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小题1】下列句中的“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召诸统制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尽人皆知D.奈何取之尽锱铢
【小题2】下列句中的“卒”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B.卒夜宿
C.卒有疾D.卒以此得祸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B.时人
C.之而育其孤D.足以汝身
【小题4】与“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知我者鲍子也B.村中少年好事者
C.飞何功之有D.议论不挫于人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小题6】文章最后划线句表现了岳飞的什么性格?
【小题7】岳飞留下的诗文不少,你最喜欢他的哪篇(首)诗文?请写出题目和其中的名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1 08:45: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木夹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 驶:迅捷
B.以木夹之 函:木匣
C.逆旅主人跪前事     白:禀报
D.东归,再往访之     比:等到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木夹函之    但刘日薄西山
B.山门砉然辟  且举世而非之不加沮
C.结束急装    臣之进退,实狼狈
D.众急持械谋拒 不知老将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两位女剑侠,同样的衣饰风采,同样的骑驴疾行,但前者略记一个特写镜头;后者稍详写一个片断。读后感觉这两女似是一人,又仿佛不是一人。
B.新城令崔懋所见侠女,不知哪里人氏,可能三十多岁,穿锦衣弓鞋,一身男士装束,腰带宝剑,骑着黑驴,人驴都极有精神,和人言语时总是迅疾而行,如飞隼向东逝去。
C.顺治初年莱阳县县官押送官银数千两去济南,经旅店主人的引导投宿尼庵,但深夜银两为红帩头人所盗,再经店主指点亲自找到了与尼姑一同到来的老妪,向她们求援。
D.尼姑举止神奇,办事迅疾,接到求援后一段时间,就徒步手拿人头,驱驴背负封记如故的数千官银返回,之后就带老妪离开了尼庵,行踪无迹。
【小题4】翻译。
①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②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小题5】从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剑侠的侠义和神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杰(1725-1805),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以昔为尹继善缮疏,曾邀宸赏,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又以陕人入本朝百余年无大魁者,时值西陲戡定,魁选适得西人,御制诗以纪其事。寻直南书房,屡司文柄,五迁至内阁学士。三十九年,授刑部侍郎,调吏部,擢左都御史。四十八年,丁母忧,即家擢兵部尚书。服阕,还朝。五十一年,命为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拜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杰每议政毕,默然独坐。一日,和珅执其手戏曰:“何柔荑乃尔!”杰正色曰:“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赧然。洎仁宗亲政,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上优礼之。七年,固请致仕,晋太子太傅。八年春,濒行上疏,略谓:“各省亏空之弊,起于乾隆四十年以后,州县营求馈送,以国帑为夤缘,上司受其挟制,弥补无期。至嘉庆四年以后,大吏知尚廉节,州县仍形拮据,由于苦乐不均,贤否不分,宜求整饬之法。又,旧制,驿丞专司驿站,无可诛求。自裁归州县,滥支苛派,官民俱病。宜先清驿站,以杜亏空。今当军务告竣,朝廷勤求治理,无大于此二者。请睿裁独断,以挽积重之势。”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于陛辞日,赐高宗御用玉鸠杖、御制诗二章,以宠其行,有云:“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时论谓足尽其生平。既归,岁时颁赏不绝,每有陈奏,上辄亲批答,语如家人。
节选自《清史稿·王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B.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C.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D.杰在枢廷十余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
B.上书房:清朝皇帝办公的地方。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C.军机大臣:正式称谓是“军机处大臣上行走”,俗称“大军机”。分设满、汉人员,由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总督等官员奉特旨充当,均为兼差。其数无定额,任期无限止。
D.丁忧: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杰在乾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殿试考卷呈送给皇帝时他名列第三,因乾隆皇帝认识他,遂将他的名次提为第一。这样,王杰就成为陕西自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位新科状元。
B.王杰多次升职。乾隆三十九年,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吏部,擢升左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回乡守孝期间提升为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管理礼部。
C.王杰在朝身担要职十余年,为官清正,敢于直言。是当时统治集团中一名难得的廉洁之士,特别是在与奸贪之臣和珅的斗争中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
D.王杰的话切中时弊,皇上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意见。王杰每次上书,皇帝都亲自批奏回答,语气就像对家里人一样。“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当时人都认为,这句诗足以概括王杰一生的成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直南书房,屡司文柄,五迁至内阁学士。
(2)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陛辞日,赐高宗御用玉鸠杖、御制诗二章,以宠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