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兵爷的心愿

柴双政

嫩娃谈了三个女朋友兵爷都不满意。

嫩娃是兵爷的亲孙子。兵爷是嫩娃对爷爷的敬称。爷爷是抗战老兵,身高一米九零,即使活到九十五岁,拄着拐杖走路也是腰板挺直。嫩娃把爷爷称兵爷,是调侃中满含敬佩。嫩娃是兵爷对孙子的爱称。嫩娃是名牌大学学生,学计算机,身高一米六五,走路拖泥带水。兵爷把孙子叫嫩娃,是疼爱中略有不满。

大二开始,嫩娃就陆陆续续往家里领女朋友。领回家,先直奔爷爷房间让兵爷过目。兵爷总会把嫩蛙的女朋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三五个来回,然后并不说话,而是用见面礼的金额表达自己的判分。

嫩娃领回的第一个是四川姑娘,细胳膊细腿,小巧玲珑。嫩娃用不断搓手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满意。

但是兵爷的见面礼是十元!

嫩娃领回的第二个是江浙姑娘,吴侬软语,莺莺燕燕。嫩娃用佝偻着腰,围着姑娘不停地转圈的夸张方式向兵爷宣示自己的欢心.

可是爷爷的见面礼依然是十元!

嫩娃领回的第三个是东北姑娘,一听到姑娘的家乡,兵爷一个鲤鱼打挺就从床上弹了起来,可一打量那姑娘,兵爷就不停地咳嗽。

见面礼就当然还是十元.

这次,嫩娃不再像前两次那样调侃着问,兵爷,这个妹纸肿么了?大大的打赏有木有?而是奇怪了,结巴了,愤怒了:“兵!兵!兵爷啊,你还不满意啊,她可是我们的班花,我们全班都说她长得像章子怡!”

张什么?兵爷没有听懂。

“兵爷,您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孙媳妇?您老给指条明路,好让属下按图索骥!”嫩娃腔带哭音。

兵爷吸一口烟,说:“我早就说过了,咱们家该换种了,不能再生个娃娃,像个猴儿,打起仗来……”

嫩娃立刻打断兵爷,抢白道:“你又要说中条山战役了吧,又要说你们排和日本鬼子拼刺刀了吧,又要说身大力不亏,多杀鬼子保自己了吧,又要说拼到最后就剩下你和大贵两个大块头了吧!告诉您吧兵爷,那是你们国民党无能!打仗是要靠机灵、靠智慧的,不是光靠大块头硬拼的!您整天看电视,您看看人家《雪豹》里的周卫国,靠的就是学问,文章就是一小鲜肉嘛!再说了,现在打仗都在计算机上,人连面都不见,要那大块头傻不拉叽的有什么用?你就是个施瓦辛格,就是个人猿泰山,就是个变形金刚,就是个哥斯拉,一导弹也给轰没了!还说什么换种,粗不粗俗啊!再说了,要换种您给我爸说呀,我妈才一米五零,一米五零能生我这么一个一米六五的猴崽子就不错了!没有把我生成侏儒您就万幸吧!您叫我找一个高大威猛的,般配吗?人家能看上咱这小身板吗?……”

嫩娃突然不敢说了,因为他看见爷爷满脸抽搐,嘴唇哆嗦,手也颤抖着摸索拐杖……嫩娃知道自己话说多了,话说过了,尤其是说“我妈”的那几句,那是戳到“文革”留给兵爷的一辈子的隐痛了。

就在嫩娃抱头“猴”窜出兵爷房间的同时,兵爷的拐杖也箭般地追出,不过毕竟人老力衰,强弩之末,拐杖不及嫩娃的速度,很快瘫软落地。但是,兵爷的吼声还是追入嫩娃的耳鼓:“滚!滚!你他娘的和电视剧一样屁话连天!”

抗战胜利70周年庆典的第二天,嫩娃接到父亲的电话:“你爷快不行了,想你,赶快回来看看你爷!”父亲沉吟一下又说,“带上你的对象!”

在兵爷咽气前,嫩娃终于带着对象赶回到家中。听说姑娘家在内蒙,在儿子和嫩娃的帮助下,兵爷使劲儿抬起了身子,错动眼珠打量了一番姑娘,也不知道是满意还是回光返照,兵爷双目含津,眼睛有了不一样的光亮。兵爷还用尽全力扭头示意了一下枕头。

枕下赫然放着一万零一元的红包!

出了兵爷的房门,高高大大的内蒙姑娘将红包双手递给泪眼婆娑的嫩娃。嫩娃一推,看着她说:“你拿上吧,谢谢你急我之困,满足了爷爷的心愿,这个就权当是给你的租赁费!”

“我一分钱也不要!我什么钱都不要!”姑娘涨红了脸,望着公司里的这个叱咤风云的Ⅳ精英,深情地说。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三次写兵爷“不满意”,既设立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兵爷与嫩娃的争吵作铺垫。
B.小说中嫩娃对兵爷的抢白,对比了不同时期的战争特点,生动形象地从侧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国防科技的进步。
C.“扔拐杖”“吼”表现了兵爷脾气暴躁的一面,选孙媳妇一心考虑打仗需求,则表现了他这位老兵的战斗情怀。
D.小说语言质朴生动又诙谐幽默,结尾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给读者以想象空间,便于读者对故事进行审美再创造。
【小题2】小说的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试就主要人物分析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小题3】小说结尾(两段)具有喜剧的诙谐之趣,试结合内容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04:4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石灰里兑了锅烟;和黄泥。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②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③金大力看着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撮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不高,这些都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④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好来,我们会照看。明儿见,金师傅!”(《故乡人》)
【小题1】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①处表明金大力勤劳,当瓦匠头儿富有责任心。
B.②处表明金大力瓦匠手艺不精,很少用得上抿子。
C.③处表明金大力人如其名,力气大,善于提水。
D.④处表明金大力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整洁又利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逆光里的白洋淀

李骏虎

①白洋淀,在秋日的长空下,有些肃穆,有些神秘,有些苍凉。天是浅蓝的,云像云一样白白地铺开在蓝色的背景里,仿佛凝滞不动,让人感觉是在油画里;又仿佛闲庭信步,让人的心也悠然飘荡起来。水是墨绿墨绿的,在逆光里,是无边大的一块绿玉,木船朽黑的船帮无声地划开它,让人的心感到疼。那些苇草,密密地,挤挤地站着,看着;芦苇丛中欲言又止的港汊,想告诉你一些历史,或者一段神话,来不及,它自己却神秘地消失了,让人看也看不透,想也想不通。蔓延的绿苇不绝于目,昔日的歌声与枪声依稀入耳。白洋淀,神秘的历史,诗意的开始。

②水浅一些的地方,开始有了荷叶。仲秋后,不是看荷花的季节,连莲蓬都被摘走了,残败的荷叶和水草一起开始腐烂,成为有营养的物质,给另一些水里的生物提供生机。芦苇已经渐成衰草,但依然站立,互相借力,手挽着手,秋日的长空云卷云舒,仿佛风烟,成为背景。在五月里,它们的头顶曾经生长出三五片阔阔的芦叶,被摘去包了粽子。能用来包粽子的芦叶,其实不过三五厘米宽,所以需要细细地缠,比阔大的竹叶包的粽子更耐人寻味。

③我们的船,共有七艘,木船,有桨和篙。这些船,是渔民用来谋生计的,平时打渔,旅游旺季就载客观光,他们没有导游词,也不会讲白洋淀的革命历史,他们会的是划船和检查水下网子里的鱼,让你来看。船老大,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他吧,想出的第一个主意是摘荷叶,让你顶在头上遮太阳。荷花密布的水域,水浅得很,埋伏着密密麻麻的网子。船老大在船头的水里插上竹篙,伏下身去拉起一个网筒来,有青蛙,有螃蟹,有拇指大的鱼和透明的虾米,偶尔,会有一条抓也抓不牢的泥鳅。泥鳅像软泥一样滑。许多带壳的水生甲虫,扁扁地爬在那里,鱼目混珠。

④船老大良莠不分,将这些爬爬沙沙、蹦蹦跳跳的生物悉数扔进船舱,让你看,让你玩。这样的情景,二十几年前我在村西的小河里司空见惯,而今,小鱼小虾和扁扁的水虫在我们那里灭绝多久已经不能记起,白洋淀的水,依然是它们的王国,它们的乐园。光阴的那一头我是主角,现在成了看客,发出陌生的赞叹。这里没有冰冷的水寒,我恍惚产生了要钻进水底的欲望。我们把所有的鱼虾都放生了,船老大也不生气,或许它们太零碎,他看不到眼里;或许今天他不是渔民,有载客的收入,不必再去计较收获与得失。那些网子,都是他自己的,鱼虾是他网里的鱼虾。

⑤白洋淀,不见孙犁先生笔下月光里编席的妇女,也不见她们身下雪片般翻飞的苇片,也许,不是季节,也许,这一切要逆着时光去水底寻找。然而,船头划开水面,竟然没有声息,没有风,没有雨,听不到风尘的呼吸;没有诗意,只有静寂,还有淡淡的,水草的气息。

竹篙慢溯,桨声耶刈,光影在碧玉中跃动,白洋淀,在逆光里延伸到无限。所有的欢声喧哗,沉入水底,任你凝神,也无寻迹。

【小题1】第②段为什么要插入“在五月里芦叶包粽子”的情景?
【小题2】分别说说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光阴的那一头我是主角,现在成了看客,发出陌生的赞叹。
②也许,这一切要逆着时光去水底寻找。
【小题3】用一个词语概括船老大的特点?这一人物形象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小题4】文章末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5】为什么本文题为“逆光里的白洋淀”?你是怎样看待这“逆光里的白洋淀”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邢宇晨

①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相比地理位置和气侯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首先是战场形势。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③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诗歌里有恢宏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忿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遹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④再次是阳关寄情。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货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⑤最后是家国分界。丝蜩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其后天见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戍边之所以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解,带有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⑥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论知名关隘是否安定平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都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B.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冷生疏的人情,不免产生思乡怨忿之情。
C.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的分野、物质与人文界限的载体等象征。
D.年老思乡的班超向皇帝的上疏,表达了怀念故土的情感,由“但愿生入玉门关”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要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唐诗中边关意象的内涵,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B.文章第②段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 响。
C.文章第④段指岀“阳关诗”成为唐诗中的一种类别。证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影响深远。
D.文章第⑥段点明唐诗中“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 述重点。
【小题3】唐诗中的边关意象承载了哪些复杂的感情?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民意和舆论

童兵

①民意是整个社会普遍意志和意识的集中展现。通过对一定空间和时间民众的观察、捕捉、测量、分析与呈现,人们可以感知甚至洞见民众的所思、所盼、所喜、所恼,从而了解及把握民心向背及民愿所求。()能够以此为依据,为民执政,务实谋划。()可以透过广泛的民意考问自己的立场和追求,应对大众的异同及短长,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则可以根据民意察情理,判是非,既为官方喉舌,又当民众耳目,力求于人于事,皆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群体意愿为取舍。

②从广义上说,民意有时也称作舆论。舆论是大众就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的综合。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认为,舆论实质上就是公共情绪。林肯甚至说,“公共情绪就是一切”。有了公共情绪,一切皆可成功;没有公共情绪,一切皆将失败。因此,这些铸造公共情绪的人,要比那些制造法律或者宣布判决的人要高深得多。

③然而,民意同舆论还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其中,民意的突出特点是非表层性和相对稳定性。民意是较大规模民众一般的内心活动和对某些事件、事态、机构、人物以及这些机构人物政策言行的相似或相同的评价,这种社会评价及社会情绪有时还可能伴随着相当规模的群体示向性活动。而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处于表层的群体情绪。民众的所言所行,常常出于情感、心绪的激发而成,理智和理性相对较少,以言相传,以情相染的成份较重。舆论还是变动不居和改变难料的,因而又缺乏稳定性和可测性。朝意夕改,此事此地一种看法.另一地又持一种看法,是常有的情状。一个事件的冲击,可以让一些人冷静下来,又可能让一些人焦躁不已。一个意见领袖的一席话,可能改变一些人的意志,也可能坚定一些人的观点。

④民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易于测知,在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民意充盈着一定时域、地域特定人群甚至多数民众对公共事件、公共政策、公众人物的观察、思考与评价,这种砚察、思考与评价常常是理性的、务实的、感情成份少、客观成份多,因而作为民意的这种社会情绪,相对于一般舆论来说,显得厚实、有力、威慑性强。因此,民意比舆论更有威力,对官方的压力也更大。

⑤相对于官方意志而言,民意表达的是大众的意见、意志、要求和愿望,而官方意志体现的主要是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意愿。在一个民主化程度不高的社会里,所谓官方意志往往是主要官员尤其是高官的立场与观点,有的情况下,官方意志完全代表着最高长官、行政首长的立场与意愿。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权利关系下,民意不免会受到轻视、蔑视甚至践踏。

⑥就舆论的构成与布局看,一个社会至少存在着民间舆论与官方舆论两类。官方舆论依据与依附于官方意志生成与变动,而民间舆论则主要服从并服务于民众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虽然民间舆论有时可能由于种种压力会屈从于官方意志,也可能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奇从于官方意志,但民间舆论在总体和大局上总是从有利于伸张和服务于自身的根本利益与基本立场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民间舆论不违背民意,为伸张与贯彻民意的原则是不会改变的。由此观之,民意比之官方舆论、官方意志实在、具体、稳定、尖锐,更有韧劲和耐力,也更有实践力和可操作性。此外,由民意操控的民间舆论也易转化为行为与行动,即转变为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超过官方舆论场而高看民间舆论场的原因,也是人们超过官方意志而敬畏和尊重民意的原因。

(摘自中国社会科,有删节)

【小题1】在第①段的三处()中依次填入相应的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传媒业者 为政者 为民者B.为政者 为民者 为传媒业者
C.为政者 为传媒业者 为民者D.为民者 为传媒业者 为政者
【小题2】第②段引用林肯话语的目的是。
【小题3】根据上下文推测:下列不属于第③段“相当规模群体示向性”民意活动的是(   )。
A.选举投票B.演讲呼号C.发表微信D.静坐示威
【小题4】对“民意”和“舆论”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意具有相对稳定性;舆论只是民意的初期形态,是表层的群体情绪。
B.民意厚实有力、威慑性强;舆论因其可变性对官方的压力不如民意大。
C.民意一段时间内较少变动,易于测知;舆论则理性不足,缺乏稳定性.
D.民意更有韧劲和耐力;民意一旦操控舆论就转变为公共、群体性事件。
【小题5】结合第⑥段内容,分析文中所附的两幅图蕴含的信息。
【小题6】简要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8日,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通知”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热传:“尊敬的患者/家属:因我院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儿科不得不停诊,何日开诊尚不能确定……”作为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竟然只有3名。否则即便有人染病,也断不至全科“停摆”,可见压垮医生的,除了疾病,更有超负荷工作带来的身心俱疲。而其背后,则是“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
据《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目前我国城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数仅为0.57人,农村为0.47人,而按照《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到2020年每千人拥有0.69名儿科医生”的目标,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已直逼十万大关。随着“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来,儿科医生将更显紧缺,“补缺”更不易。据统计,全国医学院校每年仅能培养1800余名儿科医生,但就在这本就不足的“后备军”中,还不乏有人“临阵退缩”,更别说近年来屡有辞职的儿科医生。
(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北京晨报》)
材料二:
毋庸讳言,“儿科医生荒”早就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比较清楚:一是儿科医生的培养有缺口,二是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有缺陷。我国的医学院校自1999年起,儿科专业停招,代之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仅仅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课程存在。虽然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和教育部开始合作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但儿科停招18年造成的儿科医生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医务界常常用“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来描述儿科医生的执业环境。据了解,目前在各综合性医院中,儿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在专科医院,高负荷的工作节奏则令儿科医生们频生去意。以此次来势凶猛的流感疫情为例,2017年12月,天津市儿科门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4l%,急诊总诊疗人次环比增长68%。与之相应,全市儿科门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42%,儿科急诊医生每日出诊量增加了36%。超负荷应诊让许多儿科医生叫苦不迭。除了工作的高强度,更让儿科医生纠结的是不得不经常忍受无端的指责,承担难以预料的风险。抱怨、指责、谩骂,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些执业风险是近年来儿科医生不断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2018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摘编自《调研:中国儿科医生工作现状,你所想不到的几个数据》)
材料四:
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除了千方百计稳定儿科医生队伍外,还要完善分级诊疗体制,增加医疗资源供给。目前,我国只有53.2%的综合性医院有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儿科的仅占12.6%。此外,还要加强科普宣传,缓解儿科就诊压力。不少家长一遇到孩子发烧哭闹,就抱着去医院,在治疗过程中也容易因常识和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和医生产生矛盾。对此,有关部门要做好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宣传,开通多渠道咨询热线,指导家长从容应对,不盲目扎堆医院,就医期间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治疗。
(摘编自2018年1月11日《工人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津市海河医院“儿科停诊”一事反映出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和“儿科医生荒”的不争现实。
B.目前我国儿科医生缺口已近十万,但补缺不易,不仅在校学习的儿科医生有人“临阵退缩”,在职的儿科医生也屡有辞职。
C.我国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的人数偏低,公认的高风险、高负荷、低待遇的执业环境造成了儿科医生的大量流失。
D.社会早已对“儿科医生荒”问题高度关注,而“二孩”生育高峰期的到来会使儿科医生更加紧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我国儿科专业停招18年,给儿科医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缺口,现今我国医学院校儿科专业每年培养的医生也不到两千人。
B.材料二采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提出造成“儿科医生荒”的两大原因,然后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述。
C.综合性医院儿科的弱势地位、专科医院医生们的高负荷工作等都令儿科医生频生去意,两年内的流失比例已达到34%。
D.我国儿科医生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各项困难比例均超过50%,两年内完全没有辞职计划的人数占比还不到50%。
E. 四则材料虽然切入角度不同,但都深入分析了我国“儿科医生荒”出现的原因,其中材料二、材料四来自全国性报纸,更具有权威性。
【小题3】材料中说“医治‘儿科医生荒’需开综合药方”,从材料看,目前可以开出哪些“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