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延年。其《红梅》诗有“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的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风波”是这首词的词牌,熟悉的词牌还有“浣溪沙”“如梦令”“一剪梅”等。
B.“慵开”指梅花,“好睡”用比喻手法写出梅花延误花期而与桃杏同时开放的原因。
C.“自怜冰脸不时宜”写出生就冰清玉洁的梅花唯有乔妆改扮才能合春天之“时宜”。
D.“诗老不知梅格在”表明苏东坡认为石延年咏梅仅看取绿叶青枝是因不了解梅格。
【小题2】本词托物言志,吟咏梅花意在歌颂梅花的品格。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B.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D.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小题3】作者批评石延年不知红梅的本质,请结合词的内容分析“梅格”的内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5 03:20: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日 喻

苏 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①龠:古代竹制的管制乐器,像笛。

【小题1】“皆求道之过也”中“过”具体指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小题2】“北方之学没者”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
【小题3】下面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眇者”指双目失明的人,“没人”指善于游泳的人。
B.把盘当日或把烛当日在对太阳的认识上都有失偏颇。
C.引用孙武和子夏的话是为了论证“道可致二不可求”。
D.“致”指读书获得的知识,“求”指实践获得的知识。
【小题4】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