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是岁十月之(________) (2)攀栖鹘之巢(________)
【小题2】选出与“仰见明月,顾而乐之”中的“顾”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荷君见顾 (《崔枢有清名》)B.顾安所得酒乎
C.四顾寂寥D.道士顾笑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状如松江鲈  开户视
B.问姓名  不见
C.盖二客不能从   听其所止而休
D.今薄暮  飞鸣而过我
【小题4】文中划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析。
【小题5】本文结尾记了一场梦,这个梦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4:3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⑤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哺糟啜醨    哺:吃
B.美恶之辨,战乎中    辨:区别
C.岁比不登    登:登高
D.齐桓公之遗烈 烈:功业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美恶横生 以修补破败
B.求祸而辞福 夏凉而冬温
C.自其内而观之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D.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而忧乐出焉
【小题3】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如果有值得观赏的地方,那么就都有值得快乐之处。
B.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追求灾祸,躲避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
C.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铲去墙上雕镂的花纹,蔽身于粗陋的屋舍里
D.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
【小题4】结合文章第④段,请指出苏轼“超然”的表现,并简要分析。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段断句。
故 画 竹 必 先 得 成 竹 于 胸 中 执 笔 熟 视 乃 见 其 所 欲 画 者 急 起 从 之 振 笔 直 遂 以 追 其 所 见 如 兔 起 鹘 落 少 纵 则 逝 矣 与 可 之 教 予 如 此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轼

、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一善,从而赏之,又有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B. 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C. 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D. 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尧因为文治和武功俱臻美备,自古以来就被尊为古昔圣王。汉武帝刘彻对他的评价是:“千古帝范,万代民师,初肇文明,世人敬赖。”
B. 书即《尚书》,位列儒家重要核心经典。“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C. “仁”被孔子列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包括了孝、弟(悌)、忠、信、礼、义、勇、严、仁、爱、和、平等内容。
D. 爵禄指官爵和俸禄。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名位和经济权利的标志,禄制一般指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或官吏食禄的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苏轼二十一岁考进士的试卷文字,开篇就指出上古时代的那些名主爱护百姓,用君子长者的态度对待天下人。
B. 作者指出,穆王告诫吕侯要用“祥刑”的话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而成的《吕刑》被选入《尚书》。
C. 可赏可不赏、可罚可不罚的问题,是上承“疑”字而来,这一层挖掘,既深化了主旨,又体现了作者认识事物剖细入微的能力。
D. 文章提出的赏善惩恶、一本忠厚的原则,只不过表现出了试官和作者希望要善待杀人犯、要求推行“仁政”的善良愿望而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善,从而赏之,又有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2)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