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材料二: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材料三:

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遏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材料四: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日:“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 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肃乞奉命表二子    吊:讨伐
B.使诸葛亮权  诣:前往拜见
C.操军不利,引江北    次:驻扎
D.可烧而也    走:击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B.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C.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D.权自率众围合肥/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憙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家著史常于细节之中见褒贬。魏、蜀、吴三家史书均称曹操为“公”而不称其名,体现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表现《三国志》作者奉曹魏为正统的情感取向。
B.史家写人善传其神。《吴书》记载孙权在曹操大军压境、力量悬殊、众臣畏惧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坚持与刘备联军抗曹,彰显其英勇果断的一代雄主风范。
C.史家纪事讲究详略。四则材料同记赤壁之战但详略有别,后两则材料都详细记述作战过程,记述了火攻奏效,曹军战船被孙刘联军全部焚毁,只能败逃的史实。
D.史家善于将观点隐于叙事之中。材料四记述黄盖诈降,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指点点,毫无防范,暗示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非自然条件和物质条件。
【小题4】请将下面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o 
(1)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2 12:4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之    谢:感谢
B.监试者之 异:以……为异
C.即散财物以赂卓用事者 遗:留下
D.不为衰世业 解:解除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监试者其身体壮大 常身翼蔽沛公
B.兵难日起 因人之力敝之
C.天下所仇 吾属今之虏矣
D.久,关东兵散     顷未发,太子迟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监试者怀疑他隐瞒了年龄,在讯问中司马朗敏捷、机智,令监试者刮目相看。
B.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司马朗劝说他这样做会动摇民心而成为违法乱纪的根源。李邵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沿山一带的百姓果然发生骚乱。
C.有人告发司马朗打算逃跑,把他抓起来送到董卓那里,董卓对司马朗说,把他看做自己的孩子,他怎能这样做。司马朗表明忠心和诚意,董卓最终放了他。
D.司马朗带着家人回到温地的这一年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司马朗收留抚恤宗族里的人,教育自己的弟弟们。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⑶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也。少孤贫励志,太祖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酂、任令,所在称治。文帝践阼,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涿郡太守。涿北接鲜卑,数有寇盗,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时或有不愿者,观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于是吏民相率不督自劝,旬日之中。一时具成。守御有备,寇钞以息。明帝即位,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中、平者。主者欲言郡为中平,观教曰:“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主者曰:“若郡为外剧,恐于明府①有任子。”观曰:“夫君者,所以为民也。今郡在外剧,则于役条当有降差。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时观但有一子而又幼弱,其公心如此。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明帝幸许昌,召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时多有仓卒喜怒,而观不阿意顺指。太尉司马宣王请观为从事中郎,迁为尚书,出为河南尹,徒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斫家屋材,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赐爵关内侯,复为尚书,加驸马都尉。高贵乡公即位,封中乡亭候。顷之,加光禄大夫,转为右仆射。常道乡公即位,进封阳乡候,增邑千户,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司空.固辞,不许,遣使即第拜授。就官数日,上送印绶,辄自舆归里舍。薨于家,遗令蒇足容棺,不设明器,不封不树。谥曰肃候。子悝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观着勋前朝,改封悝胶东子。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注)①明府:指王观。②任子:把孩子作为人质。③封:聚土筑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
B.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
C.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
D.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原为帮助、佐助的意思,后为古代副官、佐吏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指皇帝即位、登基。
C.尚书,文中指三省六部制中六部的正长官,如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是中央政府部级长官。
D.关内侯,秦汉二十等爵位中排第十九,魏晋实行虚封后,与其他爵位一样仅是爵位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观善于治理,留下美名。在太祖时,先出任为高唐、阳泉、酂、任令,后任南阳、涿郡太守,任职期间都有治理有序的称誉。
B.王观坚持立场,不谄媚逢迎。魏明帝到许昌,征召王观为治书侍御史,主管行台监狱。明帝经常喜怒多变,而王观并不迎合顺从他的意图。
C.王观不计得失,无私为民。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说涿郡是中等安宁,但王观坚决反对,为了减轻百姓徭役任务,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邺作为人质。
D.王观为官清廉,一生俭朴。王观在家中去世,遗嘱吩咐一切从简,坟墓只需容得下棺材,不要设置随葬的物品,不垒坟头不种树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或有不愿者,观乃假造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
(2)观治身清索,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

同类题3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奉独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建衡三年,卒。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斩将搴旗,身创夷     被:遭受
B.诸葛恪率军之  拒:拒绝
C.帅麾下三千人进 径:直接
D.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之 间:离间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A.少骁勇为小将B.奉为虎威将军
C.有陛下兵诛之也D.皓追前出军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年少时即骁勇善战,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征战,作战勇敢。
B.魏国派诸葛诞、胡遵等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抗。将领们都认为敌人会望风而逃,只有丁奉以为不然,认为应该积极备战。
C.魏将文钦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迎接,与敌人追兵在高亭作战,丁奉手持长矛,冲入敌阵,杀敌数百,缴获无数,因而被封大将军。
D.孙休即位,召丁奉谋划杀孙綝,丁奉认为孙綝兄弟党羽很多,要利用腊会来诛杀孙綝,后来孙休采纳了丁奉的建议,除掉了孙綝。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课内)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课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B.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C.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D.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和“征”都是指征召布衣出仕,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察茂才”“举孝廉”则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B.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C.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D.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济机智有谋略,多次替太祖解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蒋济假称消息,孙权相信,烧毁围城的营阵撤离;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想要迁都,蒋济献策,解除樊城之围。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上谏。文帝问他天下“风教”,他大胆直言;明帝时,他直言告诫文帝要估计老百姓能力,安抚他们的疾苦。虽开始都触怒君主,但最终还是获得原谅。
C.蒋济文武兼备,深受赞许。他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深得明帝称赞。
D.蒋济为人谦虚,淡泊名利。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蒋济被加封为都乡侯,但他认为赏赐一定要给有功之人,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谋划,也没亲自统帅打仗,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2)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馥宇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掾。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卒。

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B.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C.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D.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B.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C.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D.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因为其身高依古制约合一丈;亦指英武有志节的男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处;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
(2)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为论者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