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句子: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2-03 10:5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与张次公俱攻剽为群盗。纵有姊义姁,以医幸王太后。王太后问:“有兄弟为官者乎?”姊曰:“有弟无行,不可。”太后乃告上,义姁弟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迁为长陵及长安令,直法行治,不避贵戚。以捕案太后外孙修成君子仲,上以为能,迁为河内都尉。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宁成家居,上欲以为郡守。御史大夫弘曰:“臣居山东为小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成不可使治民。”上乃拜成为关都尉。岁余,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义纵自河内迁为南阳太守,闻宁成家居南阳,及纵至关,宁成侧行送迎,然纵气盛,弗为礼。至郡,遂案宁氏,尽破碎其家。成坐有罪,及孔、暴之属皆奔亡,南阳吏民重足一迹。而平氏朱强、杜衍杜周为纵牙爪之吏,任用,迁为廷史。军数出定襄,定襄吏民乱败,于是徙纵为定襄太守。纵至,掩定襄狱中重罪轻系二百余人,及宾客昆弟私入相视亦二百余人。纵一捕鞠,曰:“为死罪解脱”。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
是时赵禹、张汤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而纵以鹰击毛挚为治。后会五铢钱白金起,民为奸,京师尤甚,乃以纵为右内史,王温舒为中尉。温舒至恶,其所为不先言纵,纵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其治,所诛杀甚多,然取为小治,奸益不胜。直指始出矣。吏之治以斩杀缚束为务,阎奉以恶用矣。纵廉,其治仿郅都。上鼎湖,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道多不治。上怒曰:“纵以我为不复行此道乎?”嗛之。至冬,杨可方受告缗,纵以为此乱民,部吏捕其为可使者。天子闻,使杜式治。以为废格沮事,弃纵市。
(节选自《史记·义纵传》,有删改)
(注)①告缗:指告发富户隐匿财产,逃漏税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B.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C.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D.至则族其豪穰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而张次公亦为郎/以勇悍/从军敢深/入有功/为岸头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拜:文中指授予官职。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等。
B.关东:文中指东北三省,因位于山海关之东而得名。亦称“关外”。
C.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如文中“幸鼎湖”意思是到了鼎湖。
D.天子:古代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纵年少时曾经做过强盗,他的姐姐被太后宠幸,经太后推荐,他进入官场;义纵做官后曾抓捕审讯太后外孙修成君的儿子,得到皇上的赏识。
B.皇上想提拔宁成担任郡守,御史大夫说宁成为官太凶猛,不能让宁成治理人民;义纵升任南阳太守后,狠狠地整治了和他有仇的宁成。
C.义纵做定襄太守时,大力整治不法行为,斩杀四百多人,令人不寒而栗;但他敢作敢为的性格为自己埋下了祸根,他最终被皇上处死。
D.凶恶的王温舒得罪了义纵,遭义纵报复;赵禹、张汤由于严峻刻薄位列九卿,但他们的凶狠无法与义纵比;义纵虽然凶狠,但廉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敢行,少蕴藉,县无逋事,举为第一。
(2)其治,所诛杀甚多,然取为小治,奸益不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二)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

廉颇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缻 前进:走上前。
B.为相国    假:代理。
C.甲上马    被:穿上。
D.使人迎之  阴: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赵以李牧为将而攻燕 今其智反不能及
B.赵数困于秦兵   苟天下之大
C.廉颇免长平归也 根不固而求木
D.遂秦王会渑池   臣将军戮力而攻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长赵国志气,突出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的特点。
B.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以命相搏,要与秦王同归于尽,秦王尽管心里不痛快,也只得服从。
C.因为职位被取代,廉颇很生气并打击了乐乘,随后逃到魏国的大梁。然而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并不重用他。
D.廉颇为求起用,年老强饭,一饭斗米,坐谈间“三遗矢”。使者回国后向赵王报告此事,赵王以为廉颇已经老迈不堪任用,就不再召回他了。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攻槐里、好畤,最①。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围章邯废丘。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洛阳、栎阳,赐与颖阴侯共食钟离。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其椎②少文如此。文帝即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③提④文帝,曰:“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最:功绩最大。②椎:朴实迟钝。③冒絮:头巾。④提:掷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B.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C.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D.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趣为我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邑,一般指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即以此地租税作为其俸禄,又可称为采邑、封地等。
B.列侯,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和异姓臣子的封赐,在泰汉时设置的二十种爵位中,属于较低的一种。
C.节,指“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使臣奉命出行常执符节。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奴。
D.剖符,犹剖竹。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时,以竹符为信证,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后“剖符”“剖竹”也为分封、授官之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勃军功卓著。最初以中涓的身份随从沛公,后沛公封他为虎贲令;随刘邦四处征战,灭秦定楚,多次立功。
B.周勃为人谨慎。他惧怕位高权重会祸及自身,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了他,于是他辞去丞相职位回到封地。
C.周勃木讷老实。他被诬入狱,面对廷尉的诘问他不知如何回答,狱吏建议他破财免灾,可以请公主作证。
D.周勃多亏贵人相助。在紧急关头,薄昭替他向薄太后进言,太后也认为他没有谋反的事,并为此质问文帝。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绛侯绾皇帝玺,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  
(2)絳侯既出,日:“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乙)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引车避匿 引,掉转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
C.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D.威信敌国,退而让颇 信,威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不欲与廉颇争列  与贵酋处二十日
B.其势不俱生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不如因而厚遇之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真州逐之城门外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廉颇只知自己“攻城野战”为功,不知蔺相如“以口舌为劳”亦是大功,出于争名位的目的,使得廉蔺之间的矛盾引发。同时也照应开头对两人身份、地位悬殊的介绍。
B.甲文中,情节上通过安排舍人的责问和“请辞去”,主要是表现出舍人的目光短浅和对蔺相如的不理解。
C.甲文中,蔺相如先是退让避辱,委曲求全,继而是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表白,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的品格。
D.乙文中,蔺相如面对强秦不卑不亢,巧妙周旋,可谓“智”;大义凛然,维护国家利益,置生死于度外,可谓“勇”;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嫌怨,促成将相合心,更是“大智”,表现了司马迁的智勇观。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 游:游玩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C.范增目项王     数:屡次
D.其常在沛公也   意:意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善遇之 人之力而敝之
B.项王按剑跽 夜缒
C.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尸合
D.窃为大王不取 邻之厚,君之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对项羽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寡谋轻信的性格特点。
B.文中樊哙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可见其勇猛。人帐后的行为虽然无礼,语言却是有条有理,可见他的足智多谋。
C.文中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了刘邦谦恭自卑的一面,但从他拉拢项伯、鸿门谢罪的举动中,可见他心机深沉、能屈能伸的特点。
D.司马迁善于把重大的历史事件、生动的场面叙写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把宴会前宴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极富戏剧性。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