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①?老来猛气还轩举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释:①赌,这里是较量、比试的意思。②轩举,即轩昂的意思。
【小题1】从篇幅上看,本词是一首________;从风格上看类似于宋词中的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一句由写鹰过渡到抒发个人情怀。
B.下阕“人间多少闲狐兔”一句用对狐兔的鄙视反衬出了对鹰的激赏。
C.本词的精神境界很类似于杜甫《画鹰》中的名句: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D.本词既是一首写鹰的咏物词,也是一首咏怀述志的抒情词。
【小题3】本词开头看似不写鹰实则句句写鹰,寥寥数笔就将其矫健身姿勾勒出来,请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3 11:4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君简画记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银杏两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诸君君简。君简少好画。又学篆刻,喜何震、陈琮刀镌,时时见古法。然不甚自爱,独深爱画。尝自称先君子博学游艺,尤喜翰墨。与华亭董宗伯其昌、赵文学左为密交。自其为童子时旁侍,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苍秀淡沲,董称最工;空濛潇瑟,赵为之冠。两公分间,互相放写,终不能自掩真也。君简既好画,日取两公画及诸家所作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予间问君简:“子此画法谁氏?”君简笑曰:“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予闻而憆然,不复知所问矣。大体得法于古人,不必以甚似为工。萧远疏逸,绝蹊径矣。
君简先世多显官。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至君简而日贫。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客索画,君简即与画,然持钱来者甚少;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或持钱赠君简,君简便受之。午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坐待所与密者过,引壶斟酌,醉而后已。君简交不滥不黩,游好三四人,周旋久,义亦弥笃。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画不为售,非艺者也;交不干上,非为名者也。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虽然,岂其无得于中而能若是与?岁既暮,银杏叶方落矣,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甚自爱 贵:看重
B.客索画,君简即与画 过:经过
C.午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 突:烟囱
D.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 遗: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园有主诸君君简   窃大王不取也
B.终不能自掩真也   孰能讥之乎
C.周旋久,义亦弥笃   天苍苍,其正色邪
D.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饮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
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B.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
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C.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
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
②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小题5】文章第二段写了诸君简学画的过程,请用三个四字词语依次加以概括。
【小题6】下面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诸君简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请选择其中一句,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①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
②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云山记

(清)王夫之

①湘西之山,自大云并湘以东,其复数十。大云之山至东,其陵乘①十数,因而曼衍②,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登小云,曼衍尽见,为方八十里,以至于蒸水湘水之交,遂逾乎湘。

②天宇澄清,平烟幂野,飞禽重影,虹雨明灭,皆迎目授朗于曼衍之中。其北则南岳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则苍,春则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云之观止矣。春之云,有半起而为轮困,有丛岫如雪而献其孤黛。夏之雨,有亘白,有漩流,有袅雨,有隙日旁射,耀其晶莹。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远之所终。冬之雪,有上如暝,下如月万顷,有夕灯烁素,悬于泱莽③。山之观,奚止也?

③小云之高,视大云不十之一也。大云之高,视岳④不三十之一也。岂止大云,岳之视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⑤焉,他则无小云若。盖小云者,当湘西群山之东,得大云之委,而临漫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观之尤者,逮乎小云而尽。

④系乎大云而小者,火云庞然大也。或曰:“道士申泰芝者,修其养生之术于火云,而以小云为别馆(旅馆),故小之。”虽然,尽湘以西,终无及之者。自麓至山之颈,皆高柯丛樾,阴森葱绿。陟山之巅,则古木百尺者,皆俯以供观者之极目。养生者去,僧或庐之。庐下莳杂花,四时萦砌。右有池,不雨不竭。

⑤予自甲辰始游,嗣后岁一径之。不倦。

注释:(1)陵乘:高山。(2)曼衍:山峰连绵不绝。(3)泱莽:天空。(4)岳:指南岳衡。(5)祝融:即祝融峰,衡山主峰之一。

【小题1】第①段开篇先写大云山及周围群山,这样写有何用意?
【小题2】第②段中,作者先说“小云之观止矣”,后又说“山之观,奚止也?”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小题3】阅读第④段,概述小云山得名的缘由。
【小题4】下列对“养生者去,僧或庐之”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养生的道士去到那里,僧人就给他安排住宿。
B.养生的道士离开此处,僧人有时居住在这里。
C.养生的道士去到那里,有时僧人也在此居住。
D.养生的道士离开此处,有个僧人住他的房屋。
【小题5】阅读全文,简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缙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B.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C.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D.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小题2】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六部”包括吏、户、礼、兵、刑、工,其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B.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C.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D.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因此维桢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2) 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篇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说(节选)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而明辨之也    审:详细B.至于劝善过足矣   规:法则
C.之而不愿问焉    忌:妒忌D.问之人以其短 穷:穷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问焉求一得     然后六合为家
B.取其有益身而己 师不必贤弟子
C.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移其民于河东
D.轻之不屑问焉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