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征贤,诏访其后。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有诏改洪州别驾。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俄为起居舍人,帝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必有诲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

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且泣下,帝为感动。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

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司徒。

(节选《新唐书·魏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B.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C.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D.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B.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C.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D.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2 04: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药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还寻阳。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頮:huì,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B.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C.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D.磷起兵逃/还彭泽/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之后取字,二者常有某种联系,人们常称呼字以表示礼貌。
B.诗书,文中指诗作和书法。文中的“通诗书”指李白善于写诗,书法亦有较深的造诣。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D.赦,指减轻或免除刑罚。新皇帝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时,通常会赦免一批罪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受到赞赏。苏颋为益州长史时,看到李白,认为他是不同一般的人;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说:“您是天上被贬下人间的仙人啊。”
B.李白慷慨豪爽。他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客居任城时,同孔巢父等五人居于徂徕山,整天酣饮,当时号称“竹溪六逸”。
C.李白放荡不羁。他陪玄宗饮酒,喝醉了,让高力士替他脱鞋;他曾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石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D.李白才华横溢。李白与玄宗在沉香亭饮酒,玄宗心中突然有些感慨,想要李白替他写歌词,李白酒醉稍醒后,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不留余思。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少为军卒,事梁太祖,为开封押衙、左亲从指挥使、行营先锋马军使。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为天下劲敌。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

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即驰骑救之。比至,而南城已破矣。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注:①守捉:兵之戍边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B.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C.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D.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自唐始设,地位与州平级,五代沿用。
B.龙德:后梁末帝朱友贞年号。自汉武帝始,采用皇帝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C.陛下: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臣子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要“陛下”的近臣代为转告,后慢慢转变成了对帝王的尊称。
D.末帝:即为一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君王,“亡朝之君”,为国家的葬送者,含有贬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彦章勇猛有力气,持铁枪骑马能飞驰自如,被誉为王铁枪。
B.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推举彦章。彦章不负众望,大破南城。
C.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
D.晋俘获彦章妻子,厚待有加,彦章战败归顺晋,晋高祖时,追赠彦章太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
⑵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元卿,史失其何所人。少孤,慷慨有术略。客江海上,时时高论,人谓狂生。吴少诚跋扈蔡州,元卿以褐衣见,署剧县,俄召入幕府。又事少阳。每奏事至京师,颇为宰相李吉甫慰纳。元卿还,与少阳言君臣大义以动其心,贼党恶而共构之,判官苏肇保救,乃免。然元卿阴桡少阳事,而输款朝廷。及元济擅袭节度,元卿欲困其财使不振,谬说曰:"先公吝于财,诸将至寒馁。府之有亡,我具知之。君若大赐将士以自固,又卑辞厚礼邀事诸镇,则诸将悦,庶几助我。吾为君持表见天子,安有不从者?"元济许之。既至,则具条贼虚实,请敕诸道执元济诛之。元济觉,乃杀其妻并四子,肇亦被害。
宪宗拜元卿岳王府司马,与李愬议侨置蔡州,以元卿为刺史,优纳降附,坏贼党与。元卿入见,愿假度支钱及它奏请,不合旨;又裴度以诸将讨蔡三年,功且成,若又以州与元卿,恐觖望生事,议格。更授光禄少卿。蔡平,超拜左金吾卫将军。建言:"淮西多怪珍宝带,往取必得。"帝曰:"我讨贼,为人除害。贼平,我求得矣,焉用宝!止勿复言。"出为汾州刺史,复入为金吾。
长庆初,镇、魏易帅,元卿具道所以成败事,穆宗久乃悟,赐白玉带,擢泾原渭节度使。元卿垦发屯田五千顷,屯筑高垣,牢键闭,寇至,耕者保垣以守。居六年,泾人德之。徙节河阳。何进滔乱魏博,元卿请自赍三月粮举军出讨,文宗嘉美,加检校司空。献粟二十万石,助天子经费。进光禄大夫。徙宣武军。太和七年,以疾归东都,授太子太保。卒,赠司徒。然性憸巧,所至聚敛,谐结权近,故累更方任云。
(选自《新唐书 杨元卿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贼党恶而共构之  构:诬陷
B.又卑辞厚礼邀事诸镇 卑:卑微
C.蔡平,超拜左金吾卫将军   超:越级
D.居六年,泾人德之 德:感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褐衣,通常指大麻、兽毛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可代指贫贱的人或官职较小的人。
B.判官,官职名,唐时,节度使、观察使等均置判官,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C.侨置,古代政权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对沦陷地区移民进行异地安置的行政管理制度。
D.淮西,藩镇割据时,区域包括淮南道的西部和河南道一部分,并不仅是淮南道西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平确的一项是   (   )
A.杨元卿少时丧父,慷慨又有谋略。他寄居在江湖之间,常常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议论,所以人们称他为“狂生”。
B.杨元卿忠于朝廷,阻挠少阳作乱。他给吴少阳谈论君臣大义,想以此感动吴少阳的心,并在暗中阻挠吴少阳的事情。
C.杨元卿毁家纾难,忠心归附朝廷。他到朝廷后,,将贼人的虚实禀报,请皇帝下诏杀掉吴元济,却被吴元济觉察。
D.杨元卿镇守一方,百姓感其恩德。任河阳节度使之时,他开垦田地,巩固城防,贼寇来,百姓仗着高墙可以防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公吝于财,诸将至寒馁。府之有亡,我具知之
(2)裴度以诸将讨蔡三年,功且成,若又以州与元卿,恐觖望生事,议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下延光狱,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bì)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yūn)皆及祸以死。末帝③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③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
B.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與乃开门
C.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舆/乃开门
D.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的谥号,谥号诞生于西周早期。
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C.“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
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延光聪慧机敏。唐明宗做节度使时便把范延光置于麾下,范延光的与众不同让唐明宗觉得惊奇。
B.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
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
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下延光狱,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2)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文远传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书为事。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速?”答曰:“闻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奧赜之境,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

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大业初,授国子博士。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

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采,为李密军所。密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密顿首曰:“欲先征化及(注),报复冤耻,然后凯旋,入拜天阙。”文远曰:“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权兵专制。密问计于文远,答曰:“是人残忍,意又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前计为不谐矣。”

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子也;王公,小人也。”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子博士。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

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

皆莫能屈。年七十四,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徐文远传》)

(注)化及:即宇文化及,鲜卑人,隋末叛军首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为事 鬻:购买
B. 为李密军所执    执:捉拿
C. 犹能屈体尊师之义 弘:弘扬
D. 意又促 褊:气量狭小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有其言告重者    故为之文
B. 此老夫幸也 郯子
C. 密问计文远 而耻学
D. 罗士信获之 何其然也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B. 国子博士:学官名,为品行清淳、通明经义之人担任,也是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C. 顿首:行礼时,头触地即起。古代专门用于平辈间的拜迎、拜送,拜贺、拜望等的礼节。
D. 僭号:冒用帝王称号或者使用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被视为公然抗礼的反叛行为。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5】根据文章第一、二段,概括徐文远在“治学”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