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人生(节选)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勿勿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当他走到大马河桥上的时候,他一下子有气无力地伏在了桥栏杆上。桥下,清清的大马河在黎明前闪着青幽幽的波光,穿过桥洞,流向了看不见的远方。

他手抚着桥栏杆,想起第一次卖馍返回的时候,巧珍就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想起在这同一个地方,他不久前又曾狠心地和她断绝了关系。眼下他又在这里了,可是他现在还有什么呢?他幻想的工作和未来在大城市生活的梦想破灭了,黄亚萍又退回到了他生活的远景上;亲爱的刘巧珍被他冷酷地抛弃,现在已和别人结了婚。这一切怨谁呢?他恨起了自己:他的悲剧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为了虚荣而抛弃了生活的原则,落了今天这个下场!

黎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静悄悄地来临了。城里已经又开始纷纷攘攘了。高加林望了一眼罩在蓝色雾霭中的县城,就回过头,穿过桥面,拐进了大马河川道。

他走在庄稼地中间的简易公路上,心里涌起了一种从未体验过的难受。他已经多少次从这条路上走来走去。从这条路上走到城市,又从这条路上走回农村。这短短的十华里土路,对他来说,是多么的漫长!这也象征着他已经走过的生活道路——短暂而曲折!他一边走一边想:他回到村里后,人们会怎样看他呢?他将怎样再开始在那里生活呢?可是现在……他忍不住一下子站在路上,痛不欲生地张开嘴,想大声嘶叫,又叫不出声来!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高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听见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_______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当他走到大马河湾的分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

他猛然发现,德顺爷爷正蹲在他面前。他不知道德顺爷爷是什么时候蹲在他面前的,他只是静静地蹲着,抽着旱烟锅。

“爷爷,我心里难过。我现在也知道,我本来已经得到了金子,但像土圪塔一样扔了。我现在觉得活着实在没意思,真想死……”

“胡说!”德顺爷爷一下子站起来,“你才二十四岁,怎么能有这么些混账想法?我,快七十岁的孤老头子了,无儿无女,一辈子光棍一条。但我还天天心里热腾腾的,想多活它几年!别说你还是个嫩娃娃哩!我虽然没有妻室儿女,但觉得活着总还是有意思的。我爱过,也痛苦过;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恵吗?一拿你们年轻人的词说叫幸福。幸福!你小子不知道,我把我树上的果子摘了分给村里的娃娃们,我心里可有多……幸福!我栽下一钵树,心里就想,我死了,后世人在那树上摘着吃果子……"

德顺爷爷大动感情地说着,像是在教导加林,又像是借此机会总结他自己的人生。他那 只拿烟锅的,衰老的手在剧烈的抖动着。

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

“我的亲人哪……"

(注)①《人生》以上世纪70年代黄土高原作为故事大背景。把在当时社会中处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交叉地带”中的人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得非常充分。②小说节选前的情节概拆:高加林是一个农民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奋斗,好不容易进入县委大院工作,却被人揭发走后门找工作的事情,最后只得离开县委大院。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写的是关于农村人在城乡“交叉地带,奋斗的故事。小说通过主人公丰富的心理活动,启发我们思考人生含义。
B.文段中对小孩子唱起“信天游”片段的描写,从侧面真实而严肃地谴责了高加林为了个人利益,出卖良心的行为。
C.结尾句“我的亲人哪”给原本有点暗淡的故事收尾平添了一丝暖色,世上最亲的还是自己的故乡,还是自己的乡亲。
D.这篇小说借助德顺爷爷富有深刻含义的语言,表现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复杂心理,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小题2】请简要分析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
【小题3】结合注解思考小说选段主要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04:4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

路遥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序。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象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 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梭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十章)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重点写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小题2】请结合文章分析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3】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4】田晓霞和孙少平是高中同学,两人相恋,如果田晓霞是你的姐姐,你赞成两人相恋相爱最终成为人生伴侣吗?请你结合所阅读的作品(第一部前25章或全书),从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方面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孙少安好不容易把家里和队里的事安排停当,才抽开身到城里来了。这是他头一次到城里单位来找她。尽管是老熟人,总还觉得有些拘束。
润叶已经给他打好一盆洗脸水,水盆里泡了一条雪白的毛巾。他犹豫地笑笑,说:“我不洗了……”“快洗!坐了半天车,洗洗脸清朗​!”润叶命令他说。“这么白的毛巾,我一次就给你洗黑了。”他只好走到脸盆前。“你看你!这个有什么哩!黑了我再洗嘛!干脆,让我再提些水,你把头也洗一下!”“不了,不了。”少安一边洗脸,赶忙拒绝让他洗头。他的头在这脸盆里能洗干净吗?
安洗完脸后,润叶立即说:“走,咱们到街上食堂吃饭去!”“我已经吃过了。”“你大概早上吃过了!”少安不好意思地笑了。她太熟悉他了,什么事也别想瞒她。
他们一块相跟着往街上走。少安现在才发现润叶身上有些变化,似乎一下子老成多了。他半天才留意到润叶已经不梳辫子,变成了剪发头。这倒使他感到对她有点陌生。是的,随着光阴荏苒,每个人都在变化。这又一次使他强烈地感到,他们的童年早已经流逝,两个人都成大人了。不知为什么,他猛然间又记起了那时候她给他补破裤子的情形,便忍不住“嘿嘿”地笑出了声。“少安哥,你笑什么哩?”走在旁边的润叶问他。她白净的脸蛋上泛出兴奋的红晕,腼腆地微笑着。“没什么……”他的脸也热烘烘的。
少安和润叶走在一起,就像他有时引着兰香在山里劳动一样,心中充满了亲切的兄妹感情。真的,他看待润叶就像看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人活着,这种亲人之间的感情多么重要,即使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只要有这种感情存在,也会感到一种温暖的慰藉。假如没有这种感情,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会有多么悲哀​啊……
他跟着润叶进了县城最大的国营食堂。午饭时间已经过了,食堂现在没有什么人。少安赶忙扑到售票处去买饭,结果被润叶一把扯住了。她把他硬拉在一张饭桌前,让他坐下,说:“你到我这里来就是客人!怎么能让你买饭呢!”少安有点窘。在这样的场合,他不买饭觉得有损自己男子汉的自尊。他现在身上带着钱,除过家里的拾元外,他还借了队里的二十元公款。他走时并没有准备在润叶这里吃饭。他对要去买饭的润叶说:“我听少平说,外国人男女一块上街吃饭,都是男人掏钱买……”润叶笑了,一边转身去买饭,一边又扭头对他说:“咱们中国男女平等!”
她买回来一堆饭菜,摆了一大桌子。少安说:“买得太多了,别说咱们两个人,就是四五个也吃不完。”“我已经吃过了,这都是你一个人的!“润叶坐他旁边说。
“啊?”少安惊讶地看着她,说,“这……”“不要紧,吃不完剩下算了。你快吃!现在已过了中午,你肯定饿了。”
他刚开始吃饭,润叶又站起来,说:“噢,我忘了给你买点酒!”他赶忙说,“我不会喝酒,你快坐下,也吃一点。”
润叶坐在他旁边,没有动筷子,只是亲切地看着他吃。他低头吃着饭,但感觉润叶一直在盯着看他,使他有点不好意思。他抬起头来,看见润叶把自己的头扭过去一点,脸红得像充了血似的。她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脸色,赶忙给他解释说:“今天我二妈她爸过生日,我喝了几杯葡萄酒,上脸了……”
少安相信她的话,没在意地又低头吃他的饭。尽管他吃了不少,但最后桌子上还是剩了一堆。如果是他一个人,他就会把这剩下的所有东西,都装进他那个毛巾布袋,或者带到中学送给少平,或者带回家让家里其他人吃---这都是些好东西啊!但今天不能。这是润叶买的饭。就是他自己掏钱买的,只要润叶在,他也会像大方的城里人一样丢下不要了。他总算还念过几天书,不会俗气到可笑的程度。
(选自《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润叶请少安吃饭,少安说“吃过了”,这是因为少安不想给润叶添麻烦,不想让润叶为自己破费而编的谎言,但这个谎言被了解少安的润叶识破了。
B.第4段写少安和润叶一起在街上走时,少安对润叶的感觉就像是兄妹感情而并没有爱情的情愫,作者就运用抒情的手法对亲情进行了高度地赞美。
C.少安和润叶在街上走时,看到润叶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有点陌生感,这使他真正地认识到过去的爱情憧憬在事实面前终还是变成了爱情幻想。
D.吃完后还剩很多,少安想打包表明他是个节约的人,但想到润叶在,“也会像大方的城里人一样丢下不要”,这又表明了他打肿脸充胖子的可悲心理。
【小题2】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孙少安这一形象?试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小题3】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试探究润叶对少安的爱情心理。

同类题5

完成后面各题。
平凡的世界
(节选一)
……
我们姑且不评论这件事的可行与否,也不谈另有所谋的胡永和;仅就孙少安来说,这件事也暴露出初发达起来的农民的一种心态。一方面,普遍的贫困所引起的社会红眼病,使他们像传统的财主一样不愿“露富”;另一方面,自身长期社会地位的低下,又使他们不甘心寂寞无闻,产生了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欲望。两种心态都情有可原,不必指责。
需要指出的是,财富和人的素养未必同时增加。如果一个文化粗浅而素养不够的人掌握了大量的钱,某种程度上可是一件令人担心的事。同样的财富,不同素养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使用;我们甚至看看欧洲诸多的百万富翁就知道了这一点。毫无疑问,我国人民现在面临的主要是如何增加财富的问题。我们应该让所有的人都变成令世人羡慕的大富翁。只是若干年后,我们许多人是否也将会面临一个如何支配自己财富的问题?当然,从一般意义上说,任何时候都存在着这个问题。人类史告诉我们,贫穷会引起一个社会的混乱、崩溃和革命,巨大的财富也会引起形式有别的相同的社会效应。
对我们来说,也许类似的话题谈论的有些为时过早了。不过,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预先把金钱和财富上升到哲学、社会学和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正如我们用同样的高度来认识我们的贫穷和落后......
我们的少安此次省城之行,准备破费自己刚积累下的那点钱去投资拍电视剧《三国演义》,最少也属于一种盲目行为。我们知道,一年前,他还在破产的泥淖中绝望地挣扎。抹不开胡永和的情面是事实。但在他本人内心深处,也不是没有一些浅薄想法——用钱买个虚名或者企图用小钱赚个大钱。他不想想,电视台的钱就那么好赚?现在有多少国营单位和一些响马式的干部,用“赞助”、“合资”一类的诱饵来套弄像他这样一些浅薄的“万元户”!
但孙少安既然踏上了进军省城之路,心情倒很有些激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也应该公正地赞扬他的勇敢的进取精神;不管盲目还是失败,只要敢出征的将士,就应该受到尊重。
......
(节选二)
......
"是啊,我们过去太穷了,我们需要钱,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得痛苦。我们既要活得富裕,又应该活得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生活的一种途径。如果这样看待金钱,就不会成为金钱的奴仆。归根结底,最值钱的是我们活得要有意义......不过,钱可不能乱扔!"
“乱扔?我想电视台赔不了钱!说不定还能赚点......再说,还挂个名字......”少安这才道出了最深层次的心里话。当然,他也确实做好了白扔点钱的准备;因为他现在有赚钱的砖瓦厂,心里是踏实的。
少平明白哥哥的真实心理。他叹了口气说:“你现在没必要拿钱买个虚名。再说,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而要是白扔一两万块钱给电视台,还不如拿这钱给咱双水村办个什么事......"
"拿一两万块钱白给村里人办事?"
“那又怎样?你不是也准备白扔给人家电视台吗?”
“我还准备赚它电视台的钱呢!”
“赚不了呢?”
“那只怪运气不好!”
少平笑了:“说来说去,你这个财主看来并不是像你说的,想给社会疏点财......"
"要是白给村里人办事,还不如把这钱咱们一家人分了!"
......
【小题1】下面有关《平凡的世界》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
B.《平凡的世界》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C.作者对作品中的那些积极人物寄予了同情和赞扬,对那些消极人物给予了抨击和批评。
D.小说传达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涵和精神传统。
【小题2】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孙少安的内心其实是矛盾的,但此刻还是想出名的虚荣心占了上风。
B.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确实是孙少安应该认真面对的。
C.孙少安文化粗浅而素养不够,面对诱惑,难以理性。
D.孙少平的见解只代表他自己,未必正确。
E. 孙少安想给电视台投资表明他仗义疏财。
【小题3】通过选文和整部作品想想孙少安孙少平对投资拍《三国演义》的不同反映,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