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工作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技集团经济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营业收入增至2315亿元,年均增速13.4%;利润增至196.3亿元,年均增速14.3%。连续14年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连续5年在军工企业中保持第一。自2015年起,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不断刷新中国航天高度的同时,航天技术应用及服务产业营业收入实现了年均14.1%的增长率,并且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了商业遥感卫星、智能机器人等多项有前景的产业项目。集团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6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7项,申请专利31152项,总数量和增长率均居军工集团之首。

作为建设航天强国的核心力量和重要的推动者,航天科技集团在报告中提出了分两个阶段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路线图。从2020年到205年分两个阶段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目标:第一阶段,到2030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前列;第二阶段,到2045年,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基础上,有效支撑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发展需要,推动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摘编自《中国航天酝酿大动作》)

材料二:

我国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应加速推动航天科技工业的技术转移转化,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王礼恒院士建议,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系,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航天管理体系,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表示,航天科技工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科学发现最活跃尖端技术最集中、工程实践最复杂、产业带动最强劲的领域之一,最有优势、也最为迫切在军民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列。

薛惠锋认为,在执行层面推动融合,还需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的融合。“通过合资、合作、建立联盟等方式,军工企业‘技术优势、研发优势、集成优势’和非军工企业的‘投资优势、市场优势、专项优势’结合起来,才能打通航天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里地。

薛惠锋表示,要统筹推进长周期项目,发挥全国全军的示范作用。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是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总体单位,近年来,该院以“需求牵引、政府搭台、航天推进、企业唱戏、基金跟随、民众受益”为思路,为航天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摘编自《航天科技工业迫切需要实现“军民融合”》)

材料三:

引领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航天技术,早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交会对接”。

我们日常最熟悉的方便食品——方便面中的脱水蔬菜,最早就源于航天的冷冻脱水技术。这种技术除去了食物中的全部水分,降低微生物滋生的风险,延长了贮存时间,蔬菜中的营养成分也一点没减少。此外,配方奶粉的营养添加技术也脱胎于航天员食品。

在医疗健康领域,利用航天三维打印和数字制造技术,可以完美地实现牙齿、软骨和骨骼等生物组织的重建。源自火箭燃料泵技术研制的人造心脏,已经为几百人带来了新生。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也源于航天科技的成就。最初设立的ICU,是监测太空环境下航天员的血压心跳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实验室。现在,ICU已是各大医院的标配。

据了解,目前全球有超过3万种民用产品得益于航天技术,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中。航天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欧美等多家研究机构评估认为,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就会产生7-12美元的回报。

(摘编自《航天,与生活交会对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八大以来,航天科技集团经济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且增速可观。
B.航天科技集团是建设航天强国的核心力量和重要的推动者,到2045年将把我国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C.在实现“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航天科技工业是最合适的领域之一,最有优势也最为迫切走在前列。
D.航天技术其实早已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蔬菜脱水、配方奶粉的营养添加等技术都起源于它。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曾连续4年进入世界500强6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申请专利的总数量和增长率均居军工集团之首。
B.作为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总体单位,近年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航天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C.航天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ICU已是各大医院的标配利用火箭燃料泵技术研制的人造心脏已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
D.航天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研究机构认为投资航天领域所获得的收益也最大。
【小题3】航天科技工业如何实现“军民融合发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5 10:43: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叶企孙:甘当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
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年生于上海。叶企孙自幼聪颖过人,其父叶景沄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并具有革新思想,叶企孙深受影响,“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
1911年初,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的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师从实验物理大师P.W.布里奇曼。获得博士学位后,教授W.杜安主持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个学者参加,叶企孙在试验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
1925年5月,清华大学部正式成立,开始招生。8月,叶企孙应聘物理系副教授。从此,叶企孙就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有人说,叶企孙能一网打尽天下名师。他为数学系聘请杨武之、熊庆来,为物理系聘请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为化学系聘请张子高、萨本铁。不到十年时间,清华理学院和物理系均成了全国第一。叶企孙没有门户之见,以培养中国科技人才为己任。为清华大学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正验证了梅贻琦的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尊重。1937年,叶企孙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正是叶企孙的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
1929年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这期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其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21人,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王淦昌、钱三强,赵九章、何泽慧,王大珩、彭桓武、林家翘、戴振铎、钱伟长……
叶企孙在西南联大时期,发现并培养了后来获得诺贝尔学奖的李政道,李政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听他讲授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有一张李政道当年理论课的试卷,卷面只扣了两分,总分却只有83分。李政道因为总是拿满分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但实验成绩不好,叶企孙把他的两门功课加起来算分,提醒他,理论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叶企孙终身未娶,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对叶企孙为何一拖再拖、以致终身未娶进行解释:
叔父就任于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物理系并为此殚精竭虑,为清华网罗人才而奔波。在短短的几年内,“中国物理学的栋梁泰斗多半出自清华”。这期间极少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掀起了改造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有的学者学会了察言观色,落井下石。疾风知劲草,叶企孙的独立观点和自由思想一直没有被“改造”掉。一直到1951年,叶企孙还在倡导“高校教学与科研要自由、民主”,而与“集体主义”“阶级斗争”“一边倒”等官方理念格格不入。他遇事都要“独立思考”一番。1968年4月,70岁的叶企孙被逮捕关押。1969年,叶企孙获释仍然接受隔离审查,一直过着悲戚乃至乞讨式的生活。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在北医三院昏睡中去世。他离那个姗姗来迟的科学的春天只有一步之遥。
叶企孙一手创建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在1982年恢复了建制。1984年,在各界的强烈呼吁之下,清华大学物理系正式复系。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并成立“叶企孙奖”基金,在首届授奖仪式上,钱伟长深情地说:“叶先生一辈子大公无私视学生如儿女。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影响了大批科技工作者。我们要把叶先生那种伟大的人格、真正为国为民的品德继承下来。”1995年,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铜像落成仪式。叶企孙先生的铜像安放在门厅一侧,或许,只有那些已经步入暮年的人才知道,当年,先生就是这样看着他们的。
(选自《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叶企孙受父亲影响,认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因此将物理学的科研与教育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
B.叶企孙网罗天下名师创建清华物理系,被梅贻琦赞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C.1929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为中国和世界培养了数十位知名科学家,可以说叶企孙在其中功不可没。
D.叶企孙将李政道卷面只扣了两分的试卷评为83分,不仅是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更体现出叶企孙实验重于理论的思想。
E. 叶企孙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科学事业,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更有卓越的风骨。他的学识德行值得世人永远景仰。
【小题2】叶企孙被称为“甘当中国科技的基石的大师”,他为物理学事业做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
【小题3】结合文本,说说叶企孙有怎样的人格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相亲记
阴历新年来了。一天,周太太跟鸿渐说,张家把他八字要去了,请算命人排过,跟他们小姐的命“天作之合,大吉大利”。张先生请他去吃便晚饭,无妨认识那位小姐。鸿渐本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留学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反正做了二十多年的事,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地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制造的洋时髦、洋姿态,无不应有尽有。这女儿刚十八岁,中学尚未毕业,可是张先生以为女孩子到二十岁就老了。夫妇俩磋商几次,觉得宝贝女儿嫁到人家去,总不放心,不如招一个女婿到自己家里来。那天张先生跟鸿渐同席,认为他颇合资格:家世头衔都不错。方家经这番战事①,摆不起乡绅人家臭架子,这女婿可以服服贴贴地入赘到张府上。  
方鸿渐下午办公完毕去张家,经过一家皮货铺子,看见獭绒西装外套,新年廉价,只卖四百元。鸿渐常想有这样一件外套,可是盘算一下,只好叹口气。到了张家,张先生热闹地欢迎道:“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他仿美国人读音,维妙维肖,也许鼻音学得太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鸿渐和张小姐没有多少可谈,只好问她爱看什么电影。跟着两个客人来了,一个叫陈士屏,是欧美烟草公司的高等职员。一个叫丁讷生,也在什么英国轮船公司做事。张太太说,人数凑得起一桌麻将,何妨打八圈牌再吃晚饭。方鸿渐赌术极幼稚,身边带钱又不多,不愿参加,宁可陪张小姐闲谈。但经不起张太太再三怂恿,只好入局。没料到四圈之后,自己独赢一百余元,心中一动,想假如这手运继续不变,那獭绒大衣可有指望了。八圈打毕,方鸿渐赢了近三百块钱。同局的三位,一个子儿不付,一字不提,都站起来准备吃饭。鸿渐唤醒一句道:“我今天运气太好了!从来没赢过这许多钱。”   
张太太如梦初醒道:“咱们真糊涂了!还没跟方先生清账呢。陈先生,丁先生,让我一个人来付他,咱们回头再算得了。” 便打开钱袋把钞票点交给鸿渐。   
饭后散坐抽烟喝咖啡,鸿渐瞧见沙发旁一个小书架,猜来都是张小姐的读物。一大堆《西风》、原文《读者文摘》之外,还有原文小字白文《莎士比亚全集》、《新旧约全书》、翻版的《居里夫人传》、《我国与我民》等不朽大著以及电影小说十几种。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How to gain a Husband and keep him)。鸿渐忍不住抽出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女孩子们,别忘了脸上常带光明的笑容。”看到这里,这笑容从书上移到鸿渐脸上了。抬头忽见张小姐注意自己,忙把书放好,收敛笑容。陈先生要张小姐弹钢琴,大家同声附和。张小姐弹完,鸿渐要补救这令她误解的笑容,抢先第一个称“好”,求她再弹一曲。他又坐一会,才告辞出门。洋车到半路,他想起那书名,不禁失笑。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想到这里,鸿渐把天空月当作张小姐,向她挥手作别。
客人全散了,张太太道:“这姓方的不合式,气量太小,把钱看得太重,给我一试就露出本相。好像怕我们赖账不还的,可笑不可笑?”
张先生道:“什么博士!还算在英国留过学,我说的英文,他好多听不懂。我不爱欧洲留学生。” 
张小姐不能饶恕方鸿渐看书时的微笑,干脆说:“这人讨厌!你看他吃相多坏!全不像在外国住过的。他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他吃铁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我全看在眼睛里。吓!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piggy wiggy!”
当时张家这婚事一场没结果,周太太颇为扫兴。可是方鸿渐记得《三国演义》里的名言:“妻子如衣服,”当然衣服也就等于妻子;他现在新添了皮外套,损失个把老婆才不放心上呢。
(选自钱钟书《围城》,有删改)
【注】①指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虽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采用全知视角,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B.张太太三人等打完麻将后并非不愿意出钱,而是为了试探方鸿渐,方鸿渐正是因为小气 贪财导致了相亲失败。
C.张小姐一开始还对方鸿渐抱有好感,后来发现他受邀来访的目的并非相亲,于是在方鸿渐离开之后刻薄非议他。
D.情节围绕方鸿渐买皮外套展开,相亲路上初见外套,麻将桌上惦记外套,最终买到外套,情节紧凑,趣味横生。
【小题2】从安排女儿相亲一事可以看出张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3】方鸿渐看到《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为什么脸上会露出笑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更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追求“和而不同”。

春秋时期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形成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和”所具有的“和谐合一”的意义,在我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尚书·舜典》记载,帝舜命其乐官通过诗歌音乐,达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说明我国古人已了解音乐促进和谐的作用,体现了早期智者对宇宙和谐的向往。我国古人反复以声乐之和比喻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和谐,从而成为一种普遍追求。如《左传》中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可见,我国古人将音乐的和谐作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族群与族群、人与天地等关系的模型,对“和”的追求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

这一思想对儒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经典《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这表明,人类的和谐在根本上于天地的和谐,即自然的和谐,和谐是一切事物的生成原理,没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和谐的实现有着深刻的宇宙论根源。宋代哲学家张载曾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显然,张载强调:从对立到和谐,不仅是天地的法则,也是社会、人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

把追求永久和谐作为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这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同样源远流长。《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以后,“协和万邦”便成为中华世界观的典范。类似的说法还有“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周礼·天官冢宰》)。孔子把“和”作为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原则,提出“‘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构建一个和平共处的世界,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持续不断的理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汉代以后被表达为“天人合一”,成为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想。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一,注重人道(人类社会法则)和天道(宇宙普遍规律)的一致,不主张把天和人割裂开来。“天人合一”思想不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主张天人对立,而主张天人协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而应顺从自然规律,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注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注重人在自己身上体现自然的本性,致力于人与自然统一并与自然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主张人主动配合天地的生生变化,在与自然相协调的同时协助并促进宇宙的和谐与发展。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有一种冲突意识,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服非我,宰制他者。因此,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中国则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宗教战争。可以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其文化根源都不在东方。总体来讲,同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

(节选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意义在中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
B.古人普遍认为《尚书·舜典》中所记载的声乐之和决定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C.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有利于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境与生态平衡的观念和行为。
D.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的冲突意识使得西方宗教战争显得非常残酷,而中国则几乎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宗教战争。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对比,提出论点。
B.文章主体部分引经据典,逐层分析,论述了中华文化和价值观中“和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过程,阐明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对“和谐”的重视与追求。
C.文中大量引用古代文献,批判了西方的冲突意识,赞扬了中国文化与价值观中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
D.作者提到西方的宗教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旨在着重强调中华文化中“和谐”的价值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乐之和”与“天人合一”不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B.“‘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体现出孔子认为与外部世界交往应该以和为原则,这种思想决定了中华文明一直将构建和平共处的世界作为理想。
C.儒家经典《礼记·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可见,重视礼、乐的一条重要理由是古人认为礼、乐合乎天道。
D.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在当今世界处理国家、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时,这种“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依旧具有借鉴意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霭霭的暮色笼罩着。“咔嚓”一声,一根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买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老三手里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噘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过年的热闹和草屋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
C.第三段画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同时“门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D.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三天真烂漫,老二鲁莽性急,老大贴心懂事,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小题2】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简要分析结尾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控制论的出现,通常都认为从维纳1948年出版第一本书开始,但梁诚瑞在“维纳的控制论和清华大学”一文中考证说:“控制论并非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产生于美国,它的发端在中国的清华大学。”梁先生引用维纳于1954年出版的回顾科学生涯的书《我是一个数学家》中的自述,他宁愿选择在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的1935年作为创立控制论的起点。他在清华大学与李郁荣教授合作研制滤波器时,开始了对控制论的研究。正是在清华大学,维纳实现了从纯数学领域向电机工程和技术科学的转变。

1960年在莫斯科举行IFAC第一届世界代表大会时,维纳应邀参加了《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举行的有关控制论的座谈会。当被问到:“创立控制论时,是否出现过某些哲学思想的影响?”维纳回答说:“在哲学家中有一个人,如果他活到今天,毫无疑问,他将研究控制论。这个人就是莱布尼茨。”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最早试图用数学形式建立逻辑推理体系,发明过二元算术计算方法。据查莱布尼茨于1697年通过耶稣会理士白晋得到过中国的《易经》,研究过“圆圆方位图和六十四卦次序图”,受到启发。白晋当时是康熙宫内的法国传教士,受命返回欧洲,系统地向莱布尼茨介绍了中国的古代哲学。在《莱布尼茨全集》第四卷第一期上有他给友人的一封长信,其中有对《易经》的评论,他还写过《论中国人的自然哲学》长篇论文。梁诚瑞的结论是:“控制论的直系祖先是欧洲的莱布尼茨,其哲学基础来自《易经》。”

控制论与中国的这两层缘分或许还可以做进一步考证。但维纳能摆脱“反动分子”“伪科学家”的形象,而以胜利者的姿态去莫斯科出席IFAC第一次代表大会,则确实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先生的功劳。维纳的控制论发表后,在哲学界曾引起轩然大波。此书的副标题是“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人也是动物,把人和机器并列,以至等同起来,有亵渎人类尊严之嫌,惹怒了不少哲学家,就像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的中心搬到太阳系的一个角落而触怒了教皇一样。前苏联的哲学界首先发起攻击,称控制论是一种反动的伪科学,是现代机械论的一种新形式。还有更严重的批评说,控制论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战争工具等。这位数学家在前苏联和东欧被视为反动的伪科学家和帝国主义的帮凶。鉴于当时的世界形势,未见有人公开辩论过。

1954年,钱学森出版了《工程控制论》,迅速地被译成俄、德文版。作者系统地揭示了控制论对自动化、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科学技术的意义和深远影响。书内未触及到人类这种动物的尊严,写的全是技术科学。包括前苏联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界立即接受了这一新学科,从而吸引了大批数学家、工程技术学家从事控制论的研究,推动了五六十年代该学科发展的高潮。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原理和卡尔曼的可观、可控性定理和递推滤波器等,都是在此期间出现的。在这种形势下,原持批判态度的哲学家们只好放下武器,悄悄修改了各辞书中的词条,肯定控制论是一门“研究信息和控制一般规律的新兴科学”。

1957年在巴黎成立IFAC筹委会,1960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IFAC第一届世界代表大会,全世界控制论科学家咸集于莫斯科大学礼堂。维纳受到英雄般的接待。66岁的他,已显苍老。听别人作报告时鼾声大作,毫不顾及自己是人们注视的焦点。与会者只好吟诵《工程控制论》序言中史诗般的名句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建立这门技术科学,能赋予人们更宽阔、更缜密的眼光去观察老问题,为解决新问题开辟意想不到的新前景。”

钱学森从1935年起,在美国工作了20年,为美国的航空、火箭科学技术作出了卓越贡献。50年代初受到美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被迫离开了国防尖端技术研究,受困达5年之久。在困境中,他转向工程控制论的研究。最近他还说,研究工程控制论只是为了转移美国特务们的注意力,争取获准回归祖国,当时没有想到建立一门新科学。

【小题1】不属于“控制论与中国”的“缘分”的一项是( )
A.维纳1935年在清华大学与李郁荣教授合作研制滤波器时,开始了对控制论的研究。
B.控制论受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影响,而莱布尼茨思想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
C.中国科学家、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一书深远广泛的影响,改变了人们对控制论创立者维纳的态度。
D.在IFAC第一届世界代表大会上维纳受到英雄般的接待,成为人们注视的焦点。之后,原持批判态度的哲学家们也转变了对控制论的态度。
【小题2】对第二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控制论虽然是一门技术科学,但是它的创立是有哲学依据的。
B.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系统了解源于法国哲学家白晋的介绍。
C.莱布尼茨曾评论过中国的《易经》,研究过“圆圆方位图和六十四卦次序图”,受到了中国古老智慧的启发。
D.《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可以说间接地成为了控制论的哲学基础。
【小题3】对第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在不少哲学家们眼中等于把动物(包括人)和机器并列以至等同,这样有亵渎人类尊严之嫌。
B.作者把维纳和哥白尼比较,是因为二者都能“触怒”“惹怒”某些人。
C.“反动的伪科学”“现代机械论的一种新形式”“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战争工具”等抨击是哲学家“被惹怒了”的表现。
D.有一些支持维纳控制论观点的人,在前苏联和东欧一片攻击声中,鉴于当时世界形势,未能公开为维纳和控制论辩护。
【小题4】钱学森出版《工程控制论》影响广泛而深远,不属于该理论影响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国科学界,包括前苏联在内,立即接受了工程控制论这一新学科。
B.大批数学家、工程技术学家被吸引,从事控制论的研究,推动了五六十年代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原理及卡尔曼的可观、可控性定理和递推滤波器等科学成果的出现。
C.各辞书中的词条被修改,控制论是“研究信息和控制一般规律的新兴科学”的地位被承认。
D.钱学森凭《工程控制论》成功转移了美国特务们的注意力,他因而提前获准离开美国回归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