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彰读《》《》。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彰读《诗》《书》    课:督促。
②太祖彰曰 戒:告诫。
③时矫首而观  遐:远。
B.①应弦而倒者前后相    属:连接。
②皆以为新远    涉:涉足。
而飞 怒:生气、发怒。
C.①乘胜逐 北:向北。
②控蛮荆而瓯越  引:连接。
③覆杯水于堂之上  坳:低洼处。
D.①召彰行在所    诣:到、去。
②犹蒙育 矜:怜惜、怜悯。
臣微志 听:倾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指先秦典籍《诗经》和《尚书》,被儒家奉为经典,后被列于“六经”之中。
B.“卫、霍”指汉武帝时的大将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战功彪炳,名扬后世。
C.“太子”是指古代被现任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子侄,一般是皇帝的长子。
D.“就国”指古代王侯受到君主的分封、册封而获得领土领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彰性格勇猛。他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躲避险阻。曾经多次从军征伐。
B.曹彰少有大志。他早年曾立志驰骋疆场,建立军功,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曹彰骁勇善战。在征讨乌丸时他率军深入,乘胜追击,斩首及生擒敌军数以千计,以致在旁观望的鲜卑族首领都率众归服。
D.曹彰深受父亲信任宠爱。他在征乌丸取得卓越战绩时,归功于部下,父亲对此深表赞赏,后来进封他为任城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7 09:4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

②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③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芝居官十一年,数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注 ①特进:官职名。   ②事:祭祀。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芝不其书(_______) (2)若不掠(_______)
(3)不可以狱(_______) (4)芝性亮直,不廉隅(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词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收付狱   思试之斗觇之
B.太祖从议 尔无忘乃父之志
C.芝教与群下曰 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D.芝妻伯父董昭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句中不存在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多所
B.辄敕洛阳狱
C.赐爵关
D.明主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2)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
【小题5】联系全文,概括司马芝的品性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通“擒”)。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峙,财狼闚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贼,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车、右部督,代蒙。

(选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小题1】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之纲纪门户 朝廷B.宿恶荡除 保留的
C.若逊复式以乱圣听  诽谤D.但务北进,未于我  嫌弃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逊开仓谷振贫民 ②而吾捕蛇独存
B.①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②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C.①逊益施牙幢,分布鼓角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非羽忌,无复是过   ②径造庐访成,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孙权知人善任是陆逊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B.吕蒙在陆逊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C.关羽并不清楚吕蒙、陆逊的计策和谋略。
D.吕蒙并不十分同意陆逊对关羽的分析,希望陆逊不要急于求成。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2)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材料二: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材料三: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遏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材料四: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日:“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 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乞奉命表二子    吊:讨伐
B.使诸葛亮权  诣:前往拜见
C.操军不利,引江北    次:驻扎
D.可烧而也    走:击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B.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C.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D.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家著史常于细节之中见褒贬。魏、蜀、吴三家史书均称曹操为“公”而不称其名,体现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表现《三国志》作者奉曹魏为正统的情感取向。
B.史家写人善传其神。《吴书》记载孙权在曹操大军压境、力量悬殊、众臣畏惧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持与刘备联军抗曹,彰显其英勇果断的一代雄主风范。
C.史家纪事讲究详略。四则材料同记赤壁之战但详略有别,后两则材料都详细记述作战过程,记述了火攻奏效,曹军战船被孙刘联军全部焚毁,只能败逃的史实。
D.史家善于将观点隐于叙事之中。材料四记述黄盖诈降,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指点点,毫无防范,暗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非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
【小题4】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o 
(1)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各题。

傅嘏字兰石,北地泥阳人。嘏弱冠知名,司空陈群辟为掾。正始初,除尚书郎,迁黄门侍郎。时曹爽秉政,何晏为吏部尚书,嘏谓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静而内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起家拜荥阳太守,不行。太傅司马宣王请为从事中郎。曹爽诛,为河南尹,迁尚书。

时论者议欲自伐吴,三征献策各不同。诏以访嘏,嘏对日: “兵出民表,寇钞不犯;坐食积谷,不烦运士;乘衅讨袭,无远劳费;此军之急务也。未若明法练士,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斯必然之数也。”后吴大将诸葛恪新破东关,乘胜扬声欲向青、徐,朝廷将为之备。嘏议以为“淮海非贼轻行之路,又昔孙权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略无孑遗,恪岂敢倾根竭本,寄命洪流,以微乾没乎?恪不过遣偏率小将素习水军者,乘海溯淮,示动青、徐,恪自并兵来向淮南耳”。后恪果图新城,不克而归。

嘏常论才性同异,钟会集而论之。嘉平末,赐爵关内侯。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武乡亭侯。正元二年春,毋丘俭、文钦作乱。或以司马景王不宜自行,可遗太尉孚往,惟嘏及王肃劝之。景王遂行。以嘏守尚书仆射,俱东。俭、钦破败,嘏有谋焉。及景王,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语在《钟会传》。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 “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嘏以功进封阳乡候,增六百户,并前千二百户。是岁薨,时年四十七,追赠太常,谥曰元侯。子祗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嘏著勋前朝,改封祗泾原子。

(节选自《三国志.傅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
B.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
C.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
D.何平叔外静而内铦巧/好利/不念务本/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将远/而朝政废矣/晏等遂与嘏不平/因微事以免嘏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掌管军事、经济、文化、政治等,与“司马”“司徒”并称三公。
B.薨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高级妃嫔和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封王的贵族。
C.洛阳是东汉曹魏时期的都城,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一京赋》中都有对此城的赞誉。
D.邑在文中指封邑,是古代君主赐给宗室、外戚或功臣的封地,随爵位黜升而损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傅嘏少时闻名,善于识人。他二十岁时就很有名望,被陈群征聘为掾属,后又一路升迁。何晏为吏部尚书时,他劝说曹羲要提防何晏,因此得罪何晏被罢官。
B.傅嘏精通战略,体恤军民。他建议把军队布置在百姓外围,保护百姓财物;驻军吃自己产的粮食,不用远途运输;抓住机会作战,不会远途耗费人力物力。
C.傅嘏审时度势,料事如神。吴将诸葛恪宣称要人侵青州、徐州时,他认为有孙权用兵失败的前车之鉴,诸葛恪一定不敢率领全部军队走海路,后来果如其言。
D.傅嘏为国立功, 荫蔽子孙。傅嘏因为有功劳,多次晋封爵位,并且享有一千二百户食邑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傅祗继承爵位,因为功勋显著,改封为泾原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明法练土,错计于全胜之地,振长策以御敌之余烬。
(2)嘏戒之日:”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以琬为尚书令,领益州刺史。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琬以为昔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会旧疾连动,未时得行。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琬承命上疏曰:“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存,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至九年卒,谥曰恭。

(节选自《三国志•蒋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B.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C.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D.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决定;有的人也有号,一般自己取定,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所以称作弱冠;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叫笄礼,一般为十五岁。
C.尚书郎,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魏晋后尚书各曹的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D.“疏”,是奏章的一种,古代官员用它向帝王或大臣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琬注重实效,不求表面修饰。任广都县长时,以安定百姓为本,不注意外表装饰,先主因为诸葛亮的请求才没有治他的罪。
B.蒋琬忠心正直,值得托付信任。诸葛亮外出时,他留守成都,策划军资,使诸葛亮无后顾之忧,诸葛亮秘密将后事托付给他。
C.蒋琬一心为公,不计个人恩怨。杨戏慢待他时,他认为这是杨戏诚实、爽快的表现;杨敏诬蔑他时,他也不去追究、惩治。
D.蒋琬不萧规曹随,不因循守旧。他认为诸葛亮出兵秦川道途险恶运输艰难,如果从水路东下攻击魏兴、上庸,才是长久之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欲构戏于痴曰:“公与戏语而不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2)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