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成礼而去。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吴方攻梁,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郤,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佣苦之,不予钱。佣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而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①穰苴: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B.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C.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D.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候/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续绛侯后:周亚夫承袭父亲绛侯周勃的侯爵位,因封地在条,故称条侯。
B.孝景三年: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C.太尉: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是三公之一。
D.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西汉时常用以称政府或皇帝。文中即指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亚夫严于治军。汉文帝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营,营中将士随时保持战备状态,皇帝也不能随意进出军营。
B.周亚夫长于用兵之道。在吴楚之乱时,他明了敌方的优势和缺陷,提出了明确的战略方针,并排除干扰,坚决执行,大败敌军。
C.周亚夫性格耿直,坚持自己政见。他先是以“高皇帝约”反对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后来又站在臣子守节的立场上反对封匈奴降王为侯。
D.周亚夫处事不慎,终至惹祸上身。他儿子私自购买甲盾埋在地下,被佣夫告发,调查人员指出他的问题并转交廷尉处理,他绝食抗议,五天后呕血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连污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
(2)穰苴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学,守节而不逊,终以穷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3 08: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片段二: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狱掾,秦汉县级行政机构的属吏,辅佐县令主管刑法,位在狱史上。
B.河南,古代所指地域不同,文中指与河北相对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
C.东向,坐东向西之意,文中指项王、项伯并坐在宴席最尊贵席位上。
D.为寿,古代祝颂辞,意为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祈祝他健康长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少有大志,不屑小事。青少年时代他不愿认真学习识字和剑术;在他看来识字只能记姓名,剑术只能胜一人,他要学习万人敌。
B.项羽豪气纵横,勇力过人。他看到秦始皇时轻蔑地说此人可以取而代之,以至项梁大吃一惊;因为勇力与才气,他让吴中子弟惧怕。
C.项羽为人率直,胸无城府。面对沛公拜见时的一番拉拢和试探,他很直率地说出曹无伤是告密者,并且还盛情挽留沛公与自己饮酒。
D.项羽优柔寡断,缺乏远见。当范增暗示杀掉沛公以绝后患时,他内心很愤怒;这说明他看不清形势,没有认到沛公是他未来的敌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B.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C.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D.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暂代官职。类似词语还有“权”,也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如《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B.司马:西周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
C.寡人:在始皇帝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后世一般官员也可自称“寡人”。
D.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两君为讲和而来会盟时,不应该有夷狄之乐等,这也印证了孔子“军事方面的活动,必须要配备非军事方面的人才”的建议。
B.夷狄之乐被叱,景公惭愧;优倡侏儒的戏被责,景公害怕动容。这些都是因为景公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孔子。
C.景公采纳了齐国主事官吏的建议,把从前从鲁国郓、汶阳、龟阴等地抢夺的田地还给鲁国,来表示自己的歉疚。
D.孔子认为大夫的封邑不能筑城墙,而费邑的城墙被拆,是在公山不狃、叔孙辄被彻底打败之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2)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太子即位,黯为谒者。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延烧,不足忱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已者善待之,不合已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延烧,不足优也   比:及,等到
B.群臣或黯   数:责备
C.黯少事,乘上间   务:谋求
D.及弘、汤益贵 稍:逐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洗马,是太子的侍从官,辅佐太子政事,秦汉始置,因太子出行时为先导而得名。
B.,本指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比喻,秦以后成为帝王死的专称。
C.刀笔吏,古代刀、笔并用,随身携带用来书写和修改.后来以此泛称主办文案的官吏。
D.,与“迁为荥阳令”中的“迁”一样,指调任官职,二者有时亦可用来指贬谪流放。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B.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C.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處之治乎/
D.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野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为人庄重严肃,处事能辨轻重。汉武帝不但没怪罪他假借圣命擅自开仓救济灾民,反而认为他贤能而赦免了他的罪,让他做了荥阳县令。
B.汲黯喜欢直言进谏,多次冒犯汉武帝。武帝曾被他气得罢朝,说他过分耿直;大臣们替他担心,他却慷慨地说不会因为惜命而阿谀逢迎圣意。
C.汲黯嘲笑儒生儒术,树敌招恨。他当面指责权臣有的心怀狡诈,有的随意构陷;公孙弘就故意刁难他,推荐他去与最难治理的宗室贵人对抗。
D.汲黯心眼小,对皇帝用人有一点不满。汲黯多年停滞于九卿,从前不如他的公孙弘、张汤以及一些小吏都已比他尊贵,这让他忍不住出言讽刺。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2)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元王世家
司马迁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枥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地,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而王次兄仲于代。
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韩信于陈,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夷王四年卒,子王戊立。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戊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以元王子礼续楚。窦太后曰:“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不许吴,许立楚后。是时礼为汉宗正。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谥曰“幽”。幽王以忧死,故为“幽”。高后王吕禄于赵,一岁而高后崩。大臣诛诸吕,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適削赵王常山之郡。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吴楚败于梁,不能西。栾布自破齐还,乃并兵引水灌赵城。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赵幽王绝后。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防与先生:汉时贤者。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始高祖微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汉绝吴楚粮道|绝其甬道,大破之
C.乃并兵引水灌赵城|引以为流觞曲水
D.君子用而小人退|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B.幽王以忧死   |臣具以表闻
C.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不知老之将至
D.为天下僇哉   |自令放为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中“高祖由此怨其嫂”与《高祖本纪》中刘邦在众臣面前戏弄其父,都体现了刘邦心胸狭隘的特点。
B.汉军平定吴、楚叛乱后,孝景帝没有立吴王的后代为王,只封元王的儿子刘礼为楚王,他就是楚文王。
C.在孝景帝时,因为赵王刘遂犯错,晁错将他贬谪并削去他的常山郡,所以吴、楚叛乱时,刘遂就和他们合谋起兵。
D.篇末的论赞,一改宿命论的陈辞滥调,而特别强调了尊贤、用贤的问题,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奈何续其后!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小题5】简要概括楚、吴、赵三国君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自身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