨视鸽子为宝,佐藤被鸽子羞辱和吃鸽子,鸽子传递情报,鸽群悲鸣盘旋等,在这里,鸽子成了揭示主题的象征物。
【小题2】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小说中张秉墨的人物形象。
【小题3】对于小说结尾处的鸽群悲鸣和仪仗队中有人手抬写有“墨烟张”的方条墨的情节,有人说是画龙点睛,有人说是画蛇添足,你赞同哪种说法?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具体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増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

材料二:

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2019.04.22)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費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費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宜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B.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问题难以进行,卖家的品质和信用也很难得到保障。
C.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目的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任何经营活动都要符合规则。
D.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期,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从长远看,对电商平台也有益处。
【小题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时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B.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的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既费时又费钱。
C.当前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不只微信等社交平台购物容易出现消费纠纷,整个网络购物市场近年来都是消费者投诉的高发地。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另外两点措施。
(1)政府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并执行好监管职责
(2)电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消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逍遥游
聂鑫森
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名声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
名圣臣,字散木的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
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佩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
“文化大革命”说来就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人公贺先生的故事,却先写一所大学,然后再引出人物、名字、专长等,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
B.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生形成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
C.文中“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这一句,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了贺先生在遭受迫害时的镇定,照应了前文的“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D.作者把贺先生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文化大革命中,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残酷的生活条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大革命的强烈批判和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
【小题2】贺先生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本市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为:

(一)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塑料、废纸、废玻璃、废金属等废弃物;

(二)有害垃圾,是指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且应当专门处置的废镍镉电池、废药品等废弃物;

(三)湿垃圾,是指易腐性的菜叶、果壳、食物残渣等有机废弃物;

(四)干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商务、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市生活垃圾的具体分类目录及投放规范,并向社会公布。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

(摘编自《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

材料二:

本研究对杭州居民样本的各类废弃物的分类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表3各类废弃物分类情况的相关描述信息
废弃物种类
分类频率(%)
1A
2
3
4
5
废纸/废纸板
6.47
11.99
23.32
32.61
25.61
废弃电池、电子设备
11.46
17.12
24.66
26.82
19.95
厨余垃圾
12.94
15.09
15.23
27.22
29.51
废塑料瓶
10.11
15.09
21.02
29.38
24.39
废弃易拉罐
11.32
15.36
19.95
28.57
24.80
废金属
14.69
18.19
20.49
26.28
20.35
可再生塑料
12.67
17.79
19.81
29.65
20.08
废弃玻璃瓶
16.44
21.16
20.49
23.85
18.06
废弃衣物、纺织品
14.96
17.12
21.83
24.26
21.83
 

注:A:1=从不分类,2=几乎不分类3=偶尔分类,4=经常分类,5=总是分类;

(摘编自徐林等《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材料三:

公民参与垃圾分类有三个方面。最基础的是居民的自我监督与投入,表现在公民将家庭产生的各类生活垃圾按照政府和社区的规定,准确分类、投放。公民参与的第二种方式是参与垃圾回收管理过程,每一户家庭平均一年要参与垃圾回收地点相关工作三次左右,负责给每家每户投放出来的垃圾袋上蒙网罩,以保持垃圾堆放地点的清洁。第三个方面指公民对他人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监督他人正确分类及投放垃圾、参加地方居民团体和环保组织、参加听证会与公民会议等。

日本形成了政府带头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的宣传教育体系。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既教育了公民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也教育公民如何科学分类,同时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垃圾分类管理的舆论环境,给公民以压力和动力,内化为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日本垃圾分类宣传的多样化体现为:第一,宣传主体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主体涵盖了政府、社区、居民团体、企业、家庭、学校和志愿者等。很多垃圾焚烧厂设计得非常漂亮,学生、游客和附近居民可以到焚烧厂参观旅游。第二,宣传内容多样化。日本垃圾分类宣传既包括了对正面的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也包括对不文明垃圾分类行为的宣传。第三,宣传方式多样化。日本商品外包装上会印有分类标记及材料成分,牛奶盒上甚至会提示包装盒处理的正确步骤: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等;一些超市也会设置垃圾桶,详细标上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等分类标志,以便消费者分类投放。

此外,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罚监督是促使公民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外在压力。实施有效的扶持与激励政策,是促进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

(摘编自吕维霞等《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小题1】下列关于上海市生活垃圾基本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中因老旧损坏而只得被丢弃的窗户、水盆、纸箱都属于可回收物。
B.父母照料婴儿时使用过的厕纸、尿不湿、一次性毛巾都属于干垃圾。
C.用坏或用完的温度计、电池、老鼠药、生理盐水瓶都属于有害垃圾。
D.平时吃东西剩下的香蕉皮、瓜子壳、隔夜饭、甘蔗屑都属于湿垃圾。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样本中32.61%的居民常将废纸(板)分类投放6.47%的居民从不对其分类,这在所有统计的废弃物种类中差异最极端。
B.若没有严格的法律监督制度体系与相应的奖惩措施,公民就会失去分类投放垃圾的压力和动力,无论中国、日本,皆是如此。
C.公民参与,是日本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机制的核心之一,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全面的体系,这点在我国体现得尚不鲜明,值得借鉴。
D.上海政府为促进垃圾分类、改善城市卫生,出台了相关办法条例,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了应然层面的具体规定与指导。
【小题3】请结合材料,分析应当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