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这首词写于诗人与朋友在济南团聚赏景三年之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整首词以设问句开篇,交代了游览的地点、节令。
B.“红妆翠盖”描写游人盛装,引出“人物更风流”。
C.下阕“千里”、“三年”分别从时空角度抒写离愁。
D.上阕忆游览之景,下阕抒怀念之情,情与景交融。
E. 这首词写出了对友人无尽的愁思,哀而不伤。
【小题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画线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14 03: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小题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
A.水调歌头
B.雨霖铃
C.念奴娇
D.沁园春
【小题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北上争雄。
C.下阙“因笑”二字,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阙浑然一体。
D.下阙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批判。
【小题3】联系全词,分析下阙划线句子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①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②,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 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小题1】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戴词显得气势平淡,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戴词以议论入题,感情深沉。
B.“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运用对偶手法,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诗句写出了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历史的往事、风流人物也随着滚滚长江水而流逝,即事悟理。
D.“杨柳为谁春,摇金缕”与 姜夔的《扬州慢》结尾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都用写哀景抒发悲情的手法 。
E. 本词上片末尾句使用了过渡,“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传神地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用“今如许?”转折一问,将目击伤心的国事全融入问中。
【小题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