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一首别子固①
王安石
①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 )?其相似也适然。
②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③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辅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④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选摘自《王文公文集》)
[注释]A.哉 | B.也 | C.焉 | D.耳 |
A.志同道合的人应相互交往,共同进步。 |
B.与自己有相同志趣和理想的只有这二人。 |
C.与二人携手共进,登堂入室,追求“中庸”之境界。 |
D.自有与二位“贤人”交往,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
A.本文是作者与曾巩分手后的赠别之作。 |
B.曾巩和孙侔虽然是好友,但两人未曾谋面。 |
C.文章既表达了作者对二人的真挚友情,又反映出自己对追求至高境界的远大志向。 |
D.作为一篇道别之作,本文温文尔雅;娓娓道来,充满哲理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