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先生
胡 炎
文先生很斯文,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往往有一个标志性的物件——眼镜。文先生的眼镜很普通,但是戴在他脸上,就使人显得特别儒雅。不过,这并不是文先生最突出的特征,文先生最突出的是头发,长长的一绺,盘绕在光亮的脑门上。文先生不时会下意识地用手理一下,理得纹丝不乱。
文先生原在一家企业做宣传工作。这一点,小街上的人都知道。这条小街上的人多半没什么文化,也没多少钱,文先生在这里就显得鹤立鸡群了。
这样一个读书人,谁也不会把他与菜贩子挂上钩。然而世事弄人,文先生所在的企业倒闭了,他成了失业者。
于是,在某个清晨,这个斯文人静静地坐在小街一侧,面前摆着一个蔬菜摊,手里捧着一本书,开始了卖菜的生涯。
老罗头照例早起,背着手在小街上晃悠。他往这个斯文人身上扫了一眼,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走近前去,上下打量一番,突然一声惊呼,差点把文先生吓得跳起来。
“嘿!文先生,是你呀!”
文先生苍白地笑笑:“大伯早!”
“咋回事,这是?”老罗头指着他的蔬菜摊。
文先生苦笑一下,说:“企业垮了,混口饭吃。”
老罗头将信将疑。他怀疑有怀疑的道理。即便文先生失业了,总该有些积蓄吧,何至于沦为小菜贩?
文先生告诉他,自己是真穷。他离婚的妻子得了重病,以前的积蓄都接济她了。而老罗头记得很清楚,当年,文先生的妻子是跟一个有钱人跑了。
“那个人玩弄了她,然后弃之如草芥。”文先生说了句文绉绉的话。
老罗头把八字眉挑起来,说:“这样的女人你还接济,你缺心眼呀!”
文先生理了理头发,叹了口气,不说话。
老罗头知道自己的话触到了文先生的痛处,忙岔开话题,问文先生在看什么书。文先生听到“书”,兴致顿时高了,把书皮一亮:“《水浒传》!这里面个个都是英雄,扶弱济困,除暴安良。”
老罗头哈哈笑起来。这个读书人,原来是个穷书生;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穷书生,偏偏崇拜英雄,真是可笑!老罗头一路笑着往回走。他觉得,这个文先生在他眼里原是高高在上的人,一下子渺小得像一只蝼蚁。
小街人听了老罗头的活体广播后,都以为是开玩笑。然后,他们在文先生身边围成一个圈,确认了“玩笑”的真实性。这样也好,文先生不用揽客了。他的蔬菜洗得干净,水灵新鲜,很是惹眼,不多时,便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一抢而空。
这样过了几天,小街人不再像看猴似的看待这个落魄的读书人了。但是,麻烦又来了。
“生意不错嘛!”二眼子说。二眼子人高马大,站在文先生面前,像座黑塔。
文先生不认识他,问:“您买菜?”
二眼子插着腰,虎着脸,朝旁边的摊位使了个眼色:“去打听打听,啥叫规矩。”
文先生这才发现,旁边的摊贩都在盯着他。盯着他的,还有老罗头。老罗头朝他招招手,文先生走过去。老罗头的嘴贴在他的耳廓上,一团湿热的气流钻进了他的耳孔。文先生明白了,这条小街背后有一只手,二眼子是来收保护费的。
“朗朗乾坤,岂容他胡作非为!”文先生义愤填膺了。
老罗头赶紧捂他的嘴:“连警察都拿他没办法,你逞什么英雄?算了吧,好汉不吃眼前亏。”
文先生不答话,回到摊前。二眼子伸出手,文先生不理,捧起《水浒传》来读。二眼子急眼了:“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不知道马王爷长了三只眼!”说着,一脚踹了蔬菜摊。文先生的目光还在书上,有点处乱不惊的气概。待二眼子走出几步,文先生把书放下,拿起秤砣,一声怒吼,砸在二眼子后脑勺上。
一时,四周鸦雀无声
文先生的眼镜掉在了地上,被他情急中踩断了一条腿。他蹲下身摸索了一阵,找到眼镜,把这副断了腿的眼镜架在鼻梁上。文先生的头发垂了下来,看上去有几分滑稽。喘了几口气,文先生拿出手机,拨了“120”,又拨了“110”。
警察来的时候,二眼子已经坐起来了,后脑勺鼓了个包,却没见血。二眼子想跑,被警察摁住了。文先生拿起《水浒传》,朝众人看了一眼,竟然露出一丝微笑。走上警车时,他理了理头发,那绺垂落的长发,顿时纹丝不乱地回到了脑门上。
(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8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和结尾写文先生的眼镜和头发,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又使小说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B.小说在前文交代文先生在小街显得鹤立鸡群,为后文小街人围观文先生卖菜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的老罗头心胸狭隘,欺软怕硬,但他对人也有热心的一面,可以说,他是小街人的代表。
D.小说善于为人物画像,比如通过对二眼子的语言、行为、神态等的描写,刻画出一个恶霸形象。
【小题2】请简要分析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文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8 07:03: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AI?领域人才需求激增。2017年前10个月内,AI人才需求量已经达到2016年的近两倍,2015年的5.3倍,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年复合增长率超200%。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在100万以上,AI人才十分抢手,但企业对其要求也高于一般职位。AI企业招聘的职位中,有52.8%的职位要求求职者至少为硕士,比互联网行业均值高出40个百分点。调查显示,该领域的求职者,有55.4%的人学历为硕士及以上,远高于其他任何行业。博士学历人员占比达到7.6%,是互联网行业均值的3倍,高学历已成为进入AI领域的先决条件。技能方面,2017年求职的人工智能人才中,有68%的人至少掌握3种技能,较2015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平均期望月薪为2.32万元,环比增长6.2%,而企业提供的平均月薪2.58万,自动驾驶以4.14万元的平均招聘月薪一枝独秀,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排在二三位。
(资料于《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有删改)
材料二:

AI产业发展状况
(资料:iMedia Research;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罗兰贝格分析)
材料三:
在今年的“ 两会”上,“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同时规划也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资料:凤凰网IDC今日头条)
材料四:
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E·霍普克洛夫特(John E. Hopcroft)12月1日在北京参加“全球思想盛筵-人工智能与人类文明”大会时表示,人工智能让体力和智力工作都变得自动化了。随着近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从全球各地的实验室,走进了千家万户。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并且根本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是时间问题,“人工智能的确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力,它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相关的生活方式。”
他称,人工智能革命背后的驱动力,是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每隔一个周期就会有新的突破。目前,受到机器人冲击最大的,是以劳力为主的装配工人、操作员、流水线工人等。和蓝领丢掉饭碗有所不同的是,未来取代白领工作的机器人并不需要实体,很可能只是服务器里的程序,只存在科技公司的数据云里。“人工智能让体力和智力工作都变得自动化了。换句话说,机器人不只是在取代蓝领,也在取代白领。”
(资料:中国新闻网)
【相关链接】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AI人才缺口巨大,但企业并没有因此降低对AI人才的要求。AI企业招聘时,五成以上的职位要求求职者至少为硕士。
B.在国内,计算机视觉、服务机器人和语言及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AI企业在全国所有AI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半。
C.《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D.人工智能技术每隔一个周期就会有新的突破,未来取代白领工作的很可能只是服务器里的程序,而不是实体机器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AI人才需求激增,相关企业不得不为该领域的求职人员提供更高的薪资,2017年自动驾驶平均招聘月薪位居第一。
B.北上深能为AI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计算机视觉、服务机器人和语言及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AI企业大多集中在这里。
C.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说明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上开始重视“人工智能”。
D.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能力不断驱动人工智能发生革命,使得人工智能已经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
E. 约翰·E·霍普克洛夫特认为,人工智能让体力和智力工作都变得自动化了,作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力,它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相关的生活方式。
【小题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一卷星辰
①杜甫,我的河南乡亲,中国古代诗圣,“一个从无人知晓的地方来的虚拟国度的首脑”(鲍勃·迪伦)。
②杜甫往往被冠以“现实主义诗人”名号。“现实主义”,应该是一种对现实不回避的态度,而非一种艺术风格。我赞同布罗茨基的一句话:“不能在‘诗歌’这个词前面加上形容词。”同样,不能在诗人前面加上形容词,如“先锋”“后现代” “民间”等等。诗歌、诗人本身已自足而广大,要么是一首诗、一个诗人,要么什么都不是。一切现实主义,都是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使杜甫不瞒不骗,真与自然;超现实主义使他能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③我喜欢河南诗人罗羽的现实主义之作《祖国诗》:“鹌鹑是你的祖国,夜莺的咳嗽不是你的祖国/鲁山牛腿山羊是你的祖国……”尽管他被称为一个先锋主义诗人。先锋,不是某类写作风格的专利,而应是所有诗人、作家都应具备的精神。尤奈斯库说:“先锋就是自由。”就是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任何一个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发现和表达都应独一无二,尽管困难,只有一少部分杰出诗人才能做到,也不应放弃对于这“困难”“独一无二”的认知和追求。杜甫就是唐代的先锋诗人,他能与古人窠臼为敌,与时风流弊为敌。现实的,必须是先锋的——都需要“为敌”的勇气和才力。
④读杜甫,强烈感到,伟大诗歌的本质就是悲歌,痛彻肺腑。伟大诗人的命运或许只能是悲剧,“慷慨有余哀”。青年时期,杜甫写出《望岳》,像李白;中年、晚年,因时代巨变而诗风巨变,写出《登高》《登岳阳楼》,与登泰山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已   甲   ,充满“悲”“病”字眼。生活愈破败,其诗愈雄奇、苍凉、辽阔。杜甫不再像李白,而成为杜甫自己——沉郁顿挫,随时敏捷。
⑤杜甫启示我们,写什么不是问题,怎样写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一个诗人能否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这是最基本的写作准则和诗学伦理。杜甫感时——感应一个时代   乙   的冲击;忧国——忧虑一个具体而非抽象的国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这国度的肌肉、血脉、神经和呼吸。像杜甫一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自己的命运,一个诗人才有存在的价值,并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度、一个时代的徽记。
⑥杜甫之后,热衷于应制诗、酬唱诗的诗人多矣,撒娇、献媚、谋利,诗歌气象趋于软弱、阴柔、陈俗。像杜甫一样切肤感受着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等别离之痛并哭泣的诗人,稀近于无。市场经济时代,诗人们所面对的个人或公共的疑难,为写作带来复杂性和难度,也可能使写作者丧失表达的勇气、辨别力、底线。趋利、避义、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写作   丙    
⑦当我揣着信封里的小规模润笔而为高档楼盘写广告诗,或伪造一点泪水写所谓“底层诗歌”的时候,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差异巨大,如同云朵与泥巴。像杜甫那样写作,我们就不敢在汶川大地震面前、温州动车追尾事件面前轻浮、草率地抒情,就耻于化装舞会式、市场营销式的游戏和表达。
⑧青年时代喜欢李白,中年以后,觉杜甫更亲。杜甫之所以逐渐被后世认可并尊称为诗圣,不仅仅在于他情怀中的仁慈、广大,也在于他诗的驳杂、多元。“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这样恣肆、霸气、脱口而出的句子,像那个总在痛哭流涕的杜甫写的吗?的确是他写的。集嶙峋与柔软、秋兴与春愁、沉痛与轻快、放歌与烂醉、展示与讲述于一身,一个诗人才可能伟大。伟大的诗人像山川,峰岭变幻、一言难尽。
⑨2012年,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与众多诗人赴河南祭拜。杜甫出生地——郑州郊区巩县依山而凿的一间窑洞,木门紧闭,门前有杜甫童年打枣的雕塑。杜甫墓:庞大土丘混同于山坡,衰草绵延,如白发瑟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融入故乡山坡的一个诗人的巨大白头,依旧忧思难眠。
⑩以杜甫为镜,一个人、尤其是中年人,其写作应能够与内心及周遭广大苍凉的秋意,保持呼应,发生关系。是时候了,与无边落木一同萧萧而下,尽管夏日曾经盛大。
⑾五十三岁那年,杜甫在长江上写下《旅夜书怀》,有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前一句是空间,后一句是时间。空间、时间在两个维度上展开和奔流,并定格于六年后长沙到岳阳的一艘破船上。
⑿我也正渐渐接近他晚年的光景和心境,像他一样处于远离中原的异乡。不同的是:他漂泊在江上,把越江而去的一只沙鸥看成未来的自己;我漂泊在城市,把城市的云烟看成梦乡的地图。他在痛苦,我在痛快——所以我将很快就在人间、纸上消失,而他负责继续承受人间和纸上的疼痛、苦难。
(取材于汗漫《一卷星辰》)
【小题1】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迥然不同   无所不在   大行其道
B.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C.迥然不同   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D.大行其道   无所不在   迥然不同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超现实主义使杜甫将平庸、残酷的现实坚持下去。
B.作者认为时代巨变使中晚年杜甫诗风巨变,风格沉郁顿挫。
C.杜甫诚实面对自我和世界的写作态度使我们不敢草率抒情。
D.第段划线句用比喻手法表现出杜甫墓地无人祭拜的荒凉。
【小题3】作者为什么认为杜甫既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先锋主义诗人,请简要回答。
【小题4】请简要概括第⑧段的内容,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5】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划线句的含义。
【小题6】一部名著在表达上都有其“独一无二”之处,下列对相关作品这一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五回以独特的判词形式暗示了诸多人物命运。
B.《孔乙己》是《呐喊》中唯一一篇用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
C.《边城》的语言质朴、有诗意,带有浓郁的湘西方言特色。
D.《老人与海》体现了独特的“电报体”风格,简短、精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计算机能否具有类似人类的意识和智能这个问题上,有些报道认为既然机器在围棋上能够战胜人类顶尖高手,那么它在心智水平上也不会比人类差,甚至它很快能够战胜和控制人类。那么,机器究竟能否企及甚至超越人类心灵?
从心理学的划分来看,心灵具有认知、知觉、行动以及意识与自我意识这样一些基本模块。而当前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涉及的是认知层面。最近,又有研究通过模拟人类的大脑来“全方位地模拟人类心灵”。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了一个名为Spaun的机器,它可以做基本认知活动,也可以做一些拷贝行为,还可以犯类似人类的错误。该研究的主持人以利史密斯认为人工心灵的时代就要到来。
然而,人工智能究竟能否像以利史密斯这样的乐观者预测的那样,会企及人类心灵并超越人类心灵呢?对此,笔者将从人类心灵的本质这一维度来考察人工智能和人类心灵之间有没有什么界限或鸿沟。主观性是人类自身无法摆脱的一种心灵特征,而这种心灵的主观性方面本质上是与第一人称视角相结合的,主体了解自身意识状态内容的方式也是无法向他人开放的,是私密的。而人工智能的信息处理却可以外在地由多个视角来理解,因为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过程是被设计的,是可以复制的。它对信息的接收,也只能是一种外在的所与,而非主动吸纳;对于信息的处理,它最多只是进行一种第三人称式的观察和操作,而并非第一人称式的亲历。设计者是可以随时获知它内在的处理状态和信息内容的,即它的内容是开放的、可复制的和可共享的。能不能共享是人工智能和人类心灵之间非常重要的一条鸿沟,同时,它也会带来如下鸿沟。比如人工智能是一个集体,它们可以随时连接起来,而人类心灵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再比如人类有情绪性,机器是没有情绪的;人类在下围棋时经常会犯错误、遭受失败,但是机器不会,即便机器出了错,也要归咎于我们的算法以及我们给它的数据。
那么以上这些鸿沟产生的根源又是什么呢?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类心灵的很多重要特征,比如自主性,但自主性概念本质上是排斥模仿的。而且,自主性还会涉及我们的行动和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又很难实现,因为数据的完全共享性与自我意识的个体性难以兼容。另外,我们的认知、知觉和行动模块里面又存在现象性。即使我们了解清楚了大脑的构造,在我们的物理世界里面也无法做出这种现象性的东西来。自主性和现象性可以说是人类心灵所独有的特征,是人类心灵与人工智能之间更深层次的差异,它根植于人类个体的肉身性,这和数字的可共享性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而这正是两种心灵的异质性的基底。
总之,从目前人工智能的进展来看,我们很大程度上做到了让机器具有认知之心。但由于人类心灵和人工智能的根本性的不同,要让机器具有类似于人类的心灵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陶孝云《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心灵吗?》)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机器在人机围棋大战中的优异表现,表明机器已经能够接近甚至超越人类心灵。
B.功能性大脑模型的发明,表明人工心灵在认知、知觉等各个层面都发展的比较成熟。
C.因人工智能处理信息的过程是被设计的,所以它无法呈现出主体的主观性与主动性。
D.因数据与自我意识的特性难以兼容,所以人工智能很难模拟人类心灵自主性的特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人类心灵的基本模块,为下文的论述内容提供理论支持。
B.文章用以利史密斯的例子,展现了当前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也间接指明了研究方向。
C.文章第三段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有科学研究的理论阐述,也有典型事例的支撑。
D.文章在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人工智能和人类心灵之间存在的鸿沟,及其产生的根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并非第一人称式的亲历,无法模拟人类了解自身意识状态内容的方式。
B.在信息接收和处理方式上能否共享是人类心灵和人工智能之间非常重要的区别。
C.自主性和现象性是人类与机器的根本区别,这也决定了机器难以超越人类心灵。
D.因为人工智能难以突破异质性的基底,所以它的发展前景堪忧,实用价值较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医学与人文:如何相处?

沈铭贤

①医学与人文的关系,是当今人们深切关注的一个问题,牵动着、困扰着广大公众、医务人员和管理者。

②美国一学者指出:“医学居于科学和人文之间,并且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双方的许多特性。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这段话精确地阐明了医学的人文本性。确实,古今中外都把医学视为治病救人的“仁术”,是最讲人文精神的。请看,“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这是西方医学开创者希波克拉底发出的强音。我国隋唐时期的名医孙思邈同样谆谆教诲:“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就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③然而,人们却痛切的感受到,医学与人文渐行渐远。在当今中国,医学与人文的矛盾和冲突已相当明显,相当尖锐。

④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会出现医学与人文如此严重的脱离甚至冲突呢?

⑤美国著名学者、科学史的奠基人乔治•萨顿对二战期间德国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以其学者的良知和睿智,提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追问:为什么在一个最文明的时代(20世纪)、最文明的国家(德国)、最文明的群体(科学家和医生)中,会发生“人性的完全堕落”的悲剧?他的回答入目三分,发人省醒。他说“这些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她们自己‘技术迷恋症’的受害者”;“技术专家可以如此深深地沉浸在他的问题之中,以至于世界上的其他的事情在他眼里已不复存在,而他的人情味也可能枯萎消亡。”

⑥萨顿犀利地揭示出一个人们不愿意看到甚至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科学对人文的漠视和侵害。当研究者仅仅着眼于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研究利益时,一句话,仅仅沉迷于技术指标时,便会丧失人道的情怀,沦为可怕的试验机器,走上非人道、反人道的歧路。

⑦《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外国医学伦理学开创者之一杜治政教授指出“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的重要看法。医学的目的主体是人,医学的宗旨应该是也能治病救人,保护和增进人的健康。可是现在技术和资本成了医学主体,而且“主体化”了。杜教授认为,这便是当今医学与人文冲突、出现种种怪相、乱相的根源。

⑧我认为,价值导向和制度安排上的失误,便是更深层的原因。近30余年,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实施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性的社会变革,新旧价值观念碰撞剧烈,价值观念变化快速。值此社会转型期非常需要倡导正确的、适当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并引导人们用这样的观念和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评价他人的行为。遗憾的是,恰恰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存在重大失误。其中最大失误是“一切向钱看”。这种状况,不可能不对医务卫生系统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价值导向还渗透在制度安排中,并通过制度安排起作用。这里的制度安排,主要指政策、规章、考核、奖惩等。

⑨同时,医务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改善自身的形象。撇开不断传来的负面新闻,仅从我和一些老专家、老医生以及和一些中青年医务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中,也深感中青年医务人员急需提升人文素养。

⑩讲到人文素养,   会联想起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   很好,重要的   在于医疗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敬畏,对病人的爱和感恩。像大家闺秀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每天晚上总是提着灯为伤病员盖上衣被;像我国妇产科的奠基人林巧雅看望产妇时,总是用自己的手温暖铁架床,以免产妇接触冰冷的床架;像手外科权威顾玉东院士一再感谢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真诚表示病人才是真正的“恩人”。这便是人文素养的真正体现。因此,除了必要的知识教育和培训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非知识的道德实践。

【小题1】第②段中“人文本性”具体指______。
【小题2】第②段引用孙思邈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医学和人文冲突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______ 。
【小题4】第⑩段空格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
A.当然 往往还
B.总是 当然却
C.往往当然还
D.常常即使也
【小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学从本性上说是人文的,但当今医学却与人文渐行渐远。
B.第⑤段引用萨顿的话批判德国科学家漠视人文的现象。
C.“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对我国医务卫生系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D.作者反对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的倾向,主张要医学主体化。
【小题6】纵观全文,简述应该如何让医学和人文相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已发现延缓人类细胞老化的方法,即通过修补基因物质,为老化的细胞注入新的活力,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这是分子基因学领域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它将为治疗癌症及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带来希望。
主持这项研究的得克萨斯大学细胞生物学教授莱特说,他的研究小组已经证明,至少在细胞分子层次上,人类可以中止老化过程,但这并不等于人能长生不老。就像给一部旧车换上新引擎,虽不能让车子永远不坏,但却会跑得更长久。他说:“我们可以把患者的细胞取出,予以活化,作必要修补,再将其注回患者身体,以治疗基因性和其他各种疾病。”
这个研究小组发现,生殖细胞产生的酵素可使端粒(细胞染色体端的着丝点)重新生长,而一般细胞无法分泌这种酵素。细胞的每次分裂都使端粒受到耗损,变得愈来愈短,老化与这种耗损有关。该小组以人体皮肤、视网膜、动脉内层的细胞做实验,这种酵素能使端粒再生出来,而不像一般细胞那样逐渐停止分裂,以致死亡。
发现人类细胞老化原因的旧金山加州大学解剖学教授汉夫林力克说:“在医药及细胞工程学方面,染色体端粒基因酵素可能有许多重要用途。”
【小题1】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掉老化的细胞,可以中止人类老化过程,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
B.除掉老化的细胞,虽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能使人延年益寿。
C.对患病细胞的“活化”和“修补”,虽然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能使人延年益寿。
D.对患病细胞的“活化”和“修补”,可以中止人类老化过程,甚至可使细胞长生不老。
【小题2】从第三段看,下列有关端粒、酵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刺激端粒生长的酵素,是由生殖细胞分泌出来的,而一般细胞无法分泌这种酵素。
B.能促使端粒反复再生的酵素,不会像细胞那样逐渐停止分裂以致死亡。
C.细胞的每次分裂都耗损了端粒,这是导致人体老化的原因之一。
D.通过人体细胞实验证明,生殖细胞产生的酵素具有促使端粒再生的特殊作用。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修补基因物质.为老化的细胞注入新的活力,延长细胞的寿命,这属于分子基因学领域研究的课题。
B.这项研究工作如果成功,将为治疗癌症及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带来希望,在分子基因学领域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C.细胞老化与端粒受损有关。端粒变得愈来愈短,是细胞每次分裂对其造成耗损的结果。
D.汉夫林力克教授发现了人类细胞老化的原因,并指出染色体端粒基因酵素将在医药及细胞工程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