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2)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是一”、 “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是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做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3)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裁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有这样一种说法:环境问题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并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却掩盖了几个最为关键的问题:这种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是治理环境并为后代造福吗?如果是,这种发展的主要收入用在环境治理上了吗?这种发展把重点放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替代资源开发上了吗?这种发展解决了多少环境保护和资源替代难题?这种发展是否使当代人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好、是否使后人的生存条件逐渐改善?如果不是,这岂不又是一个掩饰、一个幌子,又是打着解决环境问题的旗号实行先发展后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套路吗?而惨痛的历史教训和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条老路现在不仅完全行不通,是死路、是绝路,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它就要走到尽头了!

(4)人类真的可以做到超越自身局限进而站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高度考察问题吗?人类真的可以做到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并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谐、完整、持续来约束自己呢?回答是: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固然,人像其他生物一样,具有从自己的角度认识事物并为自身的利益攫取生态资源的本性;但这并不能成为人类不能、也不该为生态系统整体利益考虑的理由。人是唯一有理性的物种,人的理性曾经使得他超越了万物,把自己视为世间唯一的主宰和管理者;而今,理性也可以而且必须是他超越自身的局限性,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高度去保护自然万物。人类还是有同情心的物种,同情心是人类能够超越自身的视野、经验和利益的局限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如果人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者考虑,那么,    在人类社会的范围里,人们    不可能做到超越个人中心、男性中心、白种人中心、欧洲中心。否认人类能够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与否认人类应当抛弃极端个人主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逻辑是完全相同的。

(5)人是有局限的物种,也是还在演进和变化的物种,在演化进程中,他曾经犯过无数的错误,走过许多弯路。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辄、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小题1】结合文意,理解第二段“连续不断”的意思:
【小题2】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其错位实质是:
【小题3】联系全文回答。第四段“人类真的可以做到……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一句中:
(1)“可能”是因为:
(2)“必要”是因为:
【小题4】在第四段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小题5】下列对“生态整体主义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的。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有所改变。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自觉主动地限制自身的利益。
【小题6】结合选文内容或本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请写一段文字(80字以内),对一下观点予以反驳:“当今世界还有许多贫困人口连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谈何关照生态整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10:1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报业奇女子,建海外第一座抗战纪念馆
张忆耕
2015年8月15日,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旧金山唐人街落成。这个坐落在中心地段的二层白色小楼,看似寻常,却注定承载着不寻常的历史记忆。
这里曾是《美洲国民日报》的所在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国土地被战火硝烟所笼罩时,1万公里外,这家报馆大声疾呼,积极宣传抗战,号召海外华人解囊捐助,共赴国难。斗转星移,70多年后的今天,它成为海外首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带领世人回望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
纪念馆落成当天,80岁的方李邦琴特意穿上藏青色花纹旗袍,盘起发髻,神情庄重肃穆。多年前,美国媒体曾送给她一个称号——“钢铁花木兰”,当年她靠200美元起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今天,站在这座华人华侨捐资300万美元建起的纪念馆前,性格坚毅的她难掩激动之情,几度哽咽。
纪念馆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分为战争综述厅、华侨助战厅、中美友谊厅以及飞虎队等展厅,借助实物展品、文字展板以及电子、影视手段,呈现中国抗战全貌以及美国华人助战和中国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浴血的历史。展品除了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以及飞虎队后人捐赠的在美国本土收集的抗战文物,还有湖北武汉市捐赠的在“武汉会战”中被日军炸沉的“中山舰”的模型,以及建川博物馆提供的127件珍贵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将设立一个口述历史保存室。
方李邦琴说,纪念不是为了诉苦,而是要告诉世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如何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纪念馆的筹建远没有想象中简单。筹款网站曾遭“黑客”入侵,留下“支那猪”的字样;改建施工期间,纪念馆窗户玻璃遭人砸碎;一位日裔人士发起网络“请愿”,要求封杀纪念馆……
对方李邦琴来讲,那场战争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楚。“我亲历了抗日战争,还记得它有多么残酷。”1940年,方李邦琴的哥哥们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中断学业参军。至今她还记得,当时母亲拉着哥哥苦苦哀求“不要去、不要去”的情景。后来,大哥牺牲,二哥加入空军,并获得飞虎队奖章。
方李邦琴决意筹建抗战纪念馆,还因受到另外一件事情的触动:“二战期间,600多万犹太人被屠杀,今天全球29个***;跳舞时常常女扮男装……
1960年,方李邦琴跟随丈夫方大川来到旧金山,用仅有的200美元在唐人街开了一家小印刷厂。丈夫方大川是学新闻出身,一直梦想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报纸王国。1979年,夫妻俩把握时机发行了《亚洲人周刊》。后来,他们又收购了《独立报》等。如今,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
2000年,针对美国主流英文报《旧金山观察家报》,方李邦琴与其原来的拥有者赫斯特家族展开了一场收购大战。方李邦琴作为亚裔,受到了质疑,但她毫不退缩。赫斯特家族在鼎盛时期曾拥有95份报纸、110家公司。它的创始人老赫斯特一向排斥亚裔,这位报业大王不会想到,自己的家族有一天会被一名中国女人击败。
收购成功这天,方李邦琴特意佩戴了一条鹰形项链,鹰是赫斯特的标志,而它如今却戴在一个中国女人胸前。她说:“成功就是看你的肩膀能够担多少,我不觉得有太大压力。我从小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从来没有。”
在旧金山的大宅子的客厅里有两个造型奇特的工艺品:一只孔雀和抱着三只小鸡的老母鸡的标本。她说,这是她人生的写照:年轻时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到美国后,面对生活的重负,她变成了一只忘我的老母鸡。如今,更多的人将她称为“一只精明、勇敢的鹰”。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方李邦琴,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1935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随家人前往台湾,20世纪60年代定居美国旧金山。    
(《报业奇女子,建海外第一座抗战纪念馆》)
②参加国际和平文化节的美国侨领、八十岁高龄的方李邦琴女士透露,自己计划2015年10月份搭乘一架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飞虎队的援华运输机,重飞“驼峰航线”。
(《美侨领方李邦琴计划乘飞虎队战机重飞“驼峰航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主要采用插叙的手法,先交代海外第一个抗日战争纪念馆落成的相关内容,然后回忆纪念馆建造的过程及传主方李邦琴在美国的生活。
B.方李邦琴筹建海外抗战纪念馆的直接诱因是大哥在抗战中牺牲,二哥加入空军,并获得飞虎队奖章。
C.纪念馆落成当天,神情庄重肃穆的方李邦琴站在纪念馆前难掩激动之情,由于纪念馆落成过程的艰辛和此时内心的喜悦,性格坚毅的她几度哽咽。
D.因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与阻挠,致使在方李邦琴之前,没有能够成功筹建一座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
E.在成功收购《旧金山观察家报》这天,方李邦琴特意佩戴了一条赫斯特标志的鹰形项链,表达了她办好这份报纸的决心。如今,更多的人称她为“一只精明、勇敢的鹰”。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方李邦琴建造海外第一个抗日纪念馆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4)方李邦琴的人生为什么获得如此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03年开始,玄幻小说逐渐在网络文学中崭露头角,进入2004年以后,则出现了玄幻小说的热潮,从此玄幻小说开始占据网络小说的主导地位。玄幻小说热潮的出现不仅是一种出版领域的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特定社会、文化土壤孕育的产物。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富于想象和奇幻色彩的。中国的传统神话包括了从开天辟地到诸神战争等丰富的现代奇幻小说素材。庄子的《逍遥游》、先秦的《山海经》、魏晋的志怪小说、明代的《西游记》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元素在各个时代的体现,这也是现代玄幻小说得以出现的文化源泉。此类小说多以中国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更多地延承了传统武侠小说之风。目前比较畅销的《搜神记》以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为题,小说在上古洪荒的背景下,展现了光怪陆离的古代神话世界。总体上看,玄幻小说在内容上多以上古或古代社会为背景,在风格上模仿神话故事或志怪小说,在主题上则延承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特点,这是中国玄幻作品本土文化特征的三个主要体现。
玄幻小说的主要受众为青少年群体,其作品本身也体现了青少年文化的特征。青少年处于人生特殊的发展阶段,通常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内在叛逆、反应敏感,而玄幻小说从风格到主题都在相当的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受众的需求。就脉络而言,玄幻小说多是以主人公的个人奋斗经历为主线,在一定程度上留有成长小说的痕迹。玄幻小说为青少年呈现出一个另类的奇异世界,这里表现的是一种超越世事沧桑的人生感悟,是一种看尽烟花后的自省修身之态。
玄幻小说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质。由于拥有数量可观的青少年读者,专业玄幻小说网站不断出现,这种现象也吸引了纸质出版商的关注。网站运营商与出版商的合力商业打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玄幻小说在市场中的推广和流行。同时,由于玄幻小说具有浓郁的本土元素、稳固的青少年受众市场,配合幻想小说抬头的全球背景,玄幻小说自然也成为商业资本着力打造的一种文化产品。中国玄幻小说的发展和流行也离不开网络的使用和普及、网络化为玄幻小说热潮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玄幻小说本质上是流行文化和青少年文化的典型代表,运与网络文化所倡导的草根文化、通俗文化不谋而合。
社会现状为玄幻小说的兴起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然而,尽管在玄幻小说热潮中出现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但是由于受到作者自身素质以及商业环境的限制,严格意义上真正能够传承中华悠久文化,同时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仍不多见。
(摘编自盖博《中国玄幻小说热潮现象的多元解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幻小说掀起热潮并逐渐占据网络小说主导地位,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很大关系。
B.无论是庄子的《逍遥游》,还是魏晋的志怪小说,都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浪漫主义元素。
C.玄幻小说能够满足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特殊发展阶段的全部需求,颇受青少年的欢迎。
D.玄幻小说的商业经营促进了玄幻小说在市场中的流行,另外网络的支撑也功不可没。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从三个方面论证玄幻小说得以流行的原因时,采用了常见的并列结构。
B.文章运用例证法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玄幻小说得以出现的文化源泉。
C.以玄幻小说拥有可观的市场为前提,文章论及了商业资本对玄幻小说的着力打造。
D.文章在论述玄幻小说发展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使论述更加全面。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幻小说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武侠小说的营养,具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征。
B.玄幻小说呈现出的另类的奇异世界为处于叛逆期、内心敏感的青少年指明了前进方向。
C.如果没有网络化为玄幻小说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撑,玄幻小说的热潮便不会出现。
D.网络文化倡导的草根文化、通俗文化和玄幻小说,本质上均代表了流行文化和青少年文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 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 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 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B.三段材料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要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E.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 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克思与恩格斯那一代哲学家还大多惊叹于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将技术看作是人延长了的手臂,20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催生出了技术的军事化用途,让诸如海德格尔这一代先贤大哲发现了技术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内在悖论。时至今日,技术早已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而成为人类自己为自己制造出的一个强大对手。自从AlphaGo与AlphaZero相继诞生,人们开始对于技术的自我增长产生了普遍的恐惧。人工智能——人的这个创造物战胜人的神话正在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来,变为现实。
其实,今天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造成的危机与二战期间原子弹爆炸所带来的恐慌并无二致。它所表达的也是技术对于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在哲学上,我们可以用知识论与存在论的对抗性关系来概括这一危机。技术本质上是哲学知识论的必然后果,其基本的诉求是试图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进行形式化的抽象,也就是说,将一切都还原为抽象的数字,从而适用于可计算性。而存在论,则意味着对于人自身的关照,其中人的情绪、情感成为了关照的重心。大体说来,那些对于人工智能充满信心者,以及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威胁忧心忡忡者都不过是知识论的拥趸;而大部分的哲学家们都可能会立足于存在论,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威胁不以为然。原因不难理解: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替代人的玄想能否成立,关键在于你将如何看待人的属性,如果你认为人的本质可以被还原为一组组数字,如同一部巨大机器上的零部件,他每一时刻的行为都是被规定好的,他未来的每一种可能性都可以被计算出来,那么你当然会觉得人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如果你认为人生就是偶然性事件串联在一起的一场戏剧,其间上演着的每一分钟都包含非确定性,它的精彩是不可预期的,那么你根本不会相信任何一部机器可以完全替代你的存在。
人工智能给今天社会所带来的恐慌,一方面源自于资本的诉求,其有意制造话题。以便敞开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源自于人的生活越来越多地被知识论的抽象原则所操控。比如人有了身价,成了可买卖的商品,人的工作时间十分固定,以至于一天的生活与一个月每一天的生活毫无二致。这在哲学家看来是一种典型的非人的存在样态。人工智能所代替的,也只能是非人之人,而非人本身。
正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让人越来越自省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人类活动当中究竟有多少是不可计算的部分,以便将我与机器区分开来。是的,正是人工智能,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人本身”。
(摘编自夏莹《人工智能,让人看到“人本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恐惧始于AlphaGo与AlphaZero等人工智能产品的诞生。
B.对于人工智能充满信心者和对于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威胁忧心忡忡者都是知识论的拥护者。
C.大部分哲学家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威胁不以为然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的本质是不能被数据化的。
D.资本诉求和人的生活被知识论的抽象原则所操控这两大因索导致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恐慌。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不同时期哲人的观点,揭示了人类与技术的关系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
B.文章用知识论和存在论的对抗性关系,阐释了人类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C.文章第二段通过对人工智能是否会对人类存在造成危机这一问题的分析,把论述引向了深入。
D.文章在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时,思维客观、缜密,论证结构清晰。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的创造物战胜人类的情况将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地出现。
B.人们只要立足存在论,以关照自身为重,保持人生的精彩,就不用担心被人工智能替代。
C.如果技术进步到可以将人的情绪、情感数据化,那它将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D.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恐慌,但也促进了人类更加深入地省察自身。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年关

侯发山

风从门缝里溜进来,“飕飕飕”,直往人的脸上扑、怀里钻,一家老小虽然都缩着膀子把自己藏在被窝里,还是给冻得瑟瑟发抖,仔细听,还能听到牙齿在打架。寒冬腊月,屋子里没有生火;如果把被子挂起来,稀薄得能看出人影,能不冷?隐约传来远处炸响的鞭炮,过年的味浓了,更衬托出家里的冷清。

儿子福来不时瞄一眼冰冷的灶台,似乎期待着奇迹发生,期待着灶膛燃起来,期待灶台上有温热的饭菜,也只是温热,喷香都是奢望。

不只是福来,康群山,还有他的老婆,小女儿麦香,虽说都躺在炕上,一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没有一点睡意,大白天不是睡觉的时间,这是其一,除了冷,还有饿,哪能睡得着?今年春上,天旱,麦子连种子都没收回;到了秋天,有雨了,却大得吓人,像是老天爷的水缸漏了,把庄稼给毁得一塌糊涂,种一葫芦连两瓢也没收够,颗粒无收。

福来吸溜了一下鼻子,似乎闻到了尔居家传来的饭菜的香味,忍不住说道;“爹,我饿。”

康群山刚想骂句“饿死鬼托生”的,听到麦香说“我也饿”,他就把话咽了回去。

老婆说:“要不,你去康百万家借点?”

康群山叹口气,说;“今年已经借了康家八两银子、六斗麦子,一文一两都没还,咋再去张口呢?”

老婆又说;“每遭连年馑,康家都要施合粥棚,要不,我带孩子们去看看?”

康群山说:“今年是大年三十,人家不过年?这时候去,怕是不妥啊。”

这时候,忽然听到拍打柴门的声音,“扑嗒,扑嗒”,随着这声音,还有人在叫:“山哥,在家吗?日头都晒住屁股了还不起来。”

康群山不情愿地从被窝里爬起来,掩了掩衣襟,走过去打开了柴门一一原来是偃师掏烟囱的驼子。因为他常年游街穿村掏烟囱,把背都弄驼了,大伙儿就叫他驼子,倒不记得他姓啥叫啥了。

康群山咂吧了几下嘴,说:“驼子,今年俺家不构囱。”腊月二十三那天,他自己掏过了,通畅着呢。

驼子痞着脸说:“屁话,你家烟囱都不冒烟了,这不是堵了是啥?”

“……”康群山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若搁往年,这一天正是灶火忙碌的时候,除了洗洗涮,蒸包子,炸果子,炖猪肉,烧豆腐,从早忙到晚,吃罢年夜饭才消停。今年他家烟囱不冒烟,不是堵了,是根本就没生火,哪来的烟?若是生火,一是浪费柴禾,二是面缸都见底了,没米下锅啊。

驼子没去看康群山的脸色,只顾瞅着烟囱说:“山哥,若是掏出东西,你该付费付费;若是烟囱里没有东西,我拍拍屁股走人还不中?”

话说到这份上,康群山没有拒绝的理由。

驼子放下了鼓囊囊的背包,开始忙活。他让康群山回屋暖和,自己爬到了康家的屋顶,去检查烟囱的出口。康群山没有回屋,缩着膀子,站在院子里瞅着驼子折腾。驼子是给自己干活的,人家都不怕冷,自己怕冷?

也只是一袋烟的工夫,只听驼子叫道:“山哥,烟囱里还真有东西,怪不得不冒烟呢。”说着话,驼子从烟道里掏出一个小包裹。

连老鼠都不来他家光顾了,怎么会有东西呢?不像是老鼠所为啊。康群山心里咯噔了一下,紧接着,又咯噔了一下,咋给人家驼子报酬呢?一时间,康群山愁上加愁,上吊的心思都有了。

驼子猴子一样从房顶上出溜下来,也不征求康群山的意见,自作主张把那个小包裏打开了。

包裏打开的一瞬间,驼子,康群山,两个人都惊呆了,原来小包裏里包的不是破衣烂衫,而是一兜碎银子!

驼子查了查,不多不少,整整十两!

“山哥,这下你可过个肥年了……我拿走两文,算是报酬。”不管康群山是否同意,驼子拣起两枚铜钱,背起工具包,乐颠颠地走了。

等到驼子走后,康群山才回过神来,明白自己不是在做梦。

康群山带上银子出门采购年货的时候,得知整个康店村,凡是跟他家一样情况的,驼子都去掏烟囱了,让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烟囱里也都藏有十两银子!

当天晌午,站在邙山岭的康百万,看到整个康店村家家户户的烟自都溢出了烟,他的脸上漾出了笑意,对身边的驼子说:“好,你也回家过年吧……明年的年关你还来。”

驼子接过康百万给他的赏金,笑呵呵地走了。

(有删改)

【小题1】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2】请结合康百万年关行善方式,分析他为什么要这样行善。
【小题3】小说直至结尾才安排主人公康百万正面出场,请结合全文,探究其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