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崇宁初,治党事,好问以元佑子弟坐废。

后两监东岳庙。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钦宗谕之曰:“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陛下宵衣肝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栽, 治效途越,良由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 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大平无由可致。”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 尤者以厉其余。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 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审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 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 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 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应张邦昌以好问为审务官.邦昌入居都 省,好问曰:“相公真欲立邪,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 ”邦昌曰:“是何言也? ”好问 曰:“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帅在外,元佑皇太后在内,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 祸为福.”「以好问摄门下省。好问既系衔.仍行旧职.时百司文移,必去年号,独好问所行 文书,称“靖康二年”。

高宗即位,太后遣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除尚书右丞。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洞霄宫,以恩封东莱郡侯.避地,卒于桂州.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B.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C.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D.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佑,宋哲宗年号。元祐年间由反对新政之旧党当政,故以此来代指旧党及其成员。
B.内禅,禅让制的一种,其中传位给同姓继承人称“内禅”,禅位于外姓为“外禅”。
C.行在所,也称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或地方长官巡行所到之地。
D.荫补,又可称为任子、门荫、恩荫、世赏,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的一种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好问不慕权贵。时蔡卞任主帅,想要攀附有德行的人士,但是吕好问以礼自持,蔡卞无法和他亲近
B.吕好问德高望重。他奏对之时,即使是吃饭时间,皇帝也会让他说完意见;他替太后写信,被皇帝慰劳,并称赞他保全宗庙的贡献大。
C.吕好问忠毅勇敢。金兵撤退时、群臣放松.警惕,他建议尽快严阵以待;边境告急时,大臣慌乱,他建议召集军队保卫京城。
D.吕好问耿介刚直。他不畏强权,上疏弹劾蔡京、童贯等奸人朋党;都城失守,在金
人权力下,他坚持使用宋朝年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2)“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以好问摄门下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7 06:01: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为馆阁校勘,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时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括侍帝侧,帝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度售诚善然患万热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领之。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曰:“必得请而后反。”括诣枢密院阋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为《使契丹图抄》上之。复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又出知青州,未行,改延州。至镇,悉以别賜钱为酒,命廛市良家子驰射角胜,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越岁,得彻札超乘者千余,皆补中军义从,威声雄他府。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者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沈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B.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C.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D.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并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举司天监,是司天监的长官,司天监在宋代负责观察天象、编写历书等事务。
B.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C.先君,一般指的是自己的祖先或已故的父亲,此处特指宋王朝已经逝世的皇帝。
D.出知,指我国古代在京师任职的官员被朝廷派到地方上去担任知州、知事等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括体恤民情,做事务实灵活。在淮南发生饥荒时,他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活动;对填封四川私人盐井一事,他从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意见,得到皇帝支持。
B.沈括未雨绸缪,不辱外交使命。他预先找出宋辽边界土地争讼的档案数十件,让吏士背熟,使他们对辽官的提问对答如流,辽国只好在领土上做出让步
C.沈括戍守边疆,重视边防工作。在担任延州知州时,他召集边民子弟开展骑马射箭比赛活动,从中选拔出精锐之士,使当地的边防力量得到有力的加强
D.沈括学识广博,科学贡献突出。他通晓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学问,精通观测仪器,招请人修成新历法,编写的《梦溪笔谈》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
(2)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善俊字俊臣。太宗七世孙。父不衰,闽路兵马钤辖。善俊初补承节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换左承务郎,调南城丞,改昭信军,签判奇之。虞允文亦荐其有帅才,除干办诸司审计司。知郴州,数奏称旨,留为太府寺丞。寻摄帅、知庐州。会岁旱,江、浙饥,民麋至。善俊括境内官田均给之,贷牛种,僦屋以居,死者为给櫘,人至如归。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湮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又增筑学合,新包拯祠,春秋祀之,人感其化。累迁龙图阁直学士,移知建州。建俗生子往往不举,善俊痛绳之,给金谷,捐已奉,以助其费。再知庐州。首言和好不可恃,当高城浚池以为备。以父忧去,服阕,起知鄂州。适南市火,善俊亟往视事,弛竹木税,发粟振民。开古沟,创火巷,以绝后患。僚属争言用度将不足,善俊日:“吾将瘠已肥人。”乃省燕游车骑鼓吹之费,郡计用饶,代输民役钱。再知建州。岁饥,民趋富家发其廪,监司议调兵掩捕,善俊曰:“是趣乱也。”谕许自新,平米价,民乃定。邑尉入盗十三人死罪,以希赏,善俊辨其冤。转湖南帅。郴、桂地绝远,守多非才,善俊谓宜精其选。代输潭州经、总制钱,停醴陵渌水渡钱。加秘阁修撰,移知镇江府。丁母忧,终丧而卒,年六十四。善俊风仪秀整,论事有据。孝宗时,日中有黑子,地屡震,每以饬边备为戒。孝宗英武独运,缺相者累年,善俊极言相位不可无人,尤人所难言者。

(节选自《宋史·赵善俊传》,有删改)

(注)①楷:(huì),粗陋的小棺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
B.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
C.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葺/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
D.州城旧毁于兵/善俊茸完之/因言/异时恃焦湖以通军粮/今既堙涸/宜募乡兵保孤山治屋/以储粟/敌或败盟/则吾城守有余/饷道无乏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谥号,从汉朝始,王朝第二代帝王谥号常常为“太宗”。
B.登第,犹登科,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登第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C.知庐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指担任庐州的行政长官。
D.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善俊历任多职,受到上司赏识。他改任左承务郎,调任南城丞,改任昭信军,签判认为他不同寻常。虞允文也推荐他有帅才,被任命为干办诸司审计司。
B.赵善俊整治陋俗,造福建州百姓。建州存在不良的风俗,百姓生子却常常不抚养,赵善俊对此严加惩处,并供给钱粮,捐献自己的俸禄来资助他们。
C.赵善俊了解下属,精选优秀人才。他转任湖南帅,郴州、桂州地方偏远,当地守臣多没有才干,善俊认为应当用精干的人选,他的提议得到朝廷批准。
D.赵善俊就事敢言,论及重要事务。孝宗时,赵善俊常告诫加强边境防备,而面对朝廷多年不设宰相的情况,赵善俊极力进言相位不能缺,敢言人所不敢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南市火,善俊亟往视事,弛竹木税,发粟振民。
(2)民趋富家发其廪,监司议调兵掩捕,善俊曰:“是趣乱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一部校故,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夙儒张覃者未    第:科举考中
B.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之    绳:捆绑
D.复命益州  知:掌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咏首荐   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遣之
D.饥八九     求霖三十年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小题5】从文章中找出并概括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庞迪,仲由,延安人。少倜傥,喜读兵书,习骑射,学推步孤虚之术,无所效用。应募,隶泾原路第三副将,破贼有功,保义郎。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自是知名,为正将。

伪齐国建,泾原路经略使张中孚举迪知怀德军,兼沿边安抚使。夏人合军五万薄怀德城,迪开门待之,夏人不敢入。因以数千骑分门突出,遂破之,斩首五百级,获军资羊马甚众。复破关师古兵,擢知泾州。未到官,改知镇戎军、沿边安抚使。已而权淮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总制沂、密、淮阳,兼权知沂州。丁父忧,去官。齐国废,改华州防御使。顷之,军变,被执入山。已而贼众悔曰:“公为政素善,岂宜劫辱。”遂纵之还,复州事。

天眷元年,除永兴军路兵马都总管兼知京兆府,徙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陕右大饥,流亡四集,迪开渠溉田,流民利其食,居民藉其力,各得其所,郡人立碑纪其政绩。官制行,吏部以武功大夫、博州团练使特授定远大将军。七年,除庆阳尹。历三考不易,以治最闻,诏书褒美,西人荣之。正隆元年,迁凤翔尹,屡上章求退,不许。

海陵南伐,征敛烦急,官吏因缘为奸,富者用贿以免,贫者破产益困。迪悉召民使共议增减,不加威督而役力均,人情大悦。五年,徙汾阳军节度使。大定初,复为临洮尹,迁南京路都转运使,以省事惜费,安静为政,河南称之。徙绛阳军节度使。官,年七十。

迪性纯孝,父病,医药弗效,迪仰天泣祷,刲股作羹,由是获安。昆弟析家财,迪尽以与之,一无所取。官爵之荫,率先诸侄。疾革,沐浴朝服而逝。

(选自《金史·庞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B.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C.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D.尝从百余骑经行山谷/遇夏人数千众/皆骇惧请避迪/遂跃马犯阵/敌皆披靡/身被重创/神色自若/完军以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丁忧,又称丁艰,是古代遭父母之丧的通称。丁内忧指的是为母亲守孝。丁忧的时间一般是三年。
C.授,是授予官职;擢,是提拔,指官职的晋升;权,指临时代理官职;领,指的是兼任较高的官职。
D.卒,古指大夫的死。古代天子的死,称为崩,诸侯的死称为薨,士的死叫不禄,百姓的去世叫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迪喜读兵书,熟悉军事。他熟习骑马射箭,率领军队先后打败夏军和关师古的军队,显示了他突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B.庞迪为政一向和善、廉洁。为了减少劳役开支,他招募百姓共同商议征收增减,不加责罚而平均分配劳役,百姓拍手称快。
C.庞迪理政有方,政绩卓然。大灾之年,庞迪开渠灌溉田地,不仅救济了逃荒的百姓,灾民们也凭借庞迪的力量各得其所。
D.庞迪既能尽孝,又能尽忠。父亲生病哭着为父亲祈祷,割自己大腿的肉做汤给父亲喝;他病情严重后,沐浴穿上官服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历三考不易,以治最闻,诏书褒美,西人荣之。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叔修古卒,无子,天章阁待制杜杞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后。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知兵,士卒才百人,不任战斗,又无城隍以守⑴,或劝觐遁去,觐正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贼者斩。”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封川令率乡丁、弓手继进。贼众数百倍,晔兵败走,乡丁亦溃。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贼戒勿杀,捽使拜⑵,且诱之曰:“从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觐不肯拜,且詈曰:“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贼犹惜不杀,徙置舟中,觐不食者两日,探怀中印章授其从卒曰:“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贼知其无降意,害之。至死诟贼声不绝,投尸江中,时年三十五。  

②当智高之反,乘岭南无备,州县吏往往望风窜匿,故贼所向辄下,独觐与孔宗旦、赵师旦能以死守。后田瑜安抚广南,乃为觐立庙封州。

注释:(1)城隍:此指护城河。(2)捽:揪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修古(__________)   (2)以太子中舍封州(__________)
(3)麾都监陈晔兵迎击贼(__________) (4)故贼所向辄(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以女妻汝”中的“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刘病笃 (《陈情表》)
B.假舟楫者,非能也 (《劝学》)
C.赢粮而从 (《过秦论》)
D.常以身蔽沛公。 (《鸿门宴》)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例句:又无城隍
A.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C.作《师说》贻之 (《师说》)
D.夫夷近,则游着众 (《游褒禅山记》)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
(2)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
【小题5】阅读第二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
【小题6】阅读全文,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