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延年。其《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的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是这首词的词牌,熟悉的词牌还有“浣溪沙”“如梦令”“一剪梅”等。
B.“慵开”指梅花,“好睡”用比喻手法写出梅花延误花期而与桃杏同时开放的原因。
C.“自怜冰脸不时宜”写出生就冰清玉洁的梅花唯有乔妆改扮才能合春天之“时宜”。
D.“诗老不知梅格在”表明苏东坡认为石延年咏梅仅看取绿叶青枝是因不了解梅格。
【小题2】本词托物言志,吟咏梅花意在歌颂梅花的品格。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B.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小题3】作者批评石延年不知红梅的本质,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梅格”的内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5 03:20: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放鹤亭记

宋•苏轼

⑴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⑵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⑶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⑷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小题1】解释加点词
亭于其上     ②当其缺
宾佐僚吏     ④未可与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故之曰“放鹤亭”B.然卫懿公好鹤则其国
C.啄苍苔而白石D.梁君臣之首
【小题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暮则傃东山而归
B.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
C.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D.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②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小题5】第(3)段作者通过酒与鹤、国君与隐者的对比以及四者之间的搭配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课内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词开头都具有宏大磅礴的气势,“雨打风吹去”与“浪淘尽”意思相同。
B.两首词都借景物描写抒情,苏词以壮阔景抒敬慕情,辛词以衰颓景抒抑郁情。
C.两首词都写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苏词是为了反衬,而辛词是为了正衬。
D.两词同出于豪放派大家之手,都即景寓情、托古喻今,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小题2】下列对这两首词中语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情钟周瑜与辛弃疾赞颂孙权一样,两人都认为三国时期的吴国在抗击外敌入侵时卓有成效。
B.两首词都写人物,辛词不像苏词那样倾向于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风采,而是侧重于史实的叙述。
C.苏轼感慨“早生华发”“人生如梦”,辛弃疾感慨“廉颇老矣”,都有英雄老去、功业无成的悲伤。
D.这两首怀古词中所用典故,都与登临的地点有关,与作者的思想情感有关,不应以所用典故多寡论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