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安民,兰陵承人也。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明帝大会新亭,劳接诸军主,樗蒲官赌,安民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元徽初,除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假节、将军如故。及桂阳王刘休范起事,安民出顿,遣军援京师。征授左将军,加给事中。建平王刘景素作难,安民至京口,破景素军于葛桥。景素诛,留安民行南徐州事。城局参军王迥素为安民所亲,盗绢二匹,安民流涕谓之曰:“我与卿契阔备尝,今日犯王法,此乃卿负我也。”于军门斩迥素,厚为敛祭,军府皆震服。苍梧纵虐,太祖忧迫无计,安民白太祖欲于东奉江夏王刘跻起兵,太祖不许,乃止。大祖即位,为中领军,封康乐侯,千户。

宋泰始以来,内外频有贼寇,将帅已下,各募部曲,屯聚京师。安民上表陈之,以为“自非淮北常备,其外馀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上纳之,故诏断众募。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至于家国密事,上唯与安民论议,谓安民曰:“署事有卿名,我便不复细览也。”寻为领军将军。

太祖崩,遗诏加侍中。世祖即位,迁抚军将军、丹阳尹。永明二年,迁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安民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寻上表以年疾求退。改授散骑常侍。四年,为安东将军、吴兴太守,常侍如故。卒官,年五十八。

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听事,太守不得上。太守到郡,必须祀以扼下牛。安民奉佛法,不与神牛,著屐上听事。又于听上八关斋。俄而牛死,葬庙侧,今呼为“李公牛冢”。及安民卒,世以神为祟。曰肃侯。

(节选自《南齐书·李安民传》,有删改)

(注)①樗蒲:始于汉末,盛行于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
B.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
C.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
D.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刘子勋/所向克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文中指“食邑”,意为收其赋税而食,又作“采邑”,卿大夫的封地。
B.仆射,官名,始设置于秦代,唐宋时期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后被废除。
C.听事,也作“厅事”,指官府治事的地方,也指听取他人言辞而处理事情。
D.谥,朝廷对死去的皇帝、大臣等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如肃宗、武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民心怀鸿志,面相不凡。李安民年少时即心怀大志,后果然立下战功;明帝慰劳各军主帅时,不但惊异于他高超的棋技,还当众言明他有封侯的面相。
B.安民坚守法度,刚正不阿。亲信王迥素盗绢犯法,李安民并不袒护,虽然流泪责备他不该背弃情谊,辜负自己的信任,但是在处罚与料理后事时不讲私情。
C.安民备受重用,见信于上。李安民比建立功勋、忠诚可靠的王敬则还受器重,皇帝只与安民商议国家机密人事;皇帝认为安民签字处理的文书,就可不再细看。
D.安民敬奉佛法,心存善念。按旧例,吴兴太守到任后要用驾车的牛来祭祀项羽神,但安民信奉佛教不愿杀牛;不久牛死了,葬在庙的旁边,被称为“李公牛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淮北常备,其外馀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
(2)安民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3 11:4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河北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①王褒:原南朝梁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梁元帝时,西魏攻梁,元帝不敌投降,王褒随降西魏。②常山,代郡:郡名。③亭障:军事防御工事。④“异方乐”“陇头歌”:均为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名《梁鼓角横吹曲》。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化用屈原《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因物起兴,虚实结合,情随景生。
B.中间四句,一写北渡所见,一写北渡所闻。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肝肠寸断的悲凉感,故国之思尽在其中。
C.结尾两句,是说天快黑了,还要上马出征,结果因人生地不熟而迷失了道路,流露出对西魏异族统治的强烈不满。
D.“常山临代郡”之“临”字写出北渡行程之快,写尽诗人离故国越来越远之悲,和下句“绕”字呼应,极具抒情味。
E. 这首五言古诗因秋风吹木而起,以薄暮失道作结,自始至终充满亡国之恨和游子之思,但哀而不婉,悲而不戚。
【小题2】有人评价“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中“还似”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全诗,就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简要赏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于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 人民:人类
B.爱先人之遗体 遗体:死者的尸体
C.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    行路:过往的路人
D.是反照而不明也    反照:反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