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余不喜黄山谷诗,而古人所见有相同者。魏泰讥山谷:得机羽而失鹇鹏,专拾取古人所吐弃不屑用之字,而矜矜然自炫其奇抑末也王弁州曰山谷诗瘦硬有类驴夫脚跟恶僧藜杖。余尝比山谷诗:如果中之百合,蔬中之刀豆也,毕竟味少。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5处)
【小题2】材料中黄山谷是________(朝代)________(姓名)。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观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8 05:4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竹溪先生传
袁枚
乾隆乙未,余过真州,同年沈椒园廉使以所撰《同老会序》示余。同老者,六老人同庚,为会以聊昆季之欢也。会主为鲍竹溪先生,余心钦迟①之,未由修士相见礼。今岁乙卯矣,余小住邗江,先生之子志道以先生《行状》乞传。余不禁谡然敛袂而起,曰:“有是哉!二十年前思见之人,不可得见;今因交其子得见其事状②,是不见先生,犹见先生也。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③其奚辞?”
先生讳宜瑗,号景玉,一字竹溪,新安棠樾村人。世为望族,幼习《四字书》,听人讲解,憬然夙悟。侍母疾,穷昼夜不出。塾师疑其于勤,诇知④其故,乃异目视之。亡何,生母不禄⑤,太公与继妣在堂,家贫甚。先生出贾于外,岁终必冲风雪归,具甘旨⑥为堂上欢。晚年,子志道善经纪,家业渐裕,先生益得行其志。凡有于乡党戚里者,赴之若嗜欲之切于身。先是,宋元鼎革间,族祖宗岩、寿孙路遇贼劫,父子争死,贼义而两释之。又有名邦灿者,亦以孝称。村故有二坊:曰慈孝,曰孝子。岁久倾夷,先生葺治如初。里中大母堨⑦,畜水溉田,亦渐淤圮,先生并无升种在焉,而亦为之疏滞、宣流,岁以大。常曰:“为善最乐,安得仿古人置书院以育人才,置义田以瞻宗族乎?”
先生卒时年六十五。恭人郑氏未笄⑧来,值先生未得志时,拔钗市谷,勤针黻以养尊章⑨,安行仁义。送子读书,必以一师,曰:“吾欲其教之专也。”先生子二,女一,以子志道贵,与恭人同受诰赠如其官。论者谓志道才流经通,为上游所器重,故能恢宏其声光,而不知皆先生之积善贻谋有以基之也。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可谓大行不加之君子矣。
(有删节)
注:①钦迟:敬仰。 ②事状:事略。 ③旧史官:作者的谦称。④诇知:探察,了解。⑤不禄:去世。⑥甘旨:美好的食物。⑦堨(è):拦水的土堰。⑧未笄:未满十五岁。⑨尊章:对公婆的敬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塾师疑其于勤(惮:敬畏)
B.凡有于乡党戚里者(裨:益处)
C.岁以大(稔:成熟)
D.恭人郑氏未笄来 (归:出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鲍竹溪怀有敬仰之情,多年前想见鲍竹溪却没有能够见到,现在鲍竹溪儿子来请他给父亲作传,作者感到很惊讶。
B.鲍竹溪自幼聪慧,听人讲解书本知识,很快就能领悟。因勤于读书而日夜闭门不出,老师了解情况后对他另眼相看。
C.鲍竹溪生母去世后,家中非常贫困。于是,他就到外地做生意,但每到年终总要回家,置办美味的食物,让长辈高兴。
D.鲍竹溪的妻子变卖自己的首饰买粮食,靠做针线活挣钱奉养公婆,她勤劳贤惠,有仁义之心,并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奋吾笔以永其人,旧史官其奚辞?
(2)闻志道业已饶益,而先生俭约如初,犹时时以训词相勖毖。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小题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鲍竹溪先生品格上的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
长恨歌唐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马 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 嵬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小题1】对以上三首诗的形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中,①诗为古体诗,由标题《长恨歌》即可看出为歌行体,②③诗为近体诗。
B.①②③诗均为近体诗。
C.①③诗为古体诗,②为近体诗。
D.①②③诗均为古体诗。
【小题2】对三首诗的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首诗均取材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
B.在立意上,①诗第一句便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C.在立意上,②诗认为李、杨二人的生死别离和民间的疾苦离情都值得人们同情。
D.③诗在立意上别出心裁,把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唐玄宗。
【小题3】对这三首诗的语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②诗用“银河”来比喻夫妻离散。“石壕村”、“长生殿”暗含两个典故。
B.“莫愁”多指美女,③诗最后两句意为作为帝王的玄宗还不如普通人家的丈夫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
C.③诗和②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语句,立意也是相同的。
D.《长恨歌》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长恨”题旨,给读者留下了袅袅清音,让人回味。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随园记

(1)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①,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2)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②,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③。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④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其义。

(3)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注:

①胚胎:此指小仓山为清凉山支脉。  ②堂皇:广大的堂厦。③宧窔: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古代建房,多在东南角设厕所,东北角设厨房。④莫之夭阏:指没有改变山原来的形势。

【小题1】本文作者随园主人,即_____________(填姓名)。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檐改途(_________________)  (2)其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当初隋园之所以选址建在小仓山北麓,是因为____。
【小题4】作者“恻然而悲”的原因是
A.当年的避暑胜地干河沿,现在河水完全干涸了。
B.当年煊赫一时的江宁织造隋公,而今家道败落。
C.当年千金难买的隋园,如今却只能贱价出售。
D.当年盛极一时的隋园,如今是一派颓圮荒芜。
【小题5】作者将园子命名为“随园”的用意是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所好轩记

袁枚

①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茸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②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晳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③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其B.胡C.然D.夫
【小题2】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其它爱好与别人相同,但对书的喜爱是自已独有的,所以把最喜爱的归之于书原本也是应该的。
B.我的其它爱好与别人相同,但只是喜欢一个人读书,所以把最喜爱的归之于书原本也是应该的。
C.我喜欢追随伙伴一同出游,但是读书却喜欢一个人,所以最喜欢的当然应该是读书。
D.我的爱好与他人不同,我喜欢一个人读书,所以把最喜爱的归之于书原本也是应该的。
【小题3】从第③段看,作者将轩命名为“所好轩”的一个原因是。
【小题4】作者本意在于写“好书”,为什么又说“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等”?
【小题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所说的“好书从独”的理解。