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卫元君,卫元君不用。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光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光自刎以激荆卿。荆轲遂见太子,言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丹之私计,愚以为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危可解矣。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荆轲曰:“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以为义,许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卫元君   说:游说
B.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固:本来
C.即起,出 趋:小步快走
D.光不自外 窃:暗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卿不喜与人起争执。荆轲和盖聂论剑时发生不愉快,他就乘马车去榆次;与鲁句践博戏时被对方呵斥,他也默无声息地逃走。
B.荆轲喜结交贤能之人。他虽然特别爱好饮酒,有时混在酒徒中,但为人却喜欢读书,结交者全是当地的贤士豪杰德高望众之人。
C.荆卿深沉稳重受赏识。燕国隐士田光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友好待他;燕太子丹也希望通过田光与他结识并想请求他劫秦救国。
D.荆轲义字当先敢受命。燕太子丹认为派出天下勇士前往秦国去劫持秦王,就可解燕国危机,荆轲认为这是义举,就答应了这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3 03:44: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都是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汉以后也称分封的王和列侯为诸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未遑(huáng):没有闲暇。②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属:连缀,写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秀才:才学优异
C.乃贾生曰 短:说坏话
D.自以寿不得长,又以去,意不自得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廷尉言贾生年少    今君亡赵走燕。
B.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 相如持璧却立。
C.居顷,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填然鼓
D.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高宗、太宗等。
B.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按内容可分为即位诏、遗诏等,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迁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朝有诗赋等博士,汉朝有五经博士,唐朝有太学博士等。古代也可指专门精通某种技艺或从事某些职业的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皇上之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小题5】翻译下列各句成现代汉语。
①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②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③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同类题3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B.秦王不,为一击击 怿:高兴
C.某年月日,秦王赵王击缶 为:替,给
D.相如召赵御史   顾:回头
【小题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秦御史前书曰B.左右欲刃相如
C.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而相如廷叱之
【小题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C.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