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小题1】古典诗歌描写景物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小题2】词的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8 02:49: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①孙道绚,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飘零遂与流人伍”,流徒江南,只身寄居一室。②夷门,夷门是战国魏都城的东门,也是大梁(开封)的别称,后泛指城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作上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作者身处的环境,借景抒情,间接表现作者的心情;下片直接深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B.“飞”字从视觉方面着笔,词人透过窗棂,只见月光飞过林梢,穿入小屋,从不眠者眼中反映出月光的动态,形象生动、深沉在情。
C.“策策”,拟声词,写风穿越竹林的声音,与击柝声、栖鸟动寒梢的声音一起,以动衬静,表现一种静谧安详的氛围。
D.结尾二句卒章显志,点明题旨。不管月光如何照人无寐,不管风声、击柝声如何扰人清睡,词人在梦中回到家乡,得到片刻的安慰。
E. 此词上片以“栖鸟惊躁”结束,下片以“好梦惊回”收尾,一实一虚,前后对比,有力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
【小题2】词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三登乐

 范成大(1)

路转横塘(2),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3),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4)未老。

(注释)1.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    2.横塘: 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3.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    4.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
B.“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
C.“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
D.“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
【小题2】“横塘”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横塘”的情感内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唐·李嘉祐《伤吴中》)
B.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唐·韩偓《横塘》)
C.道出横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宋·程师孟《入涌泉道中》)
D.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
【小题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宋词,完成小题 。
水调歌头 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
李昴英
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注】①斗南楼:在诗人家乡广州府治所,在此可观海山之景。②晋朝庾亮曾于秋夜登武昌南楼,坐胡床与诸人谈咏,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胡床老子此处借指刘朔斋。③指五羊化石和五石化羊两个典故。④《列子·黄帝》载:古时海上有好鸥鸟者,每从鸥鸟游,鸥鸟至者以百数。其父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词起笔四句,视界宏阔,气势非凡,词人登高望远,览尽海涛云山,心神俱爽,逸兴遄飞。“万”、“千”等字力有千钧。
B.“绝域”二句,写词人远眺万顷烟波外往来穿梭的商船。一“舞”一“连”实写出海上中外通商贸易活跃繁忙的盛大景观。
C.“风景别”三句,写词人认为斗南楼的风景远胜于闻名古今的滕王阁和黄楼,表达了雄视天下的自信和无限的自豪感。
D.“胡床”句借用庾亮的典故称誉刘朔斋在斗南楼意兴盎然,醉中挥笔,在南国留下美好的词章。“珠玉”比喻其优美的诗文。
E. “稳驾”三句想象瑰奇,词人放怀抒发豪情:腾驾大鹂,唤醒已化为石头的五只仙羊,遨游仙境。这暗示作者有归隐仙游之意。
【小题2】这首词结尾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