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再寄 

晁采①

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②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③定不如。

[注]①晁采,唐代宗大历时女诗人。②浪:没有拘束,不受限制。③肠断寒猿,典出自《世说新语》:“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路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紧扣了题目中的“秋”字,突出了初秋的特点。
B.首联中的“觉”与“惟觉时之枕席”之“觉”,意思相同,刻画的状态也是相同的。
C.“窗外江村钟响绝”,不仅用钟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还侧面表现了人难眠的情态。
D.“肠断寒猿”运用典故,暗示了秋天夜晚气温由凉到寒,还表现了人心情的变化。
【小题2】诗里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3 03:52: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都,归而杳然丧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升糟丘,阶级千仞,南向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乎,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取材于王绩《醉乡记》)
(注释)①姑射:传说中的仙山名。②公旦:周公姬旦。③五齐(jì):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称作“五齐”。④华胥氏之国:寓言中的国名,后作梦境的代称。
昔余尝至一乡,辄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
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人不余欺也。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而荒惑败乱者,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已。
(取材于戴名世《醉乡记》)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结绳之政已矣   薄:浅薄
B.盖至其边   鄙:边界
C.仅与醉乡焉 达:通达
D.指以为笑   率:带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醉乡 故为
B.昔者黄帝氏尝获游都    归而杳然丧天下
C.怒升糟丘 南向
D.夫果有其忧    而不知出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寝于于,其行徐徐
他们睡觉很踏实,行走很悠闲
B.下逮幽厉,迄乎秦汉
向下传到周幽王周厉王,直到秦汉
C.酣适之方,甘旨之尝
畅快舒适的地方,可以尝到美味的地方
D.放纵恣肆,淋漓颠倒
放纵自己,颠倒黑白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②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
【小题5】王绩与戴名世笔下的“醉乡”各有什么特点?二人借此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