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重展西湖二首(其一)

(宋)宋庠

绿鸭东陂已可怜,更因云窦注西田。

凿开鱼鸟忘情地,展尽江河极目天。

向夕旧滩都浸月,过寒新树便留烟。

使君直欲称渔叟,愿赐闲州不计年。

(注)① 皇祐年间,宋庠贬官许州,兴工疏浚了西湖,并凿断横堤,使东西相通,连成一片。完工后,他写下《重展西湖》二首以记其事。②东陂,指西湖的东部分。③云窦,指从山穴或山谷中涌流而出的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绿鸭”写水的色彩。东半湖绿波荡漾,水光粼粼,风景已经十分可爱了,“更因”承接上文,描写西半湖流云涌动,其风景更令人陶醉。
B.颔联凿通了东西两湖,鱼和鸟得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展尽”是个双关动词,既是说湖面开阔了,就像大江大河一样无边;又是说诗人极目远眺,看到水天一色,胸怀顿觉开阔。
C.尾联作者抒情达意。古人称太守、郡守、刺史之类的地方长官为使君。这时宋庠正贬官许昌,为知州,故自称“使君”。
D.诗人善于寓情于景,通过鲜明生动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感情,自然而含蓄。诗人的观察力比较细密,故状物、写景细腻传神。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7 08:04: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临年四十以大理寺丞致仕,居吴兴城西。一日,浮屠晓容来谒,公欣然接之。是时,二子行中、久中秋赋不利,皆在侍下,公强使冠带而出。容一见行中,惊起贺曰:“后举状元也!老僧自此不复更阅人,往杭州六和寺求一小室寄迹,待科诏下,乃西游耳。”公初未之信。后三年春,久中偶至六和,容叩伯仲行期,久中告之,师曰:“某是日亦当离杭矣。”

是秋,二朱至京,开宝寺,容寓智海。相次行中预荐,明年省闱优等,唯殿试病作,不能执笔。是时,王氏之学士人未多得,行中独记其《诗义》最详,因信笔写以答所问,极不如意。卷上,神宗爱之。行中日与同舍围棋,每拈子欲下,必骂曰:“贼秃!”盖恨容许之误也。未唱名前数日,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须臾,又至,且曰:“愿见朱先辈。”行中叱其仆曰:“此必省下欲出关者耳!”同舍曰:“事不可知,何惜一见?”行中乃出,士人附耳而语曰:“某乃梁御药门客,御药令奉报足下,卷子上已置在魁等,他日幸相记。”行中唯唯而入,再执棋子,手颤不能自持。

行中念容,独往智海,道梁氏之事。师喜甚,为命酒留款,且曰:“吾奉许固有素,只一人未见尔,当邀来同饮。”烛至,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师徐曰:“此子当唱第,先生能一留目否?”丐者曰:“尔云何?”师曰;“可多士否?”丐者摆头曰:“第二人。”师行中足,使先起,密征其说,但曰:“偶数多。”

明日出门,遥见余行老亦入寺,师不觉拊髀惊叹,谓行中曰:“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及听胪传,行老果第一,行中次之。行中释褐了,往谢师,师劳之曰:“子福人,今日日辰,以法推之,魁天下者官不至侍从。”其后,行老止领郡而已。

(选自《泊宅编》,有删节)

(注)①王氏之学:王安石主持编著的《诗义》等书,因受皇帝信任,一度代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寺 舍:住宿
B.可多士否 冠:位居第一
C.师行中足    蹑:使……放轻
D.子福人 诚:实在,的确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又作“致事”“致政”,即出仕为官。
B.浮屠:又作“佛陀”,文中指和尚、出家人。
C.伯仲:原指兄弟间排行的次第,文中指兄弟。
D.足下:对对方的尊称,旧时常作为交际用语。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B.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C.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D.始吾见子/以谓天下之美尽此矣/不知乃有此人/昨夕闻偶多之说/今又睹此人/兹事可知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士人通谒,行中方棋,遽使人却之。
(2)师引寺廊一丐者入,相与饮酒斗余,不交一谈。
(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秦晋崤之战》)
【小题5】从文章看,当时科考和官场有哪些不良现象?请结合全文分点概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高宗即位,诏赠通奉大夫、端明殿学士。议者以为薄,复加资政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官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官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②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