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文肃察人

沈括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诗。” 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秀,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①。明年除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②,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召试:应召赴考。 ②寝夺:停止任命,免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盛文肃为尚书右丞,扬州
⑵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
⑶公得诗不
⑷遂尔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肃骤称才雅∕始见气韵清秀 
②今不读其诗∕今封诗自称“新圃田从事”
A.①组中的两个“其”字相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不同。
B.①组中的两个“其”字不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也不同。
C.①组中的两个“其”字不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相同。
D.①组中的两个“其”字相同,②组中的两个“乃”字也相同。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
⑵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
【小题4】“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表现出盛文肃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5】盛文肃对夏有章先后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5 11:4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文肃察人

沈括

盛文肃尚书右丞,扬州,简重少所许可①。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无,未曾发诗。”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而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气韵清秀,谓必远器②。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③。

明年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④,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许可:赞许。②谓必远器:意思是,认为他一定是前途远大的人才。③召试:应召赴考。 ④寝夺:停止任命,免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扬州(_________)    ⑵文肃称其才雅(_________)
⑶盛公未尝过客 (__________)  ⑷明年馆阁校勘 (_________)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盛文肃尚书右丞  别日一诗谢之
B.文肃骤称才雅    始见气韵清秀
C.今不读其诗 荐为馆职
D.先使人持诗入    具言所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谕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
【小题4】“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饭。”表现出盛文肃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5】盛文肃对夏有章先后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注)
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小题1】文中提及的“白乐天”,是指唐代文学家__________。
【小题2】文中举“芦菔、地黄”与“紫草”为例,在写法上有何作用?
【小题3】第二段写采药须考虑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联系全文,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甲、乙二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独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钱公若水为同州推官。有富民失女奴,父母诉于州。委之录参。录参旧有求于富民不获,遂劾富民父子共杀女奴,诬服具申,覆敷无异。独若水迟疑。录参骂曰:“汝得贿,欲出之乎?”若水笑曰:“父子皆坐重辟,岂不容某熟察?”

一日,若水诣州所,屏人曰:“某密访女奴,今得之矣。”知州遂引富民父子,破械纵之,泣谢曰:“非使君,某灭门矣!”知州曰:“此推官之赐,非我也。”富民诣若水谢,闭门不纳。富民绕垣而哭。归倾家财饭僧,为若水寿。知州以若水雪冤功多,欲上奏。若水辞曰:“休也!某初心止欲拔冤,非敢希赏。万一敷奏,在某固好,于录参却如何?”知州叹服,录参知之,诣若水,叩头谢罪。

(选自郑埴《昨非庵日集》)

注释:覆覈亦作“覆核”,审查、核对。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以”字与“传其事以为官戒”中的“以”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B.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C.知州以若水雪冤功多D.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小题2】对“使人迎置后阁祠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派人把抓到的疑犯带到县衙的内阁审问他们。
B.派人把抓到的疑犯安置到县衙的后面内阁,拿他们祭祀。
C.派人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并把钟安置在县衙后阁内,让这口钟来审理疑犯。
D.派人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并把钟安置在县衙后阁内,对着钟祭拜行礼。
【小题3】甲文描绘的陈述古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州官;乙文则塑造了钱若水这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法官形象。
【小题4】请任选一文,简单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