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曹觐,字仲宾,曹修礼子也。叔修古卒,无子,天章阁待制杜杞为言于朝,授觐建州司户参军,为修古后。皇祐中,以太子中舍知封州。侬智高叛,攻陷邕管,趋广州。行至封州,州人未尝知兵,士卒才百人,不任战斗,又无城隍以守⑴,或劝觐遁去,觐正色叱之曰:“吾守臣也,有死而已,敢言避贼者斩。”麾都监陈晔引兵迎击贼,封川令率乡丁、弓手继进。贼众数百倍,晔兵败走,乡丁亦溃。觐率从卒决战不胜,被执。贼戒勿杀,捽使拜⑵,且诱之曰:“从我,得美官,付汝兵柄,以女妻汝。”觐不肯拜,且詈曰:“人臣惟北面拜天子,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贼犹惜不杀,徙置舟中,觐不食者两日,探怀中印章授其从卒曰:“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贼知其无降意,害之。至死诟贼声不绝,投尸江中,时年三十五。  

②当智高之反,乘岭南无备,州县吏往往望风窜匿,故贼所向辄下,独觐与孔宗旦、赵师旦能以死守。后田瑜安抚广南,乃为觐立庙封州。

注释:(1)城隍:此指护城河。(2)捽:揪住。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修古(__________)   (2)以太子中舍封州(__________)
(3)麾都监陈晔兵迎击贼(__________) (4)故贼所向辄(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以女妻汝”中的“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刘病笃 (《陈情表》)
B.假舟楫者,非能也 (《劝学》)
C.赢粮而从 (《过秦论》)
D.常以身蔽沛公。 (《鸿门宴》)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字用法和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例句:又无城隍
A.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B.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病梅馆记》)
C.作《师说》贻之 (《师说》)
D.夫夷近,则游着众 (《游褒禅山记》)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我岂从尔苟生邪!速杀我,幸矣。
(2)我且死,若求间道以此上官。
【小题5】阅读第二段,分析作者写第二段的用意。
【小题6】阅读全文,概述曹觐的性格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0 07:02: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D.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2)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彦倓字安卿,彭城侯叔褧曾孙也。父公广,饶州太守。彦倓初调溧阳尉,邑民潘氏兄弟横邑中,号“三虎”,畜僮仆数百,邑官莫敢谁何。彦倓白其守治之,缚潘氏昆弟,正其罪。
改扬州司户,狱掾。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
改平江府推官摄宜兴县。县自中兴后,预借民明年税,民挟此得慢其令。彦倓请禁预借,邑遂易治。
知临安於潜县。县胥往往通台省吏,得肆其奸。彦倓执其黠者,械送府。台省吏从中救之,彦倓力争,竟抵胥罪。浮桥屡以水败,彦倓梁以石,民免溺死。升临安府通判。
开禧初,知兴国军。岁旱蝗,而军需益急,属邑令吴格负上供银尤多,彦倓坐累贬,格愧谢,彦倓曰:“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溃卒据外城为变,彦倓募壮士能斩捕者赏之,既而各斩首以献,卒一夕遁去。
累迁湖南运判。徭族人罗孟传反,累岁不能平。彦倓谓帅臣曰:“徭族人仇杀,乃其常情,况主断不平,是激之使叛也。能遣谍者携其党与,俾还自相仇,破之易矣。”帅从其计,遂降孟传。
寻知绍兴府。楮(纸币)价轻,彦倓权以法,民便之。复鹿呜礼,置兴贤庄以资其费。筑捍海石塘,亦置庄以备增筑。会旱,饥民聚陂湖中。彦倓取死囚,幂首刖足,徇于众曰:“此劫菱藕者也。”遂散其众。乃第民高下,损其税有差,免输湖籍田米,举缗钱四十万以助荒政,民赖以济。诏改太府少卿,迁显谟阁、知太平州,调江西转运使。嘉定十一年卒于官,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赵彦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
B.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
C.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
D.有告主/藏吏盗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改平江府推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又称“刺史”。因为汉代太守俸禄为两千石,故又称太守为“二千石”。
B.摄,暂代官职,一般指除本职还暂代其他官职。“署、权、兼、陟”也有此义。
C.开禧,年号,古代用来纪年,始于汉武帝。明代起可用年号称皇帝,如崇祯帝。
D.秩,官吏的俸禄,引申为官吏的品级第次。“贬秩”指削减俸禄,或降低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彦倓勇气过人,废除前任弊政。他初入官场,无所畏惧,奏明太守铲除了乡间恶霸,维护了法律尊严;他禁止提前收取税款,让百姓不敢再怠政。
B.赵彦倓刚正不阿,坚持依法办事。潜县小吏暗中勾结朝廷台省官员,在县中肆意为非作歹;他不顾台省官员的暗中营救阻挠,依法绳治了这些小官。
C.赵彦倓造福百姓,为民兴利除弊。他用石头加固浮桥,提高纸币价格,修筑扦海石塘,这些措施都使百姓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避免了很多损失。
D.赵彦恢机智有谋,用计平定叛乱。他利用徭人携手团结的特点,打败了罗孟传;他用计遣散集聚的饥民,并有差别地减了他们的赋税,为此才没有发生民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倓曰:“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
(2)彦倓募壮士能斩捕者赏之,既而各斩首以献。卒一夕遁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沆,字太初,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问其故,对曰:“臣任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夙夜烦扰。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谥文靖。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禅泰山,大营宫室,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① 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教的经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议遂寝 寝:停止,搁置
B.身食厚禄,时有横赐    横: 出乎意料的
C.巢林一枝,聊自足耳    巢:鸟窝
D.大营宫观,靡有暇日    暇:空闲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从不上呈秘密奏章,他认为既然办公事,有想法有看法就应该公开地表达,没有必要呈献密奏。
B.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C.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应验。他担任宰相时,同僚对他赞叹不已,称其为“圣相”。
D.李沆认同佛教关于世界本来就不完美的理念,认为人也不可能求得圆满如意,还是应该知足常乐。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小题4】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沔,字元规,越州会稽人。中进士第,补赵州司理参军。跌荡自放,不守士节,然材猛过人。景祐元年,礼院奏用冬至日册后,沔奏:“丧未祥禫而行嘉礼,非制也。”李安世上书指切朝政,被劾。沔奏:“加罪安世,恐杜天下言者,请勿治。”黜知衡山县。道上书言时事,再贬永州监酒。所在皆著能迹。时宰相吕夷简求罢,仁宗优诏弗许。沔上书言:“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又以张士逊冠台席,士逊本乏远识,至隳国事。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冀复思己而召用也。”陛下果召夷简还,自大名①入秉朝政,于兹三年,不更一事。以姑息为安,以避谤为智,虽尽南山之竹,不足书其罪也。书闻,帝不之罪,议者喜其謇切。居两月,迁礼部郎中,知庆州。元昊死,诸将欲乘其隙,大举灭之。沔曰:“乘危伐丧,非中国体。”三司所给特支,物恶而估高,军士有语,优人因戏及之,命斩之徇。明日,给特支,士无敢欢者。迁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至,以母丧罢。服除,为陕西都转运使。徙秦州,时侬智高反,沔入见,帝以秦事勉之。对曰:“臣虽老,然秦州不足烦圣虑,陛下当以岭南为忧也。臣睹贼势方张,官军朝夕当有败奏。”明日,闻蒋偕死,帝谕执政曰:“南事诚如沔所料。”英宗即位,迁户部。帝与执政议守边者,难其人,欧阳修奏:“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今虽七十,心力不衰,中间曾以罪废,然宜弃瑕忘过。”遂又以为观文殿学士、知庆州,徙延州,道卒。沔居官以才力闻,强直少所惮,然喜宴游女色,故中间坐废。

(节选自《宋史·孙沔传》)

 注:①大名:吕夷简曾在大名为官,在此代指吕夷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B.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C.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D.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及以使相出镇许昌/乃荐王随/陈尧叟代己/才庸负重/谋议不协/忿争中堂/取笑多士/政事寝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的第一、二、三名依次叫做状元、榜眼、探花。
B.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科举取士、学校接待等事务,为官员办理丁忧守制手续也归礼部管辖。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
C.三司,又称三公。常见的解释,一指司空、司徒、司马,二指太傅、太保、太师。而宋朝的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
D.服除,意思是脱掉丧服,即守丧期满。根据传统孝道观念,官员遭逢父母去世,一般都要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沔睿智清醒,善于审时度势。他上书指出吕夷简主动申请罢相的真实意图;任秦州长官时又提醒皇帝岭南一带敌人气焰正盛,战局危急。
B.孙沔恪守道义,不乘敌军之危。西夏国君元昊死去,这本是攻打西夏的良机,可是孙沔认为,在敌国举办国丧期间发动战争是不合大国风范的。
C.孙沔为官正直,敢于直言上谏。他曾上奏反对在举丧期间册封皇后,并为李安世上书说情,请求赦免,结果李安世还是被贬为衡山县知县。
D.孙沔政绩突出,办事能力很强。他所管辖治理的地方都能够有很好的政绩;在他七十高龄的时候,欧阳修还向皇帝推荐了孙沔出任边境守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夷简不进贤为社稷远图,但引不若己者为自固之计,欲使陛下知辅相之位非己不可。
(2)孙沔向守环庆,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最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挺,字子政,宋城人。第进士,调虔州推官。秩满,以父希言当官蜀,乞代行,遂授陵州团练推官。范仲淹宣抚陕西、河东,奏挺通判泾州,徙鄜州。河北多盗,精择诸郡守,以挺知博州。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钜万。三司下其法于四方,然大抵增赋也。为开封府推官、提点府界公事,部修六漯河,用李仲昌议,塞北流,入于六漯。一夕复决,兵夫溺不可计。降知滁州,言者以为轻,乃贬秩停官。越数岁,稍起知南安军,提举虔州盐。江、闽盐贼率千百为州县害。挺谕所部与期,使首纳器甲,原罪,得兵械万计。官盐恶而价贵,盗盐善而价且下,故私贩日滋。挺简僚吏至淮转新盐,明殿赏,以官数之余畀之,于是贼党破散,宿弊遂绝,岁增卖盐四十万。谍告夏人集胡卢河,挺出奇兵迎击之。夏人溃,分诸将蹑而讨之,荡其七族。进右谏议大夫,赐金帛二千。夏人复犯诸寨,环庆兵不能御,挺遣张玉以万人往解其围。庆州军变,挺讨平之,进龙图阁直学士。熙五年,拜枢密副使。帝问挺泾原训兵之法,召部将按于崇政殿,善之,下以为诸郡法。河州景思立战死,帝开天章阁访执政,挺请行。帝曰:“此小事,不足烦猎卿。河朔有警,卿当行矣。”契丹议云中地,挺请罢沿边戍人,示以无事,因乞置三十七将,皆行其策。七年冬,奏事殿中,疾作而仆,帝亲临赐药,罢为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元丰二年,薨,年六十六。赠工部尚书,曰敏肃。

(节选自《宋史·蔡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钜万
B. 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万
C. 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钜万
D. 申饬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奸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辄得/均博平/聊城二县税/岁衍钜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秩满,即官员任期满一年。“秩”本指官员的俸禄,也可指官吏的官阶、品级。
B. 熙宁、元丰,均为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C. 工部,我国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
D. 溢,指谥号,是古代帝王等有地位的人死后,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挺受命纠盗,效果显著。河北的盗贼极多,朝廷在各郡精心地选择太守,蔡挺最终被任命为博州知州,他纠察盗贼,成绩显著。
B. 蔡挺治水失误,导致被免。蔡挺主管修六漯河时,由于措施失当导致大坝决口,所有的兵士、役夫均被水冲走淹死,他最终被免去官职。
C. 蔡挺打击私盐,根除积习。蔡挺提举虔州盐政时,打击私盐,言明奖赏,使私自贩盐的贼党解散,根除了积习,每年增加售盐四干万。
D. 蔡挺善于练兵,颇有战功。皇上觉得蔡挺的练兵方法很好,将他的练兵之法传达给各郡;他出兵奇袭敌营,击溃夏人;他平息庆州兵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挺谕所部与期,使首纳器甲,原其罪,得兵械万计。
(2)夏人复犯诸寨,环庆兵不能御,挺遣张玉以万人往解其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