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

材料二:


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

图2 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读者的有声阅读习惯是有声阅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同时,有声阅读的发展既给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也带来了技术变革的机遇。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摘编自蔡翔、王睿《2018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小题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2017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增长稳定一增长下滑”的过程,但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仍在逐年稳步地持续扩大。
B.2017年5月,懒人听书、氧气听书、酷我听书等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5次、4.4次和3.7次,占据前三名;其余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较少。
C.在主要听书APP中,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市场的王者,酷听听书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氧气听书则与之比肩,或许有望超越它。
D.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为人们所接受的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小题3】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5:4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墨法三家在大致相同的时代,从不同的社会地基上破土而出,均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其各自的理论本位是不同的。。
脱胎于殷周家族血缘社会的儒家,因为要守护当时主流社会贵族阶层世代传承的家族利益,所以需要倡导以血亲关系为根据的差等有别的仁爱观,需要尊崇祖宗制定、世代承袭的礼仪制度;也需要提倡祖宗崇拜、先圣崇拜;在社会治理上坚持德主刑辅,用人上主张亲亲尊尊;儒家认可有条件的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未置可否,也无非是要表明家族传承的天意神圣,并使人们对先祖的灵魂保持某种敬畏。其所有观念无不反映着儒家从社稷本位出发,在时代变革中有所损益的家族传承意念。
墨家以下层民众为本位,因为小生产者没有稍微雄厚的物质财富可供享用,也没有世袭的利益需要守护,更多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的生存与交往,因而要反对奢靡、节用节葬,意在保障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生活;社会交往活动中,小生产者只能在对他人利益的维护中才能避免伤害,最终保护自身的利益,所以要破除等级,无差别地兼爱,利人利他;频繁战争的最终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只有反对战争才能维护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要倡导“非攻”;墨家宣扬鬼神的存在,认为天的意志不可违逆,是要用某种方式保证人们对兼爱原则的信奉和实行;社会治理上主张崇尚教化,尚贤使能,则反映着下层民众对家族出身的漠视,表达着他们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对个人能力的看重;墨家把大禹打扮成摩顶放踵、苦行救世的圣人,要人们崇奉效法,正表达了对兼爱精神的打造和推崇。
法家代表正在成长的权势阶层的利益追求,韩非构建了以君主个人权势为本位的“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学说。在韩非看来,人的本性都是利己的,君主就要利用人们的利已之心,以物质利益为诱饵,以隐秘的权术为手段,监督臣属和天下人遵照所颁布的法规行事;他反对先圣崇拜,不信鬼神,推崇权势与暴力,就是为了保证君主个人权势意志的伸张。
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三家在思想体系的诸多逻辑节点上具有不同的理念
在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诸多多问题上具有不同的见解,也决定了它们对爱、德、贤、圣等概念赋予了不同的意蕴和内涵。
(摘编自冯立鳖《儒法墨观念差异的根源》)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反映世袭贵族阶层的理念,守护家族利益,注重血缘关系,尊崇祖制礼仪,强调平等仁爱。
B.墨家维护他人利益,主张节用,倡导非攻,崇尚教化,尚贤使能,这些都表现出对兼爱的信奉。
C.法家认为人有利己之心,治国应诱以利益,施以权术,让所有人都推崇权势和暴力,遵循法规。
D.儒、墨、法三家的社会治理观有所不同:儒家注重家族社稷,墨家关心下层民众,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理论本位出发分析儒、墨、法三家的思想,指出理论本位的不同是三家形成不同观念的缘由,也是三家划分的根本依据。
B.文章先提出儒、墨、法三家理论本位不同的观点,然后概括性说明三家思想体系的不同理念,最后强调理论本位的决定性作用。
C.文章从道德观、天命观、圣人观、生活观、人才观和鬼神观等方面阐述儒、墨、法三家所持的不同见解,说明它们理论本位的不同。
D.第三段以墨家圣人大禹为例,来说明墨家对素质提升的关注和个人能力的看重,表达了当时社会众多小生产者的利益诉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墨、法三家的理论本位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思想体系具有不同的理念,也使其各自成长为体系宏大、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
B.儒家对鬼神的存在不置可否,墨家宜扬鬼神的存在,法家不信鬼神,由此可见,在鬼神观上,儒、墨、法三家各持己见。
C.儒家为传承贵族阶层的家族利益,墨家为表达对兼爱的推崇,都提倡崇拜先圣,而法家为保证君主的权势反对崇拜先圣。
D.儒、墨、法三家不仅在道德观、圣人观、人才观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的见解,而且对爱、德、贤、圣等概念内涵的理解也不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杀 棋

王建华

天气晴好的日子,邮局的南墙根总是聚满了闲散老人,聊天甩扑克,下象棋,随心而为,各得其所。

靠墙根的一头,一个老头双手拢在袖管里,半眯着眼睛似睡非睡,静静地坐在小马扎上,像一尊蜡像。他面前有一张能折叠的四方桌子,桌子对面也放着个马扎。桌子上画着棋盘,棋盘里填满了棋子。旁边的香樟树上挂着块一尺见方的硬纸板,歪歪斜斜地写着:五块钱一局。偶尔有人坐到他对面,说杀一局,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每每不到十分钟,来人就会摸出五块钱丢在桌子上,悻悻地离去。这些人当然都是从外地或是乡下来的象棋爱好者。城内清楚底细的人都不跟他下,因为全不是他的对手。

“我跟你杀一局。”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说五块钱一局,你先请。老头儿伸出细长干瘦的手指做一个请的手势,却发现对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头小子。小子“啪”的一声架起一门当头炮。老头儿迟疑着上了一匹马,推上这匹马时,他斜睨了那小子一眼: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他黝黑脸庞上的黑边近视镜,眼镜片后面小眼珠滴溜溜转,闪烁地着凶狠的光;薄薄嘴唇边几根浅黄胡须像极了春天破土而出的草芽。小子飞快地上马、出车,攻势迅疾凶猛,顷刻工夫,车马杀气腾腾地压到河界上。老头儿也不慢,每当对方“啪”的一声棋子落桌,他的棋子就轻轻巧巧地跟上,要么巧妙地避其锋芒,要么死死地封住去路。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你是学生伢?”老头儿问了一句,小子“嗯”了一声。“咋不去念书?”老头儿又问。“杀棋就杀棋。”小子没好气地回一句。老头儿又迟疑了一下,杀棋就杀棋,这分明是他自己平时跟别人说的话,走棋时他从不让别人问长问短。

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老头儿偶尔瞟一眼小子,真的再也没说一句话。老头儿用连环炮配合一匹马在对方阵营内形成掎角之势,只等家里的士角炮打掉对方一个士,即可置对方于死地。然而,他像一个武林高手任凭对方刀光剑影在面前上下飞舞,却只是左避右让,就是不出手。

小城人都不知这个老头儿的来路,只知道他偶尔也做些收破烂的营生,那是一连几天无人跟他对弈的时候。他刚刚在这里摆棋摊时,生意还不错,跟他对弈的人也不少,观战的人也多,后来因为棋艺悬殊,棋摊就逐渐冷落了。他也试图输过棋,因为他演技不高明,让赢棋子的人觉得憋屈,备受侮辱似的,久了就很少有人上他的棋摊。

小子的额角上已经冒出粗大的汗珠,他把另一门炮调到自家河界中位,打算用双炮连环射击,从对方中位撕开一道口子。这时,老头儿只要撤回一车保住护驾马,小子即使硬拼也将无济于事,然而,老头儿回撤的车偏偏别住了马腿,让小子将了军。老头儿抓耳挠腮无比遗憾地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说你可以出帅。老头儿说你赢了,我的帅动不了,如果要动帅,就算我输,我从不动帅。小子这才看见老头儿的“帅”被一根螺纹钉固定在桌子上。

小子拿着五块钱朝学校方向走去,邮局斜对面是一所重点高中。老头儿一边把桌子折叠起来一边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小子志得意满地把五块钱在空中扬了扬,头也不回,一溜儿小跑地去了学校。

“我陪你杀一局。”五年后一个寒假,小伙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老头儿微微睁开眼睛,一眼就认出小伙子,尽管他头发理短了,皮肤白净了。

“五块钱一局,你先请。”

“那年差点儿我就逃学了。”小伙子一边说一边又“啪”的一声架起当头炮。

“杀棋就杀棋。”老头儿说。

(选自《安徽文学》2018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子的鼻子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细节描写表现了因棋局上明显处于下风和怕别人追问逃学,学生内心的紧张不安和焦虑心理。
B.“小子用衣袖揩一把脸上的汗”,动作描写表现了学生棋局扭转后并打算回到学校时的如释重负、轻松得意的心理。
C.老头儿大声反复嘟哝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主要突出了老人因不慎输棋而无比痛悔、心犹不甘的形象。
D.五年后一个寒假,小子从大学回家又来到老头儿棋摊前下棋,表明小子在老人的帮助和生活的磨炼中更加成熟,并懂得感恩了。
【小题2】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春阳把最后一抹余晖投在香樟树上,香樟树上刚刚长出的新叶嫩绿中吐出紫红。
【小题3】试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意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刑德之说,诸子所执不同,秦汉学者所言之刑德,在周秦间有以赏罚论刑德、以教化论刑德等不同的。

以赏罚论刑德,为法家的基本观点,是霸道学说对刑德的思考。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便是刑赏结合。罚,体现的是刑;赏,则体现的是德。刑赏并用,可以约束百姓按照国家设定的合理范围行事而不至于违法。国君有意识采用赏罚督责官吏、管理百姓,是为“刑德二柄”。在法家的学理中,刑德只是作为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之权操之于君,群臣听命而已。由于法家秉持严刑峻法而忽略德治,其所理解的“德”,只不过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属于手段,既非帝道论的本乎阴阳之德,亦非王道论的仁义之德。而刑,主要体现在对百姓的惩罚上,是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与天地秩序无涉。

以教化论刑德,是儒家刑德学说的理路。在儒家看来,刑、德不可或缺。从《论语》中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主张来看,孔子治国亦不弃刑罚,常采用以刑正德的手段,引民向善。这一做法,为后世儒家所继承,至荀子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相对于法家单纯依靠刑德赏罚进行国家治理的思路,儒家更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反对不教而诛。经过了秦法严苛而骤亡的教训后,汉代儒生更强调德主刑辅,以纠正秦法之弊。如贾谊所言:“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通过教化改良百姓,将刑罚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手段。在这样的学理认知中,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

在这其中,儒家所谓的德,是以礼义为基础的心性培养、道德养成和行为修养,而非法家狭隘的“庆赏”;其所谓的刑,则指因礼义而形成的法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与法家所谓的“杀戮”立意迥异。这是因为儒家承认社会有先天道德要求、群体价值,在此基础上明确“法”作为对人之后天恶性的惩戒,担负着卫道护德的功能,由此而推行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帝道刑德论,亦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是外在天理赋予人的约束性,这是人之能群的客观存在。相对于王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帝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规律性,认为人世间的社会秩序,源自于自然秩序,因而社会的运行,必须遵照与天地俱来的客观要求。

(选自《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有删减)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我国历史上的刑德之说,诸子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赏罚论刑德,二是以教化论刑德。
B.儒家刑德学说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孔子强调刑、德不可或缺,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
C.韩非子认为刑赏结合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赏,能体现德,但实际上这种“赏”是一种狭隘的“庆赏”。
D.“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一主张,表明孔子治国也强调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而最终得以引民向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总述,全文主要论述了法家以赏罚论刑德的观点及儒家以教化论刑德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贾谊的观点,论证了汉代儒家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的治国理念。
C.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了儒家推行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的原因及其效果。
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如最后一段第一句将儒家的德与刑和法家的德与刑进行对比。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家的学理中,赏罚之权操之于君,法家的德既非本乎阴阳之德,又非仁义之德,只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
B.“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可见儒家在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的同时也注重“法”所担负的卫道护德的功能。
C.为避免重蹈秦法严苛而骤亡的覆辙,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
D.儒家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但更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而忽视先天秩序的规律性,因而在当时社会根本无法推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小题1】第二段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彰显了什么样的主题?
【小题2】“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在交代事件的时间上有什么特点?
【小题3】如何理解结尾处的“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小题4】有人说本文能够荣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一个主要原因是选材角度独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怀念谢家麟院士: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2012年2月14日,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
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此外,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除了功率要稳定、电子束的尺寸要合适、强度要均匀等技术性要求,还要测算出安全的辐照剂量和在人体内的分布。   
“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就这样,谢家麟赤手空拳地上阵了。他费尽周折找到一家工厂,但承担加工任务的工程师此前从未接触过加速器和真空方面的工作;他还登报招聘了一名助手,但这位助手只当过雷达兵,并没有接触过有关加速器的业务。   
尽管如此,但谢家麟并未有半点畏惧。他带领着大家自己设计和制作加速器零部件、设计实验方案,用了两年的时间最终研制成功,并开始临床使用。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30MeV的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它的第一个应用就是模拟原子弹爆炸时的辐射效应,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保障和检测手段。   
研制这个加速器时所面临的情况仍是“一无所知”和“一无所有”,但谢家麟所做的这项远远超前的研究工作,却为后来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定了技术基础,也培养了相关领域的人才。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工程的研制,并担任总设计师。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现对撞,被视为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个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里程碑。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是谢家麟的学生,他对老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似乎永不衰竭的创新精神“记得有一次,谢先生把他一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发给我,我一看吓了一跳!他给这个学生开设的题目竟然是有关未来m子对撞机的。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不敢想的课题,他不仅在想,而且已开始做了。”高杰说。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使是便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
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有删改)
相关链接:
(1)有一次,唐传祥正在做一个微波电子枪的实验,但出没出束不好检测,谢先生得知情况后,拿着计量仪就冲了进去。“照理说,那么强大的射线,对人身体是有伤害的。可谢老却全然不顾这些。”唐传祥说。
——《北京日报 千人挥泪差别谢家麟院士》
(2)谢家麟曾这样评价自己,“只顾埋首拉车,拙于人事交往”。对于荣誉,他看得很轻,一些重要的荣誉奖章或证书,他可能很随意地就不记得放在哪里了。
——《“加速器王国”的躬耕者》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叙写谢家麟研制医用加速器时,强调了他遇到的来自个人资历、助手、设备资源等软硬件方面的困难,表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
B.谢研制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为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奠定了技术基础,也培养了输电网人才,其现实意义超过了医用加速器。
C.文中引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杰的话,不仅用事实展现了谢家麟的创新精神,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真实性。
D.谢家麟欺期许未来,寄语青年人,让他们先做人,再展才华。年轻人要德才兼备,为他人的幸福、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他说:“胆子大,什么都不怕”是自己数十年学术生涯中最值得自豪的。
B.谢家麟曾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的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第一个应用,就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提供了保障和检测手段。
C.谢家麟毫不畏惧强大的射线对身体极其严重的杀伤力,拿着计量仪直接冲入实验室,可见他为科学、为提携后辈极可能地奉献自己的一切。
D.谢家麟随意地放置重要的荣誉奖章或证书,可见他对于向外荣誉毫不看重,足能表明他“只顾埋首拉车,拙于人事交往”。
E. 本文选材不仅中心突出而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除此之外,凸显传主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他人的叙述来侧面展现人物的。
【小题3】谢家麟院士的人生让创新成为“没有终点的旅程”,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