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邵,字茂宗,会稽太守裕之弟也。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亲故咸离弃之,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王谧为扬州,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辏,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曰:“主公命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邵悉心政事,精力人。及诛刘藩,邵时在西州直庐,即夜诚众曹曰:“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曰:“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

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曰:“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穆之及卿耳。”青州刺史檀祗镇广陵,时滁州结聚亡命,祗率众掩之。刘穆之恐以为变,将发军。邵曰:“檀韶据中流,道济为军首,若疑状发露,恐生大变。宜且遣慰劳,以观其意。”既而祗果不动。及穆之卒,朝廷恐惧,便欲发诏以司马徐羡之代之,邵对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且世子无专命,宜须北咨。”信反,方使世子出命曰:“朝廷及大府事,悉咨徐司马,其余启还。”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

元嘉五年,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丹、淅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邵坐降号扬烈将军。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刘穆之闻以,帝益亲之 律知武终不可胁,单于
B.邵悉心政事,精力人 非能水也,而江河
C.此自穆之及卿耳     俯首系颈,命下隶
D.征虏将军 再复为太史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
B.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
C.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
D.既失信群蛮/所在并起/水陆断绝/子敷至襄阳定省/当还都/群蛮伺欲取之/会蠕蠕国遣使朝贡/贼以为敷/遂执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邵注重情义。因做过王诞龙骧府的功曹,当王诞徙广州时,亲戚故交都背弃他,而只有张邵洒泪送别王诞,并照顾其家人。
B.张邵思虑长远。他认为自己的主公是难得的君主,没有随众投奔刘毅;武帝北伐,他为帝分忧,提醒皇帝事前安排好后事。
C.张邵遇事冷静。刘穆之恐怕檀祗叛乱,要派军队前去防守,张邵阻止了他;刘穆之死后,张邵下令朝廷及大府事,全听徐司马。
D.张邵造福一方。张邵到襄阳后,修建长长的围岸,修筑堤坝塘堰,开垦了数千顷的农田,襄阳的百姓因此而变得富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日,帝求诸簿署,应时即至,怪问其速。
(2)若疑状发露,恐生大变。宜且遣慰劳,以观其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10:4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惔,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适可以慰四海之望。”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何尚之传》,有删改)

注①摴蒱: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B.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C.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D.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薨,是后代对死亡的一种隐晦的说法,指的是古代的诸侯或者有爵位的官员去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
B.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得到皇帝的嘉奖。
C.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
D.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帝还派谴专人探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2)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少靖默,无于人 竞:争斗
B.称病自免,居里巷 屏:隐退
C.弟徽被于高祖 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 诣:去、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献之书裙数幅去 后人哀之不鉴之
B.不高卑见色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殿中礼乐出不者 若属皆且为
D.转在义兴,非好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根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准之,字元曾,琅邪临沂人。高祖彬,尚书仆射。曾祖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准之兼明《礼》 《传》 ,赡于文辞。起家为本国右常侍,桓玄大将军行参军。玄篡位 ,以为尚书祠部郎。义熙初,又为尚书中兵郎,迁参高祖车骑中军军事,丹阳丞,中军太尉主簿,出为山阴令,有能名。预讨卢循功,封都亭侯。又为高祖镇西、平北、太尉参军。宋台建,除御史中丞,为僚友所惮。准之父讷之、祖临之、曾祖彪之至准之,四世居此职。坐世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官。高祖受命,拜黄门侍郎。永初二年,奏曰: “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① 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江左以来,唯晋朝施用;缙绅之士,多遵玄义。夫先王制礼,以大顺群心。丧也宁戚,著自前训。今大宋开泰,品物遂理。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为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 ”从之。迁司徒左长史,出为始兴太守。元嘉 二年,为江夏王义恭抚军长史、历阳太守。行州府之任,绥怀得理,军民便之。寻入为侍中。明年,徙为都官尚书,改领吏部。性峭急,颇失缙绅之望。出为丹阳尹。准之究识旧仪,问无不对,时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录尚书事,每叹曰: “何须高论玄虚,正得如王准之两三人,天下便治矣。”然寡乏风素,不为时流所重。撰《仪注》 ,朝廷至今遵用之。十年,卒,时年五十六。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王准之传》 )
注①祥禫,丧祭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B.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C.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 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D.郑玄注《礼》/三年之丧/二十七月而吉/古今学者多谓得礼之宜/晋初用王肃议 /祥禫共月/故二十五月而除/遂以为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即江东,古时地理上以东为左,指南北朝时南朝统治的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
B.篡位指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嗣位”指继承前任君位。
C.元嘉指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年号。我国古代年号纪年法是由西汉汉武帝首创的。
D.缙绅原指上朝时把记事的笏插于绅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准之家世显赫,曾祖见多识广。他出身官宦世家,家族曾四世担任过御史中丞;曾祖王彪之熟悉朝廷礼仪,自此世代相传,这就是“王氏青箱学” 。
B.准之富有才学,尤其精通礼仪。他擅长文辞,明晓《礼》 《传》 ,曾上奏认为先王定礼制是为了顺应民心;撰写了《仪注》 ,当时朝廷也遵循使用。
C.准之治政有方,曾因军功受封。他曾任山阴令,有能干的名声;任历阳太守,安抚合理,军民都能获益;因参与征讨卢循有功,被封为都亭侯。
D.准之风采欠缺,才能受到肯定。他严厉急躁,缺乏风度,但熟悉先朝的礼仪,问题都能答出,刘义康认为治国有两三个王准之这样的人就可以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世子右卫率谢灵运杀人不举免官。高祖受命,拜黄门侍郎。
(2)愚谓宜同即物情,以玄义为制,朝野一礼,则家无殊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问答问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惔,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蒲,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元嘉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谋乱)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二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若值忠良在朝,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言,适可以慰四海之望。”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列传二十六》,有删改)

注摴蒲: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B.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C.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D.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铁钺,指的是刀和大斧,是处以人死刑时用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 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后妃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 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成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 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所以用“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
B. 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提前平定动乱,得到皇帝的嘉奖。
C. 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
D. 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皇帝还派专人探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蒲,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2)若值忠良在朝,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