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全国吸毒人员年龄段百分比

[注]2017年,全国查获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19%,其中新发现人数同比下降29.3%。

(摘编自《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二:

据国家毒品实验室检测,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4种,国内已累计发现230余种,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变形态包装,生产销售“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花样不断翻新,具有极强的伪装性、迷惑性和时尚性,以青少年在娱乐场所滥用为主。

在强力打压下,制毒活动不断从广东、福建等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特别是管控薄弱地区转移,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加大。同时,全国已有29个省份出现制毒活动,地下制毒产业链依然存在,制毒窝点逐步转向偏远、便于藏匿、易于逃离的省市县交界地带,有的制毒分子甚至潜入深山林区、海上或者在改装的流动货车上制造毒品,隐蔽性、流动性明显增强,发现难度更大。

受制毒原料需求旺盛的影响,国内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和走私制毒物品违法犯罪活动依然活跃,一些地方出现了专门为制毒活动提供化学品和设备的职业犯罪团伙。同时,制毒物品更新替代加快,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越来越多地利用非列管化学品非法生产制毒物品,尤其是进口非列管化学品流入中国制毒渠道增多。

受缅北、西非、南美等地国际贩毒集团雇佣,一些外籍人员充当运毒工具,携带毒品走私入境,全年共抓获外籍贩毒嫌疑人1470名。港台籍毒枭和华裔不法分子充当毒品犯罪幕后组织者、资金提供者,通过网上招募雇佣、指挥操纵内地不法分子走私贩毒。

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发布、订购、销售毒品和制毒物品,物色、诱骗、招募“马仔”运毒,“入伙”需要熟人介绍,通信联络使用隐语、暗语,交易采用微信、支付宝、Q币、比特币等在线支付方式,交易两头不见人,贩毒活动在互联网上更加隐蔽。

贩毒分子利用寄递物流渠道,通过假名、藏匿、夹带等手段走私贩运毒品,全年破获寄递物流渠道毒品犯罪案件149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89名,缴获毒品12.1吨,同比上升1.8倍,其中物流渠道缴毒10吨,同比上升近5倍。

(摘编自《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材料三:

很多青少年由于交友不慎或判断能力不足,会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沾上毒品,认为“别人会上瘾,但自己不会”“戒毒很容易”。但实际上,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推销“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类型毒品的不法分子常常以“合法兴奋剂”为幌子欺骗青少年,但长期吸食可能会引发精神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吸食大麻根本不能激发灵感,相反还可能抑制创造力。多项研究证明,吸食大麻具有毒害神经的作用,特别是青少年。吸食大麻会改变感官知觉,降低短期记忆力、注意力和运动技能。吸食大麻对年轻人的影响尤其大。数据显示,在18~24岁的成人当中,抽大麻对认知功能和其他记忆进程的影响可能更严重。长期消费大麻也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吸毒人员体态消瘦是一种病态。而且很多吸毒者沾染毒品后反而暴饮暴食,不会起到“减肥”的作用。与此同时,吸毒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为了减肥而去沾染毒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摘编自孝金波、王晨羽《国际禁毒日:警惕有关“毒品”的五大误区》)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全国吸毒人员超过25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超过五成,但同比下降接近两成,说明青少年禁毒工作取得了成效。
B.2017年全年新发现新精神活性物质34种,国内已累计发现230余种,虽然尚未形成滥用规模,但说明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值得警惕。
C.一些不法分子常以时尚性为幌子欺骗青少年,推销“咔哇潮饮”“彩虹烟”“咖啡包”“小树枝”等新型毒品,这类毒品主要在娱乐场所滥用。
D.制毒物品非法生产、买卖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旧活跃,出现了职业犯罪团伙,同时,一些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加快更新替代制毒物品。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整治,国内制毒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因合成毒品和制毒物品的获取难度加大,所以制毒活动从重点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
B.很多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自己吸毒不会上瘾,戒毒很容易,实际上,吸毒者会对毒品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C.吸食大麻对青少年的危害很大,对认知功能和其他记忆进程的影响可能更严重,长期吸食大麻也有可能会患上精神疾病。
D.很多人吸毒后会暴饮暴食,不会起到“减肥”的作用。吸毒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为了减肥而去沾染毒品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小题3】毒品贩运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09:48: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明显加快。截至2017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据联合国人口署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2亿,2050年将突破3亿。
相比之如此庞大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目前社会上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护理服务人员等却呈现出了供给不足的格局。截至2016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14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2.9万个。全国各类养老床位合计730.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仅拥有养老床位31.6张。
“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失衡,对98%以上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缺乏养老服务供给及相应的政策筹划与公共投入,全国养老床位供需差距巨大。”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指出,未来需要有效地撬动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以应对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摘自《经济日报》2018年2月18日)
材料二: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失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而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达4万多家,但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
2015年11月,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了“医养结合”的时间表——到2020年,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按照顶层规划,所谓“医养结合”,指的是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养”则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11月13)
材料三:
中国人口老年抚养比预测

注:加入少年儿童抚养比的总抚养比指标到2030年将超过50%。
(数据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四:
日前,桐乡市乌镇“互联网+”养老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2014年,桐乡市乌镇被授予“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同时启动“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工程。如今,通过三年实践,桐乡乌镇“互联网+”养老服务已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文体娱乐、配餐就餐、医疗保健等80余项集中照料和上门服务。
互联网给乌镇老人的生活带来何种变化?89岁独居老人吴凤琴的一天,是乌镇“互联网+”养老生活的缩影。每天早上吃过早饭,拿着印有老人专属二维码的“一卡通”,吴凤琴总会出现在乌镇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二楼的健康管理中心。自助测量血压后,她的测量结果将及时录入电子档案中。旁边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免费为老人提供网络医院预约挂号、网上会诊等服务。老人向记者展示了随身携带钥匙扣大小的“SOS呼叫跌倒与报警定位器”:“这是为了防止我跌倒时身边没人照顾,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照料中心会马上接到呼叫器报警。”
(摘自《浙江日报》2017年12月8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老龄化速度正在明显加快,要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需要有效调动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源,做到双管齐下。
B.医养结合是一种集医疗、康复、养老等为一体,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C.到2030年,社会总抚养比超50%,意味着创造价值的劳动力压力加大,同时将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
D.乌镇“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它被授予“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也率先展现了互联网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运用。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当前我国养老的突出问题是养老床位严重不足,这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矛盾。
B.医养结合是最理想的养老机构模式,势在必行,其中的医就是为了满足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
C.九部委联合发文给出“医养结合”时间表,表明我国应对老龄发展趋势信心足,目标明确,计划性强。
D.养老问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在拷问每个家庭的孝道,居家养老仍是家庭首选。
E. 医养结合中的“养”,已超越传统意义的养老,更强调生活质量,有身心兼养之意。
【小题3】请参照吴凤琴老人的事例,概括乌镇养老模式的特点。

同类题2

五、现代文阅读(一)
晚饭花
汪曾祺
晚饭花就是野茉莉。因为是在黄昏时开花,晚饭前后开得最为热闹,故又名晚饭花。
野茉莉,处处有之,极易繁衍。高二三尺,枝叶披纷,肥者可荫五六尺。花如茉莉而长大,其色多种易变。子如豆,深黑有细纹,中有瓤,白色,可作粉,故又名粉豆花。曝干作蔬,与马兰头相类。根大者如拳、黑硬,俚医以治吐血。
吴其癋:《植物名实图考》
李小龙的家在李家巷。
这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相当宽,可以并排走两辆黄包车。但是不长,巷子里只有几户人家。
西边的北口一家姓陈。这家好像特别的潮湿,门口总飘出一股湿布的气味,人的身上也带着这种气味。他家有好几棵大石榴,比房檐还高,开花的时候,一院子都是红通通的。结的石榴很大,垂在树枝上,一直到过年下雪时才剪下来。陈家往南,直到巷子的南口,都是李家的房子。
东边,靠北是一个油坊的堆栈,粉白的照壁上黑漆八个大字:双窨香油,照庄发客。
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小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在油坊堆栈和夏家之间,是王玉英的家。
王家人很少,一共三口。王玉英的父亲在县政府当录事,每天一早便提着一个蓝布笔袋,一个铜墨盒去上班。王玉英的弟弟上小学。王玉英整天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在她家的门道里做针线。
王玉英家进门有一个狭长的门道。三面是墙:一面是油坊堆栈的墙,一面是夏家的墙,一面是她家房子的山墙。南墙尽头有一个小房门,里面才是她家的房屋。从外面是看不见她家的房屋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一年四季,照不进太阳。夏天很凉快,上面是高高的蓝天,正面的山墙脚下密密地长了一排晚饭花。王玉英就坐在这个狭长的天井里,坐在晚饭花前面做针线。
李小龙每天放学,都经过王玉英家的门外。他都看见王玉英(他看了陈家的石榴,又看了双窨香油,照庄发客,还会看看夏家的花木)。晚饭花开得很旺盛,它们使劲地往外开,发疯一样,喊叫着,把自己开在傍晚的空气里。浓绿的,多得不得了的绿叶子;殷红的,胭脂一样的,多得不得了的红花;非常热闹,但又很凄清,没有一点声音。在浓绿浓绿的叶子和乱乱纷纷的红花之前,坐着一个王玉英。
这是李小龙的黄昏。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李小龙很喜欢看王玉英,因为王玉英好看。王玉英长得很黑,但是两只眼睛很亮,牙很白。王玉英有一个很好看的身子。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
王玉英一边做针线,一边等着她的父亲。她已经焖好饭了,等父亲一进门就好炒菜。
王玉英已经许了人家。她的未婚夫是钱老五。大家都叫他钱老五。不叫他的名字,而叫钱老五,有轻视之意。老人们说他不学好。人很聪明,会画两笔画,也能刻刻图章,但做事没有长性。教两天小学,又到报馆里当两天记者。他手头并不宽裕,却打扮得像个阔少爷,穿着细毛料子的衣裳,梳着油光光的分头,还戴了一副金丝眼镜。他交了许多三朋四友,风流浪荡,不务正业。都传说他和一个寡妇相好,有时就住在那个寡妇家里,还花寡妇的钱。
这些事也传到了王玉英的耳朵里,连李小龙也都听说了嘛,王玉英还能不知道?不过王玉英倒不怎么难过,她有点半信半疑。而且她相信她嫁过去,他就会改好的。她看见过钱老五,她很喜欢他的人才。
钱老五不跟他的哥哥住。他有一所小房,在臭河边。他成天不在家,门老是锁着。
李小龙知道钱老五在哪里住。他放学每天经过。他有时扒在门缝上往里看:里面有三间房,一个小院子,有几棵树。
王玉英也知道钱老五的住处。她路过时,看看两边没有人,也曾经扒在门缝上往里看过。
有一天,一顶花轿把王玉英抬走了。
从此,这条巷子里就看不见王玉英了。
晚饭花还在开着。
李小龙放学回家,路过臭河边,看见王玉英在钱老五家门前的河边淘米。只看见一个背影。她头上戴着红花。
李小龙觉得王玉英不该出嫁,不该嫁给钱老五。他很气愤。
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小题1】文中多处写到王玉英做针线活的情景,有何作用?
【小题2】赏析文中第12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小题3】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①要是没有王玉英,黄昏就不成其为黄昏了。
②这世界上再也没有原来的王玉英了。
【小题4】小说多次写花,请简要分析这样写对表现人物形象各有什么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诗的“变”与“常”

吕进

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

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中国诗歌的“常”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

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

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

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在新文学运动中充当着旗帜和先锋的角色,变化是新诗的根本。
B.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排除在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原因是人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
C.中国新诗能否繁荣取决于它适应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程度,而诗歌精神和审美精神又是诗歌的一种“常”。
D.新诗有它作为诗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化,“常”总是存在的。
【小题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B.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新诗创作要注重形式美和音乐美。
C.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只要“走出”,拉开审美距离,就会有诗美体验,就会创造出诗。
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这是他的“变”中有“常”。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所以,处在国泰民安的当下,诗人们是写不出上等诗篇的,也成就不了大诗人的。
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
C.新诗的“常”是指中国诗歌传统,它是恒定不变的诗歌元素;“变”则是指新诗创作对传统规范的不断突围、超越与改写。
D.中国新诗要想在未来文学中重振雄风,必须在“变”中继承“常”,时时回望,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豪迈洒脱蒙文通
经学大师蒙文通,在执教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合大学期间,有不少故事流传。现代成都的几位文史巨匠各具风采,蒙文通则是其中豪迈洒脱的一员。
关于蒙文通的豪迈洒脱,留给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他上课。蒙文通在讲课时,因为学富五车,每每刹不住车;讲到尽兴处,便不管什么下课铃声,照讲不误。往往等到下一节课的老师已经站到教室门口,蒙先生才不得不打住,收拾好几页讲稿。在一阵爽朗的大笑声中,学生们终于可以下课了。
一把仙风道骨的长髯,可以说是蒙先生的标志之一。他的学生隗瀛涛曾这样描述:“先生身材不高,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三位一体之风。”这一根长烟杆,和长蒙文通一辈的林山腴的水烟袋,是老成都高校的一方风景,为学界所熟知。
蒙文通喜欢听川剧,“杀馆子”,他的酒量也不算小,喝黄酒有两斤的量。他的朋友也并不局限在学术圈,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他皆有所交往,且对不同的人都一视同仁。在他眼中,商贾小贩,工人农民,和尚道士,只要人对了的,他都会与之海阔天空地摆龙门阵。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里纵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1933年,蒙文通经汤用彤推荐,到北京大学讲授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史。未料,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对蒙文通不感兴趣,蒙文通被解聘。这是他执教生涯中第一次被解聘,他还有一次被解聘是在川大,时间是抗战后期。当时某军阀执掌校印,行龌龊之事,将一干学者拒之大学门外,蒙文通却照常为学生上课,他对自己行为的解释霸道得很,他说:“聘不聘我是你学校的事,上不上课是我的事,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
耿介率直、我行我素是蒙文通性格的又一特征。他常言:“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学生有不同见解,他总是不回避矛盾,即使朋友之交亦如此。
汤用彤、钱穆、熊十力还有蒙文通,间或还有林宰平和梁漱溟,在1933年的北京,几人有过一段谈学论道的美好交往。熊十力好辩,蒙文通亦口若悬河。其实,熊十力正用新唯识论驳斥其老师欧阳竞无的小说,蒙文通不以为然。二人唇枪舌剑,上下古今,旁征博引,每每由一个问题的争锋转入另一个问题的考辩,彷佛两位旗鼓相当的斗士,你来我往,不遑多让,让钱穆在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钱穆说:“余时为十力、文通缓冲”,未几,二人“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文通、十力又必争。又惟余为之缓冲”。
然而争论归争论,二人却是相互推崇的。有一次,熊十力有事不能上课,学生们问谁来代替,熊十力答四个字:“蒙文通好。”   
(摘自《华西都市报》)
相关链接:
①就其论著的科学性质说,中国思想学术史占的比重最大,包括了先秦两汉的经学及诸子学,晚周、六朝、两宋史学,佛学中的禅学史和新罗学,道家和道教学等。他多年寝馈于宋明理学,历时既久,用力亦深。另外,还在中国古民族史、古地理学、巴蜀地方史、历代社会经济史各个方面,也发表了大批高质量的论文。
(摘自《蒙文通先生的治学与为人》)
②蒙先生30年代在北京大学任教,从不一登文学院长胡适之门,后来他被解聘。据钱穆先生说:“文通在北大历史系任教有年,而始终未去适之家一次,此亦稀有之事也。”
(摘自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记》)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蒙文通讲课时常常刹不住车,尽兴处,便不管下课铃声,照讲不误,一方面因为其学问渊博,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其不拘小节的性格。
B.蒙文通因为喜欢听川剧,“杀馆子”,所以他的朋友圈子包括三教九流的人,他对他们也都一视同仁,只要人对了就行。
C.蒙文通在被川大解聘时,坚持照常为学生上课,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霸道解释,表现了他藐视权势的性格。
D.蒙文通做学问不回避矛盾,他和熊十力之间唇枪舌剑的论辩,是他耿介率直的性格使然,同时表现了他坚持学术求真的精神品质。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一把仙风道骨的长髯,一根长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是蒙文通的形象写照,说明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定有不同常人的形象气质。
B.在北大时,蒙文通被胡适解聘与他孤高的性格不无关系,因为他在北大任教多年,却从未登门拜访胡适,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C.蒙文通与熊十力的学术论争,既因为二人在学术上有不同的观点,更因为蒙文通对熊十力反对自己老师的做法无法苟同。
D.作为一代经学大师,除了为人行事独具风貌,蒙文通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中国古民族史、古地理学、巴蜀地方史等诸多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E. 蒙文通为人虽然有我行我素的特点,但无论做学问还是结交朋友,他都坚持心术要正,要堂堂正正地做人,表现出正直的一面。
【小题3】蒙文通常言“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做学问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请结合材料,对此进行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中国动漫电影的票房总量已经站在一个新的高台上了。然而,中国动漫未来的突破在哪里?和世界的差距又在哪里呢?

②动漫影片的市场消费主力必然是家庭。只有家庭介入, 成人的票价起到支撑作用,这个市场才会出现较大的影响。这要感谢《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它迂回地卷入了家庭娱乐领域,但是,它却不是“合家欢”样式的动漫电影,如何让家长们从陪伴到投入感情,这是“喜羊羊”系列要努力的方向也是中国动漫努力的方向。

③动漫影片创作的回报绝大部分靠票房,而银幕下的收入很低,这种状况的改变最有意义,因为动漫的创作投资一定是着眼于产业开发的,在授权商品的开发和主题公园以及玩具、图书等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没有开发。

④中国动漫影片重制作轻故事的现象还很多,在很多投资者的意识中只要把重金压在制作上,就可能获得成功,他们很不耐烦于讨论故事的合理性,不愿意在孩子和家庭的问题上做文章。对于市场来说,制作水平固然很重要,但是观众尤其是我们当下的动漫影片还是以孩子为主的,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内容,是故事。

⑤注重故事而非只注重制作,说的就是注重根据家庭娱乐的广度和深度选材、编故事、刻画人物。只有成人和孩子愿意一起去体验的电影,才是最有市场价值的电影,只有成人和孩子愿意一起去欣赏的电影才是品牌价值最大的电影,只有成人和孩子能够共同交流的电影也才是授权商品天地最大的电影。

⑥也许人们会说,成人和孩子的角度相差甚远,怎么可能追求如此共同的题材和故事呢?那让我们看一下当下最热的三部动漫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洛克王国》《芭拉拉小魔仙》就会发现它们无一不在低幼龄儿童身上打主意。而我们再看看《功夫熊猫》《飞屋环球历险记》《冰河世纪》和《里约大冒险》,除了它们精美的制作外,难道不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看的吗?它们不仅完全满足家庭娱乐的合家欢原则,而且适合于全世界家庭,而我们的动漫电影,出了国门就没有知音,差距就在这里。

⑦我们的制作已经接近于精良了,但是观念远远没有解放,眼光远远没有释放至全世界,我们的胸怀和思想和全世界的距离还很远。因此,中国动漫今天的问题首先是与世界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不是制作水准,而是文学和文艺上的水平,是情怀和视野。

⑧成人世界中有武侠文学,武侠文学就是成人童话。《蜘蛛侠》《变形金刚》《阿凡达》,不都是成人童话吗?再有,《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也是可以让成人和孩子一同观看的好电影。

⑨电影和动漫电影的价值链无论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有多少,家庭娱乐的开发一定比仅仅关注低幼龄层次更加丰富。原来担心合家欢创作不能精准挖掘市场,但如果中国动漫电影能开掘出《功夫熊猫》《飞屋环球历险记》《里约大冒险》这样的题材故事,难道真的无法赢得最广大家庭观众?我相信,无论是知识产权抑或市场营销,无论是授权商品开发还是主题公园, 能够赢得家庭消费群体的作品,才会有其最终广阔的市场。

(《文化电影》,2014年7月,有删节)

【小题1】联系上下文,对第⑤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动漫电影的票房总量已经处于一个新台阶,而制作精良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则是中国动漫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
B. 动漫影片的消费主力家庭,只有家庭介入,只有让家长们从陪伴到投入感情,卷入家庭娱乐领域,才能贏得市场。
C. 中国动漫影片的回报全部靠票房,这使得投资者产生了只要将重金压在制作上,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意识。
D. 动漫电影的创作投资着眼于产业开发,只要在授权商品开发、主题公园建设等方面做好,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市场价值。
【小题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段首先指出中国动漫票房总量有突破,然后提出“中国动漫未来何在?与世界差距在哪里?”的中心论点。
B. 文章第②③④段紧承文章第①段,列出中国动漫电影的三个特点,指出只有重视电影制作,舍得投资,才能使动漫影片有更好的发展。
C. 第⑤段中作者指出中国动漫影片要想长足发展,必须舍弃制作而注重故事,注重成人与孩子的共同参与交流。
D. 文章在分析中国动漫影片的现实基础上,指出中国动漫电影与世界动漫的差距在制作与故事上,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认为,《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是迂回地卷入了家庭娱乐领域,尽管还不是“合家欢”样式的动漫电影,但值得效仿。
B. 当下热播的动漫影片,除制作精良外,大人小孩都喜欢看,完全满足家庭娱乐的合家欢原则是其根本原因。
C. 中国动漫电影的首要问题是与世界动漫电影的差距问题,即制作技术与观念问题,尤其是制作者的胸怀和思想问题。
D. 动漫电影的价值应定位于家庭娱乐的开发,能够贏得家庭消费群体的作品,才会有其最终广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