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六年电影票房区间分布表

票房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大于10亿

13

9

8

3

1

1

5亿-10亿

18

19

18

12

7

7

3亿-5亿

13

21

19

17

15

7

1亿-3亿

46

40

37

36

38

30

5000万-1亿

31

27

28

24

25

20

1000万-5000万

80

72

75

81

50

74

500万-1000万

41

55

54

35

30

31

0-500万

317

218

119

115

139

119

总计

559

461

358

323

305

289

 

 

(注)表格中的统计数字为电影上映数量。

(摘编自“艺恩网”,《总票房良性增长须改善电影票房收入结构》)

材料二:

2017年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近日出炉。《中囯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获悉,2017年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最终得分83.3分,分别高出2015年、2016年2.1分和2.3分,提升明显。与此同时,2017年贺岁档以81.1分的满意度得分,获得“满意”评价。

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网开展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从2015年春节档开始至今共完成了19个档期的调查。调查样本分为普通观众、专业观众两个群体采用影院现场抽样调查、一线从业者和专家在线调查以及大数据抓取分析等方法,从观赏性、思想性和传播度3个角度对国产电影进行评估。

从年内调查的春节档、春季档、五一档、暑期档、国庆档、初冬档和贺岁档7个档期来看,除初冬档以外的其他6个档期满意度均进入“满意”区间(≥80分),其中,暑期档满意度得分85.7分,居年内首位,同时也是自满意度调查开展以来的档期最高分。与此同时,2017年档期满意度较2015年、2016年均有提升,充分说明,2017年国产电影在实现体量突破的形势下,创作水平也明显提升,获得了观众较好的评价,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截止到贺岁档,2017年满意度调查的重点囯产片数量为67部,其中满意度高于80分的影片数量为47部,占比超70%;而2015年、2016年满意度超80分的影片总数为40部,占比仅在40%左右。

(摘编自“1905电影网”,《2017年的国产电影:超过七成进入“满意”区间》)

材料三

在2017年的电影市场中,除喜剧片和爱情片之外,主流电影同样受到观众追捧。既有缅怀历史、感召当下的《血战湘江》,又有首部展现中国现代空军实力的空战大片《空天猎》,更有以利比亚撤侨为原型创作的彰显中国气魄和中国力量的《战狼2》。“主流电影取得的巨大突破,在于对观众需求的精准把握,以讲故事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电影之中,触及观众的心灵,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共鸣。”华谊兄弟副总裁、华谊兄弟影业总经理叶宁说。

一些小众电影也取得了超乎市场预期的突破,反映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慰安妇”的长篇纪录片《二十二》以1.7亿元打破内地纪录片票房纪录。这表明,通过恰当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真实历史感的创作是能够打动观众的。“观众的包容度越来越大,国产电影类型有了更多发挥的余地和艺术施展的空间,可以不断满足观众对电影多样性的审美需求。”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

(摘编自2018年1月5日《光明日报》,牛梦笛《2017中国电影成绩喜人》)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2012年到2017年,我国票房过10亿的电影数量基本保持持续增加态势,可见我国高品质电影创作质量还是不断提升的。
B.相比较而言,2015年500万以下票房的电影数量占比最低,而5亿以上票房电影数量占比最高,2015年票房收入结构最优。
C.2017年上映的电影数量比2016年增加了98部,而票房在500万以下的电影增加了99部,可见,2017年电影创作成绩并不理想。
D.2017年,票房在500万以下的电影数量占近60%,1亿以上票房的电影数量占比约16%,可见深受大众喜欢的影片仍不多。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电影观众满意度较之2015年、2016年有明显提升,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水平提高了。
B.材料二介绍了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査的样本选取、调查方法、评估角度及调査的具体档期,以证明调查结果是可信的。
C.2017年国产电影在实现体量突破的形势下,创作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得到观众好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D.2017年,观众的欣赏口味发生了变化,人们由喜欢看喜剧片和爱情片,开始转变为追捧融入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流电影。
E.以《二十二》为代表的一些小众电影取得了超乎市场预期的突破,这一现象反映出有真实历史感的电影还是有市场潜力的。
【小题3】虽然国产电影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票房在500万以下的电影占比仍然很高,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请你谈谈如何改善这一状况?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8 12:4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

独腿人生

罗伟章

①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总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走,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离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②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帐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鼻巴,就收你3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③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有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5岁的年纪。

④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公路,车身却徵徵颠筑,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得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⑤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惦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⑥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⑦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⑧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

⑨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⑩我问怎么走那么远?

11他说:"有两个韩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

12车夫又说:"下了车,那两个韩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是孬种。"

13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14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

15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16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两元钱。

17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那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18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

19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拢,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20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

21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小题1】第7段中,看到车夫艰难地爬上了坡后,"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这是为什么?(限50字内)
【小题2】①下车后,"我"要给车夫5元钱,车夫坚持只收3元,我为什么也不勉强他收下5元?(限30字内)
②"议完事后,朋友留我吃饭","我。为什么"坚决拒绝了"?(限35字内)
【小题3】面对车夫,"我"的思想感情不断发生变化,写出变化的几个阶段。
【小题4】车夫是一个具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物,请简析车夫形象。(100字以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
——杨绛百岁回眸
一位安静、优雅、博学的女性,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扣动着从知识界到普通老百姓的心。她是专家学者,是作家翻译家,是女儿,是姐妹,是妻子,是母亲。她,就是如今迎来百岁生日的杨绛。
杨绛,字季康,1911年7 月17 日辛亥革命前百日出生于北京。“钱钟书夫人”是杨绛的终身职务和最响亮的称号。对于痴气十足的钱钟书,她体贴关爱,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担子。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打翻了,“不要紧”,她的“不要紧”伴随了钱一生。在杨绛的力促下,钱钟书编定了自己的《槐聚诗存》。杨绛把全书抄完后,钱钟书拉起妻子的手说:“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1949 年3‐4 月间,钱杨夫妇在任鸿隽家和胡适讨论去留问题,母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都来函高薪聘请。但他们依然留下来了。“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文化,爱祖国文字,爱祖国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留在上海,等待解放”。所以杨绛说“是自己的选择,而且不是盲目的选择”。
上世纪50 年代末下乡时,年近五十的杨绛居然学会了掌握平衡难度很大的推独轮车,装载着比人还高的秫秸秆上坡下坡;“文革”中被打倒,住大杂院,“造反派”给她剃了阴阳头,以打扫厕所羞辱她,杨绛把污垢厚结的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造反派”有
人把钱钟书早已查清楚的“黑材料”贴出了大字报,杨绛贴了一张小字报来说明真相。红卫兵小将拉她上台批斗,她跺着脚申辩“就不是事实”。身为“牛鬼蛇神”,还敢如此申辩!她立刻被揪到千人大会上批斗示众。
李文俊说:“运动中被人家整的人,杨先生是很同情的,就像郑土生,当时过得很差,他想自杀,她就劝他想开点,还帮他写文章,解决他的困难。”
“文革”结束了,他们夫妇终于又回到了安静的书斋。1980 年,杨绛写出了她回忆“文革”干校生活的散文《干校六记》。“她就是这么的含蓄,没有一点怨恨,没有一句控诉,真是高贵的灵魂。”说起杨绛《干校六记》,傅聪感慨无限,“那时‘文革’刚结束,里面包含多少辛酸、多少创伤啊!”
“文革”结束后,1978 年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1958 年,47 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从原文翻译《堂吉诃德》。杨绛翻译得很慢,对自己的译文一改再改,总觉得不好。译稿在“文革”中饱受摧残却幸存下来,出版后,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1988 年杨绛出版写解放初期知识分子生活和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洗澡》。这部小说堪称杨绛文学创作的顶峰。杨绛自谦道:“《洗澡》是我的试作,我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杨绛的一切都是“试”,从散文、翻译到剧本、小说,而每试即拔头筹。这个“试”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平常心,没有一丝跳着跑着争名夺利的浮躁。
2007 年,杨绛出版新作《走到人生边上》,她在书中说:“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文学界一直把文学创作分为人生派和艺术派,杨绛是有高雅艺术性的人生派。杨绛的散文、戏剧、小说从不无病呻吟,都有着深刻的内涵。沉静诙谐的语言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散发一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钱钟书在世的时候,几乎不见媒体记者。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也如出一辙,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杨绛以全家3人的名义将高达千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先后捐赠给在母校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基金会,资助困难学生。杨绛先生始终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尊严所在。
如今,百岁的杨绛仍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100 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
(选编自2011年08 月04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1949 年,出于对父母之邦的眷恋,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在外国做二等公民的抵触,杨绛和丈夫钱钟书选择留在了祖国。
B.“文革”中杨绛被剃阴阳头,被罚去打扫厕所,被批斗,被下放劳动,受尽了折磨,但她意志坚强,困境中坚持学习创作,所以仍然翻译出了《堂吉诃德》,创作了《干校六记》。
C.妻子的爱和帮助是钱钟书治学的重要力量。“你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句话是钱钟书对体贴、照顾、支持自己的妻子的称赏和感激。
D.“文革”对于杨绛来说是座炼狱,备受折磨的境遇促使她后来写出了反映知识分子生活和心路历程的长篇小说《洗澡》。
E.本文撷取了杨绛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关爱亲人、专注文学创作的事迹,展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文中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写杨绛,请结合文中内容对此作简要说明。
(3)杨绛在翻译和文学创作上都成绩卓著,从文中看,她能取得如此成就,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4)杨绛灵魂的高贵、生动、深湛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请分别给以概括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阎肃:活出不一样的“风花雪月”

桑可

他是一位可敬可爱朝气蓬勃的“顽童”,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是一朵“不起眼”的军中绿花,也是文艺界和人民“打成一片”的天使;他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同志的亲切接见,也曾入围“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他是一位词作大家、一级编剧,是文艺战线的一棵“常青树”、“不老松”,他的人格魅力和火一样的热情,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奋勇向前。

阎肃同志的一生,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几乎以一己之力把《江姐》搬上歌剧舞台,一曲《红梅赞》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让《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在61岁的高龄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谱写了一曲***人的正气歌,给所有的观众上了一堂撼人心魄的生动党课。他创造的《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长城长》、《雾里看花》、《梦水乡》等歌曲,至今仍广为流传……

细品阎肃同志创作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汩汩流淌在时空的旋律里,始终不缺少一颗滚烫的心、一种为国抒怀的情、为民放歌的魂。他的作品,总是能沿着时代的烙印剪接出华丽的色彩,也灌注着一位军人所独有的对国家的浓情厚意。报效祖国、放歌时代、思索人生,一部部文艺作品就像一曲曲时代的号角,把对我们所处时代的深沉思考揉进了每一个音符和歌词里,让民族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华彩乐章在豪迈的进行曲中激情流淌。

2014年在京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阎肃同志在发言时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正是这种别样的“风花雪夜”,这种颂英烈、咏家园、唱时代的军人情怀,铸就了他一路豪歌向天涯的人生之路。他就像一株迎风傲雪的红梅,雪岭冰霜之间绽放出夺人的光彩;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挺起岁月的胸膛向人们展现沧桑的力量。

阎肃最爱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部队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无论酷暑寒冬、无论风霜雨雪,入伍60多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始终与战士们血肉相连。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和基层的官兵打成一片,他用“百姓习俗、社会风尚、民族魂魄、生活素养”不断去贴近基层 、发现故事,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用自己豁达的胸襟、开阔的气象、和谐的身心,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文艺工作者的楷模。

刘云山同志说:“阎肃同志是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60多年勇攀艺术高峰,80多岁依然奋斗在文艺工作第一线,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为人做事,都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在壮阔的时代大潮中把个人融入时代的主旋律,阎肃用对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和高尚的情操去工作,去为时代放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像阎肃同志一样的文艺工作者,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不断赓续薪火、再造经典,才能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阎肃在创作的《红梅赞》中曾写过这样一句歌词:“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一个人的一生,能够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他应该是无限欣慰的了。用忠诚去燃烧生命,用灵魂去点燃光明,用旋律去传递信仰,阎肃同志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用自己灿烂的生命,把自己的人生谱写成了一曲浩气永存的时代长歌。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1946年,那是一个“追求进步就是民心所向”的年代,阎肃考取南开中学。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五四以来的新诗、老舍的戏剧、巴金的小说,最令他心驰神往的是红色延安传来的先进思潮。用阎肃自己的话来说,那时“我对共产党最朴素的心理就有了”。

(郭超、刘小兵《站在时代琴弦上的放歌者》)

②在阎肃的生命源泉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一汪深邃的清泉。与阎肃有长期合作的中央电视台副总编朱彤介绍,阎肃作品中体现出的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应该出于他的自觉追求,是在深入研究和长期思考之后外化出来的一种风格。他的作品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

(黄子娟《时代歌者的追梦人生》)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
A.开头运用排比句式来增强表达的气势,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不同角度概括出阎肃在艺术上取得的突出成就,高度赞扬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如火热情的巨大影响。
B.阎肃创作的《红梅赞》让歌剧《江姐》成为不朽的红色经典,他也通过“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的歌词表达出自己为时代、为人民而歌的奉献精神。
C.阎肃说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正是这种军人情怀让他无论酷暑寒冬、风霜雨雪,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军营。
D.时代需要阎肃一样的文艺工作者,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使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叠加,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促进民族的复兴。
E.材料通过对阎肃创作的众多作品的艺术评价以及对他一生传奇经历的回顾,高度赞扬了阎肃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精神追求,表现了阎肃这位时代歌者的非凡人生。
【小题2】阎肃在文艺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小题3】阎肃被誉为“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的高尚追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看 灵 魂

林贤治

①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②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畅的美丽。列维坦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③人生多辛苦。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至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④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⑤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⑥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疾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⑦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我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斯。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由此不再相信眼泪。马尔克斯曾经描画过一位“迷宫的将军”,那是玻利瓦尔,他勇敢地放弃了从殖民者手中夺取的可以垄断的权力。由于目标过于远大,结果无人追随,在他所做的自我流放的无比孤寂的旅途中,我读懂了内心的坚强。我喜欢这个外形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他是不屈的抵抗者、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的。有两个生活在囚狱中的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他们先后战胜了无尽的酷刑、子弹和时间。当我知道他们同是意大利人的时候,是何等地惊服于人文思想的伟大啊!圣地佛罗伦萨,产生了又养育了多少伟大的灵魂!

⑧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作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的旋律之中。

⑨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的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另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

⑩我爱看灵魂。在风景那里,我纯然是一个陌生客,始终无法变做其中的一株树,一只鸟,跟随它们一起摇曳鸣唱,而一旦与灵魂相通,便当即为它所缠裹,无从回避那人性的无言的呼喊与倾诉。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惟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

【小题1】第③段中,“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题为“看灵魂”,却先写“看风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曹操、苏东坡等人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下列诗句中表达与他们相似感慨的是:(  )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小题4】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  )
A.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沉迷,因此人类不该崇尚自然。
B.人类在看风景的时候,最后总要面对自己,因此“不可思议”。
C.人类灵魂的宽广博大是自然风景所无法比拟的,与其崇尚自然,不如崇尚伟大的灵魂。
D.崇尚自然是对人生的逃避。
【小题5】作者在文中列举了斯巴达克斯、玻利瓦尔以及贝多芬、米勒等人的例子,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作者在描述美国诗人惠特曼时,通过对他诗歌意象的铺陈把诗人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来,请你参照这种写法,用100字左右介绍一位中国诗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陈忠实:情系土地心系人民
陈忠实常以一个“农民”自称。1942年,陈忠实出生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下的一个普通农家。从读书、参加工作到开始文学创作,他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
陈忠实先后在农村学校、地方文化部门和乡镇工作过20年。他说:“那段时间是我对中国乡村的体验、理解及生活最重要的时期,对农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为我后来创作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像我这种出身农村的作家,我的创作得益于经历了农村社会生活的演变。”
陈忠实于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成为陕西省作协的专职作家。这时,他仍然没有留在城市,而是继续回到农村。在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中,从前期构思收集文献资料,到后期写作修改,陈忠实几乎全部是在乡下完成。
1997年,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先后被翻译为韩文、日文、越南文等多种文字,并被改编为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评论家肖云儒认为,这部作品“从精神地层的深处提炼出了骨子里的中华文化人格”。
作为作家,陈忠实始终心系土地,心系人民。他说:“要深刻地理解、体验生活,需关注生活的运动和发展,不但要深入,而且要沉下去,让作家真正到基层去体验生活。”
陈忠实是在中学时代走上了文学道路,他上初中时创作了第一篇小说,高中期间他在学校创立了春芽文学社。50多年过去了,这个文学社仍不断开枝散叶。
陈忠实始终对自己的写作有所要求,为了给《白鹿原》的创作积累素材,他奔走在西安周边多个县区,住在小旅馆里,整晚抄写借来的县志。正式开始写作后,陈忠实回到自己的老屋,房屋破败屋顶漏雨,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他持续写作了四年,最终完成了《白鹿原》的创作。
只要对文学创作有益,陈忠实总是不遗余力。2013年,陈忠实自己出资,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设立了“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用以鼓励在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
评论家李星是陈忠实的老朋友,他说:“人格的重量影响作品的重量,有多伟大的人格,就有多伟大的作品。有多高的境界,就有多高的作品;他的厚重、博大,他的宽度、广度都渗透到了他的作品中。他说文学依然神圣,他在用生命践行着这句话。”
陈忠实为文执着痴迷,为人则宽厚磊落。2006年,北京人艺创排的话剧版《白鹿原》。陈忠实自掏腰包买了不少票请朋友观看。2015年底,《陈忠实传》出版了,不少熟人和朋友来向他要书,他又买了不少来送人。这些年来,但凡有人向陈忠实索书求字,他从不吝惜。
陈忠实也一直鼓励和关心着刚刚走上文学道路的新人。17年前,19岁的沈鹏还是一名高三学生,爱好写作的他发表了不少作品并出版了一本诗文集。沈鹏回忆道:“当时想加入省作协,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给时任陕西省作协主席的陈老寄了一些自己的作品,不料半个月后就收到了他的回信,说我的文字很有灵性,已将作品转到通联部。”在这封信中,陈忠实鼓励沈鹏要好好读书,并告诉他文学依然神圣,要坚持创作。很快,沈鹏按程序加入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
《陈忠实传》的作者邢小利回忆,陈忠实是位宽厚的长者,同时却也极有原则,最不能接受的便是为了找他办事而送礼。他说:“托陈老师办事,他绝对不收礼,一分都不收,你要是给他钱他还生气。”
(改编自“新华社”稿件)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当的一项是
A.陈忠实于199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影响巨大,曾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改编为多种艺术形式。
B.陈忠实认为作家要关注生活的运动和发展,沉到基层去体验生活,这也是他的《白鹿原》能深刻地提炼出中华文化人格的原因之一。
C.为文先为人,作家的人格高下与作品质量高低紧密相关,有多伟大的人格就有多伟大的作品,这在陈忠实身上有着生动的体现。
D.19岁的高三学生沈鹏希望加入省作协,将自己的作品寄给陈忠实,后在陈忠实的关心下,沈鹏终于加入作协,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
 
【小题2】陈忠实常以一个“农民”自称,为什么?请简要概括。
【小题3】“陈忠实为文执着痴迷,为人则宽厚磊落”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