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曾祖准,高尚不应征辟。祖惔,南康太守。父叔度,恭谨有行业。

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十三年,彭城王义康欲以司徒左长史刘斌为丹阳尹,上不许。乃以尚之为尹,立宅南郭外,置玄学,聚生徒。东海徐秀、庐江何昙、黄回,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王延秀、鲁郡孔惠宣,并慕道来游,谓之南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太祖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铁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二十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散骑常侍。是岁造玄武湖,上欲于湖中立方丈、蓬莱、瀛洲三神山,尚之固谏乃止。时又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工,尚之又谏,宜加休息,上不许,曰:“小人常自暴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夕,尚之又表谏曰:“万乘宜重,尊不可轻,此圣心所鉴,岂假臣启。舆驾比出,还多冒夜,群情倾侧,实有未宁。清道而动,帝王成则,古今深诫,安不忘危。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伏愿少采愚诚,思垂省察,不以人废,适可以慰四海之望。”亦优诏纳之。

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四年,疾笃,诏遣侍中沈怀文、黄门侍郎王钊问疾。薨于位,时年七十九。

(选自《宋书·何尚之传》,有删改)

[注]①摴蒱:古代一种赌博的游戏。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B.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C.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D.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方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万乘,即万辆兵车,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而“万乘”可以代指天子。
D.薨,是后代对死亡的一种隐晦的说法,指的是古代的诸侯或者有爵位的官员去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尚之热心办学,反响热烈。何尚之在丹阳城外建宅院,办学校,各地学子纷纷慕名而来,称之为南学。
B.何尚之观察入微,洞悉先机。左卫将军范晔欲图谋不轨,何尚之有所察觉,先发制人,得到皇帝的嘉奖。
C.何尚之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皇帝想在建造玄武湖和华林园的过程中过分地役使百姓,何尚之上书阻止。
D.何尚之为国为民,深得圣心。何尚之的进言,多能得到皇帝的认同,晚年病重,帝还派谴专人探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之少时颇轻薄,好摴蒱,既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2)若值汲黯、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9 10:49: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宗越,南阳叶人也。本河南人,晋乱,徙南阳宛县。父为蛮所杀,杀其父者尝出郡,越于市中刺杀之,太守夏侯穆嘉其意,擢为队主。蛮有为寇盗者,常使越讨伐,往辄有功。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①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每一捷,郡将辄赏钱五千,因此得市马。世祖镇襄阳,以为扬武将军,领台队随元景伐西阳蛮,因值建义,转南中郎长兼行参军,新亭有战功。臧质、鲁爽反,越率军据历阳。奭遣将军郑德玄前据大岘,徳玄分遣偏师杨胡兴、刘蜀马步三千,进攻历阳。越以步骑五百于城西十余里拒战,大破斩胡兴、蜀等。爽平,又率所领进梁山拒质,质败走,越战功居多。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②。寻被宥,复本官,追论前功,封筑阳县子,食邑四百户。

竟陵王诞据广陵反,越领马军隶沈庆之攻诞。及城陷,世祖使悉杀城内男丁,越受旨行诛,躬临其事,莫不先加捶挞,或有鞭其面者,欣欣然若有所得,所杀凡数千人。前废帝凶暴无道,而越及谭金、童太壹并为之用命,诛戮群公及何迈等,莫不尽心竭力,故帝凭其爪牙,无所忌惮。赐与越等美女金帛,充牣其家。越等武人,粗强识不及远,咸一往意气,皆无复二心。帝将欲南巡,明旦便发,其夕悉听越等出外宿,太宗因此定乱。明晨,越等并入,上抚接甚厚,越改领南济阴太守,本官如故。

越善立营阵,每数万人止顿,越自骑马前行,使军人随其后,马止营合,未尝参差。而御众严酷,妤行刑诛,睚眦之间,动用军法。时王玄谟御下亦少恩,将士为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逐王玄谟。玄谟尚可,宗越杀我。”

越等既为废帝尽力,虑太宗不能容之,上接待虽厚,内并怀惧。上亦不欲使其居中,从容谓之曰:“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越等素已自疑,及闻此旨,

皆相顾失色,因谋作难。以告沈攸之,攸之具白太宗,即日收越等下狱死。越时年五十八。

(选自《宋书·宗越传》,有删改)

(注)①楯:盾牌。②尚方:服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B.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C.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D.卿等遭罹暴朝/勤劳日久苦乐/宜更应得自养之地/兵马大郡/随卿等所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提拔官职。如李密《陈情表》“今巨亡国贱俘,至徽至陋,过蒙拔擢”中的“擢”与“拔”同义。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C.南巡,指帝王到南方巡视。与此相对,北狩,指到北方狩猎,也是帝王被掳到北方的婉辞。
D.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但不能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越以寡敌众,勇猛善战。他曾率五百步骑抵御杨胡兴、刘蜀三千兵马,平定鲁爽、减质叛乱,立功颇多。
B.宗越严酷嗜杀,冷血无情。他受皇帝诏令杀人,亲自到场主持,见到鞭打俘虏面孔的情形,欣然自得。管束军严苛,动辄军法处置,王玄漠对他也感到十分恐惧。
C.宗越粗野强悍,毫无心机。宗越与谭金、童太壹为前废帝效力,诛杀群公及何迈等人,因此得到大量美女和金帛赏赐。
D.宗越治兵有方,善于布阵。宗越带领数万人出征,骑马前行,军士跟从,主将停止,营阵也随之弥合,毫无漏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以市马,常刀楯步出,单身挺战,众莫能当。
(2)又逼略南郡王义宣子女,坐免官系尚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
及太祖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注释】①业尚:学业品德。②直史:秉笔直书的史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著作郎,不就 除:授官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如:如同
D.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 比:接连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昙首自幼很有才学,在高祖一次设宴上,宾客们即席赋诗,王昙首才思敏捷,率先完成了诗作,高祖阅览后,很是高兴。
B.王昙首在平定内乱中立下大功,太祖认为,如果没有王昙首兄弟俩,自己就不会有今天的皇位,于是便下诏封赏了王昙首。
C.宋高祖十分赏识王昙首,认为他沉稳坚毅、有识见、有器度,是宰相之才,更建议宋太祖日后遇事要多听取王昙首的意见。
D.王昙首为了消除彭城王义康的不满,坚持请求到吴郡任职,但未获准;于是又劝说兄长王弘将府中一半兵力分给了彭城王。
【小题3】请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直接体现王昙首“美德”的两个事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3)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勔伯猷,彭城人也。勔少有志节,兼好文义。家贫,为广州增城令,广州刺史刘道锡引为扬烈府主簿。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南侵,道锡遣勔奉使诣京都,太祖引见之,酬对称旨,除宁远将军。
大明初还都,徐州刺史刘道隆请为宁朔司马。竟陵王诞据广陵为逆,勔随道隆受沈庆之节度,事平,封金城县五等侯。先是,遣费沈伐陈檀,不克,乃除勔龙骧将军。勔既至,率军进讨,随宜翦定,大致名马,上甚悦。还除抚军中兵参军,遭母忧,不拜。
太宗即位,加宁朔将军。会豫州刺史殷琰反叛,征勔还都,假辅国将军,率众讨琰,甲仗三十人入六门。琰婴城固守,自始春至于末冬,勔内攻外御,战无不捷。善抚将帅,以宽厚为众所依。将军王广之求勔所自乘马,诸将帅并忿广之叨冒,劝勔以法裁之,勔欢笑,即时解马与广之。及琰开门请降,勔约令三军,不得妄动,城内士民,秋毫无所失,百姓感悦,咸曰来苏。百姓生为立碑。还京都,封鄱阳县侯,食邑千户。
五年,诏进勔号平西将军、豫州刺史,余如故,不拜。勔以世路纠纷,有怀止足,求东阳郡。上以勔启遍示朝臣,自尚书仆射袁粲以下,莫不称赞,咸谓宜许。上曰:“巴陵、建平二王,并有独往之志。若世道宁晏,皆当申其所请。”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元徽初,太白犯上将,或劝勔解职。勔曰:“吾执心行己,无愧幽明。若才轻任重,灾眚必及,天道密微,避岂得免。”桂阳王休范为乱,奄至京邑,加勔使持节、领军。率所领于航南战败,临阵死之,时年五十七。曰忠昭公。
(选自《宋书·刘勔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忌讳直呼姓名,一出生就会另起别名,称之为字,古人的字一般与本名含义相关。
B.三军,起源于春秋时期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个兵种,后来也被用来作为军队的代称。
C.食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其大小是按封爵等级而定的。
D.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民,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既至,以谋告之。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C.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庙号,一般用于朝代开创者,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侍奉的名号。
B.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其中“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C.景平,年号,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D.廷尉,古代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的官吏,后改为大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檀道济不附权臣,力拒废议。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义真,檀道济反对徐羡之这样做;后来徐羡之想要废除少帝,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2)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少有局力,不尚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本州辟主簿,不就。除著作佐郎,又不拜。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高祖入受晋命,以第四子义康为冠军将军,义康以本号徙为南豫州,湛改顿历阳太守。为人刚严用法,奸吏犯赃百钱以上,皆杀之,自下莫不震肃。景平元年,召入,拜尚书吏部郎,迁右卫将军。嫡母忧去职。服阕,为侍中。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行府州事。义恭性甚狷隘,年又渐长,欲专政事,每为湛所裁,主佐之间,嫌隙遂构。太祖闻之,密遣使诘让义恭,并使深加谐缉。义恭具陈湛无居下之礼,又自以年长,未得行意,虽奉诏旨,颇有怨言。

先是,领军将军殷景仁以时贤零落,白太祖征湛。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及俱被时遇,猜隙渐生。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屡构之于太祖,其事不行。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稍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上尝谓所亲曰:“刘班 初自西还,吾与语,常看日早晚,虑其当去。比入,吾亦看日早晚,虑其不去。”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刘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湛初人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B.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细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C.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细驾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D.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主官属下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一般职责为掌管文书、办理事务。
B.嫡母,旧时妾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嫡母忧”指刘湛的嫡母生病。
C.太祖,文中指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D.“左右”文中指出行时所带的随从,“羽仪”则是指出行时的仪仗。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湛广涉典籍,才华横溢。刘湛不喜欢浮华的习气,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夷吾和诸葛亮。
B.刘湛管理有方,受到器重。刘湛执法严厉,治下有官更贪钱一百钱以上,都处以死刑;义恭镇守江陵时,朝廷任命刘湛为使持节,管理所辖州府的事务。
C.刘湛不惧上级,敢于抗争。义恭为人胸襟狭窄,年龄又大,想专断政事,常常被刘湛制裁,两人之间的嫌隙在太祖调停后才得以消除。
D.刘湛结交权臣,被皇上疏远。刘义康专权后,刘湛十分推崇他,倾心结交,室上心中新渐不快,跟亲信说,现在刘湛入宫,苦于他不快走。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2)先是,领军将军殷景仁以时贤零落,白太祖征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