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於途。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於秦,应侯内惭,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闻,使人召蔡泽。入,则。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比干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吴,申生孝而晋国乱。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天下以其君父为僇辱而怜其臣子。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商君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功已成矣,而逐以车裂。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功已成矣,而卒枝解。大夫种为越王深谋远计,免会稽之危,以亡为存,因辱为荣。卒擒劲吴,令越成霸。功已彰而信矣,勾践终负而杀之。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返者也,范蠡知之,超然辟世。今君相秦,计不下席,坐制诸侯。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愿君孰计之!”应侯曰:“善。”后数日,入朝,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足以寄秦国之政,敢以闻。”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逐拜为秦相,东收周室。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B.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C.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D.决裂阡陌/以静生民之业而一其俗/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蓄积/习战陈之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釜鬲泛指炊具。釜圆底而无足,鬲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柳宗元《非国语》“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中与本文中的“釜鬲”均为此意。
B.揖为古代的拱手礼。亦称执手,根据对象不同,执手时有高、平、下之别。
C.子胥即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因封于申,也称申胥。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以为伍子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将其赐死。
D.车裂是古代的一种酷刑,将人的头、四肢分别拴在五辆马车上,五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泽善于抓住时机,扭转局势。他在四方游说处处碰壁之时,打听到应侯因保荐郑安平、王稽犯重罪而心感惭愧,便果断向西入秦。
B.蔡泽长于舆论造势,巧用激将。他派人用言语激怒应侯,顺利获得了被召的机会。
C.蔡泽善于举例说理,多例并举。他用商秧、吴起、大夫种的例子说明了“成功之下,不可久处”的道理,劝应侯功成自退。
D.蔡泽深晓进退盈缩,与时变化。成功说服范雎让贤之后,他乘势而进,做了秦相;后遭人忌恨,怕有祸患,主动请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
(2)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足以寄秦国之政,敢以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11:4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俟,代人也。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

太武征赫连昌,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①。与西平公安颉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拜冀州刺史。时州郡,唯俟与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转武牢镇大将。平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追讨玉等,皆获。迁怀荒镇大将。未,诸高车莫弗②惧俟严急,请前镇将郎孤。太武许之。征俟,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以叛。帝闻之大惊,召俟问故。俟曰:“夫高车之俗,上下无礼。无礼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复上下。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忿。怨忿既多,败乱彰矣。”帝叹曰:“卿身乃短,虑何长也!”即日复除散骑常侍。

帝征蠕蠕,破凉州,常随驾别督辎重。又与高凉王那复渡河南略地。仍迁长安镇大将。与高凉王那击盖吴杏城,获吴二叔。诸将欲送京师,俟独不许,曰:“若不斩吴,恐长安之变未已。一身藏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不如私吴叔,免其妻子,使自追吴。”诸将咸曰:“今获其二叔,唯吴一人,何所复至?”俟曰:“诸君不见毒蛇乎?不断其头,犹能为害。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遂舍吴二叔,与之期。后数日,果斩吴以至。

安定卢水刘超等叛,太武以俟威恩被关中,诏以本官加督秦、雍诸军,镇长安。帝曰:“超等恃险,不顺王命,朕若以重兵与卿,则超等必合为一;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令使卿以方略定之。”于是俟单马之镇。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率其帐下见超。超使人逆曰:“三百人以外,当以弓马相待;三百人以内,当以酒食相供。”乃将二百骑诣超。超备甚严,遂纵酒,尽醉而还。后伪猎,谐超。与士卒约曰:“今会发机,当以醉为限。”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士卒应声纵击,遂平之。帝大悦,征拜外都大官。

(节选自《北史·陆俟传》)

注:①蠕蠕: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②高车莫弗:高车,是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莫弗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谓。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 践祚:登上、承袭帝王之位
B.时州郡 考:考核
C.未,诸高车莫弗惧俟严急   期:日期
D.不如私吴叔 许:答应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追讨玉等,皆获 蚓无爪牙
B.召俟问故 吾还也
C.与高凉王那击盖吴杏城   覆杯水坳堂之上人
D.侯率其帐下见超 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陆俟有谋略的一组是(   )
①与西平公安顿攻克武牢,赐爵建邺公
②平羌狄子玉等叛,复转为安定镇大将
③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
④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
⑤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
⑥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
A.①④⑤B.③④⑥C.①②⑤D.②③⑥
【小题4】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B.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C.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D.至京朝见/言不过周年/郎孤身必败/高车必叛帝/疑不实/切责之/以公归第。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俟自幼聪明有智慧,世袭爵位关内候,跟随太武帝征讨赫连昌,与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取武牢关,赐爵位建邺公,授官冀州刺史。
B.陆俟在怀荒镇任上治理严苛,高车族要求更换原来的镇守郎孤,太武答应了他们,召回了陆俟,结果一年后,高车反了。
C.陆俟有谋有胆,在与高凉王那攻打盖吴时抓住其二位叔叔后,利用他的叔叔追杀盖吴,在平定安定卢水刘超叛乱时将计就计,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
D.陆俟不仅在州郡治理考核中获得好评,而且屡建奇功,在平定了平凉羌族人狄子玉的叛乱之后,被任命为武牢镇大将军。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诸莫弗果杀郎孤以叛。
(2)怨忿既多,败乱彰矣。
(3)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超犹无降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嘉定元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楼钥赏识之。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丁母忧,服除,应博学宏词科,直院①庄夏举自代。
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边事纤悉为尽力。丘寿隽代与之为帅,金人犯六合,扬州闭门设守,咨夔亟诣寿隽言曰:“金人忌楚,必未至扬,乃先自示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动,而金人且骄必来矣。第当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若金人果来犯,某当身任之。”寿隽愧谢。已而金人果遁。山阳兼帅事青州张林清献铜钱二十万缗,咨夔谓宜以所献就犒其军,如唐魏博故事,使无轻量中国心。帅乃令输其半,林清亦不复来。
与之帅成都,请于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与之为制置使,首檄咨夔自近,辞曰:“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卒不受,惟以通判职事往来效忠,蜀人高之。寻知龙州。州岁贡麸金,率科矿户,咨夔曰:“将奉上乃厉民乎?”出官钱市之。江油之民岁戍边,复苦军饷,为请于制、漕司免之。毁邓艾祠,更祠诸葛亮,告其民曰:“毋事仇雠而忘父母。”
后擢殿中侍御史,会王定入台察,力诋蒋重珍,咨夔乃按定疾视善良,乞罢之。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时咨夔口疡已深,复上疏谓当引咎悔过,且乞祠。帝曰:“卿在朝多有裨益,何轻去?”帝勉留之,迁吏部侍郎兼给事中、奏:“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所恃以一公铄万私者,独陛下耳,而好乐营缮,亲厚近属。”上在位逾一纪,国本未立,未有敢深言之者,咨夔乞择宗室子养之,并为济王立后。   (节选自《宋史·洪咨夔传》,有删节)
(注)①宋代入翰林学士院而未授学士职者称“直院”。②台察:御史台察院的简称。御史台是唐代中央设置的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长官,两位御史中丞为辅佐,下设台院、察院、殿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
B.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
C.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
D.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斥堠,也作“斥候”,古代的侦察兵,据传起源于汉代。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
B.淮左,淮河以东,姜夔在《扬州慢》称扬州为“淮左名都”。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江左”即指长江以东的地区。
C.乞祠,古人自请退职的一种说法,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以享受其俸禄。
D.纪,古时的一种记时方式,十年称为“一纪”。如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咨夔在金人南侵六合、扬州形势危急时,不同意守帅丘寿隽闭城防守的做法,提出虚张声势的计策,最后金人不攻而遁。
B.洪咨夔虽感念崔与之的知遇之恩,但在崔与之做制置使后发文让他靠近自己以为心腹时,洪咨夔以当下应该联合西南人才来成就国家大事为由推辞。
C.洪咨夔请求罢免刚进入御史台察院的王定,主要是因为王定极力诋毁忠臣蒋重珍,朝廷随即贬谪了王定,洪咨夔也随之被提拔重用。
D.洪咨夔在皇上在位多年,国家法令还未建立,而大臣们无人敢上书直言的情况下,上奏章给皇上指出了国家近来徇私成风的恶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第当远斥堠,精问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
(2)咨夔谓宜以所献就犒其军,如唐魏博故事,使无轻量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