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征贤,诏访其后。谟姿宇魁秀,帝异之。

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有诏改洪州别驾。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俄为起居舍人,帝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必有诲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

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且泣下,帝为感动。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

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司徒。

(节选《新唐书·魏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B.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C.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D.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B.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C.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D.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2 04: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师穷经  就:跟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又游从相爱之私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罪至 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    吾还也
D.其言不为人信也  或因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掞,密州安丘人也。少事青州王敬武。敬武卒,子师范立。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师范表掞登州刺史,以为行军司马。梁太祖西攻凤翔,师范乘梁虚,阴遣人分袭梁诸州县,它遣者谋多漏泄,事不成。独掞素好兵书,有机略。是时,梁已破朱瑾等,悉有兖、郓,以葛从周为兖州节度使,从周将兵在外,掞乃使人负油鬻城中,悉视城中虚实出入之所。油者得罗城下水窦可入,掞乃以步兵五百从水窦袭破之,徙从周家属外第,亲拜其母,抚之甚有恩礼。太祖已出昭宗于凤翔,引兵东还,遣朱友宁攻师范、从周攻掞。掞以版舆置从周母城上,母呼从周曰:“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从周为之缓攻。掞乃悉简妇人及民之老疾不足当敌者出之,独与少壮者同辛苦,分衣食,坚守以待。外援不至,人心颇离,守陴者多逸。师范兵已屈,从周以祸福谕掞,掞报曰:“俟吾主降,即以城还梁。”师范败,降梁,掞乃亦降。太祖即位,累迁左龙武统军。刘知俊叛,陷长安,太祖遣掞与牛存节讨之,知俊走凤翔,太祖乃以长安为永平军,拜掞节度使。末帝即位,领镇南军节度使,为开封尹。兖州张万进反,拜掞兖州安抚制置使。万进败死,乃拜掞泰宁军节度使。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掞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掞,乃谮之,以为掞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以养贼。已而掞兵数败,乃罢掞归洛阳,鸩杀之,年六十四,赠中书令

(节选自《新五代史·梁书·刘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B.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C.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D.棣州刺史张蟾叛师范/遣指挥使卢洪讨蟾/洪亦叛/师范伪为好辞召洪/洪至/迎于郊外/命掞斩之座/上因使掞攻张蟾/破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第,指大户人家正宅外的宅邸,也指帝王后妃家住宅。文中取后者之意。
B.版舆,古代老年人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
C.末帝,亡国之君的称号,与“废帝、先主、后主”等同为俗称,不是谥号。
D.中书令,汉武帝时始置,至五代时只为亲王、使相的兼官,无职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掞有勇有谋,屡屡建有大功。先后追随王敬武、王师范父子两代人,在与梁国的战斗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兖州之战,巧用谋略找到破城之法。
B.刘掞宅心仁厚,体恤周围之人。夺取兖州之后,礼遇葛从周的母亲,缓解了葛从周的猛攻;防守兖州时,能够与士兵同甘苦,让老弱者逃亡。
C.刘掞知时达变,仕途屡有升迁。生逢乱世,刘掞先事唐朝,杀张蟾,取兖州,升任刺史;后事梁,为梁国征讨刘知俊、张万进等,终升任开封府尹。
D.刘掞忠心事主,后为政敌所害。葛从周劝其投降,刘掞直到王师范兵败投降后才降梁;征讨亲家朱友谦时,被政敌诬陷,后被毒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将军待我甚厚,无异于汝。人臣各为其主,汝可察之!
(2)掞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

同类题5

(一)文言文阅读
郑善果,郑州荥泽人也。祖孝穆,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父诚,周大将军、开封县公。大象初,讨尉迟迥,力战遇害。
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家人以其婴孺,弗之告也,受册悲恸,观者莫不为之流涕。 隋开皇初,改封武德郡公,拜沂州刺史。大业中,累转鲁郡太守。
善果笃慎,事亲至孝。母崔氏,贤明晓于政道,每善果理务,崔氏尝于阁内听之。若处事不允,母则不与之言,善果伏于床前,终日不敢食。崔氏谓之曰:“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吾亦望汝继父之心。自童子承袭茅土,今位至方伯,岂汝身能致之耶?安可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善果由此遂励己为清吏,所在有政绩,百姓怀之。 及朝京师,炀帝以其居官俭约,莅政严明,与武威太守樊子盖者为天下第一。
从幸江都。宇文化及弑逆,署为民部尚书,随化及至辽城。 淮安王神通围化及,善果为化及守御督战,为流矢所中。及神通退还,窦建德进军克之。建德将王琮获善果,诮之曰:“公隋室大臣也,奈何为弑君之贼殉命苦战而伤痍若此?”善果深愧赧,欲自杀,伪中书令宋正本驰往救止之。乃奔相州。神通送于京师,高祖遇之甚厚,拜太子左庶子。
善果在东宫,数进忠言,多所匡谏。未几,检校大理卿。正身奉法,甚有善绩。寻坐事免。及山东平,持节为招抚大使,坐选举不平除名。后历礼部、刑部二尚书。贞观元年,出为岐州刺史,复以公事免。三年,起为江州刺史,卒。
(摘自《旧唐书》六十二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B.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C.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D.吾寡妇也/有慈无威/使汝不知教训/以负清忠之业/吾死之日/亦何面以事汝先君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爵位名。《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位,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各王朝都有封爵制度,并且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以世袭。
B.炀: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给予的带有评判性的称号,可褒扬可批评。按照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炀”表示批评。
C.弑:杀。古代专指子杀父、下杀上为“弑”。宇文化及本为隋炀帝近臣,他杀死隋炀帝自立为帝,故文中称其为“弑君之贼”。
D.拜、转、出,表示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拜沂州刺史”指授予沂州刺史一职,“转鲁郡太守”指调动到鲁郡担任太守。“出为岐州刺史”,指从京官外调到岐州担任刺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善果为名门之后。郑善果的祖父郑孝穆和父亲郑诚都曾担任重要官职,父亲郑诚在大象初年攻打尉迟迥时,奋力作战阵亡殉国。
B.郑善果知错能改。郑善果的母亲精通治家治国的道理,她因郑善果处事不合情理而教导他为官之道,郑善果自此励己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官。
C.郑善果为官清廉。他秉承清忠的家训,清廉为政,任职时多有政绩,得到百姓和皇帝的肯定,隋炀帝称他和樊子盖为官“天下第一”。
D.郑善果多次被贬。郑善果一生经历多个王朝,仕途多有起伏,担任检校大理卿时因选举不公被除名,担任岐州刺史,也因公事被免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果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诏令袭其官爵。
(2)汝先君在官清恪,未尝问私,以身徇国,继之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