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青山
张敬波
为什么要登山?
因为它在那里。
50年前,新西兰人艾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谢尔盖,在珠峰之巅8848.13米处激情相拥,宣告了喜马拉雅山运动“黄金时代”的来临,而他们的前辈登山家马洛里却只能和这句著名的问答一起长眠珠峰,谛听世界最高峰的心灵律动。马洛里是把登山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并成为把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熔于一炉的山之子。
山是美丽的,有着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境界,它不可能被征服,他总是在高处静观世间的喧腾。因此我们只有走近它,观察它,抚摸它,窥探它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青山无语,它在梳理着绵长的精神历程。
在“青未了”的齐鲁大地,仁者孔子登上山巅。“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好一副君临天下的气概。这位老夫子,没料到自己的才情、智慧和三言两语成为中国历史大脉络中的枢纽,左右着历史深处的喜怒哀乐。他在把泰山踩在脚下的同时,顺便也踩出了道德、器物和制度,流播千年华夏。
转眼到了冕旒华贵的唐宋,不得志者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不知是寻着玉真公主的芳踪,还是被谢眺的遗踪牵引,跌跌撞撞地来到皖南敬亭山,相对敬亭,五十出头的绝代诗仙吟出了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落寞平常的敬亭山,一不小心闯进了中国文学史,并成为文学史中最富人情味的青山。敬亭山由此热闹了1300年。
青山似乎是寥落文人的最爱。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豪气干云天,但是,最终却略带辛酸地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文人将军,落魄至和青山调侃,想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但是,他最终爱上了青山,直到有一次面临山的巍峨雄浑,他难以自禁慨然赞曰:“如对文章太史公。”以司马迁的《史记》来比喻山势,真是非辛弃疾不能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辛稼轩一生中对青山唯一的“反动”。
辛稼轩绝不会想到若干年之后,有一位叫施耐庵的酸臭文人,敷演描绘出文学史中匪气和杀气最重的一部水浒英雄传奇。众多杀人越货、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枭雄好汉,面对官兵的剿杀,只好扯旗造反,营造了一座固若金汤、天高皇帝远的乐土。这里人人可以大块吃肉、大秤分银,却始终逃脱不了被招安和杀戮的命运。从此,梁山成为抵抗和起义的代名词,饱含着血腥和暴力,它耸立在有着反抗压迫和剥削传统的人类精神之巅,同时指向中国文人心底最夸张的反弹。
如果梁山代表着反抗和欲望,那么花果山就有理想和自由的意味。无法无天如美猴王,在山中无老虎的世外桃源,与天斗、与人斗、与神斗,虽遭镇压却也风光无限,多少暴露了写书人在瑰丽奇幻的神话外衣包裹中的自由的心灵,隐秘卑微但又令人肃然起敬。虚虚实实的梁山和花果山,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两座高峰,也是传统文人和外界无法和谐的铁证。
由此观照,青山的历史也是人类心灵史的一部分。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随着生命的四季,春华秋实。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赏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洛里长眠于珠峰,他是把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熔于一炉的山之子。 |
B.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在珠峰之巅激情相拥,从此宣告了人类成功征服高山。 |
C.不得志的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他让敬亭山成为文学史中最富人情味的青山。 |
D.代表着反抗和欲望的梁山,意味着理想和自由的花果山,均是传统文人和外界无法和谐的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