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文:

(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乙文:

(勃)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 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瞿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文艺上》、《唐才子传》)

(注)①三珠树,传说中的仙树,后喻指俊才。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勃六岁属文 (______________) (2) 赦除名 (______________)
(3) 乃然曰 (______________) (4) 勃文,初不精思(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交构渐/项伯乃夜驰沛公军B.宿命其婿作序夸客/垣墙周庭,当南日
C.浮躁浅露/早缫D.召沛府修撰/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 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2)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
【小题4】阅读两篇短文,概括王勃这一人物的特点。
【小题5】乙文中都督阎公开始时为什么“怒”,到后来又为什么又“极欢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6:44: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也。祖烈,周骠骑大将军,历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慎,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绍幼矫捷有勇力,任侠闻于关中。少补隋元德太子千牛备身。

义旗建,绍自京间路趣太原。时建成、元吉自河东往,会于道,建成谋于绍曰:“追书其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建成从之,遂共走太原。入雀鼠谷,知已起义,于是相贺,以绍之计为得。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大军发晋阳,兼领马军总管。将至霍邑,绍先至城下察宋老生形势,白曰:“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及义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下临汾,平绛郡,并先登陷阵,授右光禄大夫。隋将桑显和来击,孙华率精锐渡河以援之,绍引军直掩其背,与史大奈合势击之,显和大败,因与诸将进下京城。

武德元年,累迁左翊卫大将军。寻从太宗平薛举,破宋金刚,攻平王世充于洛阳,擒窦建德于武牢,封霍国公,赐实封千二百户,转右骁卫大将军。吐谷浑与党项俱来寇边,命绍讨之。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绍乃遣人弹胡琵琶,二女子对舞,虏异之,驻弓矢而相与聚观。绍见虏阵不整,密使精骑自后击之,虏大溃,斩首五百余级。贞观元年,拜右卫大将军。二年,击梁师都于夏州,平之。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七年,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十二年,寝疾,太宗亲自临问。寻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选自《新唐书·柴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B.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C.绍曰/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D.绍日/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兼领,一并管领,兼任。汉制:兼,指除任本职之外又任其它官职;领,指职位低的官兼任职位高的官。
B.累迁,指多次迁升官职。迁,调动官职。左迁降级贬官。
C.实封,食其封户之租税。唐朝封户有实、虚之别,虚封则封国并无疆土,封户亦是虚名。
D.太宗,李世民的庙号。庙号起源于商,创基立业日“太”,功高者日“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绍出身显赫,祖辈父辈都曾在朝为官。他的祖父曾在周朝任骠骑大将军,历任两周刺史,父亲曾任隋朝官职,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受封赏。
B.柴绍富有远见,能够审时度势。他果断指出建成所作打算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并指明正确的道路。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C.柴绍富有谋略,善用计策制胜。在吐谷浑和党项侵犯边地时,柴绍派人弹奏胡人的琵琶,让两个女子相对跳舞,使敌兵无心作战,阵脚大乱,大败敌军。
D.柴绍对大唐忠心耿耿,深受皇帝宠爱。他一生不断为朝廷征战,追随皇帝走太原、平薛举等等,累建功勋,受到封赏;他卧病时,唐太宗亲临探望。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
(2)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夭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上皇(玄宗)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贞元五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六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B.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C.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D.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文中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还以黔首、白丁、氓隶、闾左、黎庶等称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西汉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也用“东宫”称皇太后。
D.侯,是一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古代按照等级位列依次有王、公、伯、侯、子、男六种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泌才华横溢,深得玄宗喜爱。他年少时用棋局的“方圆动静”来比喻行仁义、用智慧、施展才能和功成名就,被赞为奇童,玄宗说他拥有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B.李泌正直清醒,博得张九龄青睐。他在张九龄派人去请萧诚时不假思索地劝张九龄,作为耿直的宰相不要喜欢献媚的人,张九龄听后马上改容,昵称他为“小友”。
C.李泌淡泊名利,以国事为重。他在肃宗即位时主动来拜见,陈述治理天下所以有成有败的道理。肃宗听后很喜欢,想给他官做,他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身份相随。
D.李泌远见卓识,说服了肃宗。他在肃宗打算掘墓焚尸以泄对李林甫的怨恨时,劝肃宗要向天下显示自己的气量宽宏,不要让玄宗心生惭愧,此言令肃宗感激涕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
(2)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甄济字孟成,定州无极人。叔父为幽、凉二州都督,家卫州。济少孤,独好学,以文雅称。居青岩山十余年,远近伏其仁,环山不敢畋渔。采访使苗晋卿表之,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天宝十载以左拾遗召,未至,而禄山入朝,求济于玄宗,授范阳掌书记。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居府中,议论正直。久之,察禄山有反谋,不可谏。济素善卫令齐玘,因谒归,具告以诚。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禄山反,使蔡希德封刀召之,曰:“即不起,断其头见我。”济色不动,左手书曰:“不可以行。”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后庆绪复使强舆至东都安国观。会广平王平东都,济诣军门上谒泣涕,王为感动。肃宗诏馆之三司署,使污贼官罗拜,以愧其心。授秘书郎,或言太薄,更拜太子舍人。来瑱辟为陕西襄阳参谋,拜礼部员外郎。宜城楚昭王庙堧地广九十亩,济立墅其左。瑱死,屏居七年。大历初,江西节度使魏少游表为著作郎,兼侍御史,卒。
(《新唐书•甄济传》)
【注】①堧(ruán)地:余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B.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C.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D.禄山至卫/使太守郑遵意致/谒山中/济不得已/为起禄山下拜钧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有成语“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幼而无父曰孤,老而无子曰独。
B.拾遗,唐代谏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分左右拾遗,其主要职能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匡正君王,纠正君过。
C.三司署,三司官署,唐时曾以御史台、中书、门下为三司,受理刑狱。
D.授、拜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表示提升官职的词有拔、擢、升、出等;表示降低官职的词有贬、谪、左迁等;表示罢免官职的词有罢、黜、夺、免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甄济虽出任安禄山的属官,但他性格刚直能正直论事。他觉察安禄山有反谋,在劝谏不听的情况下,回到卫州旧居。
B.甄济文章雅致很有名望,但隐居青岩山中。采访使苗晋卿向朝廷上奏章推荐他,后来几个官署五次征召他做官,诏令到了十次,他仍隐居不出。
C.甄济坚守气节,临危不惧。安禄山造反后,派蔡希德去找甄济出来做官,但甄济坚定拒绝,面对威逼,面不改色,毫无畏惧。
D.甄济被安庆绪强行抬到东都安国观。广平王平定了东都,肃宗下令让甄济住在三司署客馆里,褒扬了甄济,羞辱了那些曾任伪职的官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置羊血左右,至夜,若欧血状,阳不支,舁归旧庐。
(2)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希德歔欷嗟叹,止刀,以实病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guàn)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pí):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B.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C.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D.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
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
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
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
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从课文中选取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思复,绍出,京兆长安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封长山县男。思复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然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益窭,岁饥,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思复,思复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
调梁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州不能诎。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官,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官侍郎,识之,擢司礼博士。五礼部郎中。建昌王武攸宁母亡,请鼓吹,思复持不可而止。坐为王同皎所荐,贬始州长史。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有黄芝五生州署,民为刻颂其祥。徙襄州。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迁中书舍人,数指言得失,颇见纳用。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思复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拜黄门侍郎。帝北巡,为行在巡问赈给大使。迁御史大夫,性恬淡,不喜为绳察,徙太子宾客,进爵伯。累迁吏部侍郎。复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代还,仍拜太子宾客。卒,年七十四,谥曰文。天子亲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故吏卢僎、邑人孟浩然立石岘山。
(选自《新唐书·韩思复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B.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C.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D.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做“字”。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迁谪”表示升职;“左迁”表示削职降级等。
C.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故称六国为“山东”;也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D.“玄宗”是李隆基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始于殷代,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思复秉性恬淡,他经历过家族的富有生活,而遭遇家贫,又能甘居贫困;饥荒年两天吃一天的饭,但他都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B.韩思复为政行事仁恕爱民。任梁府仓曹参军时遇大旱,他不顾州府弹劾责备,开仓赈济民众。任汴州司户时不实行鞭罚。
C.韩思复敢于陈述时政得失,坚持己见。他曾上谏反对皇帝造景龙观,山东蝗灾时更是上疏让皇帝悔过责己,停止一切不急之务,任用公正之士。他的建议均被采纳。
D.韩思复为官治理有方,名满天下。他去世后天子亲笔为他题写墓碑,原属下卢僎、同乡孟浩然在砚山为他立石纪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尝曰:“此儿必大吾宗。”
(2)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