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约合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31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是海洋大国,同时也是海洋小国。我国的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这些数据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然而,从人均海洋面积来看,就显得十分可怜了,按《公约》规定,中国的人均海域不到世界人均的1/10,人均占有面积排在世界第122位,海洋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30,人均大陆架盆地的面积只有世界平均的1/40,大陆架油气资源人均不足世界的1/2。

(选自何传添《中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和捍卫海洋权益的战略思考》)

材料二: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是今年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战略层面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专家认为,自海洋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之后,中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将通过这3个试验区连成一片,形成以海洋经济为基础的沿海大城市群。

据国家海洋局3月公布的《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为3843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2.8%,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海洋资源潜力巨大。

厦门大学海洋政策与法律中心副主任朱晓勤表示,海洋中的丰富资源可为人类资源短缺提供巨大的物质支,在开发时所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也可带动区城经济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对于保障我国海洋主权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化发展研完中心主任每鸿胜表示,中国要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利益,应该将木国可以利用的海域成先利用起来,然后以中国内部的发展实力为基础,争取海洋话语权,并最终保证中国的海洋国家利益。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三:

 (选自《自然资源部发布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材料四:

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当前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债权国。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74.4万亿人民币(约合11.5万亿美元),是世界上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两大经济体之一。中国也建立起了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国家科技体系、工业体系以及比较系就的国防科研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船舶、航空、航天,兵器、核工业电子等军工企业拥有较强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

与此同时,军队转型建设不斷深入,尤其是海军建设逐步向远洋海军转变。一大批新型装备陆续服役部队,海军战斗力建设得到了实质性增长,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的特征逐步显现:海军主战武器装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中国首艘航母16舰正处于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之中,首艘自主研制生产的航母、万吨级驱逢舰也先后下水,新型核潜艇、052D型驱逐舰以及轻型护卫舰、大型护卫舰、大型船塢登陆舰、新型综合补给舰等一大批新型武器装备相结列装服役,海军作战平台向大型化、远程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抢抓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机遇,实现了水面规艇编队、海军航空兵、核潜艇和常规潜艇走出去常态化,在出布提成立了首个海外保障基地;走向深蓝、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完威了环球航行访问,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撒侨、叙利亚化武护航、马航客机搜寻、马尔代夫紧急供水,也门战火中侨等重大远海任务,彰显了大国担当,赢得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好评利高度赞誉。

(摘编自《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人民网,2017年09月21日)

要维护中国的海洋国家利益,需要从哪几方面加以努力?请结合文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4:22: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严东生:道是无机却有情

许琦敏

2016年9月18日,我国著名的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严东生先生在上海去世,享年98岁。

上世纪50年代,他研究各类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抗氧化无机涂层和无机高温材料的制备等,使我国飞机发动机的寿命成倍提高;60年代,他研制新型扩散涂层材料,为我国各类卫星的姿态控制开发了关键材料和部件;70年代,他倾心发展特种无机复合材料,为远程导弹突破再入热障难题、发展洲际导弹提供材料基础;80年代,他不断完善学科布局,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从材料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网;90年代,他预见到纳米级无机材料的研究,将成为一个重要领域,又朝着这个方面开拓。

80年代初,科学的春天刚刚到来,为重新建立一套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科研管理制度,作为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他领导建立了一套依靠科学家的评审制度,坚持公平、客观、择优支持的原则,明确规定不得有任何行政干预,这为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工作体制的建立、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严东生参加中科院访英、瑞典代表团,访问期间签订了中科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的合作协议,以及与瑞典皇家科学院及皇家工程科学院的合作协议。1979年严东生推荐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第一位赴英国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此后又陆续派出多名去联邦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访问学者,这些人回国后大都成为新一代的学术骨干。

1983年,严东生了解到,西欧核子研究中心L3组的丁肇中教授由于建造L3探测器中高分辨率电磁量能器的需要,要生产一万多根23厘米长的BGO晶体。当时,国内外尚无人能生产出这种无缺陷、大尺寸的晶体。但严东生决定接受丁肇中教授的要求。他大胆改变该晶体的生产方案,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从实验室成果到大尺寸晶体批量生产的开发工作,保证批量晶体的质量与成品率,使上海硅酸盐所成为世界上BGO产出规模最大、质量可靠、享有信誉的单位。这个合作成了我国科学史上通过国际间科技合作促进我国科技研发能力的一个经典案例,在此后的20多年中,不断推动着我国在闪烁晶体领域的进步,并形成了一个几乎是独占性的产业。

两年多前,严东生在爱妻孙璧媃的追悼会上,颤抖而坚定地轻声说道:“璧媃,你先安心去吧,在那边等着我!”在严东生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怀着与爱妻重新相聚的念想。

孙璧媃与严东生同窗,是燕京大学化学系的才女,在光电化学领域颇有建树,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的教授和第一任系主任。当年,严东生与孙璧媃同时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为了照顾儿女、老人,孙璧媃不得不放弃学业和事业发展的机会留在国内。严东生回国后,由于科研事业的需要,经常东奔西走,孙璧媃总是用温情和毅力,支撑着家庭,让丈夫可以放心施展才华。谁又想到,她还是严东生学术上的“充电器”。平时,孙璧媃读书的时间比严东生多。严东生回家后,除了日常生活外,在专业理论,尤其是物理化学方面,常找夫人作顾问,相互切磋,相互“充电”。

(选自2016年9月26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46年,严东生获得了留美奖学金,先去了纽约大学,后转入伊利诺大学。3年后,新中国成立,严东生放下了一切,回到了祖国。

(骆新《两院院士严东生:人生辛苦半九十》)

②“璧媃也是研究化学的,退休前是上海交大的化学系主任。我们早过了‘钻石婚’啦,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让我感到,一个和谐的家庭,对人的状态有积极的影响。”

(《严东生采访录》)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严东生是具有爱国情怀的杰出的材料科学家,他一生兢兢业业,为我国飞机制造、卫星上天,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材料瓶颈。
B.严东生能够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有开创性的作为,与他在科学研究中的钻研精神有关,更与他开阔的国际视野有关。
C.严东生接受丁肇中教授的要求,完成了从实验室成果到大尺寸晶体批量生产的开发工作,体现了科学家的胆识和创新精神。
D.许琦敏对严东生的介绍多用概述性文字,也有较为生动的细节描写,比如为了表现他的重情重义,就对他在妻子追悼会上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描写。
【小题2】严东生的“战略眼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小题3】传主是严东生,但有不少的文字涉及他的夫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D.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小题2】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手机与微信的“温柔”

①微信后来居上,是一个集社交沟通、检索阅读、消费支付于一体的新平台,它以加友确认的方式与抢占先机的微博群雄割据。微信不仅方便联系,还是有效的公共空间,制造了“熟人社会”共舞的幻象。“小微们”的诞生本身( )手机的技术更新,受随身听的启发,手机与平板电脑( )。触摸屏替代了按键,资讯、娱乐、摄影、交流全在轻轻一触。微信( )消费时代的需要,它只要举手之劳下载一个软件,快捷、廉价,兼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简直有百利而无一害。它的“利”是可以切身感受得到的;它的“害”却是( )无形的,需要批判意识才能察觉,越方便越快捷的事物对我们的奴役越深,因为这种奴役越发不可觉察。对闲暇无情的剥夺和对自由温柔的谋杀,这一切恰是以闲暇和自由的名义进行的;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控制我们对于这个时代和世界的想象,成为新的意识形态的。

②就像烟瘾者的香烟不能离手一样,手机像掌纹一样镶嵌在现代人的手掌中,成为泄露现代人身体和心灵秘密的“试金石”。不信,你试试看自己能否随意将手机给旁人(包括家人和朋友)看,尤其是自己到底能够忍受手机不在身边的时间长度。这两个小小的实验就会暴露出手机对于个体的宰制力量。和其他家电不一样,手机以其体积优势与我们的身体、手构成对应,它每时每刻地伴随我们,在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控制我们,尤其是男性,没有手机就会惶恐、焦虑、心神不宁,仿佛正在与钟爱的女郎失之交臂。没有工作的瞬间就要将手机握在手里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性动作,手机不在身边就会感到不安,没带手机出门则会惶惶不可终日。这是今天典型的手机交往焦虑症。

③现代都市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但“朋友圈”以一种隐匿的方式悄悄地将“熟人”接回来了。我们足不出户却能知晓“你事、我事、天下事”,而且不仅知道对方的行踪,还貌似知道对方的表情、思想和趣味。从各人贴在朋友圈的图片,我们知道朋友的生活:有的在会议中,提供座位名、出席人员合影;有的在去会议的路上,传上如诗风景画;有的在旅行,上传历史信物供大家凭吊;有的在演讲,传来标题和横幅。很多作家在写作之余,都去写字、画画、收藏去了。每天在“朋友围”都能看到朋友们传上来的新作:收藏的字画、古董、黄花梨、红木家具,自己的字画习作……五花八门,全有物证贴在“朋友圈”。微信让生活“零距离”,随时处于主动或被动的“写真”之中。即便你没加入微信,也完全可能被你的朋友关照而暴露行踪。你不能掩饰说你不能喝酒,因为你喝茅台的壮举被拍摄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你不能散谎说你不在广州,因为你刚刚上传了小蛮腰前的留影。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社交冲动,更深层地迎合了人类这种动物本能的窥私癖、炫耀癖及自恋动机。人的表现欲和窥视欲共同制造了“朋友圈”的虚假繁荣。将自己的生活照上传“朋友圈”公布自己的生活,朋友的回复制造了某种虚拟的明星感受。

④微信将人群进行新的划分,并以数字化的特有方式将朋友进行再定义。“朋友圈”改写了朋友的定义,成为新的缘分的代名词。“朋友圈”的选择的确经过你的确认,但这种确认是一键认证的,是本能式的,就是一两秒钟内的事情,远远不如“桃园三结义”来得复杂。你仅仅是“认识”他或她而已,这个“认识”的程度则深浅不一。在城市里,要认识一个新人太容易了,一个朋友约去的饭局、酒会你可能会认识十个陌生人,而一个朋友邀去的会议你可能会认识三五十个人,一个在街上邂逅的朋友随手拉去的Party你可能会认识上百人。参加一次家长会、一次出游、一个会议、兴趣爱好小组、民间团体或组织你都可能会认识几十上百人。我们能说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吗?因为免费,所以在加“朋友圈”的时候,我们几乎不再用传统的情感去衡量这种情感的深度。不同性质的“群”瓜分我们的时间和生活,也在内部给我们提供多样化的身份认同。

⑤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交往呈平面的、浅表的、碎片化趋势。几十年未曾联系的小学同学可能通过蛛丝马迹要求加你微信,从未见面的粉丝、陌生人也可能不屈不挠地要求加你为好友。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聚会、聚餐,甚至恋爱、求婚这样神圣的时刻,如今都被手机的屏幕所笼罩。只有你意想不到的角落,没有手机无法光顾的角落。手机使一切时间意义平等:随时打声招呼,随地传一张图,举手交换彼此的“生活照”,以此作为活着的证据。生活不在别处,在手机里!

【小题1】在第一段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需要、结合、符合、隐身
B.依赖、联姻、吻合、隐蔽
C.依靠、合作、切合、隐藏
D.须要、联合、适合、隐迹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比喻贴切形象,请加以分析。
【小题3】根据第④段内容,概括“再定义”的“朋友”的特征。
【小题4】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
A.手机与微信对人们的奴役不可察觉。
B.手机对个体的宰制力量,导致了今天的手机交往焦虚症。
C.通过隐匿的方式,“朋友圈”能将陌生人社会变为熟人社会。
D.微信使生活“零距离”,完全满足了人的表现欲与窥视欲。
【小题5】根据文意,概述手机与微信“温柔”的表现。

同类题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水族先民可能来自北方

关于水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么时代,什么原因,从什么地方来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水族专家所关注的,也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贵州省水族学会副会长蒙熙林说,从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的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以及DNA鉴定等等资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

蒙熙林进一步分析说,荔波县档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书上印有梅花鹿的图案,而梅花鹿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其次,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內容,跑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节跑马讲究配鞍而骑,如实在没有者,也要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配鞍而骑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与南方“不鞍而骑”的习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儿时,嫁妆中必须有件羊毛大衣,这是水族人富贵的象征。而南方炎热的气候显然与羊毛大衣格格不入。

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医学研究部门通过对水族群体抽血进行DNA鉴定,得到了科学的结论。1997年,贵州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定是西北地区民族的血缘。

专家们分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这次迁徙促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由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莪州、劳州、都尚县、婆览县建制的辉煌。水族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相邻的民族之中,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入到水族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在水族民间、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等,那只不过是水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的事实。

【小题1】根据文意,下列对“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理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水族有自己的古文字,水族语言中保存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有着复杂的声韵母系统。
B. 水族书上印有南方绝对没有的动物梅花鹿的图案,水族人嫁女必送羊毛大衣。
C. 水族人骑马讲究配鞍而骑,骑马必配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
D. 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的时间和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当,端节的活动——登高跑马的时间亥日相当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水族的发展演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
B. 水族先民的第一次举族迁徙,融入了岭南的百越族群中。
C.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时期,水族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D. 一直到了公元629年之后,水族才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有了建制的辉煌。
【小题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水族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的后裔“骆越”族的一支逐渐发展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
B. 遗传专家对水族群体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最终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C. 水族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又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和相邻的民族互相融合。
D. 水族先民的两次迁徙,共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时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水族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