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事夕望①

(唐)白居易

凭高望远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没时红浪沸,月初生处白烟开。

辞枝雪蕊将春去,满镊霜毛送老来。

争敢三年作归计,心知不及贾生才。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被贬出京,任江州司马之时。
【小题1】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的画面,营造了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小题2】本诗围绕“思悠哉”展开,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产生了哪些情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29 06:5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②臧生: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③宁子: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④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⑤照乘:珠名。语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指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大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二句单刀直入,起笔入题,提出本诗议论的核心问题。“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B.颈联以“草萤”“荷露”自比,表达自己身份低微、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匡扶社稷的遗憾。
C.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不取”“可怜”又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D.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形象化,虽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读者感到乏味。
(2)本诗题为“放言”,“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请简要赏析诗人是怎样畅快地抒情的。

同类题4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小题1】下列对节选部分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把唐玄宗的仓皇出逃说成“千乘万骑西南行”,但“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在四川逃难期间,对在马嵬坡下赐死杨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以至在行宫里望见月亮,在雨夜里听到风铃声就伤心不已,悲痛欲绝。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意思是在马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贵妃,只见她的死处。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和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含之情。
D.“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挑尽”是说夜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这两句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表现唐玄宗因思念而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
【小题2】下列对节选部分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唐玄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之情。
B.在节选部分,诗人刻画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在这部分诗歌中,诗人把唐玄宗写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普通人。
C.在这部分诗歌中,作者通过景物的渲染来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有时景中见情,有时融情于景。如“黄埃散漫风萧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D.在这部分诗歌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还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心理,如“思悄然”“谁与共”等,表现唐玄宗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