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存。根据现有考古资料,中国绘画可以追溯到上古史前时期,岩石、彩陶发饰可称为最早的绘画。彩陶本身是土红色,用黑白两种颜色来装饰,它的装饰主要是由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几何纹样组成的,色彩对比强烈明快,造型浑朴自然。

从重彩画来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漆工艺的发明。在般代的遗址中已发现画有色彩图案的漆片,色彩以红、黑二色为主。到战国时期,漆器大多用鸟兽、鱼纹来做装饰,富有变化,装饰味也很强。有的漆画在黑漆底上以赭、黄、朱红、灰绿、金银等色彩表现物象,格调深沉热烈,富丽堂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两千多年前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与运用以及当时重彩画精湛的艺术水平。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帛画是古代绘画的代表。强烈的对比是这幅作品的一大特色,在色彩上尤为明显:鲜亮的红色与浓重的青黛、深棕色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在白底上黑、红、黄、赭、青、绿、紫这些颜色都有,有的是用颜色勾轮廓,里面再涂别的颜色。这都说明当时在重彩技法上的经验已相当丰富。西域佛教画的传入,在色彩上无疑给了画家一种新的刺激,开阔了画家的眼光,色彩的运用日渐熟练。

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到唐代,已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新的高度,绘画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色彩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更是备受宠爱,色彩的运用在唐代可以说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这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和大量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的文化成果;二是要用华丽的色彩、辉煌绚烂的格调来描绘歌舞升平的景象,来反映唐代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色彩在唐代辉煌的高峰上停了下来。由于历史原因和绘画观念的局限,色彩再没有力量向上冲击了。宋代是水墨画急剧发展和勾线填色原地踏步的时期;而自元代后,水墨画便以绝对优势主导了中国画坛。色彩不仅在画幅上的位置越来越小,而且也变得越来越淡。大青绿山水让位于色彩较弱的小青绿山水,以墨为主的浅蜂山水广为流行。墨给人的一般印象是高雅深奥、超见脱俗,而且在不同的纸、纲上由于笔所含水分的不同,能产生晕开或干湿等不同效果以及明暗浓淡的变化,还能表现物象的质感、量感和色彩感,显得单纯而又丰富,耐人寻味,而色彩则被认为显得火气、俗气。在尊墨的大气候下,一批杰出的画家如郭愿、米常等在山水画上抛弃了唐代以来金碧辉掉的画风而追求平炭清新,水墨画就成了这种精神特点的最好寄托和我体。水墨画的确立和完善,成为后世“文人画”所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且得到了长是发展、收她与我国原有的老庄哲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到了近现代,中国画色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思想家,奋起呐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绘画方面把矛头直指文人画,打破了一时沉寂的空气。正是这一变革,中国画色彩风格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体现了时代精神。无论是重彩工笔,还是重彩水墨写意都呈现出蓬勃生机。这一时期水墨和重彩的结合,推动现代中国画色彩的向前发展。

(摘编自董有国《中国画色彩地位的变化和时代特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富有变化且有规律的几何纹样装饰的彩陶,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绘画。
B.西域佛教画的传入,令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在唐代达到鼎盛。
C.水墨画的确立,完善,皆源于郭熙、米芾等画家在山水画上追求平淡清新的画风。
D.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画色彩的风格重现丰富多彩的局面,展现时代精神。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战国时期漆器装饰和漆画用色的特点,论证当时重彩画艺术水平的高超。
B.文章以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帛画上色彩对比为例,论证当时重彩技法已积累丰富的经验。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水墨画迅速发展的原因。
D.文章按照时代发展的脉络,详细论证了色彩在中国画中地位的变化及发展过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早期就非常重视色彩效果,上古史前时期的彩陶纹饰证实了这一点。
B.老庄哲学对宋代水墨画的影响,是宋代以后水墨画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C.色彩在中国画中地位的升降变化,反映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审美的需求和时代精神。
D.近现代,思想家们发声把变革矛头指向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结合的体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03:4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高铁为何没有WiFi这个问题在这几年被热议过多次,但如今,高铁WiFi或许迎来了破局的好机会。

此前有高铁内部人士称,4G信号转WiFi后速率不稳定,而当时国外最先进的做法是发射卫星WiFi,并表示复兴号应该是通过4G与卫星WiFi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的。尽管如此,复兴号WiFi依然不完美。此前,不少普快列车已经提供免费WiFi上网,一般会采用LTE或者4G技术,为列车提供WiFi信号,而且运营得还不错。但高铁的难题在于它的速度过快,达到每小时300公里,这样给基站切换,通信延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铁内车载设备在接收信号时会频繁地切换不同的网络,涉及不同的运营商。三大运营商的信号频段不一样,信号穿透力与基站覆盖率、核心网资源不一样,不同的基站发出来的信号质量不一样,在高速下网络频繁切换极易导致信号衰减,而且丢失率高、延迟大。

而5G技术则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介绍,国铁吉讯与华为、中兴等5G设备商开展密切合作,联合开发车载5G设备,并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测试工作。在高铁WiFi系统与5G技术的融合方案中,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虚拟化等关键技术解决高铁对5G信号的屏蔽问题。中国移动数年来沿着铁道线建设了一个相对庞大的5G基站和塔台群,已经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持2.6、3.5和4.9GHz频段,已满足5G网络接入需求。

5G高铁站项目用的是CPE(5G用户接入网关),当前的CPE客户终端技术已经可将5G信号转为WiFi信号,而5G技术与WiFi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5G背后的技术包括波束成形与毫米波技术,这是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可靠的WiFi等服务的关健能力。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 这将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使用5G的毫米波技术,让网络速度比4G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技术破除了WiFi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输所需的功率、也避免了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

5G网络因为使用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性特征,或许能够让4G存在的掉线与延迟问题得以解决,4G技术下的高铁WiFi迟迟不能破局,是源于高铁部署的4G网络覆盖在高速行驶下的信号接收体验与能力难以让人满意,高速出行卡顿、长时间缓冲等情况在所难免,信号状况颇为鸡肋。但5G的难题同样存在,此如说与4G通信设备相比,5G通信设备的耗电量大约是4G设备的8到10倍以上。这需要对铁路既有箱变和电力电缆进行改造,成本与实现难度颇大,它是制约运营商实现高铁5G覆盖的关健难题之一。当然,这需要看如何实现5G与WFi的融合互补了。

由于5G频段较高、单基站覆盖范围较小,对大型楼宇、高铁、矿山等相对封闭场景,5G基站很难进行无缝覆盖,但WiFi将会是5G的最好补充,两者的融合开启了一个更好的时代。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铁WiFi系统与5G技术的融合方案,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虚拟化等关键技术,车载5G设备也将完成测试工作。
B.5G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更为集中,避免了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某些问题。
C.5G的发展同样存在难题,通信设备耗电量大,设施改造的成本与实现难度大。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D.5G使用了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但5G基站对相对封闭场景进行无缝覆盖还是不太容易。
【小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众对高铁WiFi的呼声较为迫切,但高铁WiFi问题一直困扰业界,随着5G时代到来,这一问题或许会得到解决。
B.复兴号的通信运用了与国外相近的技术,即通过4G与卫星WiFi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但复兴号WiFi速率仍然不够稳定。
C.不少高铁一般会采用LTE或4G技术为其提供WiFi信号,已经可以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运营效果令人勉强满意。
D.中国移动已经建立的5G基站和塔台群,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持的几个频段,已满足5G网络接入需求。
【小题3】从文中看,高铁WiFi与5G的融合,能带来哪些进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就是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士”,再一个是“圣人”。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法而行,士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和遵守这个“法”。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对天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君子”“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这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在不同的阶段,君子有着不同的含义,君子是一个统治者,更是一个教育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B.君子的概念因孔子而发生了重大改变,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了道德品格上。孔子所构建的君子概念与“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一句中的君子概念有所不同。
C.引领社会风气,是君子的社会作用,这样的引领,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
D.君子与圣人在含义上有着相同的地方,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但是君子离我们更近,更实际。
【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君子”的内涵出发,在时间维度上辨析了君子的不同含义,并在文章结尾明确了君子的作用。
B.文章引用大量的实例,充分论述了君子的多层次含义以及君子的社会作用。
C.作者论述君子的内涵之时,列举了与君子含义相关的“士”与“圣人”的概念,更精准得解析了君子的内在指向,告诉我们要成为一名君子。
D.君子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可以总结为“博雅”二字,因此,我们只要做到“博”与“雅”并重,就一定能成为君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是指君子引领社会的正能量,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的体现。
B.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目的是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可以促进法律的形成与推行。
C.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起到榜样作用,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
D.君子在传承文化时,一定要抓住文化的根本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拘泥于各种外在形式,真正传承出文化的灵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土枪
赵志广
这是一杆没有枪栓的老土枪。
郝铁爹年轻时是郝家村的民兵队长,曾用这杆枪打死过十几个日本鬼子,也正是凭借响当当的战功,稳稳地在村支书的宝座上坐了五十多年。爹死后,郝铁成了村支书。
郝铁膝下只有一子,起名郝楠。受爹的影响,郝楠特别喜欢打枪,初中毕业后,说啥也不上学了,整天闹着要当兵,说能打真枪。郝铁点头说:“好男就该去当兵!”郝楠在部队每次打靶都是第一名,当上了班长。郝铁得知后,乐得脸上开了花。
第三年,郝楠打回电话说:“战友都在为转志愿兵的事忙着给当官的送礼呢,至少得送两万块钱,我也想转志愿兵,咋办?”郝铁当时就火了,冲着电话嚷嚷道:“一分钱也没有,让转就转,不让转就回来,请客送礼的事,想都别想!”秋天的时候,郝楠流着泪脱下了军装。
退伍后,郝楠进了县交通局。去上班前,郝铁指着老土枪对郝楠说:“你爷爷是老革命,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得保住你爷爷的这块招牌,决不能变色走邪路,不能丢了爷爷的脸!”郝楠点头。
公安局收缴枪支弹药的时候,这杆老土枪被定性为革命文物,特批留存,但严禁再使用,郝铁把枪用油擦得铮亮,高挂在墙上。
郝楠很得局长赏识,被招赘做了女婿,没几年又被提拔为副局长。后来,局长退休,郝楠当上了局长。虽说儿子入赘不太光彩,可当上局长,这可是件祖坟冒青烟的事,郝铁感到很自豪。这天,郝铁正坐在院门口,一辆小轿车停在了跟前。下来一个胖子,郝铁仔细看看,不认识,正纳闷儿,胖子说话了:“是郝铁大叔吧?我姓刘,是你儿子郝楠的朋友。”郝铁忙让进屋。胖子从皮包里掏出一沓钱放到桌子上说:“大叔,这是二十万块钱。咱县里要修一条柏油路,我想把这活儿包下来,郝局长不给面子,你老给说说情吧!”郝铁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看得心里直痒痒,一抬头,看到墙上的老土枪,耳朵边仿佛“砰”地响起一声枪响,惊得脸上没了血色,急忙把钱推回胖子说:“我家可是老革命家庭,你这一招不灵!”胖子灰溜溜地走了。 胖子走后,郝铁天天看着墙上的老土枪发呆,突然一拍脑袋,把老土枪摘下来,小心用布包上,坐上公交车就进了城。一路上,郝铁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儿子家里没人,郝铁就坐在门口等,日头过午了,一辆黑色小轿车停到了跟前,郝楠从车上下来说:“爹,你来也不打声招呼,我好派车到家接你。”郝铁看看小轿车问:“这是你买的小轿车?”“我这俩工资哪能买得起车?这是单位给我配的专车!”郝楠回道。“你是局长就有特权了?就能用公车办私事?”郝铁沉着脸训,训得郝楠哑口无言。
进了屋,郝楠问:“爹,你来找我有事?”郝铁压低声音说:“前些天有个胖子来咱家了,给了我二十万块钱,想包活儿。我来是给他说情的。”郝楠说:“准是刘胖子,也来找过我,给我十万块钱,我没要,把他轰了出去。你赶紧把钱还回去。”郝铁说:“儿子,这次是二十万呀!爹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你就让他包了活儿吧!”“爹,你怎么越老越糊涂了?贪污受贿超过十万块钱就是杀头的死罪!你想害死我吗?郝楠急得直跺脚。“哈哈哈!”郝铁一听,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禁不住笑出声来:“儿呀,这下爹就放心了。那钱我根本没接,也把他轰走了。” 郝铁拿出老土枪递给郝楠,问道:“你还记得这杆老土枪吗?”郝楠说:“爹,哪能忘了呢?爷爷是老革命,用这杆枪打死过十几个鬼子……爹,放心,我决不变色走邪路!”郝楠看看老土枪,再看看爹,两眼模糊起来。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小说艺术特色和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受郝铁影响,郝楠喜欢打枪,他上学不求上进,郝铁就支持他去当兵。事实证明,当兵这条路选对了,郝楠在连队出了名、当了班长。
B.郝楠很得局长赏识,入赘做了局长的女婿,郝铁觉得这样不太光彩。可后来他当了局长,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郝铁还是感到很自豪。
C.郝铁看到刘胖子送了那么多钱,一时间动了心,可当他看到老土枪后,清醒了过来,马上打消了收礼的念头,坚决把刘胖子赶走了。
D.郝铁进城时,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忐忑不安;进城后见到儿子很清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高兴地笑了出来。
E. 小说批判官场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对歪风邪气进行鞭挞,单位领导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谋幸福。
【小题2】郝铁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概括。
【小题3】文章以“老土枪”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随着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问题现在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当代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这正是我们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下应当发扬光大的原因。

美学作为人文价值学科,应当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既不粗率地鄙视和否定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简单地移植西方美学。实际上,即使在西学东渐、甚至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没有被全盘否定,并没有完全断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承载着丰富的审美经验,由这些经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理论,乃至审美经验本身,值得中国当代美学和世界美学加以继承。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已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中,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心理。因而,对于它们的继承与弘扬,是当代学人之使命所在。古代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譬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在当下依然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享受;古代的戏曲小说和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在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得以再现;古代的器物造型等可以为当下的设计提供启示和灵感,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包含着启迪学者智慧、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这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追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切实把握其中有价值、有活力的资源,从而使当代美学别开生面。诸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谐的宇宙观、“立象言意”的传统、物趣人情浑然为一的艺术境界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有优秀的传统,就无限夸大其内容,或者固守中国传统美学中僵死的教条。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在学科形态上、研究方法上确有诸多的不足,我们应当客观对待其中的生机和活力,客观地对待这批遗产。

(节选自朱志荣《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弘扬》,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
B.在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
C.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我们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学人应当对其加以继承弘扬。
D.“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返本溯源有助于当代美学发展创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提出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点。
B.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C.在论述的过程中,文章列举了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D.文章第三段举唐诗宋词、古代戏曲以及古代器物造型的例子证明了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的美学思想,诸如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对我们当下的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不止我们的民族生活受益于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世界美学也能够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经验中汲取养分。
C.中国古代艺术的抒情传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所在,因此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
D.我们如果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全盘照搬,不加以甄别筛选,势必会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鞋摊
左岸
五十二岁的于守桥临近下班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是小枣来的电话,说有急事找他。
小枣是来自乡下的小姑娘,长得像一瓶未开封的纯净水,表情简单,语言金贵,在这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的一个角落,摆了一个三平米大小的修鞋摊。
老于是个好善施乐的人。他了解到小枣上面有三个哥姐出生不久都先后天折,她娘怀她的时候,爹又患病离世;剩下孤女寡母,家境越加贫寒,促使年纪轻轻的小枣一狠心撇下娘,一跺脚来了很远的这里。了解小枣的不幸遭遇,老于义不容辞经常帮助小枣这个那个的就成了他业余爱好的一部分,小枣感激不尽,但嘴笨,只会说“大叔歇歇,喝口水咧”。
别瞧小枣一个女娃家,能吃苦耐劳,鞋修得好,远近闻名,男女老少异口同声公认,小枣服务态度绝对够上四星级标准,甚至有的老客户搬走后还特意坐公交来她这里修鞋。
孩子出啥事了?于守桥一边寻思一边急冲冲往小枣的鞋摊赶。到了跟前一看小枣独自坐在修鞋用的马扎子上,泥胎似的,低头愣愣地发呆。
“小枣,谁惹你生气啦?”老于迫不及待地问。小枣抬头,见老于像遇到救星,止不住豆大的泪珠往下掉。“快说,你急死人了。”老于越加狐疑。“俺娘病重了,爬不起炕。”“家里再没别的亲戚了吗?”“没。俺只有回家。”小枣狠狠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
“那,你走后,这个鞋摊怎么办?”
“我就为这个,找你来出个主意。”
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摊宝地,谁见谁眼红。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
“大叔,俺想好了,你帮俺看个把月,等俺娘病见强了,俺还会回来。”
说着小枣冲老于扑通一声跪下。
老于见此景一把将小枣扶起:“这事包在我身上。事发突然,我也没准备,呐,这是随身带的三百元钱,你拿去急用吧。”
事不宜迟,小枣收下老于的钱,擦擦眼泪,千恩万谢,一步一回头地从老于的视线里消失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于向单位领导申请了半个月的休假。
老于来到修鞋摊开始上班了。修鞋是个又脏又累的手艺活,他老于虽说钳工出身,可毕竟隔行如隔山,最初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给人家修坏了不少鞋,有时一天下来,累得头痛眼花,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还得包赔损失。这期间老于间或给小枣打过电话。告诉小枣鞋摊一切都好,叫她放心,还问了小枣娘病情.
一个月眨眼过去了,小枣来电话告诉老于说她娘的病越加重,回不来,叫他再替她看着摊。
时光荏苒,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小枣仍然没回来。老于再也没有向单位请假的借口了,他辞掉了工作。老于老伴和刚参加工作的儿子,前者发现老于脸晒得黢黑黢黑,后者瞅着老于的手粗糙不堪,都禁不住问老于怎么搞的,老于支支吾吾说最近单位搞土建整的,没事。
事情早晚是要露马脚的。一天,单位的科长给老于家里打电话,老于老婆接的电话,叫老于抽空到单位领取辞职后的相关补助费。老婆听罢顿时炸了锅,立即给老于挂了电话,叫他立马回家,说个清楚。
老于是个老实巴交的人,面对老婆把自己如何认识小枣,帮助小枣看摊修鞋辞职的事情一五一十交代出来。老婆听完立即气得背了气,老于见状又是掐人中又是捶背,老半天,老婆缓过神来,骂他老不要脸的准是叫那只小狐狸精给迷住了,转而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老于得精神病了,正常人哪有无故砸了自己金饭碗的呢。
一星期后,老婆与老于办理了离婚手续。   
打那以后,老于更加专注这个鞋摊。这期间,已老长时间打不通小枣的电话,他认为小枣的手机停机是因为没钱续了,他甚至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有留下小枣家的地址,好给她寄些钱去。
不知不觉,三年时光在老于叮叮当当的鞋锤声里溜掉了。小枣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老于对于这个,似乎习以为常。有些迟钝的他,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不已。
一天,一辆银灰色的桑塔纳轿车在老于鞋摊不远处停下,从后车座里走出一位着装时尚的少妇,嘴里咬着一根女士香烟。
“维娜,那双鞋有必要修理吗?我再给你买一双不就得了。你也不怕麻烦。”老公显然对少妇的举动有奉承的成分。
叫维娜的少妇没有理会,扭着腰肢朝鞋摊走来,把一只高跟鞋递到了正在埋头钉鞋的老于的脚下。
老于仰起脸,用他那粗大的手指使劲地揉着眼睛,打眼细瞅,不由惊呆了:“你是小枣?”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第2—4段插叙了小枣的身世和老于帮小枣的缘由等,这样老于、小枣两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预示着修鞋摊的情况将开始改变。
B.作者描写小枣狠咬嘴唇、扑通跪下等的动作和“你帮俺看个把月……俺还会回来”之语,寥寥几笔活画了小枣善于演戏、装可怜的虚伪形象。
C.“老于明白,这个不起眼儿的小摊摊宝地,谁见谁眼红。她一走,铁定就有人占”,这句话是情节转折的关键,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D.“常常把烟卷燃火的那头误放自己的嘴里,烫得他傻笑不已”,说明老于长期吸烟导致神经系统反应迟钝,也能表现他忘我修鞋的习以为常与专注。
E.小说中写到修鞋摊易主,老于一直坚守修鞋摊,终偶遇旧主小枣,两人境况前后迥异,深化了作者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及小说诚信的主题。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老于的性格特点。
(3)小说以“修鞋摊”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戛然而止,令人回味不尽。有人认为小枣会装作不认识老于;也有人认为,小枣会良心发现,向老于道歉、解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