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沈,太原晋阳人也。沈少孤,养于从叔司空昶,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好书,善属文。正元中,迁散骑常侍,典著作。与荀颛、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号沈为文籍先生。寻迁尚书,出豫州刺史。至镇,乃下教曰:“自古贤圣,乐闻诽谤之言,听舆人之论,刍荛有可录之事,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自至镇日,未闻逆耳之言,岂未明虚心,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连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惠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迭一至之言,说刺史得失,朝政宽猛,令刚柔得适者,给谷千斛。”沈探寻善政,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诸所施行,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俗化陵迟,不可不革。苹俗之要,实在敦学。昔原伯鲁不悦学,闵马父知其必亡。将吏子弟,优闲家门,若不教之,必致游戏,伤毁风俗臭。”于是九郡之士,成悦道教,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封博陵候。平蜀之役,吴人大出,声为救蜀,振荡边境。沈镇御有方,寇闻而退。武帝即王位,拜御史大夫。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祜等皆与沈谘谋焉。及帝受禅,以佐命之勋,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目让不受,乃进爵为县公,封邑千八百户。帝方欲委以万机,泰始二年薨。帝素服举哀,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B.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C.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D.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在我国古代指堂房亲属,从叔指堂房叔父,即父亲的堂弟,类似的称谓还有从伯、从兄、从子等。
B.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接受旧朝皇帝让给的帝位。
C.封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所封的领地或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也可以世袭。
D.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古代天子死称崩,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庶人死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沈恪守孝道。王沈年少丧父,由从叔司空王昶领养,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他用心奉养继母寡嫂,因行孝重义而为人称道。
B.王沈富有文才。王沈曾与荀颉、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当时魏国的高贵乡公多次邀请王沈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并称他为文籍先生。
C.王沈备受重用。王沈一生备受恩宠,屡任要职;晋武帝加封他为博陵郡公,被他坚决推辞,后进爵为县公,并把朝廷政务托付于他。
D.王沈用兵有方。平蜀战役时,吴国人大举出兵,声称是援救蜀国,边境为之震动,王沈镇守防御有方,吴国人听说后就退兵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生不闻先王之教,而望政道日兴,不可得也。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
(2)沈以才望,显名当世,是以创业之事,羊枯等皆与沈谘谋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7 12:02: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产,字子乔,范阳人也。少刚厉,有志格。永嘉之乱,同郡祖逖拥众部于南土,力能自固,产遂往依之。逖素好从横,弟约有大志,产微知其旨,乃率子弟十数人间行还乡里,仕于石氏,为本郡太守。

及慕容俊南征,前锋达郡界,乡人皆劝产降,产曰:“夫受人之禄,当同其安危,今若舍此节以图存,义士将谓我何!”众溃,始诣军请降。俊嘲之曰:“卿受石氏宠任,衣锦本乡,何故不能立功于时,而反委质乎!烈士处身于世,固当如是邪?”产泣曰:“诚知天命有归,非微臣所抗。然犬马为主,岂忘自效,但以孤穷势蹙,致力无术,僶俛归死,实非诚款。”俊嘉其慷慨,顾谓左右曰:“此真长者也。”乃擢用之,历位尚书。

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转拜太子太保。谓子绩曰:“以吾之才而致于此,始者之愿亦已过矣,不可复以西夕之年取笑于来今也。”固辞而归,死于家。子绩。

绩字伯阳,少以风节知名,清辩有辞理。弱冠为郡功曹。时石季龙亲征段辽,师次范阳,百姓饥俭,军供有阙。季龙大怒,太守惶怖避匿。绩进曰:“郡带北裔,与寇接攘,疆场之间,人怀危虑。闻舆驾亲戎,将除残贼,虽婴儿白首,咸思效命,非唯为国,亦自求宁,虽身膏草野,犹甘为之,敢有私吝而阙军实!但比年灾俭,家有菜色,困弊力屈,无所取济,逋废之罪,情在可矜。”季龙见绩年少有壮节,嘉而恕之,于是太守获免。

累迁太子中庶子。及暐立,慕容恪欲以绩为尚书右仆射,暐憾绩往言,不许。恪屡请,乃谓恪曰:“万机之事委之叔父,伯阳一人,暐请独裁。”绩遂忧死。

(节选自《晋书·载记第十》,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
B.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
C.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
D.性刚正/好直言/每至进见未曾/不论朝政之得失/同辈咸惮焉/俊亦敬其儒雅/前后固辞/年老不堪理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东晋军事家。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力主北伐,并身体力行,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
B.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C.亲戎,“戎”古族名,支系众多,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西部地区,后泛称西戎,即西部少数民族。亲戎,即结交少数民族。
D.万机,《尚书·皋陶谟》:“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选文指当政者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产能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永嘉之乱时,他投靠同郡人祖逖,又揣摩出祖逖的意图,带兵丁回到本乡,依附石氏,做了本郡太守。
B.李产好直言,为人坦率。他在朝为官时,议论朝政直来直去,同僚都害怕他;兵败时,慕容俊嘲讽他不能守节,他答以实情,受到慕容俊的称赞。
C.李产有节操,又知权变。他受石氏之禄,为石氏战斗到底;而当部队战败,势穷孤危之际,他又归顺慕容俊。晚年为保全名声,他坚决辞职归家。
D.李绩善于辩论,条理清晰。石季龙攻打范阳,责备太守催缴军需不尽力。李绩分析范阳形势,陈述民情,一番话消解了石季龙的怒气,也使太守获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受石氏宠任,衣锦本乡,何故不能立功于时,而反委质乎!
(2)但比年灾俭,家有菜色,困弊力屈,无所取济,逋废之罪,情在可矜。

同类题2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伺字仲文,安陆人。少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平,内徙江夏。伺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揖称名而已。及为将,遂以谦恭称。

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率部党攻灭之。转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

其后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署为左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敏弟恢称荆州刺史,在武昌,侃率伺及诸军进讨,破之。敏、恢既平,伺以功封亭侯,骑督。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永嘉中,石勒破江夏,伺与杨珉走夏口。及陶侃来戍夏口,伺依之,加明威将军。随侃讨杜搜,有殊功。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贼于水边作阵,箭中伺胫,气色不变。诸军寻至,贼溃,死者太半。加威远将军。时王敦欲用从弟暠代侃为荆州。暠将西出,遣长史刘浚留镇扬口垒。时杜曾请讨第五猗于襄阳,伺谓暠曰:“曾是猾贼,欲诱引官军使西,然后兼道袭扬口耳。”暠性矜厉自用,遂西行。曾等果驰还。暠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等所围。时郑攀党马俊等亦来攻垒,俊妻子先在垒内,或请皮其面以示之。伺曰:“杀其妻子,未能解围,但益其怒耳。”乃止。及贼攻陷北门,伺被伤退入船。杜曾遣说伺云:“马俊等感卿恩,妻孥得活。尽以卿家外内百口付俊,俊已尽心收视,卿可来也。”伺答曰:“贼无白首者,今吾年六十余,不能复与卿作贼。吾死,当归南,妻子付汝。”乃还甑山。时王暠与李桓、杜曾相持,累战甑山下。伺惊创而卒。因葬甑山。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注)滠(shè):水名,在中国湖北省。甄:军队的两翼。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B.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C.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D.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B.永嘉,文中指西晋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领,担任,特指兼任。在古代表官职升降的词语中,与“领”意思相同的还有“兼”“除”“擢”等。
D.从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伺不善言谈,为人谦恭。他做郡将督的时候见到乡里士大夫只是作揖报个姓名,做了将军之后便以谦恭著称。
B.朱伺作战勇武,有胆有识。他懂得用兵之道,曾率部党消灭了叛乱的张昌,后又跟随陶侃平定了陈敏陈恢之乱、讨伐杜弢,屡建功勋。
C.朱伺心地善良,坚守道义。他阻止了杀死马俊妻子儿女的行为,拒绝杜曾的劝降,表示自己绝不做盗贼,毅然返回甑山。
D.朱伺头脑清醒,善于识人。他深知王暠刚愎自用,杜曾是奸猾之贼,二人必定会交战,预先将家人送到马俊营中。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习凿齿,字彦威。齿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荆州刺史桓温为从事,江夏相袁乔深器之,数称其才于温,转西曹主簿,亲遇隆密。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众务。C.桑门,即“沙门”,表示勤修善法、息火恶法之意;原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僧侣。D.史臣曰,同《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一样,都是为了颂扬人物而进行的篇末评论,这种评论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但都属于“论赞”。【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温请人看天象,向其询问国家命运之长短,但星人的答复却令他不满,星人感到大祸临头,在听了习凿齿的解释后才释然。
B.习凿齿用“生平所未见”来高度评价简文帝,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忠于朝廷的愿望,违逆了桓温意愿,于是被降职为户曹参军。
C.习凿齿撰写了《汉晋春秋》,在叙述三国历史时,以蜀汉为正统,曹魏为篡逆,其意在以史为鉴,规劝桓温不要有非分之想。
D.苻坚对习凿齿非常赏识,赏赐给他好多东西,还将其与西晋的陆机、陆云相提并论,因习凿齿有脚疾,故戏称之为“半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在任职,每处机要,莅事有绩,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週之。
(2)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周门人称为子贡。

②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

③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劝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

④泰始六年卒,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注释:⑴谯周,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⑵完聚:离散后重新团聚。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使于吴,吴人称焉(__________)    ⑵劝南出牂柯(__________)
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__________)  ⑷命于此矣(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厉以节义
A.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庄子《秋水》)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C.而皆背晋以归梁 (欧阳修《伶官传序》)
D.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司马光《训俭示康》)
【小题3】阅读第③段,简述吴国攻击罗宪的主要经过。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
⑵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罗宪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②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吾家佳弟子,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①骨鲠:性格耿直正派。② 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B.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C.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D.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子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不取字。
B.从子:旧义有伯父叔或父的孙子的意思,后来可以用来称呼亲兄弟之子。
C.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D.序:又称“序言”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列于卷首,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部著作,如《兰亭集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他的祖父王正,做官曾做到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太守。
B.王羲之幼年讷于言,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C.太尉郗鉴向王导求取女婿,并亲自去挑选,结果郗鉴在王氏诸弟子中挑中了在东厢房袒腹进食的王羲之。
D.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