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酹江月和・乾坤能大

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 作賦,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 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此词作于文天祥再次被囚北上,与因病滞留苏州天庆观就医的同乡好友分别之时。

【小题1】结合全词,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小题2】简析下片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7 04:45: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尽以家赀为军费。
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小题1】【涂答题卡第6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B.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C.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D.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小题2】【涂答题卡第7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察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方法,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文天祥在集英殿应试,被皇帝钦点为第一。
B.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文中指文天祥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古代还用征、辟、拜、授、察、迁等词语来表示授予官职。
C.九庙,泛指帝王的宗庙。古时帝王立庙祭祀祖先,有太祖庙及三昭庙、三穆庙,共七庙。王莽增为九庙,后历朝皆沿此制,本文指国家社稷。
D.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建元,指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如唐玄宗即位初年建元“先天”,后改元“开元”“天宝”。
【小题3】【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谈判有理有据。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扣押,被带到镇江。
B.文天祥视死如归。至元十五年,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后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C.文天祥有自己的报国心愿。他认为,人活着不能拯救国难,死后还要变成猛鬼去杀贼,这才是合乎义理的行为。
D.文天祥表明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要像诸葛亮那样,为复兴国家恭敬谨慎地竭尽全力,直到死了方休。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潮州寺丞洪公行状
文天祥
公讳天骥,字逸仲,世晋江人,嘉定戊辰七月庚戌公以生,生有异质,沉静专一,自少讲求微言,通念晓析乃已,故于经史诸子百家之辞,无不贯串。
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时有劫寇王若曾,啸聚千余人,骚动两,诸所委捕,多畏沮。公奋不顾身,提兵捣其巢,一举空之。公虽浸近周行,然无所附丽,恂恂侃侃,望之山立。
宝佑六年,淮阃择士自从,公为属。景定二年,授宣教郎,知广州香山县。至之日,以教养人才为第一义,修复大成殿、明伦堂、登俊斋,皆捐俸入为之,敛不及民。其为政一裁于义,俗哗健,戢其尤桀黠者,邑以大治。
咸淳四年,公轮对,首尾二千余言,其辞淳复恳切,深刺腧髓。又言泉有屯戍左翼一军之兴之害,米舟搜籴生变之虞,而朝廷籍没翁、林二氏之田,可岁得谷万斛以纾戍卒廪食饷足则籴宽籴宽则米通民永无贵籴患矣朝论翕然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三年,知潮州,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己疾。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知无不为,为无不尽。潮有防田旧堤,多啮于水,取俸与民筑石为堤,民号之曰洪公堤,且刻赋颂其旁。去之日,垂髫戴白者拥车下,不忍去。
九年,得旨主管华州云台观。公时益畅于诗,数与姻族觞咏从容,而学徒有志于考德问业者,多授以外声利及终身受用之要。暇日登临徜徉,爱南安风气明秀,取所谓小陂山者,曰:“乐哉,斯丘!我死则葬焉。”十年正月,公始属微疾,即乞致仕。八日,忽索水自浴,衣冠休于正寝,翛然而逝。
子男应午力学克肖,收拾公遗稿若干卷,曰《东岩集》,藏于家,将以是年十月已未奉治命以葬。应午千里贻书,俾某状行,姑序其本末,以俟立言之君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可岁得谷 / 万斛以纾戍卒 / 廪食饷足 / 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B.可岁得谷 / 万斛以纾戍卒廪食 / 饷足则籴 / 宽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C.可岁得谷万斛 / 以纾戍卒廪食饷足 / 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民永无 / 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D.可岁得谷万斛 / 以纾戍卒廪食 / 饷足则籴宽 / 籴宽则米通 / 民永无贵籴患矣 / 朝论翕然 / 以为论事有阳岩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征辟: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文中“辟”指洪天骥受到皇帝选拔。
C.姻族指有姻亲关系的各家族或其成员,在古代婚一般指女方父母,姻一般指男方父母。
D.垂髫: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古人常以此指儿童;古代男子二十岁通常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加冠以示成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天骥天资聪颖,通晓经史。洪天骥读书讲求微言大义,注重通读了解,所以对于诸子百家著作能从头到尾阅读明白,其子洪应午整理遗稿取名为《东岩集》。
B.洪天骥勇敢谨慎,重视教育。担任建宁县尉时,率领军队击败盗贼王若曾;进入仕途后,不依附权贵;在担任香山知县时,拿出俸禄建设学校,用礼仪教育百姓,取得了较大成效。
C.洪天骥擅于理政,爱民如子。在朝论之时,他建言罚没大户,以除籴患,得到朝廷一致认可;在潮州任上,修建学校,修建河堤,百姓称为洪公堤,离任之时老人小孩相送不忍他离开。
D.洪天骥真诚教育学生,同时人洒脱。在担任华州云台观主管时,常常赋诗游览,喜爱南山风物。十年正月安然离世;教授弟子时,常常教授他们名利之外和终身受益的学问。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登淳佑七年进士第,除建宁县尉,发奸伏,无所回挠。
(2)捐金以裕学廪,倾囷以粟饥民,梁川以利病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歌。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注)①代王夫人作:南宋灭亡时,王夫人作为昭仪随宋恭帝被掳往大都,途中,在驿壁上题词《满江红》,后文天祥被押往大都途中偶见此词,不满结尾三句“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因以王夫人口气代作一首。②姚黄:牡丹中名贵品种。③雨淋铃:唐玄宗在奔蜀途中,听到夜雨淋铃,思念玉环,分外凄怆,采其声为《雨霖铃》曲。④铜驼恨:晋朝索靖知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说:”就要看见你埋在荆棘里。”以此象征亡国。⑤天家:此处指帝王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首几句,借昭君远嫁寓指王夫人等后妃被掳掠离宫,驱行北上的凄凉处境。
B.“听行宫”三句用典抒怀,表达了王夫人愿为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玉碎的心情。
C.上阙紧扣“最苦”二字反复陈述南宋覆灭的悲痛心情,笔调沉重,抒写集中。
D.“昭阳”“铜雀”代指宫殿。落日夕映昭阳殿,秋月临照铜雀台,故国之思弥深。
【小题2】王夫人原词中“问姮娥”三句传达了她置身事外,幸免苟活的愿望,请结合这一内容,分析文天祥“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三句表达的情感态度。
【小题3】这首词的写景与《沁园春·长沙》的写景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