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戎昱

昱,荆南人。美风度,能谈。少举进士不上,乃放游名都。虽贫士而轩昂,气不消沮。爱湖湘山水,来客。时李昌夔廉察桂林,寓官舍,月夜,闻邻居行吟之音清丽,迟明访之,乃昱也,即延为幕宾,待之甚厚。崔中丞亦在湖南,爱之,有女国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则订议。昱闻之,以诗云:“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自谓李大夫恩私至深,无任感激。初事颜平原,尝佐其征南幕,亦累荐之。卫伯玉镇荆南,为从事。历虔州刺史。

至德中,以罪谪为辰州刺吏,后客剑南,寄家陇西数载。宪宗时,边烽累急,大臣议和亲。上曰:“比闻一诗人姓名稍僻者为谁?”宰相对以冷朝阳、包子虚,皆非。帝举其诗,对曰:“戎昱也。”上曰:“尝记其《咏史》云:‘汉家青史上,拙计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净沙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因笑曰:“魏绛①何其懦也!此人如在,可与武陵桃花源,足称其清咏。”士林荣之。

[注]①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悼公时,魏绛主张与戎狄讲和,并举出和戎的五种好处,被晋悼公采纳。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诗云 (______)    (2)为从事(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贫士轩昂     掩口胡卢
B.有女国色,欲妻昱 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C.闻邻居行吟音清丽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D.辟从事 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欲以妻昱”中的“妻”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人草行宿B.呈卷,即署第一C.而相如叱之D.武夫而拘诸原E.我固当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比闻一诗人姓名稍僻者为谁?
(2)以罪谪为辰州刺史,后客剑南,寄家陇西数载。
【小题5】文章详写皇上召大臣议和亲一事的主要用意是___________。
【小题6】简析戎昱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5 03:06: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㥄字长儒,状貌伟丽,善于容止。齐神武至信都,以为开府谘议参军。神武入洛,议定废立。太仆綦俊盛言节闵帝贤明,可主社稷。作色而前曰:“若其贤明,自可待我高王。既为逆胡所立,何得犹作天子?若从俊言,王师何名义举?”由是节闵及中兴主皆废。更立平阳王,是为孝武。以建义功,封武城县公。天平中,授徐州刺史。初,㥄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㥄曰:“收轻薄徒耳。”更引祖鸿勋为之。又欲陷收不孝之罪,乃以卢元明代收为中书郎。由是收衔之。及收聘梁,过徐州,㥄备刺史卤簿迎之,使人相闻收曰:“勿怪仪卫多,稽古力也。”收语蹇,急报曰:“崔徐州建义之勋,何稽古之有?”㥄自以门伐素高,特不平此言。

㥄以籍地自矜,每谓卢元明曰:“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崔暹闻而衔之。神武葬后,㥄又窃言:“黄颔小儿堪当重任不?”暹启文襄,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那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赡有新生女,乃许妻元康子。元康为言于文襄曰:“崔㥄名望素重,不可以私语杀之。”文襄曰:“若免其性命,当徙之遐裔。”元康曰:“㥄合死。朝野皆知。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乃舍之。

五年,为东兖州刺史,复携冯氏之部。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寻别诏斩冯氏于都市,㥄以疾卒狱中。㥄历览群书,兼有辞藻。自中兴迄于孝武,诏诰表檄多㥄所为。然性侈,耽财色,于诸弟不能尽雍穆之美,世论以此讥之。

(节选自《北史崔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B.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C.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D.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邢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立是帝王废置皇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除旧王另立新君。
B.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指代国家并沿用至今。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用作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D.表,古代臣子呈给帝王或上级官吏的一种文书;檄,多用于声讨和征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㥄仗义执言,拥立孝武建功。在商议废立大事的时候,太仆綦俊极力推崇节闵帝,崔㥄站出来反对;最后改立平阳王为帝,他也因此被封为武城县公。
B.崔㥄构怨魏收,受到魏收奚落。崔㥄看不起魏收,不请他修撰起居注,甚至想诬陷他不孝之罪;后来魏收受聘出使梁朝经过徐州,借机把他奚落了一顿。
C.崔㥄轻视文襄,险招杀身之祸。神武帝去世,崔㥄瞧不起袭位的文襄帝;文襄帝得知想治他死罪,因元康的说情才赦免了他,于是崔㥄就把孙女许配给元康的儿子。
D.崔㥄生活奢侈,和睦诸弟有失。崔㥄很有文学才华,诏书诰命表章多是他写的,但本性奢侈,沉湎于财色,与各个弟弟不能和睦融合,受到舆论的讥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
(2)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鸭说

[明]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之水,其声戛戛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疏疏然以散落,予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 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逍遥徜徉,容与如也。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①,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十百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贪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注)①蹄涔:蹄窝里的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予僮不善畜也  让:指使
B.既乃水,或仰而饮 狎:嬉戏
C.长已倍三之一矣 充:扩充
D.纳之以忠信,之以淳朴  囿:约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少之水,其声戛戛然 余四人拥火以入
B.遂群奔水中     于其身也,耻师焉
C.夫反其性,造化不能育物 不效则治臣之罪,告先帝之灵
D.然则民初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B.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C.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组是(   )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于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⑤⑥D.②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开篇写作者得到几只鸭雏,其叫声和羽毛让作者感觉到小生命的可爱,但不久就有个别鸭雏死亡,为下文写怎么养好鸭做铺垫。
B.时雨初歇,鸭雏就直奔水中,并作出各种动作,扬足划水,拍翅而飞,沉没浮出,表现出喜水的天性,与前文萎靡的情况形成了对比。
C.鸭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羽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就是体重身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要使万物很好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天性。
D.本文标题为“说”,表明这篇文章为议论文体。作者先叙后议,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从观看鸭雏的成长中悟出了治国的大道理。
【小题6】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2)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