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正确
B.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去,到
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感谢
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②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6 09:2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史记·列传》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代为了选拔人才,有察举制度,考察和推举人才。秀才自汉代成立以来又称茂才,秀才就是优秀的人才。
B.太傅:中国古代的官职。也指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人。
C.征,征召,特指君召臣。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拜,授予官职,“拜官”为旧时的常用语。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D.九卿:秦汉时的中央行政长官,像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等,管宫廷总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年少时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二十多岁时被文帝征召,担任博士,成为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B.贾谊到长沙四年后,被汉文帝召见,文帝因感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
C.贾谊多次上疏,说诸侯的封地太多,有的诸侯的封地甚至广连几个郡,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D.贾谊谪居长沙时,因梁怀王骑马时堕马而死,贾谊感到自己作为老师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一年多,也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同类题3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醒,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清白)受物之汶汶(污染)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D.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秦王击轲,被八创。 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小题3】作者引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的用意是     ( )
A.屈原过于清高、正直,不仅遭人嫉妒,而且为一般人不理解,指出屈原不能知权达变适应社会,顺应时代。
B.说明屈原坚守节操,德才兼备,不肯同流合污,意在指责楚王无知人之明,同时也含蓄批评屈原孤芳自赏的态度。
C.赞扬屈原保持了高度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作者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迫害屈原的那个昏聩邪恶的统治集团的愤慨。
D.肯定了屈原能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和志向,但不同意屈原认为整个世界都混浊的见解,作者比屈原要客观辩证些。
【小题4】把第Ⅰ卷《屈原列传》中的句子(1)和课内句子(2)(3)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弑其主,杀已降,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秦县,故地在今河南渑池东。④鲁公:项羽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项羽曰  数:列举罪状
B.丁壮军旅    苦:以……为苦
C.其将,罪六  王:封王
D.斩首八万,遂定楚地  略:大致,差不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杀已降,政不平 击破沛公军
B.夫为人臣弑其主 夜缒
C.汉王伤胸,扪足曰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遂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常身翼蔽沛公
【小题3】给文中画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B.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C.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D.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
B.汉王历数项羽暴虐、弑主、杀降王、坑秦卒等罪行,以便使刑余罪人能击杀项羽。
C.汉王被弩箭射中了胸部。却摸着脚谎称只是脚趾受伤,其主要意图在于稳定军心。
D.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
【小题5】把课内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
(2)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