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彰读《》《》。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彰读《诗》《书》    课:督促。
②太祖彰曰 戒:告诫。
③时矫首而观  遐:远。
B.①应弦而倒者前后相    属:连接。
②皆以为新远    涉:涉足。
而飞 怒:生气、发怒。
C.①乘胜逐 北:向北。
②控蛮荆而瓯越  引:连接。
③覆杯水于堂之上  坳:低洼处。
D.①召彰行在所    诣:到、去。
②犹蒙育 矜:怜惜、怜悯。
臣微志 听:倾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指先秦典籍《诗经》和《尚书》,被儒家奉为经典,后被列于“六经”之中。
B.“卫、霍”指汉武帝时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战功彪炳,名扬后世。
C.“太子”是指古代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一般是皇帝的长子。
D.“就国”指古代王侯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领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彰性格勇猛。他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躲避险阻。曾经多次从军征伐。
B.曹彰少有大志。他早年曾立志驰骋疆场,建立军功,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曹彰骁勇善战。在征讨乌丸时他率军深入,乘胜追击,斩首及生擒敌军数以千计,以致在旁观望的鲜卑族首领都率众归服。
D.曹彰深受父亲信任宠爱。他在征乌丸取得卓越战绩时,归功于部下,父亲对此深表赞赏,后来进封他为任城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7 09:4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国渊传

陈寿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津谤者,大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间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有情理。迁大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

(简注)
①典:主管。②都辇:京城地区。③开解:聪明。
(阅读指要)
本文通过一些事例表现国渊为官廉洁而奉公,办事踏实有才干,一生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因而受到上下嘉许。文章语言简洁,结构谨严,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渊屡陈益(__________)   (2)太祖之(_________)
(3)太祖大悦,魏郡太守(__________) (4)渊请留其本(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常直言正色,退无私B.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C.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D.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小题3】国渊在为太祖推行屯田制一事上,是如何恪尽职守的?
【小题4】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
①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②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③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④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5】第二段中涉及《二京赋》有什么作用?
【小题6】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2)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陆抗幼节,父逊。年二十,拜建武校尉。永安三年,假节。孙晧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凤皇元年,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敕军营更筑严围,自赤溪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昼夜催切,如敌以至,众甚苦之。诸将咸谏曰:“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何事于围,而以弊士民之力乎?”抗曰:“此城处势既固,粮谷又足,今攻之,既非可卒克,且北救必至,至而无备,表里受难,何以御之?”诸将咸欲攻阐,抗欲服众,听令一攻。攻果无利,围备始合。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西上,抗曰:“江陵城固兵足,无所忧患。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加拜都护。闻武昌左部督薛莹征下狱,抗上疏曰:“夫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庶政所以伦叙,四门所以穆清也。莹内厉名行,今之所坐,罪在可宥。乞垂天恩,原赦莹罪,清澄刑网,则天下幸甚!”时师旅仍动,百姓疲弊,抗上疏曰:“臣闻《》贵随时,《传》美观衅。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而我已大病矣!”三年夏,疾病,秋遂卒。

(选自《三国志·陆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B.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C.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D.明黜陟以厉/庶尹审刑赏以示劝沮/训诸司以德/抚百姓以仁/然后顺天乘运/席卷宇内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凋瘁/寇不为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古代男女成年后,为方便称呼另取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又称“号”。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常加此称号。
C.牧,《礼记》记载:“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文中指各州的行政长官。
D.易,《周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与《诗》《书》《礼》《春秋》合称为“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抗指挥有方,军事才能卓越。西陵督步阐据城叛乱,陆抗并不急于进攻,而是下令修筑围墙,既围困步阐,又抵御晋军救援,防止了腹背受敌。
B.陆抗审时度势,弃江陵赴西陵。羊祜进军江陵,陆抗认为江陵城固兵足不用担忧,但如果西陵与敌人联合则会发生夷人骚乱留下后患,于是奔赴西陵。
C.陆抗为人谦逊,深得将士拥戴。他率军攻占西陵城,诛灭步阐家族及其手下大将,平定了叛乱,战功卓著,但从无骄矜之色,得到将士衷心拥戴。
D.陆抗珍惜人才,冒死犯颜直谏。陆抗认为才德出众的人是国家的财富,对国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薛莹注重品行修养,其罪可恕,便冒死为薛莹求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及三军之锐,亟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可拔。
(2)今当务富国强兵,力农畜谷,使文武之才效展其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
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
布诛,涣得归太祖。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迁为梁相。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于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文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B.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C.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D.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议大夫/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曒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称,三公之一,主管民事,为正一品官员。
B.“茂才”汉代指优秀人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
C.“屯田”是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D.文中的“辟”指被征召,“举”指授予官职,“除”“迁”则指官职的任命和调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涣出身世家,无纨绔气。袁涣的父亲袁滂做过汉朝的司徒,当时各家公子大多违越法律制度,而袁涣清雅宁静,举动必定符合礼节。
B.袁涣正道直行,不屈淫威。在被袁术咨询时。常有严正的议论,袁术不能违抗;面对吕布威胁,他坚持认为刘备是有德之人,骂之不当。
C.袁涣深请民意,建言恰当。归附太祖,百姓不乐意屯田而逃亡,袁涣对太祖说民众安于故土,应顺从他们的心意,不想做的就不要勉强。
D.袁涣外表和柔,内心坚强。其堂弟袁敏说他貌似平和柔顺,但在大节面前,处于危难当中时,即使是古代的勇士孟贲、夏育也比不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
(2)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而遭董卓之难,兴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荆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之后 去:离开
B.董卓之难   值:正赶上
C.兴义兵 举:发动
D.恐己离兵   诚:真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任丞相,封武平侯,故自称孤。
B.孝廉:汉代开始,地方长官按期向中央推举人才,分孝廉、贤良、方正等科目。
C.僭号: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在这里是第二个意思。
D.执事:指管事的人。有时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在本文中指管事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一直以来的志愿是做一个好太守,好好搞政治教化来建立名誉,因此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因豪强权贵的嫉恨怕家人受累而辞官。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绍、袁术和刘表,自己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绝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又考虑到自己垮台后国家会有颠覆的危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2)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 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 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 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 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 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 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 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 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 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B.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C.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D.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2)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